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郭卉:即便沒有疫情,食管癌我仍然推薦同步放化療後再爭取手術

這是一個確診為食管癌的患者,腫瘤部位比較高,手術有一定的風險和難度,且疫情期間手術要延後,擔心對病情有影響,在海心第15期的義診視頻中向郭主任詢問意見。

郭主任給的建議很明確:在不能手術的這段時間我更傾向於患者做同步放化療。同步放化療的療效,並不亞於手術。

“其實,即便沒有疫情。我仍然推薦同步放化療以後再爭取手術。不僅是因為對於食管癌患者,這是全世界統一的指南。而且,2019年中山腫瘤醫院做出的10年的回顧分析也認為:新輔助放化療以後再做手術,相比這種直接做手術的患者,術後複發率是明顯降低了,病人的生存也有明顯的延長。”

郭卉:即便沒有疫情,食管癌我仍然推薦同步放化療後再爭取手術

在郭主任的指導下,接下來該怎麼做,患者家屬已經非常明確了。在家屬即將掛斷的時候,郭主任又向家屬補充了一個點。

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我看到了您說患者10天前突然出現腹瀉大出血這個事,這個問題我想跟您再重點溝通一下。

一個食管上段癌出現腹瀉大出血,我覺得你得明確一下出血到底和食管癌有沒有關係。

根據您這邊的情況,我初步判斷的是跟食管癌沒關係,我這麼判斷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吃了抗凝藥,可以先把抗凝藥停了看看;二是患者是便血,並非嘔血,這種情況很少見。但我只是初步判斷,還要當地醫生在準確的判斷一下。

假如說它是食管而引起的出血,那麼它應該表現的是嘔血,如果他嘔血了,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同步放化療了。不管他能不能切盡,術後復發怎麼樣,我都會建議給他去做手術。

這樣就確保了患者在不同情況出現時,也有治療方案可選。

整理下來,我們發現郭主任的全面站在患者角度替患者考慮了問題。

①瞭解患者病情(what);

②結合患者情況,告訴患者應該怎麼做(how);

③向患者解釋這麼建議的原因(why);

④如果情況有變,還可以做哪些選擇(more)。

最後患者也都表示郭主任講解的很清晰,接下來每一步怎麼做都很明瞭,並向郭主任表達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