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會有人希望蘇州變成上海的一個區?

Royal_往事隨風


當上海還在洪荒時,蘇州就是江南閶閭大城。當上海小漁村人還在撈海謀生時,蘇州的狀元就驚豔朝野,說個讓有些人氣餒的話:上海是蘇州生出來的,蘇州是娘,上海是子,焉能讓做孃的變成兒子的閨女?

憑什麼蘇州變成上海一個區?就憑上海多幾個錢?

論歷史厚度,當蘇州城二千年歷史時,上海不過二百多年曆史吧。

論旅遊山水,蘇州是天堂,景區遍佈全域,上海景區不多吧?

論文化,蘇州是吳文化的核心區與精神領袖,影響整個江南時,上海至多隻有近百年才有海派文化吧!

論人均收入,上海至貴至雄,但人均收入不會比蘇州高多少吧。

所以這個問題純粹是個偽命題!

再說,江蘇兩字是由江寧之江與蘇州之蘇構成的,想將蘇州割給上海,膽子真大,竟然將一箇中國一個省名字肢解了,廢除了,這有可能嗎?況且,據說上海不允許蘇州建自己機場,蘇州人對此還生悶氣呢!

因此可以說,這種不顧歷史,不顧文化,不顧現實的拉郎配,除了消滅一個燦亮的中國歷史名城外,幾無所獲,蘇州在上海的小窩裡,不會再是海闊憑魚躍,天高憑鳥飛,彰顯蘇州獨特的城市個性,而是萎縮於上海陰影下,泯滅了蘇州自身。

別忘了,蘇州在全國是名列前六的特大城市,即將邁入二萬億城市俱樂部。所以,將這樣特大城市閹割成上海一個區,道理何在?現實嗎?


東楚龍野虎


蘇州人當然不願意成為上海的一個區,但從經濟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到,蘇州越來越靠攏上海,和上海越來越相似。

下面從數據層面展開來說,不是從人文習俗上說。因此說的是經濟行為,不是具體的個人行為,不喜勿噴。

1

大都市圈時代,蘇州正在努力使自己融入上海,成為上海的一個組成部分。

4月10日,蘇州增開了一趟到上海的早通勤高鐵。每週一到週五早上6:53從蘇州發車,32分鐘以後,就抵達上海。

時間再往前推移,2月25日,蘇州市域軌道交通S1線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未來將與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連接。

不僅如此,有部分蘇州當地人有這樣的觀念: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作為歷史古城,應該發展旅遊業,還要做大房地產,再做大金融業。這才是蘇州的未來。

而實際上,金融、旅遊正是上海的優勢產業,蘇州人也想做這兩個產業,這說明蘇州人普遍有一種融入上海的心願。

這種心願的迫切程度,在各項經濟數據中體現得甚為明顯。我們在研究這些數據時,不由得想到一個場景:

蘇州就像一位多情女子,在很努力地想嫁給上海這位大哥。所以我們研究所好意地稱蘇州為一座“溫柔之城”。

當然,這只是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表象層面。

要真正瞭解一個城市的實際發展狀況,對我們來說,就要用到“城市價值冰山理論”。

它說的是,一個城市的價值,如同一座冰山,能看到的那部分,比如城市的行政地位、GDP、居民收入、房價等等,只是城市的價值體現。

真正決定城市價值的,是隱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也就是一個城市的產業及人口。

那麼,在產業和人口上,蘇州是否也在努力向上海這個中心城市靠攏呢?

2

第一,產業。

十年來,上海第二產業在GDP中的佔比從46.59%,降至29.78%。

作為上海都市圈的中心蛋黃城市,上海將很多工業發展機會輻射到了上海圈的蛋白城市,如蘇州、無錫等地。(“樓神”注:都市圈中心城市稱為蛋黃城市,除中心城市以外的圈內外圍城市,稱蛋白城市)

從上面“樓神”圖表中可以看到,蘇州一方面積極承接上海輻射過來的工業發展機會,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向上海靠攏,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可以看到這幾年,蘇州的第三產業比重,從2008年的34.56%,上升至2018年的50.8%。

其實,蘇州早在2016年,第三產業的比重就過了50%這條分界線,達到51.2%;只是這幾年三產比重始終在50%這個水平上反覆掙扎。

作為GDP總量排名全國第七的地級市,蘇州已經是全國最牛的地級市了,還超過了很多省會城市,為什麼要糾結於三產比重呢?

