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些三農領域自媒體創作者,不在農村生活也不做農活,只是一味拍視頻賺錢,你怎麼看?

魯西小可樂


我們要好好的利用這個平臺,把農村老百姓的一些新鮮事,在農村養殖,種殖方面的經驗方法宣傳出去,一年四季的發展,小麥種殖,玉米種殖,為什麼種棉花的越來越少,養牛,養羊,等等吧,。多為農村發展做貢獻吧,因為我是農村的,在農村長大,因為記事起就幫著幹活,割麥子,牽著牛耕地,打麥場,晚上看麥子,割豆子,給玉米上肥料,給牛欄清糞,太多太多,我喜歡農村,想念農村的親人。想我的老爸,老媽,弟弟妹妹


山東汽車配件


很簡單啊。都是為了賺錢。大家喜歡看就行。別人也是付出了勞動的。

現在下載今日頭條極速版首次登入領取高達32元現金紅包可提現。刷文章視頻新聞都可以賺錢。我玩了十來天賺了4000多元了。

互聯網時代,賺錢的方法很多,想多賺錢建議你空閒時間利用起來。增加額外收入。我現在在【今日頭條極速版】裡面做任務。0資金投入。一個月有10000+的收入。自由。你也可以做,輕鬆其實賺錢快的方法很多,靠譜最重要,喜歡今日頭條的朋友可以下載【今日頭條極速版】邊玩邊賺錢!!!現在是互聯網如火如荼的時代!!賺錢的方法多種多樣。我現在改用《今日頭條極速版》 了。一邊玩一邊賺錢。不到一個小時幾十塊收入。內容和今日頭條一模一樣而且更加流暢 下載《今日頭條極速版》 輸入邀請碼 《1371163721》 領取32元紅包。立即可以提現。不填沒有紅包!閱讀一篇文章獎勵3元現金,堅持每天空閒時間看看新聞。每個月有10000+的穩定收入!!!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一份工作的工資可能不夠。所以很多人都有在做副業。現在互聯網的風口到來。很多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賺的盆滿缽滿的。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今日頭條極速版。抖音。悟空問答。西瓜小視頻。火山小視頻等等一系列都可以賺到錢!

我就推薦一款看視頻就可以賺到錢的軟件,“今日頭條極速版”,邀請碼 【1371163721】

安卓和蘋果的用戶都可以玩:足不出戶 隨時隨地都能有收益,像平時無聊啊。看看新聞。視頻就有非常客觀的收益。裡面看新聞可以賺錢 搜索可以賺錢,走路可以賺錢,睡覺也可以賺錢等等。獲得了金幣之後就會自動兌換成餘額。可以隨時提現。而且裡面的內容和今日頭條一模一樣。可玩性更高。,這個軟件就是“今日頭條極速版”大家可以去下載嘗試一下。下載幾分鐘就可以提現幾塊錢了。每天都在躺賺

操作簡單。上手容易:下載“今日頭條極速版”開始你的躺賺之旅吧

① 找到“任務”--填寫邀請碼;1371163721

填了之後會有一個32元的紅包。不填的話沒有。填了現金金額裡面的錢可以立馬提現。你沒聽錯。可以立馬提現。而且可以每天打卡。收益客觀

記得填寫邀請碼: (1371163721) 之後直接提現即可

賺錢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做什麼事情都好。需要堅持。需要持之以恆。才會有更多的收穫。一份工資有閒。安排好利用好空閒時間。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多年以後不再聯繫18


可以直白的說:不止是有部分拍視頻的年輕人對農業不熟悉,還有相當一部分寫圖文的中輕青年對農業也似懂非懂,從字裡行間及對某些種養業的某些語言表白,真正的農民一讀就知道是洗稿或再加工而來。一個農民從小到大對種植業養殖業都有親身體會,即便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論點真與假,一看就知道是地道的還是出生農村身在城市的半農人。昨天我發了一篇文,寫的是我們當地的玉米價格以及農村百姓的生活現狀,有幾個中輕年在外上班打工的讀者直呼我:小編不是農村人,把農民寫的太幸福了,應該是寫解決不了溫飽,糧價賤,土地閒著也沒人種,牛羊豬雞不讓養。



事實沒那麼嚴重,就說玉米收購價;昨天是每市斤0.88元,水份不超15個,立刻收到一些讀者的回覆:沒這麼貴!有個遼寧的說斤價7角,還有有個安徽省的說收購價每市斤8角。事實是真的嗎?我拿出全國各地當日玉米收購價是200元/噸左右,而我說的商販收購價0.88元至0.9元完全是真實的。我收過糧食,我知道從糧食商販到收購糧點再到終端一一糧食收購公司的過程,之間的營利數據是:商販把糧食送到收購糧點營利0.04/斤元,收購糧點用吹風機吹淨吹乾送到收購公司是毛利0.06/斤元,去掉雜質淨獲0.03/斤元,這個數據是精準的。



話說回來了,你地收到每斤7角或8角,應該找找原因,現在符合標準的(15個水份)收購價是終端價每市斤1元左右。

我寫的百姓現實狀況,也引起部分人的反對,他們認為我寫的農民太享福,應該是沒吃沒喝半飢餓狀態,事實果真如此嗎?不是。因為有些噴子真的不懂,通迅報道是以事實為依據的,不是任你信口開河,這不是寫小說有些藝術加工在裡面,事實報導必須以真實為基礎,為了查一組數據不知費多少心。

我接著說農村百姓現狀,有些噴子喜歡把農村百姓寫的比舊社會還難混,能行嗎?當然論掙錢是不如工人上班,每月有五至八千的工資,甚至一萬多的也有,可是在農村的中老年雖然掙不了那麼多,與打工族相比只是多與少的問題,總不能寫成與舊社會解放前相比吧?


