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海上钢琴师》:不羁的灵魂,孤独而渴望自由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销魂的船长,但是可以让梦想起航。——《海上钢琴师》@A姐说电影


《海上钢琴师》是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由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著名影星蒂姆·罗斯、比尔·努恩、梅兰尼·蒂埃里主演的电影。其豆瓣评分高达9.1分,这一数据相比其他文艺片要高得多。伴随口碑的增高,该影片也俘虏了许多中国影迷的内心。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这部电影出现的人物不多,以蒂姆·罗斯为中心展开,向观影者呈现一部一段平凡人的传奇。


蒂姆·罗斯明白,想要去陆地跟心爱的姑娘一起生活,就必须放弃他的精神乐园和音乐梦想,融入光怪陆离的大陆。在这个过程中他在自由和欲望中之间不断徘徊,最终他将礼帽抛向大海,跟大陆告别,重新回到船上。


在我看来,原本导演是想以“爱与自由”表达,但由于结尾船沉了,反而让观影者为钢琴师的最终选择感到困惑和不解。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经典得不能再经典了,仅仅从电影内容解读过于单调,今天我将从“导演创设的电影元素、精致的人物塑造、整体的寓意呈现”进一步解读该片的独特魅力。在文章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观影经验,谈谈该片主题对我们的启示。


《海上钢琴师》:不羁的灵魂,孤独而渴望自由

回忆的叙事,独特的镜头语言,形成了该片独具浪漫拉丁色彩的叙事风格

《海上钢琴师》导演用一个平凡的故事,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平民英雄1900,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也被人津津乐道。导演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带引观影者感受最真实的剧情故事,也将影片想表达的真实情感一一剖析。


那么朱塞佩·托纳托雷导演所创设的艺术风格究竟是怎样的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回忆视角叙事1900的创奇人生,让观众沉浸在回忆的温暖中

影片的主线是主角1900的天才钢琴师传奇的一生。1900年的某一天,在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水手丹尼在一个“TD”牌柠檬空纸箱内捡到了一个婴儿,并取名:“1900”。从此,被水手抚养长大的1900,在陆地上没有亲人没有户口,却把大海当成了他生命摇篮。导演在影片开头以男主角知心朋友视角,回忆起了与天才钢琴师1900共同经历的激情岁月,

不仅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也让观众让观众沉浸在回忆的温暖中。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回忆叙事有两个。


第一是,就在水手丹尼不幸意外身亡的深夜里,无师自通的1900用优美的钢琴声打动了船上的旅客,而他也从此开启了海上天才钢琴师之旅。而Virginian号也因为1900动人的钢琴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导演呈现的第一次回忆视角是“我”的回忆视角展开的,也就是1900记忆在倒放,这样巧妙的叙事视角是影片具有了节奏和力量。


第二是,电影最后1900的独白自述。在电影的结局里,1900所在的船要被摧毁了,而他的好友马克斯相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于是就去找他,最后1900宁愿和船共死,也不愿意去陆地。1900的那段独白真的很感人,也非常发人深省。


画面最后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1900那段发人深省的对白,伴随着轮船的炸毁。相信这一画面会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似乎1900真正的爱人才是轮船上的钢琴,即使死他也要回到船上当他的天才钢琴师。导演呈现的对白也是用站在“我”的视角,1900在影片最后虽然死了,却也因此成就了电影的经典。

这两个回忆视角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原因就是第一次回忆视角让观众误以为天才钢琴师会选择下船到陆地去生活,结果导演安排他跟轮船一起沉沦。

这意料之外的结局虽然给很多观众留下了遗憾感,但是却给观众带来了措不及防的冲击感,也增加了影片剧情张力,前者天才的诞生是为后者天才的毁灭做了铺垫,1900在最后的决定和思想变化凸显人物内心的矛盾,这种逐次递进的叙事结构,深入观众心。

《海上钢琴师》:不羁的灵魂,孤独而渴望自由

②特有的镜头语言,从而形成独具浪漫拉丁色彩的叙事风格


特写镜头的运用,只要把《海上钢琴师》跟托纳多雷的其他电影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他喜欢用“回忆”和“成长”来引导剧情的发展顺序,而其中特写镜头的使用最能让观众感受到主角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首先,是导演特写镜头的运用。托纳多雷擅长用长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变化。如果观影者没有仔细去观察的话,恐怕很难从人物的脸部特写中读出人物内心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其情绪。正是这种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才塑造了人物的经典形象,引入入胜。