這是因為,蘇州作為上海圈的蛋白城市,不怎麼甘心只做代工廠。似乎,它真正想要的,是成為上海的一部分。

你們可以看看蘇州現在的細分產業結構。

2017年,在支柱產業上,蘇州已經表現出和上海的一致性。

上海當前的支柱產業是工業(27%)、批發零售業(14%)以及金融業(17%),三個產業在GDP中的佔比達到59%。

而蘇州的支柱產業也是工業(44%)、批發零售業(13%)以及金融業(8%),三個產業在GDP中的佔比達到65%。

蘇州做到今天的成績,是非常不易的。

要知道,十年前,蘇州的工業比重是60.4%,批發零售業比重是9.5%,金融業更少,只有3.9%。

當然,蘇州的轉型升級,少不了上海的輻射和溢出的效應。

這裡,我們可以用區位商來看出這種效應。

區位商,是一個區域經濟學裡的概念,是指某區域中某行業的佔比,和全國該行業佔比相除所得的商。區位商大於1,表明該地區專注於該行業;區位商越大,專業化優勢越明顯。

看下面這張“樓神”圖表:

在工業上,上海的區位商不到1,也就是低於全國水平;而上海圈的蛋白城市則達到了1.28,較全國更為專業,這也就說明上海將工業輻射到了周邊城市。

這其中,蘇州在工業上的區位商比其他蛋白城市更高,達到了1.32,也就說明蘇州比其他城市的工業化水平更高。

同時,在批發零售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等生產性服務業上,上海的區位商都遠高於1,並且將這種專業化溢出到周邊的蛋白城市,使得這三個產業也成為了蘇州的優勢產業。

在金融業上,蘇州的區位商剛達到1,也就是剛好能夠自給。

這樣比較分析下來,你們可以知道,蘇州一直在努力成為上海的一部分,一方面傾力承接消化來自上海的輻射和溢出;另一方面,也依靠自身不斷地調整和轉型。

看來,在上海都市圈諸多蛋白城市中,蘇州有望成為最緊密城市。

3

第二,人口。

事實上,產業結構決定就業人口結構。

從上面“樓神”圖表中可以看到,儘管十年過去了,上海第二產業在GDP中的佔比下降了17.32%,但其第二產業的就業人口占比還是保持在30%的水平上,只下降了6個百分點左右。

蘇州第二產業在GDP中的佔比下降了15.71%,但就業人口還是保持在60%的水平上,只下降了4.5個百分點。

這就說明,雖然過去十年蘇滬兩地的產業結構有大幅調整,但之前的產業格局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導致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就不太明顯。

另一方面,因為工業和批發零售業都是大量吸收勞動力的部門,這就決定了其從業人員是以體力工作者為主的,而不需要過多腦力工作者。

這裡沒有蘇州的數據,僅以上海為例。

2017年,上海的工業在GDP中的比重達到27.4%,工業就業人口為336萬;批發零售業的比重為14.3%,就業人口為240萬;金融業比重17.4%,就業人口35.5萬。

可以看到,儘管金融業在GDP中的比重比批發零售業更高,但就業人口僅是批發零售業的15%。

對工業、批發零售業佔比高達56.8%的蘇州來說,其就業人口更是呈現出以體力工作者為主的局面。

但這樣的就業結構,對於想要積極融入上海的蘇州來說,是不理想的。因為上海腦力工作者在就業總人口中的佔比遠高於蘇州。因此除了調整產業結構,蘇州還加大了引進專業技術人員的力度。

以金融業為例。2016年,蘇州金融業從業人口為7.5萬;到2017年,這個數字飆升到15萬人,增長100%。

此外,為了融入上海,在上海控制人口規模的時候,蘇州加大了流動人口的落戶力度。

畢竟,城市發展離不開人口。而中國自2010年開始,全國勞動年齡人口就不再增長,因此蘇州搶人,勢在必行。

不過很多人都被表面上的數據迷惑了。看下面“樓神”圖表:

可以看到,蘇州的常住人口增量和上海一樣,從2011年開始不斷下降。

上海畢竟是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量還有所反覆。蘇州則是從2011年開始,常住人口增量就穩定在2-3萬人上下。

但,我們不能忽略戶籍人口的機械增量(戶籍遷入人口-戶籍遷出人口)。

可以看到,蘇州這幾年,特別是搶人大戰開始之後的2016、2017年,戶籍人口增量反超上海。

這說明,蘇州為了成為上海的一部分,在城市人口結構上也努力向上海看齊,通過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就業人口結構,還大力引進專業技術人才。

此外,因為上海人口規模太大,蘇州這幾年都在努力落戶人口,為上海圈後續發展儲備大量人口。

4

總之,不僅從你能看得到的表面,蘇州在積極向上海靠攏,融入上海;在你看不到的層面,如人口和產業上,蘇州也在想盡一切辦法成為“上海”。

產業和人口,則決定了一個城市的基本價值。當兩個城市,從產業到人口變得相近,也就真的近似為同一個城市了。

這樣研究下來,蘇州真就像一位多情女子,在很努力地想嫁給上海這位大哥,我們研究所稱它為“溫柔之城”,確有道理。

在當前中國掀起的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中心的新一輪城市化浪潮中,作為上海都市圈的蛋白城市,蘇州這麼做,無疑是正確的。

