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隆美爾兵敗非洲後,為什麼不能去蘇聯戰場?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3年3月,隆美爾黯然離開了征戰2年的北非。儘管以最少的兵力,打出了德軍的威風,但終究回到起點的結局,讓孤傲的隆美爾沮喪不已。讓他難過的是,2個月後,德軍被徹底地趕出了非洲,25萬人成為戰俘,其中有15萬德國人。

這樣的結局,讓隆美爾感嘆萬分。當初有這25萬兵馬,離開非洲的恐怕就是英國人了,統帥部“亡羊補牢”式的做法,讓他不禁大罵起來。但閒賦在家,對隆美爾來說是一種“折磨”,儘管德國沒有勝利的希望,但他必須幹些什麼。

然而,善於進攻的隆美爾,只能去意大利。

猶如當下的“疫情”,憋在家裡一個多月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更不要說喜歡戰爭的隆美爾了。儘管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羞於見人,但還是渴望去戰鬥,通過勝利去洗刷非洲慘敗的“恥辱”。可是,他就像一枚“閒子”一樣,被晾在了一邊。

隨著盟軍準備進攻西西里島,意大利的處境十分不妙。在德軍統帥部看來,意志不堅定的意軍,恐怕在第一輪交戰中,就會繳械投降。但從各方面的情報顯示,意大利人不準備等盟軍進攻,就可能投降了。眼下,能收拾意大利人的,只有隆美爾最合適。

首先,對付美、英軍隊,他更有經驗。意大利是德國南方的最後屏障,戰略位置十分突出,而與英軍鏖戰兩年,並首次重創美軍的隆美爾,十分了解兩軍的戰術特點和作戰風格,由他守德國南大門,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其次,不會對意大利人手下留情。從昔日的盟友變成敵人,這讓許多人一下子轉不過彎來,但隆美爾不會。2年非洲經歷,他徹底地看清了這位盟友的秉性,除了幫倒忙“一無是處”。從某種角度講,他痛恨意大利人比盟軍更深重。

重要的是,眼下是用人之際,可用的人不多。雖然隆美爾敗北非洲,但不能抹煞他在戰術上的造詣,尤其是德軍在蘇聯戰場上的頹勢中,已經撤換了許多“不聽話”的將領,再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了。讓隆美爾去,他一定“知恥而後勇”,並盡心盡力。

在隆美爾看來,他去意大利也是最合適的。蘇聯戰場上的德軍將領和他“尿不到一個壺裡”,彼此誰都看不上,更談不上合作了。他更在意的是“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他要征服意大利,打敗美、英軍隊,將失去的榮耀拿回來。

再次被重用的隆美爾,招致德國將領們的嫉妒。

1943年5月,為了防止意大利出現“倒戈”,德國元首正式命令隆美爾建立一個新的集團軍司令部,準備武裝入侵意大利。這個消息,不僅意味著他可以重返戰場,而且作為元首的“愛將”,他並沒有失寵。

隆美爾除了積極地籌備新的司令部,經常與元首就意大利問題深談很久。而蘇德戰場上的不順,而身兼陸軍總司令的元首,身邊並沒有太多的人幫他出謀劃策。此時,棘手的戰局,也只有隆美爾能出出主意,隨著兩人的接觸頻繁,引起了其他將領的妒忌。

一是,觀摩“堡壘行動”,讓人煩。隆美爾與元首一起來到蘇聯戰場,觀看了一場坦克大戰。人們驚訝地感受到,他評價德軍將領的戰術指揮時,完全是一副陸軍總司令的派頭;再加上其元帥的身份,很容易讓人們聯想,他可能將成為陸軍總司令。

二是,抨擊古德里安,犯眾怒。隆美爾毫不客氣地指出,古德里安只重視坦克作用,卻忽略與大口徑火炮和地雷的戰術配合。要知道,這位老將在陸軍中的威望很高,更是容克集團的代表。他這麼明目張膽的指手畫腳,顯然得罪了其他將領。

更遭人嫉妒的是,隨著盟軍登陸西西里島,意大利成了德國統帥部最關切的問題。隆美爾被任命為“B集團軍”司令,負責抵禦盟軍,並將原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的行營交給他。這樣的“厚待”,招致戈林等人的不滿,不斷地打小報告。

結果就是,他的B集團軍被調防到希臘。其實,隆美爾自己也知道其中的緣由,也不好“撕破臉”去爭辯什麼。更何況,元首明確地告訴他,這是權宜之計,意大利局勢一旦緊張,一定會給他表現的機會。不久,墨索里尼被軟禁,他的機會來了。