比如1900准备下船而寻找他心爱的姑娘时,他船梯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陆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导演脸部特写镜头里读到了1900对生他养他的弗吉尼亚号的不舍,还有对光怪陆离的大陆的陌生感和无所适应。通过这个镜头的特写,我就明白了陆地的繁华是不属于1900的,只有继续在轮船上他才能继续当天才钢琴师。


在我看来,导演在这里运用了特写镜头,是为了能够让观众在1900脸部特写中看到了人物内心的各种变化。也正是这种特写镜头的拍摄手法,才能塑造出1900天才钢琴的传奇人物形象,而非一个普普通通的钢琴师。


特写镜头的的呈现,反而让托纳雷多塑造的钢琴师形象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1900天才钢琴师的形象有时是在闪回段落中出现,有时是贯穿影片始终,有时是激起回忆者麦克斯内心波澜后倏忽而逝。这也正是我要讲的第二点,影片中浪漫拉丁色彩的叙事风格。


在特写镜头的表达形式下,电影有两条叙事主线贯穿影片始终,一条是麦克斯对钢琴师1900的回忆,另一个是麦克斯在现实寻找1900下落的过程,两种线索最终交汇到一条时间线和空间当中。导演将美好的事物总是和历史与消逝联系在一起,过去与当下、幻想与现实不断穿插在影片当中,为影片营造出了浪漫拉丁色彩的叙事风格。

《海上钢琴师》:不羁的灵魂,孤独而渴望自由

利用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风格,精准刻画钢琴师形象是该片的亮点之一

刚分享了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和风格呈现,再来谈谈浪漫拉丁色彩的叙事风格下出现的人物形象——1900。作为主角,1900所表现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很精湛,很细致。

接下来,我就从两方面解读导演在塑造人物上用了怎样的技巧:

①天才钢琴师的形象贯穿全剧,主角在细节处表现得恰到好处

该片中最直观的且带有主角光环的就是1900,他有很明显的形象特征。打扮穿着都很绅士,眼神总带着些忧郁和迷茫。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1900是电影之眼,他所在的每一处细节都呈现的深入骨髓,可见演员蒂姆·罗斯的演技有多高超。

1900在轮船上是一个钢琴的天才,电影中有很多关于展示他高超琴技的片段。比如养父死后,他无师自通的独自演奏,还有跟人斗琴的部分。在这一阶段,演员蒂姆·罗斯将天才钢琴师形象塑造得非常到位,电影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我相信很多观众都回被里面的音乐打动。

据说,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随着剧情的进展,女孩的出现改变了1900,1900给女孩写曲子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唯恐贪恋这份感情。1900触碰感情的欣喜、放弃感情的不舍和难过都被一一呈现,观影者很容易就被这些小细节深触内心。

在我看来,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导演成功的将1900在电影里展示出来的那种忧郁烂漫,天真的像孩子一样的气质和不被世俗污染的形象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有蒂姆·罗斯这样的好演员,能够真正给予1900角色的灵魂。

背景音乐的巧妙搭配,细节的突出点,隐藏在主角背后的“坚守价值观和不为欲望所沉迷”才是导演的真正目的。这部电影让观影者看到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突破,体味每个阶段的辛酸苦辣。


《海上钢琴师》:不羁的灵魂,孤独而渴望自由

②1900真实的内心世界,导演准确的表达了主角四个阶段内心世界的变化

主角除了最细腻的人物刻画,剩下的便是最深情的情感内心。我认为1900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音乐、友情、爱情、自由,导演在每个阶段都准确的表达了1900内心世界的变化,我将一一进行剖析:

  • 音乐:音乐是1900的生命。

从他出生被包裹着放在大厅的钢琴上,到养父死后,成为孤儿的1900弹奏出第一首美妙的音乐,再到最后成为船上的天才钢琴师。1900的命运从此跟音乐和钢琴结下不解之缘,这也1900后来拒绝下船做了伏笔。

  • 友情:影片中1900和麦克斯的友情也很让感动。

麦克斯刚上船的时候,不适应船的颠簸,开始呕吐不止。这时,1900为麦克斯奏了动听的音乐,1900的音乐随着风浪的掀起,船也跟着滑动,船上的人随着音乐翩然起舞,这让麦克斯变得兴奋起来,整个人就沉浸在音乐给人带来的欢乐当中,忘记了呕吐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而麦克斯也因此跟1900变成了好朋友。

后来时隔多年,从船上离开的麦克斯得知轮船要被炸毁时,他不顾生命危险再次上船,把这个消息告诉了1900,并劝他下船到陆地生活。虽然1900最后没有听从他的规劝,但是他依然没有勉强,而是尊重他的选择。

这就是友情,在生死关头,可以为你赴汤蹈火,而在1900毅然决然与轮船共生死之时,又表现出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友情也为这部电影增加了不少泪点。

