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进入装甲蒸汽时代以后,铁甲舰取代了风帆战列舰成为海战的主力。然而铁甲舰价格高昂,对于很多穷国来说难以承担。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和鱼雷的出现,一些国家转而考虑以装备大量价格便宜、速度快的巡洋舰、鱼雷艇,以重炮、鱼雷和撞击战术对付铁甲舰。

这种思想当时在法国又称之为“新学派”思想,以和传统海军思想区分。当然,法国人热衷这种思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主力舰竞赛中比不过英国,所以打算另辟捷径,以一种比较便宜的方式对英国形成威胁。不过这种思想对于穷国来说很有吸引力。

而日本也是这些国家之一,其“浪速”级防护巡洋舰就受到了“新学派”思想很大的影响。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浪速”号防护巡洋舰

从铁甲舰到防护巡洋舰的转变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被牡丹社生番所杀,出兵侵略台湾。1879年日本又吞并了琉球。清政府意识到了日本所带来的威胁,开始加快海防建设。1880年,李鸿章在英国为北洋水师订购了“超勇”、“扬威”两艘碰撞巡洋舰,随后又在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大型铁甲舰。

此时的日本只有“扶桑”、“金刚”、“比叡”等几艘旧式铁甲舰,李鸿章的这一行动极大的刺激了日本。作为应对,1883年日本通过了第五次海军扩张计划案,制订了一个宏大的造舰计划,决定建造或购买2艘7000吨级铁甲舰、3艘巡洋舰、15艘炮舰、12艘鱼雷艇。

由于此时日本的工业也非常薄弱,因此日本海军的铁甲舰和防护巡洋舰都决定在海外购买。

日本原本有意在英国建造一艘铁甲舰,日本海军舰艇设计部还完成了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这两艘铁甲舰排水量7100吨,装备305毫米火炮和240毫米火炮各两门,总体接近“定远”级铁甲舰。

不过这个设计方案送到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后,被英国的设计师们认为设计过于陈旧,直接否决。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师威廉·怀特转而向日本推荐了以英国海军的“海军上将”级铁甲舰为蓝本设计的新方案。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海军上将”级战列舰

按照威廉·怀特的这个方案,新的铁甲舰排水量增加到了9500吨,装备有4门305毫米主炮,6门152毫米副炮,主装甲带厚度达到了457毫米,航速16节,综合性能优于“定远”级铁甲舰。

然而这个方案虽然性能超过了“定远”级铁甲舰,能满足日本海军的需求。但是其价格太高,建造费用就达到了70万英镑。算上其他费用,总价高达86万英镑,大约折合387万日元。当时日本一年的造舰费用不过330万日元左右,显然无力承担。

威廉·怀特对此也有准备,随即拿出了第二个方案,开始向日本推销阿姆斯特朗公司最新设计的防护巡洋舰。

早期的巡洋舰因为没有装甲保护,在战斗中很容易被摧毁。英国在1876年建造的巡洋舰“库莫斯”号水线下4英尺的位置加装了一块水平的装甲甲板,用以保护机舱、弹药库等要害部位。由于当时的交战距离不远,炮弹的弹道比较平直,因此即使有炮弹击中装甲甲板,也很可能发生跳弹,从而避免机舱、弹药库被炮弹击中。

不过这种平甲巡洋舰也有缺点,由于装甲甲板在水线之下,如果水线附近中弹的话,舰体进水以后还是可能造成军舰倾覆。此外装甲甲板位置太低还限制了机舱的大小,这就限制了军舰的航速。

针对平甲巡洋舰的弱点,英国设计师们将装甲甲板改成了穹形:抬高中间的水平装甲甲板,而两侧向下倾斜部分则深入水线下。这样就增加了装甲甲板下的空间,可以安装更多的动力设备。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平甲甲板和穹甲甲板区别示意图

早期的穹甲水平部分也在水线之下,后来根据使用经验,设计师们把中间的水平装甲甲板提升到水线上,这样即使水线上中弹破损,装甲甲板下的空间产生的浮力也足够保证军舰不会沉没,极大的增加了军舰的生存力。这种新式的巡洋舰就是防护巡洋舰,国内则形象地称之为穹甲巡洋舰。

威廉·怀特认为防护巡洋舰的生存力较旧式巡洋舰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其价格便宜,买一艘大型铁甲舰的钱足够买三艘吨位较小的防护巡洋舰。而且防护巡洋舰可以装备重炮和鱼雷,这样三艘防护巡洋舰的火力足以和一艘大型铁甲舰媲美。

虽然防护力上大型铁甲舰占据优势,但是防护巡洋舰航速高,机动性强,在战斗中可以抢占有利位置,因此综合相比,防护巡洋舰将更占优势。

日本人多大程度上接受了威廉·怀特的新思想不得而知,但是威廉·怀特对于一艘防护巡洋舰的报价只有21万英镑,这对财政窘迫的日本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此决定改为购买防护巡洋舰。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浪速”线图

“浪速”型防护巡洋舰的诞生

日本首先看中的阿姆斯特朗公司为智利建造的“埃斯美拉达”。“埃斯美拉达”排水量2950吨,其穹甲水平装甲在水下1英尺,还属于穹甲的初级阶段。不过“埃斯美拉达”火力强大,装备有两门10英寸阿姆斯特朗炮,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520毫米厚的锻铁板,威力强大,符合日本人对付铁甲舰的需求。但是这个交易最后因为智利临时决定不出售此舰而没能达成。

威廉·怀特于是以“埃斯美拉达”为基础,设计了一款加强型防护巡洋舰。日本接受了这个方案,并以40.6万英磅的总价在阿姆斯特朗订购了两艘(这个价格没有包括日本从德国订购的主炮和副炮),这就是后来的“浪速”和“高千穗”。另外日本花了325万法郎在法国订购了一艘防护巡洋舰,命名为“亩傍”。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建造中的“浪速”

