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并提升孩子的情商?

自我意识即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让他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0~1岁

开心地喊他的名字

在孩子5~6个月的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名字是什么。这时,你可以尝试叫他的名字,让他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在跟孩子说话时,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跟别人谈论他时,经常叫出他的名字,比如,“Alex,睡觉时间到了”“Alex,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当你给他读书或者唱歌时,可以用他的名字替换主人公的名字。比如,“Alex有一只小羊羔。”“Alex吃完早饭后,就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身体探索游戏

孩子在这个时期虽然会花时间探索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但还不能完全认识。所以,你在给他换尿布、按摩或做游戏时,可以给他指出身体部位的名称,鼓励他对身体进行小探索。推荐《我的身体》这本绘本,家长可以通过它来教孩子认知自己的身体。

镜子也可以帮助孩子认知自己的身体部位。抱着孩子坐在镜子前,即使他不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也要指着镜子里的人跟他说,“看,那是Alex!这是他的嘴巴,这是他的鼻子,这是他的眼睛……”你也可以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给孩子看,或者模仿孩子的表情。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并提升孩子的情商?

阅读喜恶信号

因为孩子现在还不会说话,所以他不能通过语言告诉你,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过,如果你给他一个玩具时,他会咯咯地笑,证明他喜欢这个玩具,那你就可以给他更多类似的玩具。如果你做的某项游戏,他没有反应,比如躲猫猫,那就稍后再试试。此外,如果孩子暂时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喜欢这个东西,那么就给他提供多种选择,在对比中,让孩子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即使他不会立马做出选择,但是留给他更多时间去挑选,他最终会选择更合心意的那一个。当孩子做出决定的时候,给他赞美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心。

“无聊”时的探索

当孩子没有什么事干的时候,他会开始探索自己及周围的世界。这个时候,你什么都不用做,在旁边看着他探索就好。孩子会检查自己的手指,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聆听周围的声音,或者闻闻味道,一切都很有趣呢。

识别孩子的情绪

孩子其实从一出生就在时刻表达着自己的情绪,虽然他自己不明白这些情绪到底是什么。你可以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说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情绪。比如,“Alex,你在哭”“Alex,你很伤心”“Alex,你现在很高兴”,等等。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帮助他建立自我意识。

1~2岁,面对孩子的小叛逆

孩子有点小叛逆,家长要柔和地对待,而不是硬碰硬,强迫他去改变。孩子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慢慢来引导。

他并不是故意惹你生气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有很多时候会惹你生气,但他并不是有意的。他只是想要培养自己的技能,探索自己的新力量。比如,前一阵他还需要家长在旁边看着才能玩玩具,现在,就已经可以“独立”了。所以,看见他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你不要生气,也不要批评他。他现在处于探索和发现的阶段。所以,耐心地接受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才是上策。

让他做主

这个时代的孩子跟以前不同,他们希望自己做主,手中握有“权力”,一定要宣誓自己的“主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听见孩子们说“让我来!”或“不!这不是你的,这是我的!”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发言权和决定权,这将有助于让他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如果他的决定与当下有矛盾,那么就给他提供几个你可以接受的选择。比如,他不想离开操场回家,那么你可以跟他说:“现在回家,你可以把你喜欢东西带回去。”这样,回家是必须的,不过他可以决定带什么回去。

对他的坏行为进行引导

有的时候,即使在理想的环境下,孩子也很难配合。那么这时候,你要尽你所能得去引导他,让他表现得更好。当孩子在饥饿、疲倦或焦躁不安的时候,你想把他拖进商店,是做不到的。这个时候,你要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而不是批评他怎么不听话。如果孩子在院子里一直摘花,那就带他去公园里散散步。如果孩子喜欢爬上桌子或者凳子,那就在屋里给他安装一个小滑梯。

跟他说肯定句

当你告诉宝宝“别摔门!”他所听见的只是动作“摔门”。相反,你要告诉他你想要他做什么。如果他把脚伸在餐桌上,跟他说:“请把脚放下。你可以在桌子下活动你的脚吗?”多跟他说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这样他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你的反应越剧烈,他就会越是那么干。所以,保持冷静,才能让他做出改变。让他感觉自己受重视,哪怕只是给他一个拥抱,他的叛逆程度就会降低一些。

收起无关紧要的批评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说“不”或谴责他,请考虑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比如,宝宝非要穿着公主裙午睡,你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吗?如果不是,那就让她穿。这样不仅会减轻你的压力,也会减少她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在重要的时刻配合你。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并提升孩子的情商?

