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兵溃如山崩时的沉默炮手「原创」

1940年11月1日,德军第19装甲师在第11军区成立,它是在第19步兵师的重组创建的,每个师都有一个直属的炮兵团,德军是很重视炮兵的使用。突击炮则是装甲车与炮兵的完美结合。

本文介绍的是就是一位出自于该师,看上去很沉默,但当兵溃如山崩时,却能挺身而出的炮手:


兵溃如山崩时的沉默炮手「原创」

1941年10月3日,19岁的海因里希·科勒(HeinrichKhler)成为德绍(schwere )第49炮兵补充营(Artillerie-Ersatz-Abteilung 49)的新兵,也是一名教官和候补军官,他的军事生涯几乎全部是在东线渡过的。

1942年11月,科勒被调到第19装甲师的炮兵团服役,这时候,德军第11集团军正在斯摩棱斯克(Smolensk)和贾泽沃(Jarzewo)之间的公路干线以北的托罗佩-比耶洛伊(Toropez-Bjeloy)附近,发起一场代号为“鸽棚(Taubenschlag)行动”的军事进攻。科勒参与了此次行动。德军形成了一个大的口袋,俘虏了大量的苏军士兵和军车。

1942年12月19日,第19装甲师在斯摩棱斯克被训练,转移到库宾斯基-斯塔博格尔斯克-别洛沃斯克(Kupiansk-Starobjelsk-Bjelowosk)的大“顿河河曲”,以解救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切尔科沃(Tschertkowo)的意大利友军。

1943年3月,科勒接到通知,让他去法国兰斯附近的圣—莫里昂(Mourleon-le-Grand)参加第13期候补军官的培训课程。此后,他自愿去担任突击炮专业的士兵,1943[A1] 年12月,他到达法国卢瓦尔河岸图尔附近的阿宰勒里多城堡(Azay-le-Rideau),加入了新成立的第322 突击炮旅。1944年3月,科勒随部队到达波兰东部的兹洛佐夫-布罗迪和科维尔等地作战。他击毁了第一批苏军战车,并参加了维希塞尔(Weichsel)和巴拉诺桥头堡(Baranow Bridgehead)等非常艰难的夏季战斗。


兵溃如山崩时的沉默炮手「原创」

1945年1月13日,苏军发动进攻,第322突击步炮旅与内林装甲军(Panzer-Korps Nehring)一起被包围在凯尔采,并完全被击溃。撤回到奥得河后方的安格明德,科勒加入了新组建的第210突击炮旅,这支部队是由第201突击炮营、第322突击炮旅的残余人员组成的。

科勒所在的旅被部署在施韦特,库斯汀Küstin和史蒂汀桥头堡(Stettin Bridgeheads),作为掩护部队,帮助难民逃离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Pommerania)及横跨奥得河上的桥。

3月16日至17日,科勒的车组在一次对抗苏军坦克袭击的战斗中,摧毁了6辆苏军的谢尔曼坦克(租借自西方),从而使他所摧毁的坦克总数达到21辆。 1945年3月20日,科勒因其成功而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

之后,该旅从斯泰丁撤出,并通过梅克伦堡逃到什未林,最终,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的尤金(Eutin)附近,他们被英军俘虏。

兵溃如山崩时的沉默炮手「原创」

战争结束后不久,1945年6月20日,海因里希·科勒即被获释。他最终于2009年6月25日去世,享年86岁。

海因里希·科勒获得的勋章:

铁十字勋章(1939年版本)

二级

一级

战伤纪念徽章(1939年版本)

铜质

银质

普通突击徽章

骑士十字勋章(1945年4月20日,在第210突击炮旅第3营,预备役中尉)


兵溃如山崩时的沉默炮手「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