“浪速”级防护巡洋舰正常排水量3709吨,比“埃斯美拉达”大了不少。根据“埃斯美拉达”的设计和使用经验,“浪速”的穹甲中间水平装甲位置得到了提高,在满载情况上依然在水线上1英尺,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水平装甲在水线上的防护巡洋舰。

此外“浪速”的装甲甲板水平段厚度为2英寸,两侧斜面装甲甲板厚度则达到了3英寸,而“埃斯美拉达”装甲甲板只有1英寸厚。所以“浪速”的防护能力比“埃斯美拉达”提高了很多。

为了能对付大型铁甲舰的重甲,“浪速”装备了两门克虏伯260毫米后膛炮,单从口径来说和“埃斯美拉达”的10英寸主炮差不多。不过“埃斯美拉达”主炮的身管只有30倍口径长,而“浪速”主炮的身管是35倍径。身管越长,炮弹在炮膛内得到的加速时间越长,炮口初速越大,穿甲能力也就更强。

“浪速”的260毫米主炮其炮弹炮口初速达到了53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574毫米厚的锻铁板,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512毫米的锻铁板。“定远”级铁甲舰的装甲堡厚度不过305-355毫米,因此“浪速”的主炮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击穿“定远”的装甲。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上图是日军联合舰队“高千穗”舰上水兵官兵在主炮前纪念合影,可以看到260毫米火炮巨大的炮口。

“浪速”还装备了6门克虏伯1880式35倍径150毫米后膛炮作为副炮。这是一款成熟的中口径火炮,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都广泛使用。

“浪速”的主炮和副炮都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瓦维瑟尔”制退复进机,火炮可以在发射后自动复位。相比老式的架退炮,其发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趣的是,此后北洋水师在英国订购的“致远”级防护巡洋舰其克虏伯210毫米主炮也使用了同样的“瓦维瑟尔”制退复进机以提高射速。

在轻型火炮方面,“浪速”和“高千穗”两舰略有不同。“浪速”装备了2门57毫米诺典菲尔德速射炮,“高千穗”则是2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此外两舰都装备了10门25毫米4管诺典菲尔德快炮和4门11毫米10管加特林机关炮。

此外“浪速”还装备了了4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靠着大口径主炮和鱼雷,2到3艘类似的防护巡洋舰确实可以对1艘“定远”构成很大威胁。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浪速”军官的合影

而日本在法国订造的“亩傍”号更为夸张。“亩傍”号排水量不过3615吨,比“浪速”还要小一些,却装备了4门240毫米火炮、7门150毫米火炮、2门5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10门25毫米4管诺典菲尔德快炮和4门11毫米10管加特林机关炮,4具鱼雷发射管。

单就火力来说,“亩傍”显然还超越了“浪速”。而且很明显,其大量的重炮也是为了对付“定远”而配备。然而“亩傍”号建造好以后的回国途中却在南海一带神秘失踪,从此下落不明。

“亩傍”号失踪的原因是一个谜,不过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其装备的重炮太多,导致重心偏高,因此遇到风浪以后沉没。这让日本人重新开始审视在巡洋舰上配备重炮的可行性。加上英国的新型速射炮日益完善,所以日本新订购的“吉野”防护巡洋舰改以中口径火炮为主,不在一味强调主炮的口径。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亩傍”号防护巡洋舰

而在实战中的结果表明,日本的这一改变是明智的

“浪速”级防护巡洋舰的主炮虽然理论上能击穿“定远”的装甲,但是在实战中却并没有能做到。

黄海海战中,“浪速”、“秋津洲”共发射了55发260毫米炮弹,其中包括18发穿甲弹,36发榴弹,1发霰弹。“定远”的装甲带和舵室都曾经被260毫米炮弹击中,不过最大穿深只有140毫米,不到装甲厚度的一半,可谓无惊无险。倒是1发260毫米榴弹正好击中了“定远”的左炮台,对主炮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至于鱼雷的表现就更让人失望。此时的鱼雷还比较原始,射程只有几百米,而且稳定性很差。丰岛海战中,在拦截了运输清军的“高升”号商船以后,因为船上清军拒绝投降,“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下令使用鱼雷攻击。“浪速”随即停在距离“高升”150米处,发射了一枚鱼雷,却没有命中目标。

在如此近的距离上,而且双方都停止不动,结果却没能击中目标,在海战中鱼雷的命中率就更低了。所以在整个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都没有使用鱼雷作战。

因此“浪速”赖以对付铁甲舰的两大利器,实际上都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浪速”级防护巡洋舰的模型

相比之下,“吉野”装备的152毫米和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虽然口径不大,无法对“定远”这样的大型铁甲舰构成威胁。但是新型速射炮射速高、火力猛,对付北洋水师的巡洋舰足够了。所以“吉野”在海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了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一主力。

此外在海战中,北洋水师的“致远”号防护巡洋舰被击沉,日本海军同样装备了穹甲的“松岛”号海防舰也被重创,防护巡洋舰的生存能力堪忧,显然并不适合参加舰队决战。

“新学派”海军思想影响下诞生的日本“浪速”级防护巡洋舰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战后的转变

也正因为如此,在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海军认为像“浪速”这样的以速度见长的巡洋舰应该以轻型火炮为主,不再与主力舰对战。并陆续把“浪速”、“高千穗”装备的主炮和副炮都换成了152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在此后的海军规划中,日本转而以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为作战核心,防护巡洋舰主要执行巡逻、警戒、侦察、护航等次要任务,逐步抛弃了“新学派”海军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