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农村大量种植的致富法宝,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


过去搞种植,基本是处于自产自销完全不用担心种了没人要,种了遇低价等问题。而今天搞种植可就不一样,有如同做生意一般。前期选择作物需要参考市场行情,后期采收买卖更需要谨慎对待,卖错了赚少了或者不赚钱,卖对了少产也能大丰收。近些年我国种植业的发展,最明显的就是从单一的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发展成了当下多种粮食、多种中药材、多种水果等多元化种植,种植技术也突飞猛进,种植产量年年翻番。


农村大量种植的致富法宝,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

在激烈市场竞争下,农民朋友只有选择更具有竞争力、更有市场的作物才能真正赚到钱。而在笔者隔壁镇,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鲜的作物,人称“山珍之花”,价值不菲,接下去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大家好,这里是“农看农”,每天分享农村新鲜事,探讨农村养殖/种植新项目,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如今大力发展成致富法宝。


农村大量种植的致富法宝,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

笔者昨天从隔壁镇回来,看到了几个小伙子刚要去山里忙活,本以为是要去挖野菜的,一问才知道人家这是打算去种植竹荪。早几年笔者就听说隔壁镇已有开始种植竹荪的,一直没有在意。回到家之后特意查询了些竹荪的资料,顺便总结了隔壁镇种植情况。笔者了解到竹荪在本地被称为竹参,更有“山珍之花”的美誉。对竹荪这东西,国内早有记载,最早对竹荪记载的是唐朝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记载如下:“梁简文帝延香园,大同十年(公元544年),竹林吐一芝,长八寸,头盖似鸡头实,黑色,其柄似藕柄,内通干空,皮质皆洁白,根下微红。”意思是说生长在竹林当中,头盖就像个鸡头,浑身洁白如玉,如此惟妙惟俏地描述,说的就是竹荪这美味了。


农村大量种植的致富法宝,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

而在明代《广菌谱》中对于竹荪的形态特征都有记载。到了清代,人们对竹荪的认识更近了一层次,当时食用竹荪在江南地区官场十分盛行,并且一度被江南官员以贡品形势献给当时的皇上。但在近代竹荪被大力发展之前,竹荪的来源均取于野生,自40年前国内才开始有少部分人尝试培育竹荪。经过几十年竹荪栽培技术研究,我国的竹荪种植已是相当成熟了。当下竹荪也不再是紧靠野生资源供应市场,而是广为种植,并且成了平头百姓能够享用得起的人间美味了。


农村大量种植的致富法宝,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

只不过笔者与隔壁镇种植户了解,竹荪的产量不高,以一亩地的竹林种植竹荪,其产量也不过200斤,如此低产量与当下正抢手的春笋产量相差无几了。产量低不意味着没利润,与之对称的是高价格的市场。据笔者了解,竹荪的价格是以等级论价的,其中一级品质的竹荪的价格在700元~900元之间,二级品价格在700元左右,三级品竹荪价格在350元左右,统货的话价格在200元左右。竹荪的低产量有着高价格的弥补,那绝对是受农民青睐的好作物了。


农村大量种植的致富法宝,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

以笔者隔壁镇的种植情况来看,全镇种植竹荪达到了3000多亩,主要以合作社形式统筹经营,引进竹荪技术人员,个体农户合作种植方式生产,目前以进入稳定盛产期,成了当地农民大力发展的致富法宝。新的种植项目,加上新的种植技术,跟上时代发展,这样农民也才能跟着把生活过的富裕起来。对此大家怎么看着竹荪种植呢?你们觉得种植竹荪有前景吗?最后一句,种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农村大量种植的致富法宝,人称“山珍之花”,亩产不到200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