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全文共5052字,预计学习时长

15分钟

科技青年们,都在想些什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科技青年,从行业精英中来,到优秀学者中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高校辈有人才出,带你上车,体味大神们寻常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获得满满干货和人生箴言。

天下学者一家亲,到哪都可称师哥,今天听谁唠唠嗑?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士峰博士。


一个出生于河北,成长于广东深圳,在四川成都念大学、又回到北京中科院读博,毕业后又回到深圳发展,师从中科院自动化所李子青研究员,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表里不一”,喜欢把头发竖起来的处女座已婚博士(英年早婚)。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图源:个人提供


“我叫张士峰,2018年百度奖学金获得者,祖籍是河北石家庄的,小时候在石家庄生活了10多年,然后全家又迁到了广东深圳,所以我现在就是广东深圳人。在北方生活了10多年,在南方生活了10多年,然后本科又去成都在电子科技大学读了4年的本科,目前是中科院自动化所直博五年级的学生。我的经历可以说是在全国各地都呆了一段时间,接触比较多的事物,导致我性格也比较多元。”


他目前从事的研究课题是物体检测,即教给计算机做人眼睛找东西的这件事。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图源:个人提供


“我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主要是人脸检测、行人检测以及通用物体检测。说直白一点,就是把人们感兴趣的物体在图片或视频中找到,方便后续对它进行相关处理。”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未来关键问题——速度精度平衡以及流程自动化


针对张士峰的研究,小芯锲而不舍的进行了相关追问:


Q:你从事的研究课题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你觉得你的研究课题有趣吗?

“挺有趣的,将人的能力赋予计算机很有意思,不过计算机和人的差异非常大,如何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去检测物体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难题。”


Q:那么你觉得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有哪些?

“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大家提出了很多算法,精度越来越高,但大多数的速度都比较慢,没办法在实际中直接使用,无法做到真正的落地。因此,速度和精度的平衡是未来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其次,已有的算法中,还存在很多需要人为参与的环节,导致成本比较高。因此,实现流程自动化,将人为重复做的事情让机器自动去做,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前景。”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图源:个人提供


Q:刚刚听你介绍,你会在研究期间接触很多科研项目课题,那么你会怎样做好这些课题研究呢,可以谈谈你的一个思维和技巧吗?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做工程项目还是搞科研论文,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因此第一步就是把问题定义好。问题定义好后,目标也就清晰了,就能快速地去想对应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做科研时,我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定义好要解决的问题。等问题定义好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然后做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多看论文,多跟工业界的人交流,来发现问题。”


Q:那你在科研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的一些挫败呢?

“我科研入门比较晚,博一下学期才开始接触科研,此时身边的一些同学已经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那个时候,亚历山大,心里很慌,觉得自己起步太晚了。”


那么,张士峰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首先,意识到自己起步晚,需要迎面赶上,但也不能急于求成。我按照自己的节奏制定好计划,然后一步步落实计划。既然是从零开始,就得打好基础,把每一个环节都踏踏实实、独立自主地完成。因此,我第一个工作大概花了一年的时间,上半年通过做工程,自学各种欠缺的东西,锻炼好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半年开始写论文,琢磨如何把我做的东西更加清晰展现给别人,让别人一目了然。这是我第一年做的事,很慢,但给我各方面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直到博二下学期我才中第一篇论文,也算是比较晚的。在完成第一篇论文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这让我后面做一些研究时节奏会快很多,后期几个月就能做好一个工作。”

Q:的确,后来我们也有了解到你基本上发论文都是百发百中那种,是怎么做到的?

“百发百中夸张了,我的论文综合中稿率还行。简单总结几点经验:第一,明确好要解决的问题,要找大家公认的一些问题去解决,这样容易引起共鸣会比较有影响力。第二,解决问题时,要提出简单且有效的解决方案,不要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第三,论文写作时,逻辑要清晰,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包括论文文字、图片的排版和页边距的大小,让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会更加舒适,一目了然。第四,公布代码,供学术界复现和改进,供工业界使用和验证。”


处女座的完美主义,你永远无法想象。


论文的排版我会花很多时间,因为我读论文时注意到一个点,就是论文经常会引图表,但是有些论文会把图表放在离引用特别远的地方,读起来很不舒服。我会想方设法通过一些操作,把图表正好放在引用的这个地方,同时尽量让每个章节占满半页或一页,这样读者、审稿人翻阅时就不用翻来翻去。换位思考,从评审者角度去思考,注重细节,逻辑清晰明了,方便又舒服。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图源:个人提供


Q:那么,你是怎样看待创业属于第三条路的呢?

“创业的确是很好的选择,也是除了学术和就业外的第三条路。对于创业我是这么想的,其实在学术界里,很多运行形式和创业十分相似。因为现在学术界的很多老师会把自己的成果进行一些转换,会成立一些公司,这其实也算是创业的一条路。

但是如果脱离学校,自己去创业的话,有很多风险,首先你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你也没有后台的支撑。这种直接出去创业的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它很难。


众多周知,创业成功率很低,敢于去尝试的都是勇士。


但不顾后果,赌上一切就是愚蠢行为了。给自己留好后路,把一些东西积攒一下,如果做了好东西再作转换,依靠学校或依靠小团队,大家在一起去把事情做好,我觉得这个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创业’方式。”


Q:作为一位优秀的过来人,你对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建议吗?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要去工业界还是学术界。这两者其实是很不一样的,建议尽早明确,方便后面有针对性地朝着目标去做。比如说你去工业界,你做的问题做的东西一定要跟外界贴近,俗称“接地气”。这样你找工作才会比较好找,他们才会比较看重你。但如果你打算进入学术界,你就需要做一些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东西,好好发一些论文,这样你在留学、科研方面就会有大大的优势。”