現在農村養殖少量的雞.、羊、豬、兔、鴿是可以的,不象有些噴子說的養殖犯法,現實是有多數的農民閒麻煩沒功夫養了,不如拿出時間幫種植大戶打打工掙些工資清心。要養就大規模的建養殖廠,千萬不可小視新時代的農民。現在政府是怕你養不起來,只要符合衛生條件,國家會有很大的補帖,。


農人心田


看到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現在的職業和尚,職業和尚本不是真和尚,是專門把它當做一們職業來賺錢的假和尚,那些三農領域的自媒體創作者,就和這些假和尚一樣,打著農民的旗號,拍視頻賺錢。

在頭條這個平臺當中,有的人雖然認證的是三農,實則本人不是農民,甚至都沒幹過農活,他們只是披上三農的外衣來掙錢。

對於此類情況,我們不去評判是否正確,他們自己的作品就會給出一個答案。他們要是真的懂農村農業和農民,就能寫出拍出真正三農領域的作品,如果不懂,那就創作不出垂直的高質量作品,當然推薦也就不會高了。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作為一個三農領域的自媒體創作者,首先他必須在農村生活過和勞動過,只有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人才懂得農村,否則那就是一個冒牌貨,或者是一個套包產品。

三農領域涉及農村的方方面面,有的你就是地地道道農民都不一定全面瞭解農村,農村的事你不懂的地方多了去了,不在農村生活你咋能拍三農呢?我有點懷疑。

首先我先說說三農的第一農,農業。農業是國家的重中之重,沒有農業什麼都辦不了,沒有農業你吃啥?連飯你都吃不飽你談什麼建設,談什麼發展?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所以農業發展好了,什麼都好了,你連農業都搞不懂,你不在農村生活,你怎麼能拍農業上的事呢?比葫蘆畫瓢也不現實。

在說一下三農的第二農,農村。農村是一個鍛鍊人的大學校,農村的以前啥樣,農村的現在啥樣,農村的將來啥樣,你都得有所瞭解,你拍的那些只能是農村的冰山一角,你不在農村生活,你就拍不出農村的優點,因為好的東西你不知道,你只能是道聽途說。

我在說一下三農的最後一農,農民。沒有農民就沒有三農,就沒有三農領域自媒體,農民是三農的頂樑柱,是農村的產業大軍,現在農村的農民都是什麼結構,都什麼人在農村種地,農民的收入咋樣,農民以後的出路在何方等等,這樣你都得清楚,只有懂得農民,你才能拍好三農。

好了,我就簡單的說這些,總之一句話,要想拍好農村,你就得了解農村,生活在農村,同農民打成一片,這才是一個合格的三農領域自媒體的創作者。


肖為華


我覺得還是頭條運營問題。比如我吧。標準的農民,文化程度不高。電腦操作水平也不行。光頭條號註冊視頻收益等就弄不了。後來慢慢弄,現在會發個視頻。悟空回答收益至今不知道怎麼弄,呵呵

圖個高興,幹完農活看看頭條新聞,自己快樂就好。

頭條驗證四個問題。每次總是兩個問題。所以重新來。

快樂就好。快收蘋果呀。
希望今年賣個好價格


山西谷哥


看到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現在的職業和尚,職業和尚本不是真和尚,是專門把它當做一們職業來賺錢的假和尚,那些三農領域的自媒體創作者,就和這些假和尚一樣,打著農民的旗號,拍視頻賺錢。

在頭條這個平臺當中,有的人雖然認證的是三農,實則本人不是農民,甚至都沒幹過農活,他們只是披上三農的外衣來掙錢。

對於此類情況,我們不去評判是否正確,他們自己的作品就會給出一個答案。他們要是真的懂農村農業和農民,就能寫出拍出真正三農領域的作品,如果不懂,那就創作不出垂直的高質量作品,當然推薦也就不會高了。











赤壁自媒體王佬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發展好,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現在有很多三農領域自媒體創作者,通過拍攝視頻創作內容,報道三農問題,讓大家瞭解農村。

只要三農領域自媒體創作者,拍攝的視頻,能真正的服務於三農、能真正貼近農村生活、能夠助力農村的發展,就會受到農民朋友喜歡,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三農指農業、農村和農民,有很多話題,是三農領域自媒體創作者,創作靈感源源不斷的領域。



三農創作者要對農村生活有深入的瞭解,農村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有很多農作物品種及淳樸的民風民俗。

三農創作者的初衷是服務鄉村、建設鄉村、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所以要了解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農作物不僅僅是種得好、更要賣得好、收益好。



視頻創作內容要豐富。拍攝鄉村美景、拍攝農民生活的情景、拍攝農民在田野裡豐收的場景等等,通過報道這些,讓更多人熱愛農業、瞭解農村、幫助農產品走出鄉村。這樣的視頻,才是農民朋友歡迎的!

為鄉村振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業發展出一份力而努力奮鬥!

歡迎評論、轉發,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關心農業、農村和農民!


650833714869林哥


三農自媒體魚龍混雜,我覺的應該大力提倡農村人員自強不息,自給自足,開荒種地,樂觀向上,與天奮鬥,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先峰迴村中一對老人的精神值得提倡,倆老人生活在雲南大山中,除了勞作、還是勞作,從沒出過大山,依靠自己的勞動生活過的美美的,如果中國幾億農民都能靠自己的雙手加上國家的支持,那能幫國家分憂減貧就好了,頭條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導向。


麗英10


只要有利於農民,農村,把優質的農產品通過渠道連接到城市,就是好事,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