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經常跑步的人,早已從這項堪稱「最經濟」的運動中獲益良多,而跑步也確實既健身又健腦。

對於大多數業餘跑者而言,跑步這項運動門檻極低,地點不受限,器械不受限。

減肥的時候可以跑、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跑、想要釋放壓力的時候可以跑、甚至還可以用跑步的方式求婚......而這一切你需要的只是重力和跑鞋(赤腳大仙們甚至連跑鞋都省了)。

可是,同其它所有運動一樣,即便跑步看起來是如此簡單,甚至人類天生就會跑,但如果你想要正確、無傷的一直跑下去卻並不容易,因為你需要學習的跑步知識還有很多。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因此,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列出了8個初跑者最應該避免的「跑步錯誤」,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1、不合適的跑鞋

雖然現在有些資深跑者或教練在提倡「赤足跑」的好處,有些科學研究也確實證實,赤足跑的確要優於穿鞋跑。不過相信對於絕大多數的初跑者而言,應該沒有幾個人打算「赤足跑」吧?

因此,一雙合適的跑鞋便顯得尤為重要。

一雙合適的跑鞋可以讓跑步更安全、更高效,錯誤的跑鞋不僅硌腳、影響跑步效率,長久穿著不合適的跑鞋還會增加膝蓋受傷的風險。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因此,在你正式跑步前先要選擇好你的鞋子。現在的跑鞋品牌、類型、科技多如繁星,但廣告上宣傳的那些看似十分炫酷的各種「緩震新科技」卻未必適合你。

選跑鞋首先應該確定你的足弓類型,對此,網上也有很多自查方法可以參考。不過為了謹慎起見還是建議你到跑鞋專賣店中諮詢專業的銷售人員,他們可以評估你的跑步風格和腳型。當他們確定你是高足弓、扁平足還是正常足弓後,會為你推薦相應的跑鞋。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當你選好跑鞋後,要記住不要一雙鞋「穿到黑」,因為跑鞋也是有壽命的,通常來說,你應該在跑了500-800公里左右後就可以考慮換一雙,所以平時最好至少準備兩雙跑鞋替換著穿。

2、跑太多、太快

剛開始跑步的人,由於初體驗跑步的樂趣,非常容易猛增跑量,瘋狂訓練,尤其是男性新手跑者。

過度的跑量是受傷的一大誘因,《公共科學》上就有論文表示:400+項研究數據都證明,周跑量60公里,對新手跑者就可能造成威脅。

要知道,跑步的速度是由步頻和步幅兩方面決定的。很多新手不關注步頻,有的人為了跑快甚至會嘗試降低步頻(邁大步)。但是,這樣跑起來既沒有效率,又容易增加受傷風險。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因此,對新手而言,成功的關鍵在於一個「慢」字,一定別心急。不僅跑量上需要循序漸進,速度上也應該求慢,在跑步初期,每週跑量的增加幅度最好不要超過10%。

此外,還要在跑步過程中密切關注身體發出的「信號」,如果你跑步時感受有疼痛產生或加劇,那就是提醒你應該「暫停跑步」了。最好每週至少要休息一天,休息日對恢復和傷病預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你的肌肉也可以在休息日自行生成和修復。

所以不要每天都跑,這樣不但不會讓你獲得太多的力量,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只有穩紮穩打地在初跑期,掌握正確的跑步技術和系統訓練方法,才能在未來獲得長足的進步。

3、步幅過大

最常見的一種導致跑步受傷的錯誤跑姿就是——步幅過大(過度跨步)。

所謂跨步,主要是指在跑步的時候,把腳掌主動前伸、邁出去。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跨步會讓落地點處於身體重心(臀部)的前方,而落地點離身體的重心越遠,對關節的壓力越大,這是造成運動傷害最常見的原因。

一些跑者認為更大的步幅會提高他們的速度或跑步效率,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過度跨步會浪費能量、降低跑步經濟性。

因此,跑步時你應該,落地要儘量「輕快」(落地輕、起腳快、步頻快),專注於中足著地,越靠近臀部正下方的自然落地,才是效率最高,並且也是不易受傷的姿勢。

4、錯誤的上半身姿態

一些跑者往往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腿上,卻忽視了上半身的形態。比如,有些跑者跑步時左右擺動手臂,這樣不但跑起來不好看,也增加了多餘的能量消耗,呼吸也不那麼有效。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還有些初跑者經常將手舉到胸前,尤其是當他們累了的時候,但其實這樣抱著胳膊跑會讓你更累,同時也會讓你的肩膀和脖子變得緊張。

