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穷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垦一块荒地自给自足,而要给地主打工?

一诚不染


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我国现在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千百年来,我国人民一直未能解决温饱问题,尤其是普通老百姓更是忍饥挨饿,那么他们为什么在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不知道自己去开荒垦地种粮食,而非要给地主打工呢?

我出生在农村,80年代的时候由于家里人多地少,父母曾经开过荒,下面就说说我所见到开荒的经历。开荒的地方在我家的山上,相对平坦的一块山,但仍然有些坡度。先是把山上的杂树全部砍掉,然后拿锄头把所有的树根挖掉,顺便刨出里面的石头,最后用牛套上耙(一种平整田地的农具)把地整平,我记得那块不到一亩的地,我们全家大小五口人齐上阵,忙活了一个冬闲季节。

由于是生地,还得施肥,先把清除的杂草杂枝拢在一起烧掉,这是草木灰,然后再用大量的猪粪、牛粪等农用肥,花这么大的力气弄出来的地,开始几年仍然没有什么收成,一般种些豆子、花生,最少三到四年生地才会变成熟地,也就是种农作物正常产量的地。这是80年代的农村,各种农具齐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荒都这么难,我们可想而知古代开荒要比现在难多少。

难不可怕,农民天生就是靠田地吃饭的。那么我们现在来说说古代农村为什么不能自己开荒田地。

首先是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荒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虽然到处都是荒地,但没有一块是属于你的,你想开荒官府也不允许你去开垦。

官府什么时候允许老百姓开垦田地呢?一般只有战乱饥荒或者民生凋零的年代,政府会动员老百姓们开垦荒地,可是到了社会稳定的时候,就会出现土地兼并,之前开垦的田地又到了官府或者地主手里。

其次是古代生产力非常低,普通老百姓不仅没有耕种田地的牛,可能连常用的农具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依靠双手去开荒显然做不到。前面提到的我家开垦荒地情况,还是在生产力相对较好的80年代,尚且如此困难,你让一个既吃不饱肚子又没有农具的人去开荒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三是现有田地一般临近水源,方便灌溉。而荒地大部分都是离水源很远的地方,没水种植农作物无法保证收成,只能是靠天吃饭。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应该知道,水对于庄稼有多么宝贵,每个村都会集体修建水源,更是为了争水源发生群体斗殴乃至流血冲突事件。那么有人肯定在想,没水建个蓄水池不就行了。建蓄水池是比开荒更为困难的事情,想凭一家之力建蓄水泥无疑于痴人说梦,建国之后我们知道国家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那是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第四是开荒了不一定就有粮食吃。像上面所说的我家开荒,最开始历经千辛万苦只是生地,基本产不了什么粮食,要开荒变成正常产粮食的田地,最少要三到四年时间,还有缺水也导致农作物无法生长,没有良好的收成。另外还有天气原因,有时干旱有时雨水,并不是年年风调雨顺,一场灾情可能就会让粮食减产或者颗粒无收。

以上几个原因决定了贫苦老百姓没有勇气迈出开荒这一步,本来就吃不饱肚子,还要把力气用在其它地方,而且付出了力气还不一定得到回报,这种亏本的事情谁会想去干。还不如给地主耕种交租,虽然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就好比现在上班上得好好的,突然叫你辞职去做生意而且风险很高,有几个人有胆量去做?

所以古代穷人即使想自己开荒,客观条件导致他们实现不了。今天我们的耕地比古代减少了,但是粮食产量却增加了,每个人都能吃饱肚子,这是科技发展的进步。

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粮食的重要性,所以现在国家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的土地红线,这是我们国家永远要守住的底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