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水至清則無魚,人生處理各種關係是不是就是要掌握個平衡?

孫孝南


是的,"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語出處1《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出處2《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水太清澈了,就沒有魚還能生存下來,人太精明瞭,就沒有人跟你做夥伴了。上升到治國安邦的層面,這句話不管出處哪都是在勸告為勸者,要懷有寬大之心,去引導治理老百姓,這對當權來說是懷柔的手斷策略,對老百姓來說就算偶爾犯了錯 要想法疏導而不能一杆子打死。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不管用到大而言之還是小而言子,都是適合的的。人生就是在處理各種關係上要達到一種平衡才是最好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孔孟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也就是道家主張的陰陽平衡。

物極必反是一定的,反事都講究個"度",距離產生美差不多都是這個意思。

人和人之間需要親切,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就比如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已是正常,就算和自己關係再密切的人,也會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空間和自由的,沒必要事事都的得給你請示,打招呼吧,雖然,我們都希望朋友對自己忠誠,親密無間,其實這種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就如手裡抓一把沙子,你越想緊緊的全部抓在手裡就越會抓不住它,沙子還會不經意間流走,如果把手鋪開,反而手裡的沙子卻容易留下很多,世上本來就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根本無法什麼人和事分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大家應該清楚的記得得中國的陰陽八卦圖中是白的地方有黑點,黑色的裡面有個白點才算完美。

《那年花開月正圓》,任重演的那個趙白石趙大人,對這給個為人之道就有個很好的黑無法是黑,白無法是白的解釋,很經典值得看看。

人生中處理各種關係,要掌握個平衡是必要的,必須的。否則就會特別的別七別八的難。海瑞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清官,可他為人處事太過刻克,家鄉什麼人找他幫著的事,他也不分紅青皂白的都一口回絕,後來在他罷官回到家後,都沒一個人去,登門造訪,他的母親就批評過說他太水至清為魚的為人處事的做法。

最後得分清一下中國講究的中庸之道,協調,平衡,可不代表凡事睜一眼閉一眼的。它們這可是有本質的區別的。中庸之道的出發點是,處理事情不偏不倚,調和折中,而不是不分對錯的,一鍋攪和。

水至清則無魚現實中不足取,多學學中庸之道比較好。





遠方西沙


水至清則無魚,就是說特別乾淨的水,魚都沒有辦法生存。生存需要的氧氣,腐殖質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如果沒有這些物質,水只是普通的水,魚沒有自己所需要的營養以及氧氣,又怎麼能生存下去呢?

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人至察則無徒,這裡的察是指對人要求特別高,明察秋毫,十分嚴厲,而這裡的“徒”指的是朋友,而不是徒弟,所以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對別人太嚴厲,不允許別人有一點過失。這樣的人是不會有朋友的,且在真正的職場中這樣的人是會被團隊中的其他人所孤立的。我們可以對於自己的事情嚴於律己,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在干涉別人的事情的時候要注意分寸,否則其他人只會一天一天的遠離你。

無論是要求水不能太清,人不能太嚴格,真正的意義在於我們要做到寬容待人,在嚴格與寬容間尋找一個相應的平衡,這樣在處人處事時都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煩惱,放下自己的執念,不要死鑽牛角尖。這句俗語在如今看來,仍然具有十足的參考價值,可見我們的祖先們在總結出這樣的話時,腦海裡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鬥爭與斟酌,才能總結出如此精闢的話。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我們都要寬容待人,做事嚴謹,這樣無論是在團隊中還是一個個體,都可以取得莫大的成功,不得不說做人還真的一門很深的藝術,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相約巧豔


這是典型的東方文化思維,嘿嘿😁,水至清則無魚,那麼就要製造渾水了吧,不認同這種觀點。社會在進步,文明在發展,不管在任何時代,大社會都是一個時刻不斷變動著的動態環境。

水至清則無魚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就會無法生存。個人認為這句話本身就不符合自然環境,自然現象的。自然界中天然的環境,毫無汙染的環境才是最適合萬物成長繁衍的,這句話和自然法則生存有衝突呢。這種說法只不過是古人那時代認識自然界規律不深入的一種猜測性說法,現在細思毫無科學性表述。它只是為了引出後面幾句說教的話而已。

個人感覺,水至清則無魚和人生處理各種關係掌握各種平衡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的,現在硬扯到一塊只不過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而已。對於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個人觀點是優秀的繼承發揚光大,糟粕的果斷丟掉,不然害人害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樣的歇後語應該丟掉了,他與現在的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不同步了,甚至在拖後腿。想像一下,假如在為人處事中,猶猶豫豫當斷不斷,當機不斷,給予領導的是什麼形象,肯定是不果斷不利索不利於自己的形象。或者是處事極為圓滑,事事都想如意根本就不可能的,再說這樣也就失去了自我的個性特點了。感覺弊大於利,得不償失。而且還有百密難免一疏,到時候後悔莫及。現在的社會,透明度,公平公正性都隨著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科技的應用大大得以提升。再用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來處理各種關係掌握平衡會容易吃虧的。比如為了平衡一方而對另一方撒了個小謊或者做了什麼,很快就會被對方發現而尷尬了,這樣好嗎?所以,個人的建議是:現在人生處理各種關係掌握平衡還是需要自我具有誠信守約的精神,再給予外人以良好的品格和形象的感觀;在尊崇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原則上正大光明,理直氣壯地與別人相處相交,才會贏得更多人尊重和友誼,而不是靠那種不合適宜的,已經過時了的老規矩,歇後語當做金科玉律般使用,這樣會為自己帶來麻煩甚至大損失的,對此大家怎麼看的呢?歡迎討論……


L旅者行者L


這句話最經典,最有深意的其實是下半句“人至察則無徒”。在完全乾淨的水中,魚都無法生存,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如此,前半句通過隱喻的方式,暗示我們太過苛刻是不會有朋友的,這裡的徒並非是指徒弟,而是朋友,每個人生來都不是完美的,大家都會犯錯。如果因為一些事情,就一再指責別人,這會讓對方很不舒服,同時對你的感覺也會直線下降,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你的朋友在逐漸離你而去。認真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些時候不適合過份較真,所以需要一個平衡點,每個人做事都有不同的方式,我們可以嚴以律己,卻不能過分參與別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