3~4岁、当孩子开始对裸体很好奇

有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对裸体好奇,不仅会观察自己的,也会去看小伙伴的裸体是什么样子的。其实,这是十分正常十分健康的好奇。此时,家长对待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

尊重他的好奇心

并非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脱掉衣服,观察自己的裸体,但他们对身体部位感兴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典型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学龄前儿童比幼儿更密切关注头发的长度,皮肤的颜色和其他差异等。兄弟姐妹和同性朋友间互相好奇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在洗澡或换衣服的时候。有的时候,孩子会一遍又一遍地脱下衣服然后再穿上,这种情况下,他可能是对这个动作比较痴迷,而对“裸体”没有任何概念,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是“裸着”的。

健康的好奇心

3~4岁的孩子想要了解自己跟小伙伴之间身体部位的差别。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观察到他朋友的私密部位,并拿它与他自己的私处相比,请不要惊慌,这只是一种健康的好奇心。这个年纪的男孩甚至可能勃起。因为脱掉衣服,有温度的变化,男孩的私处受到刺激,就会发生勃起的情况。家长发现这种情况,不用担心,这只是对外部刺激的本能反应,跟性没有关系。

不要轻易批评

如果你在家发现孩子和他的朋友都脱光光,请保持冷静。你的焦虑或不赞同的反应,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是羞耻的。用别的话题引开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说“谁要吃点心”“谁要玩这个玩具”之类的话,然后再提醒他们穿上衣服。等他的朋友走了,你再跟他展开对话,告诉他“我知道你很好奇身体到底长什么样,但是当家里有客人的时候,一定要穿好衣服,不能让除了家人以外的人看见你脱光光的样子。”

公开谈话更有效

告诉孩子可以脱衣服的场合,比如游泳或者在商场试衣服的时候。告诉他要尊重别人的个人空间,而不是去碰触对方的身体。你可以现在开始跟他谈论隐私话题,虽然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就像教孩子在进入洗手间之前要先敲门一样,提醒他在朋友过来玩的时候衣服要穿得整整齐齐的,不能随意脱光光,尤其是私密的部位更是不可以给别人看。准备一些孩子可能有疑惑的问题,挑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顺便也可以告诉他男孩女孩之间身体部位的差异。这样一个公开谈话的方式,比让孩子自己随意探索要更好。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并提升孩子的情商?

5~6岁、帮助孩子战胜怯场

胆怯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做事犹豫不决,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中,这样的人被淘汰的几率更大。所以说,帮孩子克服胆怯心理是最为重要的。

家人要有耐心

可以说,没有几个孩子是天生就不怯场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需要不断反复练习才能做到自信上台。孩子们之间的差别就是有的只需要练习几次就可以上台,而有的却需要练习几十次、上百次。这个时候,就需要家人耐心的指导和陪伴,要对他有信心。

告诉孩子想要逃避是正常的

无论是一对一的交谈,还是在讲台上发言,这些与他人互动的方式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联系,向外界传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胆怯的孩子来说,面对一群观众跟面对一群凶猛的野兽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对他来说,这都会让他感到害怕。他担心别人的反应,例如,被同龄人笑话,或者问一个他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这些情况都会使他心里紧张,掌心出汗,心跳加速。要让孩子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主动出击或是逃避都是正常的反应,只要练习的次数多了,就可以克服紧张的情绪。

对着镜子练习

在家里的时候,将椅子放在镜子对面,鼓励孩子站上去,对着镜子大声说话,并与他的“观众”即镜子中的自己对视。等孩子练了一段时间后,可以让他先在家人面前表演一个节目或进行一段演讲。时刻鼓励他在家里表现自己,这样久了之后,他才能一步步克服自己的胆怯,敢于在人前表现自己。

锻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告诉孩子,说话的语气和表现的动作不同,同样的词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尝试让孩子用不同的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说出同一句话,比如“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让孩子自己设计个场景,用兴奋、震惊或是愤怒的语气来说出这句话,这样既可以锻炼表达自我的技能,也可以锻炼正确表达情绪的能力。

鼓励孩子单独行动

出去吃饭或者玩耍的时候,让孩子点餐或者排队买票,鼓励他在有亲人陪伴的情况下去跟陌生人沟通。吃饭的时候,让他给大家分享一下学校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并且鼓励他多跟家人聊天,或者主动跟亲戚打电话。先让孩子在自己最熟悉的人面前消除表达自我的胆怯,这样才能使他慢慢克服紧张情绪,不害怕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