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晚上观景?

浮云62598367


古代文学有几大主题:伤春悲秋,夜游和中秋赏月,登山临水,美女和爱情,等等。文人晚上观风景,表现出有闲、有才,是一种“风雅”。


每当月上柳梢头,诗人们就会浮想联翩,挥毫泼墨,留下作品。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


夜色阑珊,苏轼和友人们饮酒,醉了,在舟中躺卧,醒来,天色已明。由此,写下一篇著名的文章《前赤壁赋》,明月之下,古老的赤壁,满是诗情画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古代,受过教育的人不多,很多文人是官员,白天要上班,处理公务,晚上喝酒,酒后散步,于是,夜景成了文人骚客笔下的文章。对于大多数古代文人来说,写文章是业余爱好,往往在晚上进行,字里行间常常流露对夜晚风景的观感。

当然,也不尽如此,白天喝酒的人和事也有。欧阳修《醉翁亭记》就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他这个被贬谪的太守在这里是白天喝酒,没有提到欣赏夜色和月光。


慈善文化研究


古代文人墨客都是有骚气的,比如说骚人也指诗人,因此就必然要从事一些骚的活动,比如说去青楼听曲,还有和卖艺女子聊天,这些活动因为白天工作繁忙,所以只能在晚上进行。





国家网文化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需要工作,需要处理繁琐的事务。到了晚上,因为没有电,加上古代城市夜间通常都要进行宵 禁,不方便外出。没有电影电视手机,无法上网。连书籍因为成本高,也是比较贵比较缺乏的。娱乐场所少,而且消费高,不可能经常去。古代人口密度小,一般一个家庭都有个小院儿。晚上穷极无聊,除了种花养鸟养鱼,看一下书,喝两杯小酒,就是在晚上宵禁前,出去逛逛。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坐井观天。文人喜欢吟诗作词,流传下来以后,后面的人知道他们喜欢晚上观景。其实当时其他的人也这样。


安汉县嘉陵江捡石人


古代的时候没有电脑,电视,互联网以及游戏,所以古人的夜生活相对来说没有现如今丰富,对于古人来说,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能在夜晚观赏一下风景也是极为惬意的,如果能在夜晚有感而发,写出旷世名句,也是一件极为高兴的事。另外,古人在夜晚还喜欢做如下事情:

①:喝酒,对于古人来说,在一起吃饭,肯定要喝酒,遇到开心的事了,几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小酒,排忧解闷,类似我们今天的撸串,然后加上啤酒,是很惬意的。

②:听曲,对于古人来说也很喜欢听音乐,因为优美的旋律可以让人放松下来,听着小曲,看着舞姬跳舞,是很赏心悦目的事,比如白居易晚上坐船的时候,被弹琴的女子所吸引,一番感叹下来写下了名篇《琵琶行》

③:对于普通人劳苦大众来说,晚上妇女一般是会做好饭菜,等着丈夫回来,一家吃完饭后说下今天的劳苦工作再说些知心话,然后就睡觉了,毕竟休息好,第二天才能努力的工作。

④:对于富家子弟,达官贵人,可能会去一些烟花巷柳之地,开始他们的夜生活,也有些文人会去,和姑娘们交流诗词歌赋。

你每天晚上回去都做什么呢?


虹猫少侠


古人的日常本就没有房贷、没有考勤、没有快节奏的高压生活。喜欢晚上观景的古人多为有经济基础的文人墨客,比较注重养生。白天读书养生,晚上便无所事事,约上几位好友,几个姑娘,夜间游历,观景的同时切磋一下学识,拆一副对联,赋诗一首,寻欢作东。一场声色夜游,增进了感情,娱乐了身心,尽显文士风流。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约三五好友,租赁一艘花船,荡舟于碧波之间,顺流而下。月光皎洁,两岸山峦起伏,层林叠嶂,猿声不断。


艄公解下腰间的酒葫芦,嘬了一口,酒香在舌尖回味,节奏悠扬的又摇起橹来。船舱中传来了嬉笑怒骂、娇喘嗔嗤,月光洒进船舱,只见船内影影绰绰,几位优雅儒士把酒欢颜,葡萄美酒夜光杯,美人相伴不醉不归。

喝至三旬,席间气氛活跃起来,几位雅士言语间也少了些拘束,插科打诨逗得姑娘们掩口偷笑。坐到舱门口的白净少年,被杯中琼浆反射的目光晃了晃眼睛,突然迷离起来,就势向左一倒,旁边那位冰清洁的姑娘,纤纤玉手正把着水晶杯往红润的唇边送。


白净少年这一倒不要紧,姑娘一个不注意,这盈盈的琼浆被打落,滴滴浆液打湿了颈部下方,两膀之间片朦胧的纱衣。这时白净少年反而一机灵,下意识的伸出右手往那片湿处抓取,或许是想挽救一下那晶莹剔透的琼浆玉液。

手还没等触碰到那片纱衣,“啪啪啪”的三声,手上出现了一片红印,只见那姑娘右手里的蒲扇动了几下,嘴里娇嗔道:“公子~,就你心急~”,说完用蒲扇遮了半边脸,娇羞的又推搡了白净少年一下,转身踱着猫步,扭捏的走进了帘后的床舱中。


等众人反应过来,都哈哈一笑,白净少年羞了一个大红脸,把起酒壶一仰脖一饮而尽。起身没站稳,摔了个踉跄,连滚带爬向帘内跌幢过去,众人再笑。为了打破尴尬,白净少年旁边的一年雅士提议,以月为谜题,寓意不漏题,赋诗助兴,纪念这好美的风月之夜。众人附合,姑娘们丝竹助兴,席间又热闹起来。

帘后的柔声细语,很快又被淹没在了酒席的欢声笑语之中,不同的是,船身似乎晃动地越来越有节奏了,般头的艄公停下来又嘬了一口酒,和着床舱的节奏又漫不经心地橹起来。


艺文杂记


因为古代人可娱乐的事情比较少,漫漫长夜,不可能早早就睡,约几个好朋友,饮酒赏月,情绪激动时在一起还会赋诗一首,直抒胸臆,其乐无穷。


追梦2337


古今文人才子大多数喜酒风流,白天为生计奔波,晚上闲聚饮酒斗诗、挥毫笔墨。加之夜晚寂静,有世界苍穹为我所独有之意,此时观景别有一番滋味。


御晷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夜观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古人透过观察,总结经验,概括出来的一些规律,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

从天文学角度看,夜观星象是通过对天空中的星星位置的记录,来总结,修订历法,或者是航行时用于确定船舶的位置。古时的历法很重要,例如农业活动的开展是依照二十四节气来规划的。

从哲学角度看,古代奉行“天人合一”,皇帝统治的合理性其重要依据是“受命于天”,既然是受命于天,如果观察到了流星、彗星一类的自然现象,就会被认为是皇帝做了错事,导致天降异象。这些观察白天是没法做到的,只能在晚上进行。

无论怎么说,古时“夜观天象”更多的是教化意义、政治意义乃至预测意义,在现代科学上是找不到依据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到恒星、彗星、行星等的物理变化和政治、人士、自然灾害等有何关联。


老宝说历史


错了吧,应该是为了抒情更把夜晚搬上诗词的吧?只能晚上散步的人,应该是有繁忙的工作人员,哪里能观看到绝色风光?


身份证原名叫潘云忠


因为家里黑,妻妾又多,天天宅在家里受不了。只能出来可以观星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