隆美爾預想獨攬意大利指揮權,卻再次失寵。

1943年7月,隨著盟軍步步緊逼,意大利人終於拘禁了墨索里尼,暗中與盟軍進行談判,並在德、意邊境修築工事;但為了穩住德國,依然宣稱繼續忠於軸心國。隆美爾被緊急調回,開始秘密地向意大利境內滲透,控制了邊境山口。

德軍部隊不斷地向意大利滲透,讓意軍最高統帥部忍無可忍,開始設置路障,挖斷公路,阻撓德軍前進的步伐,“武裝叛變”的味道越來越濃。隆美爾現在只等一聲令下,他就可以快刀斬亂麻似的,將意大利北部的意軍全部解除武裝。

但現在的德國已經不安全了,西西里島戰役結束後,盟軍一面準備進攻意大利,一面開始大規模地轟炸德國本土。隆美爾也抽空跑回家將老婆、孩子、金銀細軟等,轉移到鄉下一位好友處,並對當前的局勢理論了一番。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隆美爾問好友:“對當前德國進行的這場戰爭有什麼看法”時,他的好友回答道:“能讓一位陸軍元帥跑到這裡,問農民這個問題,說明德軍打的不怎麼樣。”更具諷刺的是,昔日的盟友宣佈向盟軍投降。

隆美爾立刻指揮部隊包圍了羅馬,解除了意軍的武裝,也不知道意大利軍人是毫無戰鬥力,還是萬念俱灰,不願反抗,短短一個星期,80萬意軍放下了武器,而德軍幾乎零傷亡。可笑的意大利人到最後又鬧了一出大笑話。

按照隆美爾的預想,到了擔任駐意德軍總司令的時候了,德國元首也有意這麼做。但當徵求意見時,提到必須在整個冬季,都要堅守古斯塔夫防線時,他的拗勁又來了,“既然讓我指揮,就要按我的意思做”。白說了,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種不服從命令,讓人不放心的說法,換做是誰,也不會重用他。就在德國元首猶豫之際,再經參謀部那些將領的挑撥,徹底打消了讓他擔任意大利總司令的想法。隆美爾也為自己的直言快語、目中無人,失去了再次建立功勳的機會。

可是,總要給這位德國英雄找些事情做,否則“於公於私”都說不過去。結果,那些嫉妒他的人,早就替他想好了去處,那就是到法國去監督修建“大西洋壁壘”。這樣做,既可以讓他遠離戰場,又“委以重任”,可謂一舉兩得。

本就對戰爭有些灰心的隆美爾,再加上這麼一番羞辱,更加對局勢不看好,以至於將“失敗”常常掛在嘴邊,成了他日後走上不歸路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從此刻起,隆美爾徹底被晾在了一邊,再也沒有大的作為。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隆美爾傳》、《步兵攻擊》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蘇聯戰場是德軍元帥曼施坦因的主場,二戰時期德軍三名將之首,這位無論是在功勳上,還是在資歷上都要比隆美爾更要有名氣,再加上當時的東線德軍情況不太好,臨時換將又是兵家大忌,因此隆美爾沒有機會出現再東線戰場上。

在1943年,隆美爾兵敗,被希特勒調回德國,此時的隆美爾還是希特勒手下比較受寵的大將,因此希特勒決定重新組建一個新的集團軍交給隆美爾統領。

但是考慮到當時德軍在東線已經失去了戰略主動性,基本上只能在蘇聯的攻勢下勉強維持,而如果貿然送進去一個隆美爾,將會出現一山二虎的情況,那麼這種局勢下隆美爾是不是要低頭的。

但是隆美爾向來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不太可能會服從指揮的,所以將隆美爾放到東線德軍可能還會幫倒忙。

除此之外,意大利的實權派人物掌控了國家,納粹頭子墨索里尼被囚禁,因此最好的結果九四把隆美爾放到意大利去。而且隆美爾當時想著的是在哪裡跌倒就在那裡爬起,所以隆美爾也很接受這樣的安排的。

隆美爾到了意大利之後,做的也是很出色,迅速的控制了意大利,之後呢,隆美爾有些膨脹了,一位在意大利自己就是老大了,而且還公然的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所以隆美爾之後的結局也很明顯,不僅無緣了德軍駐意大利總司令,而且還失去了隆美爾的恩寵。


這個歷史很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已經沒有隆美爾涉足蘇聯戰場的機會了。

隆美爾是1943年3月,奉命回到柏林。而德國北非軍團在5月份徹底崩潰!

