02.28 当代诗歌样式具备哪些特征?

云1987


旧体诗词(古诗词)为格律诗词。古人的诗词是用来吟唱的,对格律要求很严。

中国当代诗词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到改革开放后的“朦胧诗”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们把当代诗词统称为自由体诗。自由体诗没有那么多的格律限制,自由体诗也多为朗读而不是吟唱,但是必须有意境,讲究韵味,无韵则无诗味。

有诗人说国外著名诗人的诗不压韵,其实是错误的。如果你去用原著语言朗诵,它一定是有韵律的,而且意境极美。

本人是极喜欢自由体诗的,因为它更适合现代社会。或清新、淡雅、含蓄而朦胧,或豪放而直抒胸意,配上音乐就是一首流行金曲。与现代人的自由奔放不谋而合。附拙作一首,与大家共勉:

《那汗水流淌的日子》

青春的岁月,

总是阳光明媚,

你们的汗水,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顺着脸颊流下,

顺着赤裸的脊梁流淌。

你们用全身的力量,

耕耘着热爱的土地。

你们用聪明和智慧,

改变了大地的模样。

你们奉献了全部的青春,

让时代为你们歌唱。

你们是祖国边疆的建设者,

你们更是祖国边陲的守护神。

你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奉献了儿女的青春。

那汗水流淌的日子,

书写着共和国最美的画卷。

那些永远记忆的岁月,

——千古传唱。


诗人洪洪


根据题目应该是指“现代诗”即以白话为载

体的“新诗”或称“白话诗”、“自由体诗”等。

现代诗(即新诗)的简要概念是:“以白话为

载体,具有内容浓缩语句精炼而使阅读具

有一定节奏和朦胧感跳跃感的,并有一定

张力的押韵分行文体”。

一、现代诗(即新诗)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即构成现代诗的基础条件特性)

1、以现代书面白话为载体;

2、内容浓缩;

3、语句精炼;

4、押新韵并分行。

☞现代诗必须用书面白话而非口头语和文

言语句;内容浓缩产生一定的朦胧感和情

节跳跃感而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这应明

显区别于白话文章;语句精炼产生一定的

阅读节奏,并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这应

明显区别于白话文章语句;必须押中华新

韵(押韵可适当比古典诗词宽泛),押韵

使阅读具有韵味之美,并分行排列,语句

长短保持一定的均匀而有整齐感;分行必

须以逗号和句号为准。现代诗有阅读节奏

使其具有音乐的节律之美。押韵使其具有

音乐的音韵之美。

现代诗的基本特征特性是界定现代诗概念

的本质基础条件。是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现代诗(即新诗)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1、普遍运用丰富的各类修辞手法(这是

所有古今中外诗歌所具有的普遍运用特征,

而不是专有或特有特性。只是运用修辞比

其它文学体裁具有普遍多样丰富。)

2、具有丰富的延伸想象张力。(只是这点

比其它文学体裁更丰富多彩,但不是专有

特有而只是多点丰富点。)

☞现代诗的普遍特征不是框定现代诗概念

的条件,只是具有较为突出的普遍应用特

征性。不具有必须具备的严格性。





胡子风诗词


当代诗歌始于50年代后期自上而下发起的一场具有全国性质新民歌运动,实质上催生出大量的伪民歌。60年代出现了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主流样式是颂歌,如胡风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还有一种战歌的样式,并不要求写真实的战争,如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改造等也含其中,边塞风光也成为这类诗的描述对象。70年代天安门诗歌运动,群众自发诗歌集体创作。80年代以朦胧诗为主,普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在艺木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比如徐志摩的诗等。自80年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诗歌创作样式也多元化,不注重固定格律,顺乎心意就好,自由创作自由表达。比如网络诗歌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重于修辞,具有高度概括性,浓烈抒情性及和谐的音乐性,行式上分行排列。大部分诗与时代贴合很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这抗疫诗歌。与大家分享一首自己写的《祭奠》:

