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張勳復辟是場鬧劇?他的如意算盤打的比誰都精

如果把張勳看做一個開歷史倒車的跳樑小醜,未免有刻意貶低之嫌;可如果把他看做一個堅定的保皇黨,事實又並非如此。

實際上,不如把張勳復辟看做是他試圖左右天下局勢的一次嘗試,在當時各個軍閥趁此亂世各立門戶的時候,張勳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就是復辟。

他試圖把溥儀當成一個槓桿,以此撬動天下。

張勳復辟是場鬧劇?他的如意算盤打的比誰都精

張勳在晚清軍閥中實力並不算強大,光緒時代,他不過是御前護衛。溥儀繼位後,地位有所提高,當上了江南提督,巡防南京。在清朝倒閉前夕,為了穩定人心,避免這些軍官們倒戈。

張勳又坐了一波順風車,當上了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名頭雖然很響,但兵還是原來那些兵,張勳還是原來那個並不強大的張勳。

1912年,清朝亡了。

但就這樣結束了嗎?恐怕張勳並不這樣覺得,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天下畢竟還是大清的天下,全國各地的官員還是大清的官員,只不過換了一身衣服而已。

張勳覺得,只要把原來那身衣服穿回來,未來依然大有可為。

所以,在以減掉辮子為潮流的那個時代,張勳頑固的不願剪掉辮子,小小的辮子卻大有作用,既能表示他對清室的忠心,也能籠絡滿清遺老的好感。

袁世凱竊奪革命果實以後出現了一個變故,即袁世凱復闢,這屬於半路殺出來的一個程咬金。張勳雖然不看好袁世凱,但總體而言對他來說是個好事。

張勳復辟是場鬧劇?他的如意算盤打的比誰都精

假如袁世凱能夠重新開闢一個王朝,他張勳的榮華富貴自然是少不了的,這也算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不錯選擇。然而,袁世凱的垮臺讓張勳看到,復辟的希望依然還是在愛新覺羅家族身上。

畢竟不少的復辟黨派依然在活動,很多滿清遺老也都在翹首以待,這一群人的存在是一個不錯的基礎。況且大清不是說亡就亡,老百姓還覺得自己是大清子民,對於這個新建立的民國政府究竟是個什麼來頭,有什麼打算,老百姓都還不知曉。

另一方面,北洋政府內部的爭端和分裂也讓張勳打起了小算盤,論實力他不是最強的那一個,馮國璋、段祺瑞和張作霖,隨便拉一個出來哪一個不比他強?

想要從這些人手裡搶蛋糕,有點不現實。論政治地位,他也說不上話,話語權都掌握在黎元洪和段祺瑞手裡,他只不過跟著站隊而已,想要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他必須另闢蹊徑。

復辟清室無疑是他認為最好的選擇,一旦成功了,他將有如明朝“奪門之變”中的徐有貞、石亨等人,憑著這不世之功,以及清室對自己的依賴。

他將真正實現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崇高地位,好比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一條有風險的捷徑,但是回報頗大,而且也屬於短期操作,不必把精力耗在和那群人的糾纏之中。

他對清室有感情嗎?

張勳復辟是場鬧劇?他的如意算盤打的比誰都精

不可否認,有一種不可言明的感情,但並不強烈,復辟並不是全然為了迎回主子,讓他重振江山。更多的打算是為自己的未來進行一次冒險的投資。

因此,當段祺瑞和黎元洪因為“府院之爭”鬧的不可開交時,張勳見縫插針,抓住這個機會發動復辟。當時張勳尋求到的支持就是以不支持對德國開戰,從而贏得德國對自己的支持,段祺瑞為了趕走黎元洪,也在暗中支持張勳提出的所謂復辟。

因此張勳頗有一點當年董卓的意思,段祺瑞希望藉助他的力量向黎元洪施加壓力,從而將他從國會中趕走。但段祺瑞不是那個愚蠢的何進,他有自己的心思,歸根結底,他的總理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繼續向溥儀稱臣?

在各方各懷鬼胎的小算盤下,張勳帶著自己的5000名“辮子軍”北上京師,迎舊帝復位。當時溥儀還居住在紫禁城裡,1917年7月1日,張勳穿著清朝官服,帶著康有為一眾人前往紫禁城迎回溥儀,要他復位訓政。

張勳復辟是場鬧劇?他的如意算盤打的比誰都精

然而,張勳的算盤雖然打得精,但卻沒有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支持,因為光憑他的力量,實際上很難鞏固溥儀失而復得的皇位。他似乎把更多的希望寄託在那些對清室還有感情的其他人身上,希望通過這些人附庸的力量,從而扳倒民國政府。

他通電全國各省,宣告溥儀復辟的消息,要求懸掛龍旗,恢復舊制。全國響應者寥寥無幾,這恐怕也是張勳高估了清室的影響力,另外段祺瑞反手就將張勳出賣,組成“討逆軍”攻打他。

結果他的辮子軍不甚爭氣,不僅打不贏,部下中還多有倒戈的人。最終,這才持續了12天的復辟活動便宣告結束,張勳的算盤終於徹底落空。

張勳是一個極有頭腦的人,他主持的“丁巳復辟”絕不是一場簡單的擁戴遜帝復位的鬧劇,實際上是多方勢力聚在一起博弈的鬥爭。張勳利用溥儀要為自己將來更遠大的作為做打算。

張勳復辟是場鬧劇?他的如意算盤打的比誰都精

那些滿清遺老當然真心希望溥儀復位,這樣一來他們失去的榮華富貴又能失而復得,段祺瑞暗地支持張勳是為了趕走黎元洪,由於體制混亂,究竟是總理說了算,還是總統說了算,兩人一直針鋒相對。

這才引發了“府院之爭”,在多方勢力的博弈下,張勳的復辟實際上更像是一次新的利益洗牌和重組,所以張勳復辟以後,清朝和平向民國過渡所取得的成果立馬變得蕩然無存,歷史進入北洋軍閥們以力量主導天下的混亂時代。

上面說了,張勳是一個很聰明的人,非常有投資的頭腦,復辟失敗以後,他投資了包括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在內的七十多家公司,其獲得的資產有五六千萬元之巨。

如此聰慧的頭腦,其所主導的復辟恐怕就不是單純的重振大清江山,以效臣子之忠了,而是一場冒著巨大風險的投資,說到底,他張勳想當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