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聽過最悲涼的一首古詩是什麼?

大家可以叫我靚仔


我聽過的最悲涼的古詩是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是李清照在南逃的路上,路過烏江時寫下來的。

夏日絕句的歷史背景

夏日絕句的創作背景發生在“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當時宋徽宗與金國簽訂盟約之後便將金宋邊境及國內軍隊調往寧夏,攻打西夏王國,此舉導致國內兵力空虛,金兵撕毀盟約趁虛而入,攻打中原,導致沿路宋軍望風而逃,最終打下開封,擄走徽欽二帝。

當時李清照的丈夫出任健康知府(今南京),在一天的夜裡,城中發生叛亂,當時李清照的丈夫非但沒有平叛,反而還攜家眷臨陣脫逃,當他們路過烏江的時候,對丈夫感到不齒的李清照有感而發,寫出了夏日絕句這樣有大丈夫氣勢的詩詞。這首詩既有感懷項羽悲壯的意思,也有暗諷大宋王朝無人和自己丈夫無能的意思。

為什麼項羽不肯過烏江

作為一代梟雄項羽,他為推翻秦朝統治,恢復周制,有著卓越的貢獻,他在戰鬥中,勇敢無畏的作戰精神,英雄豪放的氣概,也讓不論是當時的英雄還是後代,都深深折服。他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後人,值得後人學習,但是這也正是他性格的短板。因為他不能敗,也敗不起。

由於性格所累,他在前期的時候一直是傲視天下的,楚軍的作風,也一樣如此,他在推翻秦朝之後,冊封諸侯,讓天下尊稱他為西楚霸王,讓他享受到了霸主國君的禮遇,他是貴族出身,桀驁不馴的個性一直伴隨著他。直至最後劉邦東出。

在劉邦東出的初期他依然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3萬楚軍打得50萬聯軍落荒而逃,俘虜家眷,打的劉邦拋妻棄子。但是最後,他禮遇劉邦的家眷,垓下之戰並沒有對他的家眷下手,因為這也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們的通病,他們認為,我的敵人就是他,動他的家人,是為天下不齒的。

劉邦曾言,項羽樣樣英雄,但唯獨他最致命的,就是他的婦人之仁。在項羽兵敗之後,在逃至烏江邊上的時候,身邊的士兵要跟他換衣服,代他去死,讓他過江,但是項羽並沒有這麼做,當時他說“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因為他知道,他回去了,他故鄉的人依然會支持他,跟隨他,但是他是失敗者,他打了敗仗,這是其一,其二就是,他不想讓他的鄉親們再受戰亂之苦了,因此,他選擇了自殺。

做人就該做領頭的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我們不論做人還是做鬼,永遠要當裡面最傑出的,因為只有最傑出的人,才會被人重視,因為只有最傑出人的,才不會讓人看不起。這也是李清照在嘆息他的丈夫,也在嘆息自己,如果自己是他的丈夫的話,在大宋朝依仗自己的時候,自己一定會挺身而出,為國為民做出一番貢獻。


大胖子爸爸


徐光中的鄉愁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站起來999


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還有李煜的: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父親離開我快五年了。媽媽離開我已經5個月了。期間我回去了兩次,門後面媽媽掛著的衣服。床頭上她的枕頭還有被子還有洗的乾乾淨淨的換洗衣服。。。餐桌上還有倒的半杯水。冰箱裡她炒的紅棗,冰箱中整整齊齊的魚肉蝦。。。

窗臺上的花兒還盛開著(弟弟經常去澆水,我離著一百公里)。。

打開衣櫥裡面是媽媽掛的整齊的衣服,衣服上彷彿還有媽媽的味道。家裡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的身影,但是卻沒有媽媽了。。。再也沒用那個為我操心嘮叨我的親孃了[流淚][流淚]

媽媽就這樣突然的走了,沒有留下一句話,我們也沒有伺候她一天。。。不忍心回去,我在自己家裡經常就假裝媽媽還在,媽媽還在她自己家等我。。。等我回去。。打著這個熟悉的電話,卻再也沒有那個親切的聲音了。。。[流淚][流淚]




小月曲如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大家可以叫我靚仔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我們傾盡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利祿,終歸不過煙雲一場,隨塵埃落盡泥土,我們握不住時光!

走過很多路,還在虛妄裡,雲歸山,月影現。。。那個自己,還在漂泊的路上!

願此生輪迴空盡!



悠蟬瑜伽阿康


一直以為,死別不是最淒涼的事情。逝者還擁有懷念和追憶。譬如,我們一直懷念張國榮,覺得他要是還在,多好。然而如果他還活著,像《胭脂扣》結尾落魄潦倒的十二少那般活著。世態炎涼便不再是一句成語。

淒涼永遠都是生還者的事。

《金縷曲》共兩首,原詞如下。寄吳漢槎寧古塔,以詞代書。丙辰冬,寓京師千佛寺,冰雪中作。 其一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冰與雪,周旋久。淚痕莫滴牛衣透。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薄命,更不如今還有。只絕塞、苦寒難受。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其二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窮瘦,曾不減,夜郎孱愁,薄命長辭知已別,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薄柳。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行成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今天又想起《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早些時候寫日誌時引過這兩句詩,看到這兩句時幾乎要哭。

聽訟者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唐)陳陶《隴西行》

全詩是: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裡人。

每次讀到這首詩,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壯志男兒,出征西域,解劍斬樓蘭。

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由來征戰幾人還。

他成了黃沙之下,無定河邊,一具白骨。

沒有人再記得他的容顏,是清俊還是凜冽,也沒有人知道他曾在圓月之夜,向心愛的女子訴說過衷腸。

只有那一人記得,只有那一人還在苦苦地等候。以為他終有歸來的一天,盼望著即使是一個雨雪霏霏的日子,她也依然楊柳依依地等著。

她卻不知,那人,她再也等不到了。

心感悲涼。

因而希望祖國河清海晏,平順安康。

每個人,都能等到那個——夢裡人。

(圖源@知竹zZ)



小鹿露麓


我覺得蘇軾悼念亡妻王弗的詞《江城子》讓人感傷,也能看出經歷宦海沉浮後的蘇軾對妻子王弗的情誼。二十六歲的王弗因病去世,之後蘇軾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十多年後的一天晚上做夢,蘇軾夢見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寫下這首詞,也寫下了對王弗的思念,“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李老師語文課堂


我這個不是一首詩,是一句,出自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睹物思人,舊時門前植樹,也許是爺爺為迎接新人,也許是夫妻親手所種,許多年以後故人以去,空流亭亭如蓋的大樹。

讀到項脊軒志裡邊這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時候心裡感懷萬千。



圖小糊


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