我站在逶迤的燕山之巅

遥望南国

望眼欲穿

多想借时空沧桑之手

采一串今春最早含翠的柳枝

编一个冰清玉洁的花篮

樱花烂漫的季节

盛满鲜花

循着千年楚风古道

供奉在英雄的墓碑前

只为了

深深地

把抗疫烈士

祭奠

……



李德付先生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一樽墨趣


诗歌,通过用各种抽象的意象,向人们传达着无法言尽的情感。诗无达诂,言而不尽。中国作为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诗歌的创作从未间断。然而诗歌发展到当代,却进入了消沉、低糜的状态,甚至向文学的边缘化发展。因此,理性批判地去把握诗歌的发展脉络、探索诗歌的语言及审美特征,对于未来诗歌的创作必将产生积极地价值。

1、当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当代诗歌从时间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加以研究和解读,即八十年代诗歌、九十年代诗歌、新世纪诗歌。每个年代的诗歌在其固有的生长环境中都有着与时代不可分割的纽带关系。

(1)八十年代诗歌——当代诗歌的辉煌时期,诗歌重新获得独立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当代诗歌的一个辉煌时期,诗歌重新获得了独立的品格!最能代表其成就的,当属朦胧诗。除此之外,还有归来诗以及新生代诗歌、后当代主义等等。

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著名诗人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朦胧诗,在八十年代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成为了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声音。它承担着自《诗经》以来的三千多年的诗歌传承与当代诗歌救亡图存的意志表达的使命。朦胧诗将意象的作用无限彰显,把意象作为诗歌的全部焦点。然而高频率意象的使用结果却适得其反,严重地破坏了诗歌的流畅性与灵活性。

直到后朦胧诗人的出现,他们彻底摒弃了一味地抒情和意象的叠加,巧妙地开发了叙事性语言的再创造性,为读者提供了具有平民化、口语化、情节化风格的诗歌,为诗坛增添了新的活力,新的生机。

与朦胧诗特点有所不同的是,归来诗人的诗歌由过度夸张的歌颂和抨击转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诗人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的体味和领悟。这一时期的归来诗多是诗人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诉说自己。

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是八十年代归来诗的进步之处,只有通过反思,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使诗歌带给人们真理性的感悟,进而让读者在阅读诗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有所阐发。在沉思中有批判,在沉思中也有执着。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归来诗更注重反映人的社会性,多以现实生活作为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艺术的手段进行提炼概论,从而揭示社会历史因素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986 年的“当代主义诗歌大展”带来了新生代诗人,他们持有凌驾于朦胧诗艺术成就之上的决心,试图重建诗歌精神新秩序。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两个诗派分别为:“他们诗群”和“非非诗派”。虽然两者在创作主张上存在“诗到语言为止”与“三还原”的差异,但是在美学特征上却相差无几,即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总体特征与反意象、反修辞、口语化的创作特征。

生长于八十年代这个大背景下,无论是归来诗、朦胧诗还是新生代诗歌,都不可避免地有着特定时期下共有的特征:

  • 其一:真是性。出于对前期诗歌中所出现的虚伪和矫揉造作的批判和修正,将其大喜大悲的歌颂和控诉转变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诗歌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 其二:个性化。无论是在诗歌内容,或是在表现手法上,都突出个性,拒绝普遍。因此,无论是对国家社会的历史现实还是对真实自我的精神王国,
    都保持了独立思考的立场。

(2)九十年代诗歌——“诗人无阵地,诗歌无读者的”

从宏观角度来把握九十年代诗歌,大体可以概括为多种路向并进、多种美学探求并存的集合。这里的集中,既包括对八十年代的朦胧诗、第三代诗的分延与再造,同时也有在生命形态和美学趣味上与八十年代诗歌盼然有别的新的诗歌生长点的开启和拓展。

同时这种也结合也体现在诗人群体上,包括老、中、轻,三支各有特色的队伍

  • 老年队伍依然将过去的诗歌作为模范并加以发展;
  • 中年队伍已经在写作上,有了反思,开始改进写作路子;
  • 青年队伍较为前卫,追求个人化,所创作的诗歌具有后当代特征。

除了在年龄上对诗人的划分,九十年代的女性诗人也异军突起。她们以琐碎的日常生活为依托,大胆地宣扬女性意识、女权意识,从多方面思考了女性的生命及生活。这些诗人不仅使女性在地位上得以提升,同时也为九十年代的诗坛增添了无比绚丽的一抹色彩。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九十年代时候诗歌的颓势已经不可避免了。在市场经济和商业化的不断冲击下,诗歌进入了一个“诗人无阵地,诗歌无读者的”困境。

