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諾曼底登陸世界矚目,你知道命運多舛“強迫行動”嗎?

顯而易見由於亞平寧半島不屬於法國,法國的海岸線也分成了兩段,在二戰時期大西洋的海岸線發生了諾曼底登陸世界矚目,開闢了歐洲反法西斯第二戰場。然而在另一段地中海海岸線發生的登陸卻命運多舛。


在諾曼底戰役繼續進行的同時,盟軍開始在法國南部登陸,積極開闢法國第二戰場。儘管這項計劃早在德黑蘭會議上就已經確定,卻沒有確定行動(代號“鐵砧”)的確切日期,因為當時諾曼底戰役即將打響,盟軍無力同時為兩場登陸戰役提供足夠的艦船。艾森豪威爾堅決不同意兩場登陸戰役同時進行,但他保證,盟軍將在“霸王”行動之後實施“鐵砧”行動。6月11日,丘吉爾極力主張取消“鐵砧”行動的登陸計劃,建議盟軍在巴爾幹登陸。


諾曼底登陸世界矚目,你知道命運多舛“強迫行動”嗎?

▲ 儘管英國人反對,盟軍還是實施了從法國南部登陸的“鐵砧—強迫”行動。該行動的最初目標是分散德軍兵力,但是,當德軍已經開始向北撤退時,盟軍仍然窮追不捨。


羅斯福拒絕了丘吉爾的建議,提醒他說,在巴爾幹登陸肯定會遭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這個解釋的含義非常清楚——美國正處在大選年,羅斯福很有禮貌地告訴首相先生,他不想做任何違背民意的事情。但丘吉爾仍不死心,又試圖勸說艾森豪威爾修改計劃,但是再次遭到了拒絕。因此,丘吉爾開了一個苦澀的玩笑:既然他是被迫接受這次登陸行動的,所以這個計劃的代號應當改為“強迫”行動。有意思的是,盟軍參謀人員卻把丘吉爾的一個隨意玩笑當了真,將行動代號改成了“鐵砧—強迫”。


美軍在法國南部的進攻行動進展順利。8月28日,駐馬賽的德軍投降;9月3日,盧西恩·K.特拉斯科特上將率領第6軍進入里昂。市民們歡呼雀躍,慶祝解放。在特拉斯科特的部隊到達里昂以前,法國北部的盟軍部隊已經取得了快速突破。8月16日,蒙哥馬利發動了進軍塞納河的“小貓”行動。為了避免全軍覆沒,德軍被迫渡過塞納河,朝著比利時和德國邊境方向退卻。當德軍撤退時,盟軍乘勝追擊。到了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盟軍的軍需物資開始出現短缺,於是沿著默茲河至馬斯特裡赫特一線駐紮下來。隨後,盟軍又從亞琛南下,向瑞士邊界前進。就在盟軍最高司令部制訂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的同時,特拉斯科特的部隊於9月11日實現了與巴頓的部隊會合,將德軍最後一支後衛部隊包圍,迫使2萬名德軍繳械投降。雖然在法國南部的行動增加了盟軍的後勤保障困難,但是“鐵砧—強迫”行動的成功確保了法國南部的政治穩定。當美國人不顧丘吉爾的反對堅持實施這次行動時,能否保證法國的穩定曾是他們擔憂的關鍵問題之一。


1944年8月底,盟軍已經成功實現了驅逐德軍的目標,絕大部分法國領土被解放。


部分資料請參考《第三帝國的興亡》


諾曼底登陸世界矚目,你知道命運多舛“強迫行動”嗎?


諾曼底登陸世界矚目,你知道命運多舛“強迫行動”嗎?

《第三帝國的興亡》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以納粹德國的興起和滅亡為主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戰役全史。全書配以近百張四色高清的軍事形勢和戰場態勢地圖,附以珍貴歷史照片,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納粹軍隊征服歐洲和北非的過程,也記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轉化,從北非決戰,大西洋海戰,盟軍進攻意大利,蘇軍反攻,直至納粹德國的滅亡,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曲折艱難而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