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窮人為什麼不自己去荒郊野外開墾一塊荒地自給自足,而要給地主打工?

一誠不染


民以食為天,解決溫飽從古至今都是人類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當然我國現在已經基本上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麼千百年來,我國人民一直未能解決溫飽問題,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更是忍飢挨餓,那麼他們為什麼在糧食不夠吃的情況下,不知道自己去開荒墾地種糧食,而非要給地主打工呢?

我出生在農村,80年代的時候由於家裡人多地少,父母曾經開過荒,下面就說說我所見到開荒的經歷。開荒的地方在我家的山上,相對平坦的一塊山,但仍然有些坡度。先是把山上的雜樹全部砍掉,然後拿鋤頭把所有的樹根挖掉,順便刨出裡面的石頭,最後用牛套上耙(一種平整田地的農具)把地整平,我記得那塊不到一畝的地,我們全家大小五口人齊上陣,忙活了一個冬閒季節。

由於是生地,還得施肥,先把清除的雜草雜枝攏在一起燒掉,這是草木灰,然後再用大量的豬糞、牛糞等農用肥,花這麼大的力氣弄出來的地,開始幾年仍然沒有什麼收成,一般種些豆子、花生,最少三到四年生地才會變成熟地,也就是種農作物正常產量的地。這是80年代的農村,各種農具齊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開荒都這麼難,我們可想而知古代開荒要比現在難多少。

難不可怕,農民天生就是靠田地吃飯的。那麼我們現在來說說古代農村為什麼不能自己開荒田地。

首先是農民沒有屬於自己的荒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雖然到處都是荒地,但沒有一塊是屬於你的,你想開荒官府也不允許你去開墾。

官府什麼時候允許老百姓開墾田地呢?一般只有戰亂饑荒或者民生凋零的年代,政府會動員老百姓們開墾荒地,可是到了社會穩定的時候,就會出現土地兼併,之前開墾的田地又到了官府或者地主手裡。

其次是古代生產力非常低,普通老百姓不僅沒有耕種田地的牛,可能連常用的農具都沒有。什麼都沒有,依靠雙手去開荒顯然做不到。前面提到的我家開墾荒地情況,還是在生產力相對較好的80年代,尚且如此困難,你讓一個既吃不飽肚子又沒有農具的人去開荒簡直是天方夜譚。

第三是現有田地一般臨近水源,方便灌溉。而荒地大部分都是離水源很遠的地方,沒水種植農作物無法保證收成,只能是靠天吃飯。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應該知道,水對於莊稼有多麼寶貴,每個村都會集體修建水源,更是為了爭水源發生群體鬥毆乃至流血衝突事件。那麼有人肯定在想,沒水建個蓄水池不就行了。建蓄水池是比開荒更為困難的事情,想憑一家之力建蓄水泥無疑於痴人說夢,建國之後我們知道國家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那是多少人辛勤勞動的成果。

第四是開荒了不一定就有糧食吃。像上面所說的我家開荒,最開始歷經千辛萬苦只是生地,基本產不了什麼糧食,要開荒變成正常產糧食的田地,最少要三到四年時間,還有缺水也導致農作物無法生長,沒有良好的收成。另外還有天氣原因,有時乾旱有時雨水,並不是年年風調雨順,一場災情可能就會讓糧食減產或者顆粒無收。

以上幾個原因決定了貧苦老百姓沒有勇氣邁出開荒這一步,本來就吃不飽肚子,還要把力氣用在其它地方,而且付出了力氣還不一定得到回報,這種虧本的事情誰會想去幹。還不如給地主耕種交租,雖然吃不飽但也不至於餓死,就好比現在上班上得好好的,突然叫你辭職去做生意而且風險很高,有幾個人有膽量去做?

所以古代窮人即使想自己開荒,客觀條件導致他們實現不了。今天我們的耕地比古代減少了,但是糧食產量卻增加了,每個人都能吃飽肚子,這是科技發展的進步。

但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忘記糧食的重要性,所以現在國家保護耕地,守住18億畝的土地紅線,這是我們國家永遠要守住的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