①新兴起的影视文学、通俗文学、卡拉 OK、互联网络等都在压缩着诗歌本就有限的空间。周伦佑在诗歌《沉默之维》中,直接阐释了商品化对诗歌的巨大破坏力量。“商品的打击比暴力更温柔,更切身、也更残暴,推动着精神全面瓦解。”诗人的这种对市场经济、商业化社会的焦虑心态已经成为九十年代诗人们的内在精神标志。

②诗歌所赖以依托的传播媒体的急剧衰落。如诗歌刊物的急剧减少、诗集出版社越发的不景气等,造成了大众对诗歌的集体遗忘,远离诗歌而去,这使诗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为有限少数人创作”或“为未来的读者创作”

是诗人逃避现实,规避尴尬处境的自欺欺人。

③高频率、高效率的时代竞争压力,使阅读逐渐成为一种只是用来寻求快感的惯性行为。诗歌对于大众来说,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大众的情感和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是高尚的精神消费品,却背道而驰地认为高尚的精神消费品是精神上的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上述种种因素导致了诗人意志的低糜,情绪的低落。

因此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出现了包括戈麦、方向在内的大大小小的十多位诗人相继自杀身亡的悲惨事件。

(3)新世纪诗歌——重焕光彩但良莠不齐

旧体诗在古代有着当代诗歌无法比拟的地位,同时也是上流社会人际交往的精致模式,当代诗歌与其相比,无论是在地位还是在成就上都相形见绌。幸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诗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使诗歌所失去的土壤一寸一寸的逐渐被找回,诗歌被淡化的视线也在重新的开始聚焦。

①诗歌文本的平民化。最为显著的便是诗歌作者身份的平民化。在这个自媒体的时代,人们表达自己的平台丰富且广泛,诗歌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诗歌的创作。“在媒体贫困时代和媒体消费的时代,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话语权的。你必须是统治阶级中人,必须是一个服从统治阶级的种种规范的人。

但是在今天,不管你地位高低,学问大小,也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等等。在网络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均可为自己发声。”这种变化已经表明:诗歌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文学状态,而是以一个平民化的姿态而存在。

②诗歌发表和传播的便捷性。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诗歌的载体也在发生着快速的转变,每一次诗歌载体的变革,都会转变诗歌的传播方式

。诗歌经历了从口口相传到纸张书籍为载体,但是这两种传播方式都受限于生产和消费,因此就导致了诗歌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与读者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对称。而今天网络使文化传播变得空间快捷和及时,使得读者和诗歌创作可以实现更加及时的互动和联系。诗歌创作者可以非常便利地将自己只有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随时随地即可进行发表,不再受限于编辑与媒体印刷。

③网络诗歌内容的个性化。网络诗歌在空间容量和在文本内容上,都是没有拘束,没有限制的。因此,诗歌创作者在创作诗歌的过程当中,可以天马行空地任意想象,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诗歌的创作自由化。但毫无拘束的自由也给诗歌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人们过度地追求视觉和听觉刺激,而无暇顾及词字的优美。这些诗歌以低俗、随意的日常化语言博取人们的眼球,

完全脱离了诗歌的骨血——优美而高雅,反而将思想感情凌驾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现实之上。

二、当代诗歌样式之语言特征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大概对当代诗歌发展脉络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虽然当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波折。即便是现在的也面临着变革,但是幸运的是诗歌一直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地在向前发展。无论内容还是外在表现形式都与古代诗歌有了很大不同。虽然当代诗歌在一些方面对古体诗有借鉴之处,

但作为独立的诗歌流派和完整的艺术形式,还是具有典型的特征

一、与旧体诗相比,当代诗歌在诗题的命名上更注重语言的诗化

旧体诗的诗题大多简单明了,直陈主题,如《出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早发白帝城》等几乎可以直接从诗题知晓其诗作大致内容。而当代诗歌在诗题方面则大多显得含蓄,语言更具诗性。

又如张贵全的环保诗作《黑烟》:“鸟们逃去了何方?/农历二月三月/风筝/在天空/摹拟各种鸟姿/给城市中的孩子/讲鸟类常识⋯⋯”作者在诗句里似乎没有提到一个“烟”字,但我们可以从作者在正文中描述出的“逃跑的鸟群、摹拟鸟姿的风筝”等句中透露出的信息,获知这首诗是针对城市环境被污染而作的,那么破坏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正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诗题《黑烟》,此诗题的作用可谓画龙点睛,令人读后眼前一亮,回味无穷。

