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文人為什麼喜歡晚上觀景?

浮雲62598367


古代文學有幾大主題:傷春悲秋,夜遊和中秋賞月,登山臨水,美女和愛情,等等。文人晚上觀風景,表現出有閒、有才,是一種“風雅”。


每當月上柳梢頭,詩人們就會浮想聯翩,揮毫潑墨,留下作品。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沈沈。


夜色闌珊,蘇軾和友人們飲酒,醉了,在舟中躺臥,醒來,天色已明。由此,寫下一篇著名的文章《前赤壁賦》,明月之下,古老的赤壁,滿是詩情畫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古代,受過教育的人不多,很多文人是官員,白天要上班,處理公務,晚上喝酒,酒後散步,於是,夜景成了文人騷客筆下的文章。對於大多數古代文人來說,寫文章是業餘愛好,往往在晚上進行,字裡行間常常流露對夜晚風景的觀感。

當然,也不盡如此,白天喝酒的人和事也有。歐陽修《醉翁亭記》就說“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他這個被貶謫的太守在這裡是白天喝酒,沒有提到欣賞夜色和月光。


慈善文化研究


古代文人墨客都是有騷氣的,比如說騷人也指詩人,因此就必然要從事一些騷的活動,比如說去青樓聽曲,還有和賣藝女子聊天,這些活動因為白天工作繁忙,所以只能在晚上進行。





國家網文化


古人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需要工作,需要處理繁瑣的事務。到了晚上,因為沒有電,加上古代城市夜間通常都要進行宵 禁,不方便外出。沒有電影電視手機,無法上網。連書籍因為成本高,也是比較貴比較缺乏的。娛樂場所少,而且消費高,不可能經常去。古代人口密度小,一般一個家庭都有個小院兒。晚上窮極無聊,除了種花養鳥養魚,看一下書,喝兩杯小酒,就是在晚上宵禁前,出去逛逛。更多的時間,在家裡坐井觀天。文人喜歡吟詩作詞,流傳下來以後,後面的人知道他們喜歡晚上觀景。其實當時其他的人也這樣。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古代的時候沒有電腦,電視,互聯網以及遊戲,所以古人的夜生活相對來說沒有現如今豐富,對於古人來說,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能在夜晚觀賞一下風景也是極為愜意的,如果能在夜晚有感而發,寫出曠世名句,也是一件極為高興的事。另外,古人在夜晚還喜歡做如下事情:

①:喝酒,對於古人來說,在一起吃飯,肯定要喝酒,遇到開心的事了,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小酒,排憂解悶,類似我們今天的擼串,然後加上啤酒,是很愜意的。

②:聽曲,對於古人來說也很喜歡聽音樂,因為優美的旋律可以讓人放鬆下來,聽著小曲,看著舞姬跳舞,是很賞心悅目的事,比如白居易晚上坐船的時候,被彈琴的女子所吸引,一番感嘆下來寫下了名篇《琵琶行》

③:對於普通人勞苦大眾來說,晚上婦女一般是會做好飯菜,等著丈夫回來,一家吃完飯後說下今天的勞苦工作再說些知心話,然後就睡覺了,畢竟休息好,第二天才能努力的工作。

④:對於富家子弟,達官貴人,可能會去一些煙花巷柳之地,開始他們的夜生活,也有些文人會去,和姑娘們交流詩詞歌賦。

你每天晚上回去都做什麼呢?