一說是希特勒怕名氣很大的隆美爾被盟軍俘虜,才讓他提前回國。

隆美爾回到柏林時,東線戰場已經陷入頹勢。

3月,曼施坦因再得到國內5個裝甲師增援後,發動哈爾科夫反擊戰,暫時將蘇軍擊退。

然而,蘇軍仍然掌握東線戰場的戰略優勢,只是退到庫爾斯克地區,隨時準備再次進攻。

當時希特勒考慮在庫爾斯克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扭轉東線被動的局面。

但當時庫爾斯克地區蘇軍可以集中約200萬兵力,至少5000輛坦克。而德軍只有約80萬,坦克3000輛,實力佔下風。

當時德軍的高層基本都認為庫爾斯克會戰不可能成功。

同時,東線的德軍指揮系統成熟,有諸如:埃裡希·馮·曼施坦因、京特·馮·克魯格、赫爾曼·霍特、瓦爾特·莫德爾等眾多名將,不需要隆美爾去插一腳。

臨陣換將,也是兵家大忌。

而還有很需要隆美爾的地方。

隆美爾當時還患病,準備在德國家裡休養一段時間。然而希特勒在5月就召集隆美爾開會,告知意大利很多實權派試圖消滅墨索尼裡政權,向盟軍投降,並且馬上就要協助盟軍佔領西西里島。

希特勒希望隆美爾考慮,去擔任意大利戰區總司令。

因為意大利和德國是鄰國,一旦意大利被盟軍迅速佔領,盟軍就可以在極短時間殺到德國境內,在1944年就結束二戰。

果然,1943年7月盟軍進攻西西里島。

同年8月,隆美爾轉任為B集團軍群司令,將執行軸心行動。

9月6日,意大利實權派果然囚禁墨索尼裡,隨後向盟國投降,德軍大舉入侵意大利。隆美爾迅速地將作戰境內的意大利軍部隊全數包圍並解除武裝,在19日即俘虜了82名意軍將領、13,000名軍官和430,000名士兵。

不過,隆美爾的工作同凱塞林元帥有重疊,希特勒避免兩人出現矛盾,將意大利的工作完全交給凱塞林,將隆美爾的部隊調回法國,負責防止盟軍登陸的大西洋鐵壁的建設。


薩沙


二戰德國將領隆美爾可謂是名氣極大,但事實上他在德國的軍界的地位並不是很高。據說開始的時候,隆美爾在德國軍界中一直不得志,只不過擔任了希特勒的衛隊隊長,得到了希特勒的賞識,從而能夠在熱火平步青雲。



要知道德國的容克軍事貴族非常的有名,像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倫德施泰特,包克等人都屬於那個集團裡面的,而隆美爾明顯是被排除在這個集團之外的。在他們所屬的範圍內隆美爾事實上得不到什麼多少立功的機會,所以當意大利方面請求德國出兵的時候,希特勒就給了隆美爾立功的機會,讓他前往非洲指揮得意聯軍。



隆美爾雖然在非洲取得了很大的戰績,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最終還是失敗了,隆美爾於1943年回到了德國。當時蘇德戰場上也出現了鉅變,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失敗,不過曼施坦因還是利用蘇軍的失誤,打了一場漂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穩住了東線的形式,而隆美爾事實上和那些將領格格不入,很難插入到東線那個戰局中。



後來希特勒根據隆美爾和意大利人合作的情況,讓他出兵意大利,防止盟軍在意大利登陸。因為當時意大利出現了變動,意大利一些實權派和盟軍眉來眼去,準備架空墨索里尼,所以希特勒需要給莫索里尼一些支持。不過隆美爾又和負責意大利防務的凱塞林元帥關係不是很好,所以最後希特勒乾脆讓他去負責西線的防務,防止英美聯軍登陸。



不過當時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無法抵抗盟軍的進攻,希特隆美爾到西線也無可奈何。


平安讀歷史


1943年3月,英國蒙哥馬利將軍最終戰勝了不可一世的非洲之狐的隆美爾,曾經創造戰爭奇蹟的他,以失敗而告終黯然離開了征戰2年的北非。

儘管以最少的兵力,打出了德軍的威風,但終究回到起點的結局,讓孤傲的隆美爾沮喪不已。讓他難過的是,2個月後,德軍被徹底地趕出了非洲,25萬人成為戰俘,其中有15萬德國人。

這樣的結局,讓隆美爾感嘆萬分。當初有這25萬兵馬,離開非洲的恐怕就是英國人了,統帥部“亡羊補牢”式的做法,讓他不禁大罵起來。但閒賦在家,對隆美爾來說是一種“折磨”,儘管德國沒有勝利的希望,但他必須幹些什麼。

首先,善於進攻的隆美爾,只能去意大利。對付美、英軍隊,他更有經驗。意大利是德國南方的最後屏障,戰略位置十分突出,而與英軍鏖戰兩年,並首次重創美軍的隆美爾,十分了解兩軍的戰術特點和作戰風格,由他守德國南大門,無疑是最合適的人。





文旅攬勝


因為蘇聯有曼施坦因在,而大西洋壁壘卻沒有合適的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