二、与旧体诗相比,当代诗歌更注重诗化语言的精当

旧体诗的语言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关于“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选词故事广为流传。但由于旧体诗创作受格律、音韵诸多方面的制约,其选词范围受到很多局限。即使是最能恰当表达的诗句意义的字句,也可能因为不符合格律而不得不被诗人弃之不用。

而当代诗歌则有所不同,由于不受格律、音韵方面的制约,创作者可以在最大范围内驾驭为表达自己诗意所需的诗性语言,使诗人思维更显活跃、视野更显开阔、语言更显风情万千。

如著名诗人侯四明的《在异乡的公交车上》:“车灯照在一个女孩神秘的河山上/⋯⋯三步远的距离/让我想起酥软的家乡⋯⋯”作者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妙龄女子,便想起自己漂亮的妻子,这“酥软”

一词对应着前面女孩的“神秘的河山”,不禁让人想起夫妻别后相聚纵情拥抱的温馨一刻!作者后来写到:“直到时光咣铛一声刹住/她的身体分开黑夜/黑夜抢劫了一段甜蜜和明丽⋯⋯”女孩下车了,作者在刹车声中回过神来,“抢劫”一词表明了作者心中多少愦憾、失落、无奈、惆怅?

三、与旧体诗相比在修辞语言方面,当代诗歌比喻极为丰富,构成了独特的比喻之美

在古体诗里也存在大量比喻,不过由于受字数严格限制,古体诗中的比喻主要以简洁的特征传世,与之相比,当代诗歌的比喻更加丰富,更有甚者认为“比喻是诗歌的翅膀,诗人靠比喻而活”。

如:张敏华《美人》“走在离春天很近的街头/我是一个乞求文明的乞丐/整个场景,只有冬天才是真实的/冰冷的枝桠在寒风中颤抖/我的双脚是否就是两枚钉子/踩痛了城市的麻木”……作者由于自己精神上的高贵,对文明呼喊并不合如今商品经济大潮的时宜,所以将自己定位为“乞求文明的乞丐”,这是对现实社会多么辛辣的讽刺!而诗人的脚则被比喻为“两枚踩痛城市麻木的钉子”,这又是多么贴切!

三、当代诗歌样式之审美特征

如果说当代诗歌的语言特征是对创造者要求,那么对审美的了解就应该是读者的必修课。鉴于新世纪的诗歌流派过多过杂,九十年代的诗歌没落,因此我们选择通过对八十年代诗歌进行分析,进而解读当代诗歌的审美特征。

1、真实,当代诗歌的首要特征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话,

那就是——独抒胸臆。对于刚刚从十年浩劫的摧残下走出来的中国诗歌,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本转变。多年来,诗歌往往与标语、口号、动员等混同起来。诗人不能从自己的真实情感出发,他不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特生活见解与艺术感受的活生生,而是作为某种非我的外在观念的化身,去为某一具体的条文作注释,诗歌几乎成了一场场运动的“副产品”。

而现在诗人终于可以说实话了,无论是老诗人,还是新诗人;无论是对社会、历史的思索,还是对爱情、友谊、事业的情思。他们都能够从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出发,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唱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旋律。

  • 我们既能读到艾青的《在浪尖上》、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北岛的《回答》、骆耕野的《不满》等写对整个社会感受的作品;
  • 也能读到舒婷的《致橡树》、林子的《给他》、顾城的《别》、杨炼的《秋天》等讴歌友谊、事业、爱情的优美诗篇;
  • 既能读到江河的《纪念碑》、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邵燕祥的《哦,大海》、徐敬亚的《我,沿着长城疾走》等具有丰富哲理的佳作;
  • 也能读到刘湛秋的《生命的欢乐》、顾工的《今天和明天》、徐刚的《摇篮曲》、李发模的《视线》等抒写人情美的诗篇。

正是这些独抒胸臆、不拘一格、注重诗人自我内心世界对于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溶解和包容的作品,使得我国新时期诗歌创作重新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

