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防疫一線 雙流疾控人的戰“疫”故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時間賽跑、和病毒抗爭,雖然救治患者不是他們的職責,但他們卻肩負著讓更多百姓免於感染的重任,他們是防疫一線的疾控人。在成都雙流區疾控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嚴陣以待、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為打贏這場硬仗,貢獻著強有力的雙流疾控力量。

勇挑重擔

“我是黨員,我先上”

雙流區疾控中心副主任、中心黨支部副書記呂天萍,曾參加過非典疫情防控與成都首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處置工作。“我是黨員,我先上!”來自黨員的責任擔當和豐富的疫情防控工作經驗,都讓她選擇了奮戰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

防疫一線 雙流疾控人的戰“疫”故事

1月17日,她在防疫戰打響的第一時間就擬定了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技術預案,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並分別組建了技術組、現場調查組、密接轉運組、消殺組等分工明確的工作小組。為確保方案執行的準確性、流程的可行性、工作組間的協調性,她親自帶隊對雙流區第一例疑似病例、第一例密切接觸者進行現場調查,對詢問、調查、告知、協調和治療、留觀等流程進行了現場梳理,並組織技術組現場修改、細化和再造流程。當1月20日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啟動時,區疾控中心的各項防控工作均已準備妥當,有效保障了各項防控工作的有序推進。

白天,呂天萍忙著參加防控指導,參與區衛健局防控措施制定;晚上,她還要對每天的調查報告進行審核、對防控數據進行分析,並向區衛健局和區委、區政府提供準確的疫情數據,提出防控建議,當好“參謀官”。累了,就在辦公室的行軍床上打個盹兒,連軸轉的高強度工作已經讓她忘卻了與家人團聚的滋味。呂天萍用柔肩扛起了區疾控中心勇抗疫情的大旗,更扛起了一名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防控培訓越紮實

前線醫生越安全

疾控中心主管醫師鄧麗,也是曾經歷過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的老應急隊員。疫情防控戰打響後,她第一時間向中心領導建議:這次新冠肺炎傳染性強,防控難度大,必須提前給參與疫情防控的醫務人員開展好專業防護培訓,防控專業培訓越紮實,醫務人員就越安全。

防疫一線 雙流疾控人的戰“疫”故事

考慮到鄧麗有較為豐富的防護專業知識,中心領導決定把防控工作培訓任務交給她負責。經過一天一夜的準備後,鄧麗和她的團隊的防控專業培訓班開課了。為節省時間,方便防控人員參與培訓,除了在單位會議室開展集中培訓外,她們還會把培訓班開設在隔離醫學觀察點和海關口岸、高鐵、公路檢測點等。為了不影響防控人員的正常工作,她們不分白晝,長時間等候在各個點位,見縫插針的在工作間隙為一線防控人員開展培訓,凌晨兩三點才下班已成家常便飯。據悉,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鄧麗團隊共開設不同類型的培訓28餘場,參與培訓人員達1188人,為確保全區疫情防控人員自身安全做出了疾控人應有的貢獻。

危急時刻的“糧草倌”

盡職盡責有擔當

當突發疫情恰逢春節假期,防疫後勤保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疾控中心財務科科長李可,從1月20日起,就肩負起了後勤保障組組長的重任。“糧草倌”可不好當,為了採購、儲備各種保障物質,李可的電話“打爆了”,腿腳“跑斷了”,嗓子“喊啞了”,上個廁所都得跑步才趕得上節奏。

防疫一線 雙流疾控人的戰“疫”故事

1月23日,當他得知區應急指揮部決定將全區的應急保障物資庫房設置在區疾控中心時,他主動請纓牽頭負責,要肩負更重要的職責。全區的應急庫房,無論是物質品種、數量,還是物質的進出渠道,都比疾控中心的後勤倉庫多多了。人手不夠,只有自己加倍工作;時間不夠,只有自己少休息;經驗不足,只有邊工作邊學習邊請教。為了把進出物資管理好,確保每一項物質都做到百分之百的賬物相符,質量有保證,從物資調配到物資入庫出庫、建冊建賬、分類碼放,他都事無鉅細、親力親為。為了瞭解採購物資質量,他學習了各種醫療防護物資的標準;為準確清點物資數量,他利用稱重方法檢查物資數量是否足夠,每天查對賬冊到深夜那是每晚必備的“夜宵”。當有人問他累不累時,他說:“能在危急時刻當這個‘糧草倌’,我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