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请那些网上动不动抨击“馆阁体”不是书法的人,说出你的理由,为什么?

从此一人在江湖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馆阁”

“馆阁”其实是“馆”和“阁”的合称。唐朝时,掌管图书经籍的官署有:“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编修国史的官署是:“秘阁”、“龙图阁”等。北宋袭唐朝旧制,将这几个部门合而为一,专门负责图书经典的管理收藏和国史编修。明代谓之“台阁”,清代又更名为“馆阁”。

二,什么叫“馆阁体”

“馆阁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体,馆阁文章,一般都以经国安邦、弘扬主流道德观念为主要内容,文风典雅庄重,即有所谓的“馆阁气”。二是指书体。所谓“馆阁体”书法,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的考场通用字体,来源于正楷,以乌黑、方正、圆润、整齐等主要特点,法度森严,结构标准,类似于现代的印刷体和美术字,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馆阁体”书法始于宋,盛于明清,因字型端庄秀美、线条光洁明滑而备受推崇,一度成为科举考试和官方文书通行的书体。代表人物有:明代书法家沈度、清代书法家黄自元、刘春霖等。

三、“馆阁体”书法的优劣

“馆阁体”书法字体工整、规范,辩识度极高,通俗易懂,而且排列整齐,美观大方,观者赏心悦目,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深受广大民众青睐,易于普及,社会适应性强,应用广泛。

其缺点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排列如算子,整齐划一,缺少个性和变化,缺乏艺术性,与其曰书法,不如叫写字更为贴切。

四、网上对“馆阁体”书法褒贬不一的原因

大部分民众对书法是没有硏究和缺乏认知的,对于他们来讲,字型美观大方,结构端正,排列整齐,看着养眼就是好书法,因此得到大部分网民的推崇,这也是“馆阁体”书法得以存在甚至发扬光大的土壤根基。

而小部分真正懂书法的人,由于对书法有着丰富的实践和深刻的认知,对于“馆阁体”却颇有微词。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和个性存在差异,其书法风格也应该有所不同,每个书法家都应该呈现出自我的精神面貌。因而对于缺乏个性、近乎千人一面的“馆阁体”比较抵触,甚至持否定的态度。

五、怎么看待“馆阁体”书法的艺术价值和作用

“馆阁体”书法既然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我们既不能以大多数民众的欣赏水平而夸大“馆阁体”书法的艺术价值,也不能以书法家小众的审美眼光去否定“馆阁体”的社会功用,尽管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我们无法保证每个普通老百姓都具备书法家的审美能力,因此,“馆阁体”对于满足普通民众的审美欲望还是有必要的。另外,“馆阁体”书法的练习过程也是旷日持久的,不下一番苦功很难写得好,凡写好“馆阁体”的人,其楷书功夫非常了得,虽然字型和章法上相对死板,但至少做到了美观、俊秀,满足了最低层次的审美要求,其书写功力也是绝不可小觑的。


秋夜为我长


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心中同样的疑问。馆阁体是个写的非常好的书体,并且在宋代、明代和清代都是科举要求的书写体。

其实馆阁体算不算书法艺术,这个我们需要从馆阁体以及书法艺术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并作对比。如此,才能得出结论。

一、馆阁体

馆阁体的出现,大致有以下两大个方面所造成的:

1、楷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自唐代以后它的字形就没有改变过。这样也给唐代以后楷书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唐代以后的书家莫不是绞尽脑汁,想在楷书方面取得创新。

2、科举制度的盛行,唐代楷书之所以以尚法著称,其原因就是因为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在当时字若写不好就得不到阅卷的机会。因此各学书者不断地对楷书的书写规律进行探索、总结。以致形成了一整套的书写规范。

馆阁体书体的特点

馆阁体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唐宋以后宫廷提倡使用这种书体而得来的。

清代的康有为点评馆阁体的特点,说:“虽导源于古人,实别开体制。……其配制均停,调和安协,修短和度,轻重中衡。分行布白,纵横合乎阡陌之径;引笔注墨,浓淡合乎珠玉之彩。”

简单来讲,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
馆阁体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谈及历史上的四大楷书大家一般顺序是:欧颜柳赵。馆阁体产生就是学习这四大楷书大家的书体而成的,但是他的学习顺序则是为:颜柳欧赵。

也就是:先学颜真卿再学柳公权再学欧阳询最后学习赵孟頫,将以上四家书体融汇而成。

二、书法艺术

其实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权威的书法定义。我们一般在谈及书法艺术的时候都会跟写字合在一起进行比较而出的。

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书法艺术是建立在写字的基础之上。只是书法艺术赋予写字更多的内涵。对书法创作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书法艺术一般包括笔法、笔势和笔意三大要素。前两者是属于书法艺术里头的技巧部分。而笔意则是书法艺术里头的神采部分。书法艺术在产生的时候,书家门发现了汉字的造型之美借此用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性格、气质等等。于是逐渐的成为一门艺术。

相对来讲,我们所说的书法艺术一般是以毛笔为主来进行创作书写的。也正是因为书写工具“软”的特殊性。因此。有“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说法。造就了书写中线条的千变万化。

总而言之

对于馆阁体评价它不是书法,根本是在于一个“变”字。馆阁体因为大小一律,字若算子,乍看精彩绝伦,但是不耐久看,看久就觉得枯燥无味。而书法艺术则不同,依照书写者不同时间、不同心境,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其书写线条千变万化,同一个字采用不同的变形进行书写,所书写的作品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看得越久,越是回味无穷。


书法有云


馆阁体不是书法,是写法不同,虽然都是毛笔字,但毛笔字因写法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毛笔字书写,一类是毛笔字书法。

毛笔字书写是实用类的字,古代写字都用毛笔,所以包括馆阁体在内的各种毛笔字都是实用书写,具有规范性,但不是书法。

书法也是毛笔字,但是书法是用毛笔按笔法写出来的,具有艺术性。虽然书法也可以实用,但符合笔法后升华为艺术了,更重要的性能是欣赏和收藏了,价值和价格远高于书写了。

所以学习和欣赏毛笔字一定要弄清书写和书法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书写讲规范,整齐好看。书法讲笔法,生动多变。馆阁体形式也写得很好看,但书法还有更深奥的意趣神韵,因此学毛笔字要学书法而不应去学书写了。馆阁体只是古代的官方文字书写,初看很顺眼,久看乏味,因为有形无神。书法则形式独特,神釆飞扬,意蕴无穷,是中华的高尚艺术代表。





王乃栋说书画


这样平机他人字体的人,都是嘴上不服,心里服


長白


书法的形式没有一定的规范,什么书体不是书法,所以馆阁体是不是书法也没有肯定。只是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不同,欣赏水平不同。


川乡桥哥


字没有灵魂,没有情感,如流水线上的产品


用户5450862833965


写不好楷书的人一般都对管阁体有偏見,因为他没有耐心和毅力。


谷囗山人


馆阁体是清代的一种书体,它有其存在的价值,写此类书法的也是书法人!


王一侠


都书法,所关注的价值取向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