良好的擺臂技術應該是:

在跑步過程中,輕握雙拳,拇指放在食指上,雙肩自然下垂,肘關節自然彎曲(放在身體兩側),以肩膀為軸前後自然擺動,當臂擺到軀幹的垂直部位時,肘關節的角度要擴大,讓肌肉能夠得到放鬆。

5、失控的下坡跑

很多初跑者都認為,在下坡時感覺可以跑得更快、更輕鬆。

雖然從有氧運動的角度看,上坡可能會感覺更加困難,但事實上,下坡才更具挑戰性而且也更容易受傷。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2005年的一項研究,下坡對跑者腿部的影響遠比水平面上高,而且還可能導致肌肉纖維損傷、肢體疲勞和膝蓋問題。

因此在下坡跑時,一定要:

先持續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動作上,把步伐縮短,重心放低;一定要避免跳動、不要讓你的腳往身體的前面去,腳掌仍要在身體正下方著地;身體保持挺直,減少向前傾的幅度,如此可以減少腿的衝擊,同時身體也會比較穩定;儘可能減少腳與地面接觸的時間,只是輕輕地用中、前腳掌觸碰地面並再次彈起。

6、過度訓練

其實不管是跑步、健身還是其他運動,過度訓練都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通常來講,過度訓練是指在經過數週或足夠長時間的徹底休息後,身體仍然感到疲憊,且伴隨情緒的持續低迷;是一種訓練與恢復、運動與運動能力、應激與應激耐受性之間的失衡狀態。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訓練量或訓練強度過大、訓練之間的恢復不夠,都可能引起過度訓練,這是由於過度訓練在每個人身上產生的身體反應和心理反應不同。

解決過度訓練的最佳方法只有一個——休息!

對於業餘跑者來說,並不需要每天都跑步,如果你只是日常健康跑並沒有特別的比賽計劃,可以保持中低強度的運動,頻率控制在一週3次左右,每次1個小時以內就可以了。

7、不正確的呼吸

很多人在跑步的時候,往往更加關注距離、時間和配速,卻很少在意自己的呼吸。但事實上,呼吸也是有「講究」的。

一般來說,用鼻子吸氣,嘴呼氣是合理的呼吸方式。

有節奏的呼吸,是以奇、偶數的形式與呼氣、吸氣一起協同工作,以便在每次呼氣開始時使雙腳可以交替觸地。這樣一來,跑步所造成的衝擊力就可以由身體的兩側平均承擔。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很多跑者都非常熟悉的「腹式呼吸法」就是一種比較合適跑者的呼吸方式。

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收回,就好像在用腹部呼吸一樣。其實是通過橫膈膜、腰方肌、背闊肌等深層肌肉,控制呼吸,可以達到更深的、更有力的呼吸效果。

8、不注意飲食

許多剛開始跑步的人低估了營養的重要性。

事實上,跑步前、跑步中、跑步後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對你的表現和恢復都有很大影響。

如果不是飯後1-1.5小時後運動,最好在跑前1小時,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酸奶、新鮮水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除了可避免跑後血糖過度下降的不適症狀外,也能增加運動的持久性與降低運動過後的疲勞感與飢餓感。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為了避免腸胃不適,最好遠離富含高纖維和高脂肪的食物。

跑步後半小時內可補充適量運動飲料,補充體內糖分、電解質等,但此時不應食用過多食物,這是因為在血液主要供應肌肉的情況下,胃腸功能較弱,消化吸收能力低下,此時大量進餐容易導致不適,甚至增加胃腸疾病的風險。可選擇易於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類+蛋白質補充,如牛奶、酸奶、香蕉等。

此外也別忘了「補水」。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跑步不足1小時,補充普通飲用水即可,小口多次飲用,在運動前兩小時,至少飲水450毫升,運動過程中,每隔15-20分鐘飲水175到350毫升。超過1小時或天氣炎熱,出汗較多的情況下,需根據自身情況補充運動飲料。

好啦,以上講的這8個初跑者應避免的錯誤,你 get 到了嗎?

希望可以幫你健康、無憂的享受跑步的樂趣。


11 Common Running Mistakes to Avoid

文中圖片來自Pexels及網絡


剛開始跑步就受傷?可能是犯了這 8 個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