<strong>


樓神研究所


因人而異。根據本人在上海和江蘇的生活經歷,相信絕大部分蘇州市民希望成為上海的一個區;但是,蘇州的行政級別相當於副省級,所以涉及到行政級別的極少數人士,未必希望如此。

首先是高考分數

江蘇作為高考大省,高考錄取分數線明顯高於上海;類似的高中基礎參加高考,恐怕錄取的高校檔次則完全不一樣。江蘇的考生參加高考,如果發揮正常的話;本來在江蘇只能考上“本二”,在上海就能夠考上重點大學。

“學區房”乃支撐房地產的最大概念,由此可見,高考對於購房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於差距多少,因為每年上海和江蘇的的高考方式幾乎都在變化;而且江蘇高中錄取比例曾經多年呈現下降趨勢,所以無法給出精確的數據,來論證上海和江蘇高考錄取的具體差距。

其次是生存空間

蘇州雖然經濟發達,但還是以製造業為主;而上海則是服務業發達,特別是上海全國金融中心的地位,令蘇州望塵莫及。江蘇很多高端人才,必須到上海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即上海的發展機會高於蘇州。蘇州歸屬上海之後,所在地人才流動比較留在江蘇方便的多。

再其次是社會資源

蘇州雖然經濟發達,但是高等教育、科研技術等諸多方面,還是遠遠落後於上海。文教衛生中,上海的醫療資源超過江蘇全省,很多疑難雜症需要在上海就醫才能得到解決。特別是“醫保”的瓶頸,使得江蘇和上海兩地的“醫保”還沒有完全打通。

最後的住宅的含金量,上海一套房子在江蘇,相同的面積單價要相差幾萬。由此可見,上海戶口以及歸屬上海,對於蘇州市民的吸引力很大。


陸燕青


蘇州的報恩寺和北寺塔是姑蘇城名景之一,由三國時東吳孫權為母所建。蘇州城己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近現代發展迅速,成為國際名城。上海、蘇州相鄰,相益得彰,互為增彩!在經濟大潮的湧動下,齊心合力、文化、人文、經濟、古典園林及青山綠水,必定為上海、蘇州加分,更上一層樓!讓蘇州、上海人都快樂地幸福地邁向小康社會!一個蘇州小百姓的心願!



房子2612


蘇州並上海?很難,蘇州也不願意,畢竟蘇州在江蘇的待遇權限比較高,變成上海一個區很多發展就要聽上海的 上海那麼多區憑什麼好處給你 南京是省會城市 不是直轄市 誰不希望自家孩子比較出色 給上海當然不願意 其實江蘇內部其他市希望蘇州南京出去 那樣發展就可以分得更多的資源


尋水的fisher


腦子進水,把蘇州改變成上海的一個區,可能嗎?在明朝的時候上海就屬於蘇州的,蘇州文化在中國的文化地位是可想而知的。上海有一條河叫蘇州河,證明了在明朝時,蘇州政府以決定,把蘇州河,成為蘇州市的文化中心。蘇州是吳文化的起源地,上海的文化來自蘇州,如果,把文化源頭,改變為文化尾巴的話,那麼?請問文化的結果將會走向何方


用戶104160164285


上海人對蘇州人的印象相比起其他地方要好得多,畢竟很多上海人都有祖輩關係在蘇州,每年還有很多上海人到蘇州掃墓。但蘇州人對上海態度很一般。一是上海人的精明及優越感讓佛系的蘇州乃至全國人民看不太慣,另外上海對周邊城市的遏制也引起了蘇州的反感。


kamela2017


這個說法有些離譜了。

但蘇州下轄的崑山劃成上海一個區,倒是有不少人猜想。但也非常不現實。

原因在於,上海已經很大了,而且,如青浦和浦東以東還有大面積沒有開發和等待改造的區域。自己還沒有把鍋裡的飯做熟,還要把別人桌上的菜端走,這種事說出來丟人。

當然,即便崑山願意給上海當乾兒,也得它親爹江蘇省點頭才行。但,崑山出去了,江蘇就少了一個第一頭銜,肯定不答應。


試駕時間


至少上海人和蘇州人絕對不會這樣想,只有外面的或當地打工的外地人挑撥離間才會這樣說。


十一狼L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問題,錯縱複雜牽涉面很廣,也不是哪個可以決定的。蘇州屬江蘇省的一個重要城市。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省名就是江寧+蘇州=江蘇。二,蘇州下屬縣市個個經濟發達是納稅大戶,是江蘇省的財源。三,蘇州市區距上海100公里,只能是衛星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