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馬一浮

民國是一個紛擾的時代,也是知識蓬勃發展的年代。在那樣的時期裡造就了一批大師級的文學家。其中馬一浮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是新儒家學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千年國粹,一代儒宗。

年少成名

1983年馬一浮出生在四川成都,家中排行第四,前有三個姐姐。他們家可以說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父親是仁壽縣的知縣,而母親是名門大家閨秀。從小受家庭的思想文化薰陶,使他從小也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家庭的幸福讓馬一浮度過了一個無憂快樂的童年。

1987年就開始和虛周先生學習唐詩宋詞開始了知識的啟蒙。後來又邀請了有名望的鄭默田做他的老師,但是鄭墨田只教了一年便要離開。馬一浮的家人極力挽留,認為是馬一浮不求上進導致的,卻沒想到鄭墨田說他已將他畢生所學交給了這孩子。他的父母不相信,決定考一下馬一浮學得怎麼樣。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卻沒想到馬一浮張口便來了一首詩。從此馬一浮神童之名傳遍縣城。

後來因為父親職業的變動,1888年隨著父母從四川返回浙江紹興老家。後來母親因病去世,使他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並立志要讀出名堂。1898年他參加了縣裡的考試,不負眾望,他的成績名列榜首。在當地成為了一個有學識的小少年。

成名帶來的婚姻

這樣才華橫溢的少年引起了當時眾多人的注意,其中有一人便是湯壽潛。湯壽潛在當地是極有名望的,他不僅是實業家,還是晚清立憲派的領袖人物。可以說他對中國近代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湯壽險看中了馬一浮的才華,並決定將自己的女兒湯儀嫁給他。於是就找到了馬一浮的父親商量此事。馬一浮的父親對這份親事很是滿意。馬一浮就這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有了婚約。

馬一浮知道自己將要與湯儀結婚時,並沒有表示出不滿,反而還很樂意。1899年,兩人很快就成婚了,妻子湯儀知書達理,氣質出眾。兩人婚後夫妻和諧生活幸福,1901年,馬一浮還與謝無量等人一起合辦了一個週刊叫《翻譯世界》。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後來兩人婚姻中也出現了長時間的異地,湯儀的父親生了一場重病,湯儀知道後,內心很是擔心與焦急。馬一浮看出了湯儀擔憂,便決定讓湯儀去照顧父親,看望父親。當湯儀的父親身體大有好轉時,湯姨才回家與馬一浮團聚。

但正好有一個學習深造的機會,擺在馬一浮面前,馬一浮也認為自己的學識還未夠,希望能前往學校深造。湯儀也很是支持馬一浮,隨後馬一浮就前往上海學習英語,法語,拉丁文,長達9個月的深造。

立志終身不娶

雖然兩人經常異地,但並不影響兩人感情的發展。雖然不能見到面,但還是經常用書信來往。每一次的相聚都很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時光。就這樣這場婚姻幸福美滿的持續著。在那樣的時代,男子三妻四妾是很尋常的事情。在馬一浮一直真心待湯儀,家中沒有三妻四妾,很是專情。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兩個人的幸福婚姻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羨慕,但不幸的是湯儀身染重病,在當時那樣的年代下很難救治。1902年,湯儀因病去世。這場幸福美滿的婚姻只維持了三年,三年裡沒有生下一個孩子。湯儀逝去後一度讓馬一浮,悲痛不已,並暗自發誓終身不再續娶。可以說當時的馬一浮是民國時期難得的專情男子。

馬一浮的岳父湯壽潛聽到馬一浮的決定,很是感動。也為自己的女兒感到慶幸。但是當時的馬一浮才20歲,兩人三年的婚姻裡並沒有生下孩子,自己的女兒還沒有為馬家傳宗接代。湯壽潛經過了深思熟慮便勸馬一浮再娶,並決定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他。但馬一浮拒絕了岳父的提議。他說他把這一生所有的感情都交給了湯儀。所以他依舊決定不再續娶,可見他對湯儀的專一與愛。

化悲傷為動力

妻子的離世讓馬一浮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學思想上和學習上。

同年還代表中國去參加在美國舉辦的第十二屆世博會。1903年就離開浙江,前往美國主要是幫忙辦理關於留學生的檔案。回國之時還將馬克思的《資本論》帶回中國,可以說他是將馬克思理論傳入中國的第一人。後來又前往德國和西班牙學習語言。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1904年中國大多數學生都前往日本學習知識,而他也不例外,他前往日本學習日文,研究西方哲學。在日本學習期間還結識了魯迅等人。回國之後他經常寫文章來宣傳西方進步思想。

當然宣傳西方進步思想的同時,他也認為西方思想與科學也有它自身的缺陷,不能全盤學習,應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且他還認為文化與政治不能混為一談。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應保留並傳承才能延續中國命脈。他也在奮力地傳播中國文化,這是他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對文明的敬意。中國的文化並不比他國差,只要鑽研一門學問到最高處,道理總會是相同的。

指責蔣介石

1912年他短暫地出任了民國教育部秘書長。1938年馬一浮為了躲避日軍,回到了四川並在四川擔任復興書院的講師。因為當時國民政府想利用馬一浮來對抗馬列主義的傳播,便同馬一浮說要給復興書院撥款,但款項一直都沒有到位。剛馬一浮見到蔣介石時,直接指責蔣欺騙人民,虛偽,同時也希望蔣可以以國家民族為重,聯合起來共同抵抗侵略。

20歲時妻子因病去世,他立志終生不娶,岳父:你將我三女兒帶走

蔣到馬一浮的指責並沒有任何回應。最終馬一浮還是靠著自己刻書賣字來補貼書院。後來又在1939年成為浙江大學的特約講師,而他的演講稿也成為如今浙江大學的校歌。後來他又連續出任了全國政協委員特邀代表以及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的職務。

直到1967年因病在杭州逝世,終年84歲。這個專情的一代儒宗,他用他的大半生的實際行動來履行當年對妻子的諾言。在妻子去世後的64年中,他從未再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