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年作家林奕含因童年遭受誘姦,最終抑鬱自殺。在她的代表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媽媽詭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性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還沒開學。”
儘管近幾年社會大眾對“兒童性教育”的關注度高了不少,但兒童性侵、性騷擾、性暴力一直都是個沉重的話題。
那些稚嫩的受害者,多數都是被“尷尬性教育”毀掉的一代,而這種談性色變的尷尬,還在持續進行中。
有不少少年的第一次夢遺,是在“這麼大了我還尿床”的羞恥中瞞過去的。
有不少姑娘的第一次月經,是伴隨著“自己得了絕症,馬上就要死了”的心理熬過去的。
有不少父母,在孩子看到親吻鏡頭時,會尷尬地換臺。
父母對性諱莫如深,但孩子終究要面對這一課題。
避孕套自動販賣機、網絡上色情的圖片、同伴之間的黃色笑話、路邊貼的黃色小廣告,這些都不在父母可控的範圍之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保護,但我們無法消滅所有壞人,但我們可以趁早給孩子做好該做的教育。
之前有一句話朋友圈刷屏:你嫌性教育太早,而壞人不嫌孩子太小。
而據調查顯示,中國青年初夜年齡降至18歲,迫近美國,而中國的性教育和美國可差了一大截。
如何做好孩子的性教育?這部美劇提供了一些思路。
IMDb評分8.6,豆瓣評分9.0,劇的名字也大膽而直接:
性教育。
本劇講述了在一所小鎮高中,幾個高中生建立地下性治療室的故事。
其實國外雖然性觀念更開放,婚前性行為也極其正常。但是青少年還是在談論性時感到難堪,許多性問題得不到解決。而地下性治療所的出現,則像是為他們帶來了希望。
劇中許多高中生都有一些無法言喻的心理問題,從而反映到性上,比如,
DIY上癮,甚至會對水果發情,正常嗎?
甜蜜時要不要開燈,聽誰的?
該不該為了滿足另一半,忽視自己的感覺?
青春期本就是兵荒馬亂的年紀,但劇中一個個故事都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
而且這個劇讓你非常舒服的一點是,它不會告訴你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不正常的,它只會引導你認知自己,接受自己。
還有一些現實現實生活中非常容易發生但大家都選擇避而不談的事情。
數據統計,三分之二的女孩21歲之前在公眾場所經歷過非意願性的性觸碰,這很常見。
有女孩被襲胸卻不敢吭聲兒;有女孩晚上回家路上被尾隨;有女孩則被教育不該穿短褲。
女孩憤怒地說道,幹嘛要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改變自己行為?
性本身不是洪水猛獸,不正確認識它,才會害人害己。
性的背後是愛、是尊重。這是劇中最想傳達的一點。我們羨慕劇中少年的校園生活,他們被允許探索自己,接受愛的教育。
魯迅在百年前就曾提到:
“生物的個體,總免不了老衰和死亡,為繼續生命起見,又有一種本能,便是性慾。因性慾才有性交,因有性交才發生苗裔,繼續了生命。性慾是保存後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性交也就並非罪惡,並非不淨。”
我們國家的性教育雖然匱乏,但我們可以用這部劇來啟蒙孩子,教他們去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保護自己,讓他們的人生更加光明。
閱讀更多 大學生能量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