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將英語變成副科,為什麼有的人極力反對?

君子玉言


英語改為選修只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第一,英語作為升學和就業的篩選門檻作用不會消失,只能促進課外輔導機構的繁榮,學習英語的成本大幅增加。

第二,如果作為選修,很多學生和普通家長其實是缺乏對遠景規劃的辨析能力的,只會人云亦云,不想學就不學,導致愚者越愚。

第三,將英語學習推向社會化,只會導致窮人家的孩子更學不起英語,即使自己很努力,也很難學好英語。甚至會出現,因為連教育成本過大,出現因學致窮,窮者越窮,弱者越弱的局面。

總之強制性的英語學習對現階段來說是一項不可多得社會福利。

強烈呼籲那些反對學習英語的家長:管管自己,救救孩子吧。

再補充一下,英語成績差的孩子,大多不是因為笨,不是因為沒天分,而是因為自控力差,不喜歡,不願學。


瓜皮不香


我大學年級第一,英語卻是59分,無緣獎學金,後來才知道還有什麼平時分,結果人家51分,55分的都改成60分了,後來才知道大學可以改分,哈,英語浪費了我不少時間


說彼


語言只是一種交流工具,除了母語,其它的語言都可作為業餘或者需要者!沒必要看的太重!中國人以前學英語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絕大多數人學了英語,後半輩子就沒用過!還耽誤時間和因為沒用的英語高考拖了後腿!英語真是害人不淺!!!建議把英語作為選修課!


用戶3399044113593


我50歲,當年高考英語38分,英語直接讓我落榜!目前為自由職業。幾十年的經歷告訴我,英語不但不能為副科,而且還要加強。基於8個原因:

一是政治交往要用英語;二是經濟貿易要用英語;三是科技發展要用英語;四是學術交流要用英語;五是弘揚中華文化要用英語;六是出國自由行要用英語;七是聘請翻譯人員成本更高;八是國家教育長遠目標是高、精、尖人才,而非我們這類普工人員。


用戶3496062957393704


將英語變為副科,可能是多數不願學或根本學不會人的想法。現實情況是,英語不可能成為副科,必須得學得考。教育的現狀是“死記硬背”也要考高分,完全沒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學生情商過低,形象思維缺乏,和長期養成的學習方法有關。英語除了“領讀、背誦、記憶”,好像根本沒有什麼捷徑,反過來看語文教學,兩者會有什麼差異嗎?課程的繁瑣,考點的難度,學習英語實在是件“苦差事”,難怪學生多數有厭棄心理,甚至課堂上呼呼大睡。

語文課堂,從小學到高中,有多少老師能將我國的語言文字情趣化,生動化,形象化?小學英語就被列為考試範圍,到了初高中,各種時態讓學生大傷腦筋,加上被動的,機械的記憶,英語課程逐漸被淡化,被好多學生“排斥”。

英語教材的內容應該簡化點,教學方法有趣點,教學手段形象直觀點,讓學生輕鬆掌握,快樂收穫,不要鬧得學英語和學國文一樣“壓抑”,除此之外,還能有好的“出路”嗎?





談文化論教育


個人認為,英語只是一門語言,一種交流的工具而已。國家強盛不是靠一張嘴就能做到的。



噴噴噴噴噴砰


將英語作為副科選修,個人認為今天的中國完全可以,那是自信的體現。

沒有必要人人都是外語通,同時也有必要人人都對英語等外語“並不陌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我為本,切勿本末倒置。

做專業的人若對專業有必須,那需要自身定位專業外語,然而你給國人服務你就得用中文,中文必須要精,外語只需要行。

全國人民學英語,不自信的表現。我小學課本上學的《最後一課》給我的記憶大深了,我中國語言才是最應該要我們中國人首先學好用好的呀!

謝謝。


樂乙升


普及英語教育沒錯,是考試模式有問題。建議考英語只考兩個題型:1、聽力問答

。(聽幾片不同類型英語短文,針對每篇短文提相關不同難度的問題,用英文筆答。)2、兩個類型英語作文。(A生活常識說明文翻譯,B命題作文)


泉水湧向海


咱先不說英語該不該學。 現在各種翻譯神器應有竟有。 有語音翻譯。 有文字翻譯。 有各種各樣的翻譯用具。 手機APP可以下載翻譯。 老人家沒學過英語的人。 去國外與老外溝通都是妥妥的英語〈只要說中國話。 神器立馬翻譯出來英語〉。 在孩子記憶力超強的時候。 背誦古詩詞。 古往今來大師的經典。 像郭德綱那樣出口成章。 或者學一些各種技能。 樂器。繪畫。 手工。 舞蹈。 球類運動。 1965年之前小學課程裡有毛筆書法字。 別浪費孩子的時間學英語了。語言是環境。 在哪裡就會說那裡的話。


卓蘭小姐


一,自己的文字、語言都說不好,哪有那麼大的精力把英語奉為神聖呢?有那精力的話,多認識1000個漢字,要比學習英語所獲得的知識和智慧多的多!英語本來就應該是一門輔科。

二,你不覺得翻譯的工作很快就失業了嗎?10到15年以後只要雙方手裡拿著手機和耳機,你無論和哪個老外交流,都比你現在拿著計算器與任何一個老外交流數字還方便。所以,英語根本就不可能成為主課!費那勁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