虹貓少俠


古人的日常本就沒有房貸、沒有考勤、沒有快節奏的高壓生活。喜歡晚上觀景的古人多為有經濟基礎的文人墨客,比較注重養生。白天讀書養生,晚上便無所事事,約上幾位好友,幾個姑娘,夜間遊歷,觀景的同時切磋一下學識,拆一副對聯,賦詩一首,尋歡作東。一場聲色夜遊,增進了感情,娛樂了身心,盡顯文士風流。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約三五好友,租賃一艘花船,盪舟於碧波之間,順流而下。月光皎潔,兩岸山巒起伏,層林疊嶂,猿聲不斷。


艄公解下腰間的酒葫蘆,嘬了一口,酒香在舌尖回味,節奏悠揚的又搖起櫓來。船艙中傳來了嬉笑怒罵、嬌喘嗔嗤,月光灑進船艙,只見船內影影綽綽,幾位優雅儒士把酒歡顏,葡萄美酒夜光杯,美人相伴不醉不歸。

喝至三旬,席間氣氛活躍起來,幾位雅士言語間也少了些拘束,插科打諢逗得姑娘們掩口偷笑。坐到艙門口的白淨少年,被杯中瓊漿反射的目光晃了晃眼睛,突然迷離起來,就勢向左一倒,旁邊那位冰清潔的姑娘,纖纖玉手正把著水晶杯往紅潤的唇邊送。


白淨少年這一倒不要緊,姑娘一個不注意,這盈盈的瓊漿被打落,滴滴漿液打溼了頸部下方,兩膀之間片朦朧的紗衣。這時白淨少年反而一機靈,下意識的伸出右手往那片溼處抓取,或許是想挽救一下那晶瑩剔透的瓊漿玉液。

手還沒等觸碰到那片紗衣,“啪啪啪”的三聲,手上出現了一片紅印,只見那姑娘右手裡的蒲扇動了幾下,嘴裡嬌嗔道:“公子~,就你心急~”,說完用蒲扇遮了半邊臉,嬌羞的又推搡了白淨少年一下,轉身踱著貓步,扭捏的走進了簾後的床艙中。


等眾人反應過來,都哈哈一笑,白淨少年羞了一個大紅臉,把起酒壺一仰脖一飲而盡。起身沒站穩,摔了個踉蹌,連滾帶爬向簾內跌幢過去,眾人再笑。為了打破尷尬,白淨少年旁邊的一年雅士提議,以月為謎題,寓意不漏題,賦詩助興,紀念這好美的風月之夜。眾人附合,姑娘們絲竹助興,席間又熱鬧起來。

簾後的柔聲細語,很快又被淹沒在了酒席的歡聲笑語之中,不同的是,船身似乎晃動地越來越有節奏了,般頭的艄公停下來又嘬了一口酒,和著床艙的節奏又漫不經心地櫓起來。


藝文雜記


因為古代人可娛樂的事情比較少,漫漫長夜,不可能早早就睡,約幾個好朋友,飲酒賞月,情緒激動時在一起還會賦詩一首,直抒胸臆,其樂無窮。


追夢2337


古今文人才子大多數喜酒風流,白天為生計奔波,晚上閒聚飲酒鬥詩、揮毫筆墨。加之夜晚寂靜,有世界蒼穹為我所獨有之意,此時觀景別有一番滋味。


御晷


從氣象學的角度來說,“夜觀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古人透過觀察,總結經驗,概括出來的一些規律,例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等等。

從天文學角度看,夜觀星象是通過對天空中的星星位置的記錄,來總結,修訂曆法,或者是航行時用於確定船舶的位置。古時的歷法很重要,例如農業活動的開展是依照二十四節氣來規劃的。

從哲學角度看,古代奉行“天人合一”,皇帝統治的合理性其重要依據是“受命於天”,既然是受命於天,如果觀察到了流星、彗星一類的自然現象,就會被認為是皇帝做了錯事,導致天降異象。這些觀察白天是沒法做到的,只能在晚上進行。

無論怎麼說,古時“夜觀天象”更多的是教化意義、政治意義乃至預測意義,在現代科學上是找不到依據的。因為到目前為止,無法找到恆星、彗星、行星等的物理變化和政治、人士、自然災害等有何關聯。


老寶說歷史


錯了吧,應該是為了抒情更把夜晚搬上詩詞的吧?只能晚上散步的人,應該是有繁忙的工作人員,哪裡能觀看到絕色風光?


身份證原名叫潘雲忠


因為家裡黑,妻妾又多,天天宅在家裡受不了。只能出來可以觀星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