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的無心之舉,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逆轉

很多父母都會在一氣之下,對孩子說出傷害他的話,父母可能覺得沒有什麼,殊不知這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有情商的父母對孩子說話都是有分寸的,從不逞一時之快,因為他們深深的明白,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孩子的情商、智商、修養等造成巨大的影響。

這幾句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家長不要再說了!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的無心之舉,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逆轉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一個才十歲的小男孩,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在回家的路上被媽媽丟在了路邊。這麼大的孩子從小就是大人接送上下學,根本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所以他就迷路了,剛好被巡查的交警遇到,聯繫上了孩子媽媽才把孩子送回了家。

父母的一次無意之舉,很有可能就會在孩子心理上,留下一道無法治癒的傷口。兒童心理學家研究得出:一個童年時期被拋棄過的孩子,長大之後很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的無心之舉,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逆轉

有一個女孩子,從小被寄養在舅舅家,直到九歲,才被父母接回身邊。雖然女孩回到了自己家,但是她總覺得那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她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父母對她很冷漠,甚至於她主動向父母示好也無濟於事。這個女孩長大以後,真的就很難靠近別人,也很難讓別人靠近自己,心裡總有一道牆,十分渴望被愛,又十分害怕被丟棄。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相信很多孩子都聽過父母說過這句話,有可能父母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孩子聽了之後有所上進,但是孩子只會覺得父母拿自己與別人作比較,覺得父母看不上自己。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的無心之舉,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逆轉

但是對於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看到的只是表面,“別人家的孩子”成千上萬,沒有能比較完的。孩子讀書時,父母就會比成績,工作後父母就會比工資,比成家,父母不知道,孩子在這樣負面的打壓下,只會讓他越來越“不行”。

“我都是為你好。”

相比這句話也有很多人聽到父母說過吧?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的生命是他們給予的,所以他們所做的決定都是為了孩子,並要求孩子去執行。其實很多這樣的父母是有著極強的“控制慾”的,只是他們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的無心之舉,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逆轉

真正的好父母會問孩子“好不好”,而不是“為你好”。電視劇《小歡喜》中,宋倩的一句“為你好”把喬英子逼成了抑鬱症;《狗十三》中父母逼李玩吃狗肉也是“為你好”。這些父母只是把變相的“情感勒索”換了一種說法,他們不懂得尊重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會一個勁的強加自己的觀念。這樣的愛,讓多少子女喘不過氣。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小,記不住事,所以說話口不遮掩,做事不明察秋毫,以為孩子長大了就全忘了。但事實往往相反,孩子把父母說得每一句話都記在心底,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孩子的心理就會被破壞得殘缺不齊。這些傷害是無法挽救的,希往父母能多誇自己的子女,不要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