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為何古代非名將不敢穿白袍,白袍將軍有多強?

關於古代戰爭的影視劇,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橋段:在戰鼓震天,硝煙四起的戰場上,一位英勇過人的將軍衝鋒陷陣,孤身入敵陣,取敵軍將帥首級,僅憑一己之力將戰場劣勢化險為夷,最後反敗為勝。也許會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劇情需要,為了凸顯主角光環。其實在我國曆史上還真有這種以一擋百,拔山蓋世的武將,他們打天下平叛亂,討外賊保河山,用一系列的戰績來書寫自己的傳奇,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在這些武將中,白袍將軍更是其中的翹楚,“名將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句話就很直接的闡釋了白袍將軍的勇猛,那麼古代白袍將軍的戰鬥力究竟有多強?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古代有名的三位白袍將軍。

第一位:陳慶之

陳慶之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著名將領,雖然出身寒門,卻很早就夢想著為朝廷效力,在41歲時,他被梁武帝蕭衍委以重任,在陳慶之南征北戰的領兵生涯中,幾乎是戰無不勝,被後世譽為南北朝第一武將。剛出道的陳慶之就以一場驚險的夜襲戰首勝,他率200人夜襲魏軍,攻破魏軍4壘,大破魏軍先頭部隊,從此也拉開了陳慶之以少勝多的傳奇序幕。

而真正讓陳慶之留名青史的是在公元528年,陳慶之奉命護送已經降梁的魏北海王元灝北上稱帝,陳慶之率領的7000人白袍軍一路上遭到了魏軍的強烈抵禦,沒有想到這卻成就了陳慶之,將他捧上了神壇。看似毫無意義的北上,過程卻是驚心動魄,戰果也令世人覺得不可思議:三十二城,全部攻破,大小戰爭四十七場,全部告捷。面對敵軍接近200多萬的兵力,陳慶之僅以7000人之眾的白袍軍面對,全部以勝利告終。一路上白袍軍所向披靡,洛陽城的民眾一時間談陳色變,洛陽城的童謠“名將大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就充分的說明了陳慶之的白袍軍是多麼的勇猛了。

第二位:趙雲

說起趙雲,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身穿銀鎧白袍,腳踏白色戰馬,手拿銀色白槍的威風凜凜將軍形象。趙雲作為蜀國的五虎將之一,一生戰果無數,被後世稱為常勝將軍,而廣為流傳的經典就是趙雲單騎救主,隻身一人深入曹營,救出劉備妻兒。趙雲不僅有勇有謀,而且非常體恤手下將士,其品行常受諸葛亮稱讚。武將給人們的一貫印象是視人如草莽,戰場上殺人如麻,而趙雲卻是一個心地善良,真正心繫百姓,為百姓而戰的武將。因此,趙雲身穿白袍,稱為白袍將軍,當之無愧。

第三位:薛仁貴

薛仁貴在人們中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作為唐初戰功赫赫的名將,薛仁貴也是出身寒門,地位卑微。後來投入軍營,經過一系列的挫折,逐漸嶄露頭角。在公元645年3月,唐軍征討高麗,唐朝將領劉君邛被高麗軍團團包圍,無法脫困,在危難之際,薛仁貴單槍匹馬攻入敵營,取敵將之首級,懸掛於馬上,令敵軍膽戰心驚,不敢再戰。此次戰役後,薛仁貴不僅名揚軍中,也被委以重任。同年4月,薛仁貴面對25萬的高麗軍,一人殺入敵軍陣內,打亂敵軍陣型,令敵軍無法戰鬥。薛仁貴的三箭定天山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薛仁貴不僅有勇有謀,而且膽識過人。因此說起穿白袍的將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薛仁貴。

說到這裡,估計有人會提出疑問,為何古代的有些武將一定要穿白色戰袍呢?相對於古代的文臣,武將的地位是非常的低下,不僅受到同僚的排擠,也會受到文官的打壓,仕途可以說非常不順利,為了出人頭地,最好的辦法就是引起皇帝和上司的注意,因此有些武將就故意穿上銀鎧白袍,如在皇帝危難之際,或在重大戰役之時,冒死表現一番,最終獲得認可,從此平步青雲,建功立業,功成名就。上面介紹的三位白袍將軍,大家覺得那位武將才是最厲害的呢?看完他們的戰績是不是有點懷疑人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