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有的人说孩子的脾气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有的人说像脾气像鞭炮,一点就爆;还有的人说像是决堤的洪水,来势汹汹,不可抵挡。孩子的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每个家长都曾深深领教过,不管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家里,再也没有什么比哭闹更能让父母紧张到双腿发软或有深深的挫败感了。孩子不哭不闹,父母没烦没恼,面对无休止的“哭闹战争”您是不是也血压飙升、心跳加速?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周末妈妈带贝贝逛商场,孩子看见商场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就走不动了。

“妈妈,我呀买挖掘机!” “妈妈,我喜欢这辆公交车!” “好妈妈,给我买个恐龙吧,这里还有恐龙宝宝呢! ”······

一开始,妈妈给贝贝买了两个玩具,可是贝贝见什么都想要,妈妈就开始给他讲道理:“你要的这些玩具咱们家里不是都有嘛,而且买那么多家里都没地方放了。”

“家里的玩具都旧了,而且都坏了,我要新的。”

“那多浪费呀,回家爸爸给你修一修就好啦。”

“我不要修,就要新的!”

讲道理讲不通,妈妈打算不理他,于是贝贝使出了“撒手锏”——双腿一蹬一边躺在地上打滚一边放声大哭。周围的人纷纷侧目,妈妈觉得很难堪,赶紧掏钱买了玩具带贝贝离开商场。

走出商场就开始嚷嚷要冰激凌,妈妈坚决不答应,因为贝贝肠胃不好。可不管妈妈怎么说,贝贝就是不同意,一定要妈妈买冰激凌。为了得到冰激凌他又开始哭闹、打滚、高声喊叫,最后小脸憋的通红,开始抽抽了,妈妈吓坏了,只能投降买了冰激凌。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贝贝妈妈的窘境想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很多家长们也饿深感疑惑:“为什么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父母一味的迁就和让步,并不能使孩子满意,相反,当发现没有底线后,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旦要求得不好满足,孩子就会感到愤怒,用哭闹、打滚等方式抗议。

有时候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家长却一头雾水,不知孩子究竟为什么情绪失控。虽然用哄骗、打骂等手段能暂时遏制孩子的哭闹,但是没过多久,这样的情形又会再次出现。家长“故伎重施”,可效果却越来越差,怎么解?

02

孩子哭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孩子为什么容易发脾气呢?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他们大脑发育先后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在育儿教育专家李群锋编写的《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详尽描述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

第一层:爬行脑

因为它和爬行动物的大脑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被称为爬行脑,爬行脑是小脑和脑干部分组成,是指挥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机能的本能脑。

这个部分从孩子出生之后就已经基本发育完全,所以孩子一出生就有心跳、会呼吸、会吃奶,因为它跟孩子的生存息息相关。

第二层:情绪脑

因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这种结构,所以又称为哺乳脑,情绪脑是大脑中的边缘系统组成,负责人类各种情绪的产生,如悲伤、喜悦、恐惧等。

这个部分它掌握着人的喜怒哀乐,食欲和性欲,比如:小狗高兴会摇尾巴,猫咪遇到危险会诈欺全身的毛扽等。情绪脑从孩子出生开始,慢慢发育,到青春期逐渐完成。

第三层:理智脑

理智脑是由大脑皮质组成,抽象逻辑思维等高级思维都是由理智脑控制的。理智脑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特征,占到脑容量的三分之二,负责思考、判断、认知和控制情绪。它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一点点发育。

以上这三个脑,是随着人的进化依次发育起来的。也就是说,让孩子在理智脑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就能像大人那样思考判断情绪,是强人所难。我们要知道,孩子暴跌爱发脾气,不是孩子的错,是他的大脑还没发育好。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03

面对突如其来的小脾气,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刚刚我们了解了儿童大脑发育规律,知道了孩子发脾气是受生长发育的限制,那当孩子大闹天宫的时候,是不是就听之任之了呢?

也不是,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发脾气的孩子,不单单是孩子,我们父母也做不到完全不发脾气,发脾气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错误的方法处理。

当面对发脾气的孩子父母到底应当采取那些合理的措施呢?

0-3岁,宝宝情绪发展奥秘及引导方式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秩序敏感期

朋友家的女儿朵朵,今年三岁,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开门,否则就要闹情绪;下电梯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按楼层数字,不然就不下;吃饭的时候必须做蓝色凳子,否则就是不吃饭;妈妈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帮妈妈拿拖鞋,如果妈妈自己穿上了,他就非要坚持妈妈换上鞋子再帮妈妈穿一次······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简直让朋友头疼不已。

相信很多父母遇到这样的孩子,都会感到火气上升但又无可奈何。事实上<strong>0-3岁这一阶段的孩子,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是正常的,说明孩子已经到了秩序敏感期。所谓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成长期。进入这一敏感期,孩子对于秩序非常敏感,对于事情的<strong>发生顺序、物品的摆放位置、平时所做的事情,以及事物的所有权,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一旦这种秩序被打破了,孩子的内心就会感到强烈的不安、焦虑。而因为孩子不善于表达,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所以时常用哭闹、发脾气、无理取闹来发泄。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心理学家蒙特梭利说:“秩序敏感期从孩子出生开始,并且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在孩子的九大敏感期中,秩序感是第一位的,它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行为和习惯。3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秩序形成的敏感期,当他所熟悉的秩序被打乱时,他的内心就会烦躁不安,但是他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就只能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尖叫、哭闹,来宣泄心中的不满。”

