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霾未除,步履不停——中日醫院醫務處的抗“疫”記錄


有何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里爾克



誰也未曾料到,一座座空城,刻在了庚子新年的記憶中,成了一個時代的見證。櫻花東街甲2號這個平素裡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的院落,也因為一場疫情瞬間變得肅穆與安靜。

精誠合作,築守防線

自2020年1月19日醫院啟動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工作以來,醫務處就在崔勇副院長的指導下實施了三級防控戰略部署,應嬌茜副處長帶領全處11名職工,在院感辦、院辦、護理部、勤保處等部門的大力配合下,開始逐步構建一個全院無死角防控網絡體系。

每一個人對來勢迅猛的新冠病毒最初的認知都幾近於“零”,醫務處聯手院感辦迅速組織全院職工開展學習,通過現場培訓及網絡傳播等多種途徑,從病毒的流行病學特徵、院內防控方案到院感防護知識,多層次、多維度的加深了大家對疾病的認知。

醫護人員是患者生命健康的守護者,首先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才能有效的控制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防止病毒大面積傳播。醫院每天的人流量高達上萬人次,門診限流工作、病區合併管理、病房探視制度管理、重點科室人力資源支持……在應嬌茜副處長的帶領下各項工作都以最高的效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醫務處的劉文婷告訴我們:“這個過程中,每天都會有各種突發事件、不理解、衝突、糾紛發生,壓力山大,辛虧應處是一個思維敏捷、思路清楚、行動果敢的將領,她帶領和指引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克服一切困難構建院內防控體系。我們要謝謝她的鼓勵和指導,我們自己也成長了許多。”

中日醫院是國家呼吸中心,眾多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慕名而來,如何早期識別和診斷新冠患者,防止在院內形成交叉感染,是首要任務。基於此醫務處迅速組建了由呼吸中心、急診科、感染科、ICU、微生物實驗室等多學科專家領銜的會診團隊,建立微信會診機制,依靠強大的微生物實驗室(北京市第二傢俱有核酸檢測確診能力),疑似患者在6-8小時內即可明確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在此期間需要預留出充足的隔離期,在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每次都只用3天時間就組建了一個隔離病房和2個綜合病房投入使用。同時在疫情初期2天內就與上級部門建立了暢通的轉診流程和制度,至此,患者的就診、會診、疑似隔離、排查後收治、確診後轉診的流程管理形成了閉環,它是整個防控體系(共由65個流程和制度構成)的核心內容。

抗“疫”工作不能停,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的醫療需求也不能耽誤,醫務處克服重重壓力和困難,對上消化道出血、急診手術、急性心梗、腦卒中、介入治療、危重孕產婦救治等15個緊急醫療流程進行了優化和梳理,確保了特殊時期醫院正常診療工作的進行。

我們從未見過如此安靜的中日醫院,這裡是我們生活、工作的共同體。此時此刻,醫務處的每一個人都在夜以繼日的忙碌著,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我們的醫院。因為秩序,因為堅守,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個團隊在困難面前的堅韌和團結。

京楚同心,攜手抗“疫”

疫情爆發以來,應上級部門要求,醫務處分別遴選上報了市級、區級新冠肺炎會診專家名單,並負責新冠患者外院會診的對接任務,此外,先後在院內徵集5批相關專業醫師馳援武漢一線。

這段日子,應嬌茜副處長奔走於醫院的每一個角落,醫務處的每一項工作她都事必躬親,從組建專家團隊、騰空病房、疏解病人到構建流程、教育培訓、溝通協調、與難纏的病人家屬談話…….連日來的奔波勞碌下,她消瘦了許多,大家都勸她多休息一下,她卻說:“我們再苦再累也要扛過這段時間,否則出現疫情的大爆發,我們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抓緊時間查漏補缺,把網織密織牢,不能出現漏網之魚,再堅持一下我們就勝利了。”1月21日,應處的愛人(北京醫院 ICU副主任)作為北京醫院第一批醫療隊隊長奔赴武漢,當時忙於工作的應處都沒有來得及去跟愛人告別,應處說:“我心裡是有準備的,國家和醫院培養我們這麼多年,這個時候病人有需要,醫院有需要,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我們全家人都支持他去!”

醫務處負責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工作的孫薇平日裡總是熱情大方、陽光向上,然而這段時間大家卻很少看到她的笑臉:“這幾天一聽到《武漢伢》這首歌,我真的是忍不住想哭,同濟醫科大學培養了我,武漢就是我的第二故鄉,那裡也是我的家,現在真想去為她搭把手……”

2月4日,醫務處的兩位同志作為醫院第四批醫療隊成員奔赴武漢,應嬌茜副處長為他們送行時說:“在武漢前線,一要保重自己,二要繼續輔助臨床做他們最堅實的後盾,這是咱們醫務處每一個員工自始至終的信念與初心!”

是的,“無論身處何方,都要做臨床最堅實的後盾”這就是醫務處每一位員工的信念與初心。此時此刻,無論是身在武漢,還是留在北京,他們每一個人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用最平凡的方式,維持著醫院的運行、維護著醫療秩序的井然。山川異域城不開,日月同天待春來,豈曰無衣萬眾起,與子同袍勝疫霾。



文字採寫:中醫婦科劉寶琴(宣傳組)

素材提供:醫務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