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水摸魚”和“水至清則無魚”,誰是真的?

晚風134251296


提了這個問題,看到朋友們的回覆,真的很高興!

謝謝大家,能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看法!

其實,提這個問題,本意是想說美政府對疫情的態度。特朗普一開始有“混水摸魚”的意識。後來,美國人民漸漸發現不對了,人民越來越危險了,特朗普:“五萬人相比二十萬少多了”,“有病就得死人”是不是於“水至清則無魚”異曲同工!

“混水摸魚”、“水至清則無魚”真可怕!

甩鍋!甩鍋!一陣狂甩!

偽裝後的陰謀終將被世界人民粉碎!


晚風134251296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混水摸魚”和“水至清則無魚”都是真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分別釋義、解讀如下:

一、“混水摸魚”詮釋

“混水摸魚”這個成語出自《中國歌謠資料·口吃中國飯》。

1.本義:意思是把清澈的水攪渾濁了,讓水裡的魚辨別不清環境、方向,在它們暈頭轉向之際,捕捉它們。

本人是資深釣魚愛好者一枚,與江河湖海、池塘裡的各類魚“打交道”幾十年,“閱魚無數”,略懂魚性。在這裡,簡要說一說魚的視力問題:魚的眼睛是它的視覺器官,魚眼一般分佈於頭的兩側(特殊魚類除外)。由於魚眼的水晶體是圓球形,其曲度不能改變,因而不能對遠、近不同的物體光線進行調節,魚大部分都是極度近視的,一般只能看清30~40cm遠的物體,至多也不過10~20m。例如,由於水與空氣折射率不一樣,陸地上物體的光線折射入水後,魚眼就能感知到,並且感知的距離比實際距離要遠得多,因而魚類能發現岸上的人或物體的動靜,而迅速的遊開逃離。但是,如果處於物體很低的高度,或者水質渾濁不清,由於水面的反射作用,干擾、影響到魚的視覺系統的正常發揮,魚眼一般是看不清楚周圍的物體的。

居於以上緣由,所以,人們在與大自然魚類的“親密接觸”中,“卑鄙”的採取了“混水”這一有效的策略,來達到更好的“摸”到魚的目的。

2.引申義:意思是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不正當的利益。

“平生最愛魚無舌,遊遍江湖無是非”。現實生活中,“混水摸魚”這一招被社會上一些心術不正的人,乘局面混亂之機,應用來從中撈取不正當的利益。此外,“混水摸魚”這一大招被收錄入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兵書《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中,成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計,應用於戰爭的軍事謀略中。原文為:“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嚮晦入宴息。”其意為: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案例枚舉圖示如下(2圖合1):

二、“水至清則無魚”詮釋

“水至清則無魚”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另外一個出處是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完整的全句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本義:意思是水過於清澈,魚就無法生存。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說只有特別清澈的水,魚就不能生存。這是因為:魚在水中生存,需要吸收氧氣,獵食腐殖質以及其他微生物做養料。如果沒有這些物質,僅僅只有清澈的水,魚就不會獲得生存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就不能生存下去。

2.引申義:要求別人太嚴了,就沒有夥伴。也用來表示對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引喻在現實社會里,一個人太過於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就沒有人跟你做夥伴、做朋友。引申義要兩句話一起來理解。特別是下半句“人至察則無徒”,這裡的察是指的對人要求高,明察秋毫,十分嚴厲。而“徒”指的是夥伴、朋友,而不是指徒弟。所以,這句話的整體意思就是:無論是養魚要求水不能太清澈,還是要求別人不能太嚴格,如果你對別人要求太嚴厲,不允許別人有一點過失,這樣的人是不會有真正的朋友的。其真正的語意就在於,我們要做到寬容待人,在嚴格與寬容間尋找一個相應的平衡點,與一種人際關係的和諧。這樣在處人、處事時都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煩惱,放下自己的執念,不鑽牛角尖,不陷死衚衕,“有容乃大”。此外,在當下,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我們國家倡導的與人和諧相處,正是“和諧社會”的一種理念之一。

綜上所述,結論是:“混水摸魚”和“水至清則無魚”兩個命題,意思都是真的。

——End——


風從西部來


你好,我是眉畫張敞,我來回答一下您的問題。

我的家在兩河中間,也就是俗稱的“夾河灘",我從小在河邊長大的,摸魚捉蝦是小時候常做、也是最愛做的事,對這個事情真的還比較有發言權。

”混水摸魚“和”水至清則無魚“這兩句話都是真的。你懷疑其真偽,可能是你對其中兩個字有誤解,就是裡面的“混”字和“至”字。


一、“混水摸魚”和“水至清則無魚”的含義

  • “混水摸魚”是個成語,常用來比喻趁著混亂撈取利益。

比如:公交車來了,眾人的一擁而上,而小偷也混水摸魚,結果好幾個人丟了錢。

  •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篇》,原文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意思是:水太清了,魚兒就無法生存;人對別人要求太嚴了,就沒有同伴。

現在常用來表示對人或事要求不能太高,不能太苛刻。


二、是“混水摸魚”而不是“渾水摸魚”

我們小時候常到河邊捉魚,捉魚的方法有很多。我們一般沒有工具,全靠手捉。

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到有魚的小水潭,面積不能太大,也不能跟河水相通。如果相通的話就要用泥沙築壩,把水潭與河水隔開。

然後幾個人脫了鞋子,在水裡來回地走動、踢騰,走動的時候用腳努力攪起水底的泥沙,把水攪得非常渾濁。

攪到一定時候,小水潭就變成了一個渾濁的黃色的泥水潭。魚兒受不了這種渾水,就會把頭浮出水面, 這樣不僅容易發現目標,而且從水面的波紋都能看出魚的大小。

而魚兒因為水太渾濁,反而看不到我們了。這時,你只需要彎下腰去,對準有魚浮頭的地方,兩手一合,往往是一捉一個準兒。

所以,根據我的經驗,我說“混水摸魚”是對的,它的意思是“把水弄渾好捉魚”,而不是說只有渾水裡才有魚,或者說摸魚要到渾水裡去。

只不過這裡的“混”字是動詞,是“攪動”、“使渾濁”的意思;而“渾”字是形容詞,意思是“渾濁”。


二、“水至清則無魚”也是對的

這裡有注意一個“至”字,這個字在這裡有極點的意思。

我們知道河水、湖水並不是那麼清澈和純淨的,往往並不能看到水底,但是在清澈的溪流裡還是有魚的。

柳宗元有篇散文《小石潭記》,裡面所寫的小石潭的水就是非常清澈的,文中寫道

“潭中魚可百十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這裡描寫潭水如空氣一般透明,魚在水中,就如在空氣中飄浮,足可見水之清,但是水中依然是有魚的。

“水至清則無魚”,要重點關注這裡面的“至”字,水如果清到了極點,那就不會有魚了。

水清到極點是什麼狀況呢?比如說蒸餾水,或者純淨水,魚在裡面可能能存活一段時間,但是水裡面沒有任何的食物,魚兒最終還是無法在其中生存和繁衍的。

所以古人說“水至清則無魚”,而不太清澈的水中有營養,有食物,魚兒才能生存,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


四、總結

要想捉魚,就要把水攪渾,而清澈到極點的水中魚兒是無法生存的。

“混水摸魚”和“水至清則無魚”這兩句話都有科學道理,所以都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