爱情:爱情是1900心中的瑰宝

当女孩从窗旁经过,1900的眼睛就在也无法从女孩身上挪开,他为女孩制作了一首《playing Love》作为爱的告白音乐,因为这首曲子生性腼腆的1900不惜跟录制方毁约。这首曲子最后没有成功送出去,伴随这《Playing Love》背景音乐,女孩亲吻了1900的脸颊,最终下了船。

导演所有的伏笔也正是体现这个结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自由: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

1900拥有一颗孤独而又自由的不羁灵魂,他对音乐有执念,对海洋更是如此。影片开头交代了他出生是在海洋之上,这一设定导演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也象征他是酷爱自由不受束缚的。1900在陆地上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因此1900热衷追求自由的这一形象这种形象几乎贯穿了整部影片。

而导演对人物这一形象的设定也会注定了整个影片的结局:伟大而又天才的钢琴师将用他整个生命来守卫内心的海洋。

1900最终放弃了陆地的新生活,这无异于自杀,因为麦克斯已经告诉了他,船会被沉沦,可是他依然选择回到船上,1900最终的坚守令我佩服,仿佛这个世界真的有如此酷爱自由向往大海的人,这不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吗?

在我看来,无论这四个阶段的剧情如何,导演能长时间聚集以此,一方面是体现1900坚守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品质,另一方面是导演对理想之舟的向往。人物主角带着最深刻的思想,做着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相信许多观众也为之震撼吧。

《海上钢琴师》:不羁的灵魂,孤独而渴望自由

作为一名电影发烧友,我将结合观影经验,谈谈该片对我们人生的启示

作为一名电影发烧友,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撼绝不仅仅存在于故事,它背后的深刻主题才是我想跟大家探讨的。因此,接下来我将结合观影经验,谈谈该片主题对我们的启示:

①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

导演在电影中给男主角设置了很多欲望,1900也曾经为了这些欲望苦苦挣扎过,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回归生他养他的乐园,继续自己钢琴师的梦想。可见,1900其实一直懂得这道理,就是不要被自己无穷的欲望吸引,而要在自己心灵永存一颗善良、纯真的心。

这种启示其实在现实生活同样能够遇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常常会让我们剑走偏锋,跌落悬崖。比如位好色之徒对美女起了色心,位高权重者对金钱、权利有了觊觎之心,行凶歹徒对万贯富翁起了贪念.....遮羞都是无法被满足的欲望,一旦拥有只会贻害终身。

而这部电影给我们最大的启迪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我们应该像电影男主那样,不被浮云遮望眼,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②在被欲望沉迷之时,勿忘回归本心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虽然是电影最终以1900葬身海底,但处处体现勿忘初心的可贵之处。正如电影中《海上钢琴师》里的船只就是象征他的人生信仰,陆地则象征着他无边无际的欲望,但他被欲望沉迷之时,最终还是想通了他是属于大海的,所以他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上岸,哪怕放弃心爱的姑娘,也不愿丢掉自己最纯粹的精神家园。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比如我小时候总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后来又因为听人家说当翻译很赚钱能吃香喝辣的,于是我放弃了写作去学外语,外语学到半桶水又听人家说写作很赚钱,还能当副业来做,又于是我放弃了外语去写作。看完这部电影,我才明白在被欲望沉迷之时,勿忘回归本心,它会使我们真正把一件事坚持做好,我们内心才会变得平静,不至于浮躁地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海上钢琴师》:不羁的灵魂,孤独而渴望自由

③不要对未知充满恐惧,大胆走出你的舒适区

《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因为从小就呆在船上,一生从未踏上过陆地,所以他对陆地的新世界总是充满了恐惧,他向往它,又不肯触及它。当中年人鼓励他到陆地生活时,他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离开船。但是,直到他要离开的那一天,他才发现陆地的世界是如此陌生,从没去过陆地的他竟不知该何去何从。最终,他只能重新回到船上,选择跟船一起被炸死。

不可否,导演安排这样的结局是为了电影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像1900那样对未知充满恐惧,从来都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你要知道,阻止我们脚步的并不是我们看不见的世界,而是我们无法发现的新世界。

总结一下:

看完《海上钢琴师》,不仅让人对电影剧情赞叹不已,更想要了解电影背后的正真的内涵。通过影片的播放,我们对背后的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同样的,这种经典中的经典的电影也应该值得大家多看几遍。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介绍了从导演角度看《海上钢琴师》的一些解读,在文章第三部分,我也结合现实生活,介绍该片主题对我们的启迪之处。@A姐说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