所以说,明确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才是重中之重。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表里不一”的宝藏男孩,喜欢将头发竖起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图源:个人提供


取得如此多成就的张士峰,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他爱好篮球、电影和动漫。并向我们表示,他并非智商爆表,只是处于一个不傻但还可以的智商。


用“逗比又严肃,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类的语句来形容张士峰,再恰当不过了。


“我从小就挺爱玩,但不沉迷于玩闹,张弛有度,学就认真学,玩就痛快玩,这也许是我后来能取得一系列成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长大后,我也逐渐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跟不同的人去打交道,自己学会去配合不同的人,不管对生活还是学业帮助都很大。


毕竟社会由人组成,你每天都需要和人打交道,因此多面性和兼容性至关重要。”


因为经常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张士峰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并不像一个日夜沉浸在科研中的理工直男,他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竖起。


“这头发背后的原因就复杂了,首先,我的身高在北方不算高,有时还会被说矮,我就把头发竖起来,感觉都有1米8左右。然后,竖着的发型会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是不是有种做人要积极向上的赶脚?最后,可以给别人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容易让别人记住。“


对于自己的个人总结,他给了我们三个关键词——“独立、自制、表里不一”。


“独立,从小到大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独立完成,自学成才型,这个性格特征导致我博士期间基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独立完成的。


自制,比如说,我读博期间每天工作多少小时,都会给自己明确规定,严格落实。


表里不一,很多人对我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爱玩、比较浪、吊儿郎当,但接触久了以后,会发现其实我很踏实很努力,有责任心。比如说,在感情方面上,虽然和女朋友异地了9年,但一直很稳定,然后现在已经结婚了(英年早婚)。学业上,一件有意思的事,刚读研时,他们都觉得我看起来比较浪,可能耐不下心来,不适合做科研,但时间久了,他们恍然大悟,原来你是这样的一个人,实力反差萌那种。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做事漫不经心,但实际上,我特别注重细节,做事非常严谨。典型处女座完美主义者。”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怀揣“明星梦”,最终成为“学术大咖”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图源:个人提供


谈及童年梦想,张士峰有点不好意思。


“很小的时候,其实我梦想是当一个明星。小时候觉得明星生活特别光鲜亮丽,特别帅。但长大之后,逐渐发现这些光彩的背后其实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需要非常强大的抗压能力。


现在,就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贡献的维度可能有很多,没有局限于必须是科学家或者是技术大牛,通过自己的技术帮助社会,帮助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让社会更加美好就行啦,慢慢来,条条大路通罗马。”


求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永远是科研恒久不变的最佳路径。


“我觉得这个东西可以用在你做任何事情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把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定义好,再去解决这样一个过程。读博期间可以比较系统的锻炼这一套。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研究下去,就能得到好结果。”


除了科研外,求学之路少不了为人处世方面的锻炼。


“读博士期间,你除了要把自己做的东西要做踏实之外,你还需要去跟别人交流,去跟团队交流,要把你自己的东西完美展示出去,让别人理解和认同,这样才是真正的有贡献的科研,而这一块就涉及到了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与学习。


在这里,你一定要清楚你的东西是呈现给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阶段,你将你的东西进行相应处理,变成他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科研成果。同时,这种方式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做人信条,社会上有各色各样的人,你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跟他们去打交道,你得是针对不同的人有一些不同的方式。”


在北方,喝酒是很重要的文化,有时候在饭桌上喝酒,确实能够对一个人进行深入了解。所以,在张士峰读博期间,很多有趣的朋友是饭桌上和酒桌上认识的。当然,在人际关系方面,有很多小故事。


“博士一开始的时候比较封闭,交流的圈子只有实验室的师兄师弟,这导致我的交际圈特别小。这是我读博时期遇到的最主要的人际交流问题——我交际圈太小了,眼界也得不到开拓。”


那么,张士峰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首先,积攒自身硬实力。


“我科研做的还算可以,让大家至少知道有我这么一个人存在。然后,走出去,多跟外面人交流,多去做一些报告,参加一些讨论会。大家都互相学习,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学到的东西不止一点。”


也就是“开放自己的人际圈”。


“封闭的圈子里,认识的人就那么几个,比较单一,做科研的思路都会被禁锢或者限制。”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条件并加强和外界的联系,才能有各方面很好的机遇,这两者缺一不可。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图源:个人提供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Q:谈过最长的一段恋爱是多久?

9年异地,然后领证啦~


Q:如果和女朋友/男朋友吵架你是什么态度?

冷静后,甭管有没有错,主动认错

Q:男性朋友多还是女性朋友多?

男性

Q:相信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

日久生情

Q:结婚后愿意和父母一起住还是分开住?

分开住

Q:你平时喜欢什么运动?

篮球

Q:爱情中你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

主动

Q:如果有男生/女生追你,不是一见钟情你会回绝还是相处看看?

回绝

Q:你喜欢做家务吗?

喜欢

Q:度蜜月的地方你想去哪里?

欧洲

Q:感性和理性,你属于哪一类?

理性

Q:要是家人反对你和你的男/女朋友交往,你怎么办?

坚持交往

Q:会因为害羞而不敢跟喜欢的人表白吗?

不会

Q:双方交流中,你觉得你是一个倾听者还是倾诉者?

倾听者

Q:你的口头禅是?

能讲脏话吗?不能的话就没有了,哈哈

Q:如果只剩下最后一天,让你见3个人,你会去见谁?

爸爸,妈妈,老婆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科技青年 | 中科院张士峰:起步晚,奋起直追,力争做有用之人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