那么,针对0-3岁的孩子怎么引导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秩序感,接纳孩子的“固执”

虽然孩子年纪小,可是却具有天生的秩序感,并且认为秩序是不可更改的,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孩子内心的秩序,不要试图改变他。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第二: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既然孩子有天生的秩序敏感,并且很难改变,家长就好好利用这一点引导孩子。

<strong>比如:第一次吃饭的时候就要求先洗手,坐端正,不能随便摇晃;从小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整理;从小被要求早睡早起······那么,这种秩序感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

第三:尊重孩子对物品所有权的执着

孩子在敏感期内<strong>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有很强的物权意识,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能随便和别人分享。有些父母害怕孩子养成自私的坏习惯,会说服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这很容易破坏孩子的秩序感,一旦遇到父母的强迫他们就会不安。

孩子一旦进入秩序敏感期,就会变得任性、固执,但家长一定不要把这当成无理取闹。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3-6岁,引导正面情绪的关键阶段

五岁的东东一回到家就问:“妈妈,我画画的颜料呢?”

“被我扔掉了”

“你为什么要扔掉我的颜料?你赔!”东东很生气的说。

“昨天你不是说颜料干了吗?而且妈妈已经给你买了新的颜料,所以旧的就扔掉了。”

“我不管,反正你要陪,你赔我的颜料。”

“我不是给你买新的了吗?就算妈妈妈妈陪你的好了”

“我不要这个,你要再给我买一个”

“妈妈已经给你买了一个新的了,等你用完再给你买”

东东一看妈妈不答应就坐到地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本想拉他起来,可是被东东用力甩开了,妈妈于是蹲下,用商量的语气说:“东东,你想玩游戏吗?”

“不想,不想!”东东一边哭一边回答。

妈妈转身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有问孩子:“东东,你是想继续一个人坐在这里哭,还是想和妈妈一起玩游戏?”

“什么游戏?”东东一边哭一边回答。

“木头人,不许动。”这是东东最喜欢玩的游戏,他想了一下站了起来,开始和妈妈玩游戏。很快欢声笑语一片。

东东开始无理取闹,用哭发脾气来对抗妈妈,但是当他发现即便这样也不会达到目的,于是就开始妥协,自己也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不对。和0-3岁的孩子不同,三岁以上的孩子虽然情绪依旧多变,但是已经能够听懂并逐步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因此,

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正面情绪的关键期。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当孩子哭闹着要这样或那样时该怎么办?自从他学会了说话并能以此方式索要物件后,假如他依旧要用哭闹来达成目的,那么无论他是想更快地得到那一物件,还是想以此来要挟别人不敢不给,都应该干脆地加以拒绝。”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拒绝孩子时态度要坚决,方式要温和。只有当孩子遭受过几次挫折后才会明白,有些事情是发脾气和哭闹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而当他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用无理手段来迫使大人投降的情况自然就会减少,直至消失。


那么,针对3-6岁的孩子怎么引导呢?

第一:想要孩子情绪积极,家长首先要管好自己

在孩子犯错之后家长<strong>切忌大发脾气,因为在培养孩子正面情绪这一点上,家长检视自身的情绪模式比矫正孩子的情绪模式更有效,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培养,作为父母,一定要<strong>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用坚定而尊重的方式,像孩子说“不”

不听话、打擦边球、试探父母的底线——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当孩子犯错误时及时改正,还要和他解释,为什么是不对的。如果不及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孩子还会重蹈覆辙。

<strong>比如:孩子撒谎了,不按时回家了,抽烟喝酒了,一定需要及时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对的,不按时回家要提前打电话,抽烟喝酒是不允许的······如果不加以重视有一天,当你真的遇到这类问题时,父母的话再也不会起作用,可能会面对一个胡搅蛮缠的小混混。

孩子的问题要重视,一旦发现苗头一定想要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strong>用合理坚定而尊重的方式设定不可逾越的界限。当孩子多次尝试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孩子无理取闹,撒泼打滚,正确引导胜过千句说教

第三:消除哭闹的最佳方法:让孩子为家庭做贡献

作为人这种高级动物,<strong>都需要归属感

,而归属感从哪里来呢?<strong>通过给集体做贡献带来的好处来找到归属感。3-6岁的孩子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了,简单的家务是可以让孩子参与的,很多时候,孩子想为家里做点什么而我们却不加理会,认为孩子会一边做家务一边玩耍。

<strong>比如:孩子会一边洗碗一边玩水,太浪费时间了,而且他还可能打碎碗碟。宁可直接自己来做,把它处理妥当,也不愿让孩子试一试。知道孩子不可能做得像我们一样好,所以简单、粗暴地拒绝了孩子,什么都不让他做。

孩子洗的不干净,可以在他上床睡觉之后再洗一遍。这听起来有点傻,但值得一试。如果关闭了让孩子为家庭做贡献的积极通道,他会很快发现别的获得归属感的途径——于是,哭闹就登场了。

04

写在最后:

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情绪问题是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想要孩子拥有正面情绪,家长的科学引导十分重要,希望我们都能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