2、哲理性,当代诗歌的鲜明特征

在此之前是不需要诗人有自己思想的年代。

诗人只需把报刊、文件、讲话等内容用押韵分行的所谓“诗”的形式展示出来,就算完成了职责。即便如此,当时的社会依然对如此“诗歌”狂迷、愚昧。当潮水褪去,只剩下了冷峻和痛苦的思索。思索的年代必然产生思索的文学。而思索的结果必然以哲学的、伦理的、艺术的多种形态投向社会精神生活的荧光屏,投向人们的心灵

如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作为第一首有影响的哲理诗,将诗的激情与哲理思辩、战斗呐喊熔于一炉,带有强烈的论战性。全文如下:

“有些人以真理的主人自居,真理怎么能是某些人的私产不真理是人民共同的财富,就像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到了80年代初期,大量的哲理诗出现:《回答》、《不满》、《雷雨中的颂歌》、《小草在歌唱》等作品,都带着凝重的反思色调: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北岛《回答》

“谁说不满就是异端?谁说不满就是背叛?是涌浪,怎能容忍山涧的狭窄,是雏鹰,岂肯安于卵壁的黑暗。”——骆耕野《不满》

辩证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深刻有力,更有战斗性,这是哲理化诗歌的重要收获。也正是这种活跃的思想和勇敢的探索,犹如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己经变得僵冷、麻木了的诗坛,才使得诗歌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又恢复了青春和风骨。

3、意象的大量运用与进一步推新,当代诗歌荣辱并存的特征

八十年代初期,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一批优秀青年诗人脱颖而出,他们在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基础上,在艺术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和崭新的角度写出的诗,打破了诗坛“大一统”的沉默局面,艺术地、勇敢地表现了时代精神,使新时期诗歌艺术有了一个新的扩展:意象的大量运用与进一步推新。

在我国古代诗论之中,意象是由“意”与“象 ”两个名词构成:“意”指的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是指相对主体而言的客观物象。而“意像””则是诗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具体物象相融合而生成的审美形象。

以顾城的《一代人》为例,全诗只有两句,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正是由于这些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具沐形象的统一体,因此,诗中的意象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其内在含意又远远超出了这些。加上题目的指示,使诗在审美结构上表现为一种朦胧感,一种象征性,它能够充分调动起读者想象与思维的潜力,对诗歌审美意象进行布美再创造,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鉴赏效果。

诚然,这种新的探索有不可回避的缺憾和不足:有些诗篇过于夸大破碎形象的偶然拼凑,甚至浮表地满足于浅层次的象征和繁冗的装饰;相当数量的词语不合常规;无节制地使空茫的意象充斥诗中,等等。但实践证明,主种积极探索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结语:

作为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歌始终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占据就为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当代诗歌的发展远不如古代旧体诗,但是它仍以延绵不绝的生命力塑造着一个又一个永垂不求的名篇。所以我们要相信,当代诗歌会凭借着自身独有的想象力、联想力、表现力以及其独有的意象、隐喻等特点,重新对当代人和当代社会发挥着诗歌无可比拟的作用。


历史系老阿姨


一,看不懂的才是诗。

二,必须得有名家长篇大论的评论文担保。

三,要听活,要乖巧懂事,知道潜规则和愿意被潜规则。

目前满足以上三条中任一,那么就是现代诗。

二条合格,当真现代诗人。

三种具全,自然是现代诗名人大腕。


随遇而安的道士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小晨文艺社


当代诗歌具备那些特征,我也说不清,借机会发一首我写的小诗:

都来关爱大自然

蓝天白云伴,

大山绿似海。

鹰飞长空阔,

鱼游浅底闲。

兔在草葱跃,

猛虎吼深山。

壮阔美自然,

人们同关爱。


济源高魁


我觉得现代诗歌与古体诗歌相比一是形式不同,现代诗歌可以在诗句的字数上灵活掌握,根据表达需要可多可少,句子可长可短。二是押韵的方式不同,现代诗歌没有严格的平仄限制,只要节律和抑扬顿挫适于情达意,有韵角,启、承、转、合的周期也可长可短。其次,现代诗歌没有固定的曲牌和格律。我就知道这些,肯请各位指正。


对对迷


当代诗歌内容广泛: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包罗万象。形式自由,每行字数不限,长短不限,不要求押韵。多注重抒发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化表达。

但是,有一点,依然要凝炼含蓄,要炼字!这样的诗歌才有诗意,读后余味悠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