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驟然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曾參加過抗擊非典疾病的陽山河村第一書記魏延林高度警覺,第一時間就從延安急匆匆的來到村裡,放棄和家人團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與群眾聯合做好防疫宣傳工作,織密疫情“防護網”,採取設置防疫“攔截點”、喇叭廣播等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他始終衝在前、幹在先,24小時輪流值守,至今未回家,堅持用真心耐心愛心做好疫情排查工作,充分顯示出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作用。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魏延林,男,中共黨員,本科文化。延川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科級偵察員。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楊家圪坮鎮陽山河村精準扶貧任駐村工作隊隊長,2019年6月至今任陽山河行政村第一書記。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織密“防護網”保障村民身體健康

防控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好辦法。魏延林深刻認識到村上疫情防控工作看似小事,但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於是他採取先排查再封堵後安撫的疫情防控辦法。對村上30戶60人進行排查,排查出返村務工人員14人,其中省外9人,格外關注省外人員的健康狀況,每天進行體溫檢測,做到了心中有疫,心中有數。他帶領村民在村口設置了監測點,對進出村人員進行嚴格的控制,落實體溫檢測、信息登記、車輛人員消毒,牢固樹立了安全防護網。為了安撫村民的煩躁情緒,他在上門走訪時講解防控知識,提醒村民春節期間減少外出、取消聚會、勤洗手、勤消毒、外出佩戴口罩、定時測體溫,積極動員大家做好個人防護工作。2月1日,魏延林通過朋友自費購買20個口罩給村民,50公斤高濃度消毒液,逐戶窯洞院落、公共區域進行全面的消殺,錄製了疫情防控小知識進行廣播宣傳。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剪紙視頻網課上到鄉村裡

平常的農村正月里正是火紅熱鬧的時候,請客歡聚走親戚,載歌載舞鬧秧歌,一下子要讓村民宅在家裡,還真不是個簡單的事,為了把村民留在家裡,安撫煩躁情緒,他東家進西家出,苦口婆心的勸導和宣傳防疫知識,好多人抱怨就這樣宅在家裡停不起,一下把魏延林的思維打開了,“對,要讓村民忙起來,這樣就能安心居家。”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陽山河村有傳統剪紙的藝術基礎,就是理論和實踐較少,應該發揮這一傳統,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讓村民有事可幹。2月2日,魏延林聯繫門市老闆,買來了300張紅紙和20把剪刀,送到了每戶的家中,讓他們剪紙。可有些村民不會剪紙,他就想法聯繫到延川民間藝術家馮山雲,邀請他為陽山河的村民進行視頻網課剪紙培訓。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馮山雲說: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就能為防疫工作帶來方便,魏延林的這個想法真好,這個忙我一定要幫”。可在疫情防控期間,沒有辦法把村民組織到一塊,魏延林就利用視頻網課讓馮山雲給村民進行培訓,這樣陽山河的村民不用出門就可以在家學習了。在七天的培訓時間裡,馮山雲老師每天一小時的授課讓村民漸漸愛上了剪紙,看著一幅幅生動的剪紙作品,魏延林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所以能有這些作品,我最先要感謝的人就是我們村的第一書記魏延林,沒有他的幫助,就沒有我這些作品。”村民史曉翠感激地說。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婦女的剪紙作品受到了馮山雲老師的稱讚:“大家不光剪紙,還可以做些鞋墊、門簾、刺秀、肚兜等,疫情過後可以集中搞次展覽,曬曬大家的手藝。這下男人們也不甘示弱,各自發揮獨門技術,編筐的、制掃帚的一件件手工藝品由此而生。村裡男人、婆姨各顯神通,每天微信群裡都有人曬自己的作品,平時都很忙,顧不上互相交流,現在村裡一下子熱鬧起來了,幹事的氛圍空前高漲,這樣既能發展手工業,又能豐富文化生活,享受更多樂趣,將來出了好的手工藝品還可以為村民創收增收,實現脫貧致富。這時魏延林又有了更大的想法。”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防疫產業發展兩不誤 紮緊村民錢袋子

因陽山河山大溝深,地理條件不好,可民風淳樸,清朝女詩人李娓娓就是本村人,是遠近聞名的文化村。近年來,年輕的村民都到外面打工,留下的基本都是年老體弱的村民,發展其他產業存在很大的難度。魏延林就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挖掘傳統民間文化,發展民間文化產業,因地因人採取種植紅薯、小雜糧和養殖土雞來填補產業的短板,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他始終心繫村民,提前謀劃,提醒村民疫情期一過,就是春耕的黃金時節,要求村民做好疫情過後的產業翻身仗,挨戶徵詢村民意見,統計紅薯種植畝數,落實紅薯、小雜糧等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面積。藉助李娓娓故居、剪紙、手工藝品的軟實力設計農產品包裝禮盒,來促銷特產紅薯、小雜糧和土雞蛋,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需要全體村民的積極行動、共同參與。魏延林始終堅守在防控排查和帶領村民致富的崗位上,他說:“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面前,自己的付出算不了什麼,只要村民能夠身體健康,產業取得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扶貧先扶智,托起明天的太陽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扶貧先扶智,教育就是生產力,在村上學娃娃怎麼辦?魏書記回城裡通過朋友和同事,收集大量的書籍和資料,學習用品送給了學生手中,叮囑學生要好好學習,才能走出這個小溝溝,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還告訴學生父母需要什麼給他打電話,他來幫助購買。

【“疫”故事】魏延林:一把剪刀巧防疫 網課上到山溝裡

我們堅信,有了像他這樣的普通黨員幹部,用真心真情做好疫情防疫工作,就一定能夠戰勝疫情,並能帶領村民走向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