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年級孩子做作業太墨跡,該怎麼辦?

林家茶鋪


現階段教育改革方案試行中,學前兒童儘量不接觸學習方面,小班中班大班也在一點一滴逐漸加深知識面可是成果好壞參半,人是有惰性的不論年齡大小,換句話說就是懶,學習態度不好,有些家長對孩子溺愛心疼怕累壞一味順從,這是不可取的,自古無規矩不成方圓,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態度,越早養成將來效果越顯著,天賦是有差別但後天培養更為重要,不要出現傷仲永現象,孩子做作業太墨跡那麼家長呢?家長起到什麼作用了,老師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要想孩子有出息要下大功夫,要有大毅力。


農村二亮哥


我閨女也是上一年級,之前不到睡覺之前作業寫不完,甚至有第二天早上讓我喊醒她寫作業,但我找老師溝通後,強調孩子必須養成回家寫作業的習慣。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不想寫作業的原因,老師給我總結了三點:

1.題不會,看到題就頭大不會做。

一年級的題型基本幼兒園都有接觸,孩子都會有個印象,但也需要家長耐心的陪在孩子身邊輔導寫作業,給孩子講解,孩子會了做題就很快。

但家長切忌著急吼孩子,一年級的題型簡單作業也少,家長慢慢帶著孩子做作業,並且做完建議給獎勵!

2.孩子還沒有適應一年級的生活,我閨女就屬於這個原因。

幼兒園老師全方位的管孩子,安全第一,學習次之。導致孩子玩心大,需要老師帶著一步一步跟著做,但一年級不一樣了,學習第一,課間休息十分鐘,需要自主學習,孩子成績就會跟不上。

家長需要幫著孩子度過這個適應期,先讓孩子定點上學放學,按時做作業,按時睡覺,規劃好自己的時間。相信孩子的作業就會按時完成。

3.孩子被其他東西分心,比如手機,電視,遊戲啥的

一年級的孩子自制力差,禁不住誘惑。但可以給孩子制定時間規劃,比如作業寫完了才可以看電視,作業全做對了媽媽有獎勵等等。讓孩子明白作業很重要,必須寫完作業才可以做別的,這樣他就有個大腦記憶,每天寫完作業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永遠記住一句話: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家長。其實孩子不想寫作業,只有家長多點耐心陪著孩子,幫助孩子渡過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就可以。


妙玉娘子


好吧,這個問題可以分享我已經的經驗給大家。我女兒也是剛上小學,因為她是8月初出生,所以我和爸爸商量直接給她跳過學前班上小學,這樣的話她就是剛過六歲就成為一名小學生啦😄😀一年就剛開學,我們就商量著怎麼讓她進入這種學習模式,就是專人負責管理她的學習制度,任務就教給爸爸了!爸爸是受過中西方文化薰陶的,他對於孩子的分數,成績都不看重,主要就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他吧觀念就是隻要孩子的學習習慣好,那麼成績也不會差。我女兒是下午4點20放學,回到來需要5分鐘這樣,回家後,廁所,點心……這種規定15分鐘完成,然後就進入寫作業的模式。剛開始的一個星期都是爸爸帶著她寫(因為識字量不夠,很多子還需要教她認識,理解字的意思)小學作業還不算多基本也就半小時可以完成了。這樣的模式連續了兩個星期後,就給姐姐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了,遇到不懂的可以跳過,等全部作業寫完了可以過來找家長解決。當然在她寫作業的期間我們都不要進出她的書房(在這裡特別的備註一下,小盆友上學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給他們自己一個學習的地方,一個類似於家庭的讀書吧,讓他們知道這個地方就是學習,看書,寫字的地方),每天自己完成作業後我

也都會有她喜歡的零食,玩具,文具……的小獎勵。每次領獎品的時候她都是很興奮,久而久之這習慣已經養成了,姐姐現在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科了,每天我下班(我下班也是六點,回到家也是六點10分這樣)進門的時候她都會跑過來說:媽媽我今天的作業寫完了,晚點我們去練鋼琴吧!

其實姐姐她現在對於時間規劃得很好,她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做什麼,每天要完成什麼,都會很自覺的去做,做完後就屬於她自己玩的時間的,這時候媽媽會陪著她玩過家家,畫畫,做小裙子給娃娃,吃零食,看動畫片……她會覺得很滿足!

所以養成好的習慣至關重要,適當的監督,在加獎勵,獎罰分明,這些一定要灌輸給小孩。

所以學習前就該培養好的習慣出來,而不是等著孩子已經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才來亡羊補牢,雖然為時不晚,但是有一部分的小盆友也是很難糾正過來。即使打罵可能還會適得其反,遇到這種小盆友也只能鼓勵鼓勵要鼓勵,一定記得是親生的,親生的,儘量不過過多的批評。軟硬兼施應該可能慢慢改過來的。

教育任重道遠!

'


寶媽的生活記錄


我就是老師,但是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身心俱疲啊我家的孩子也是拖拉,陪他寫作業心太累了。後來我就給他規定時間,假如作業10分鐘能寫完,我就給他20分鐘的時間,如果做不完,就罰他再做一篇。一個星期後,再鼓勵他,規定時間做完,給獎勵。下一個星期再懲罰,反反覆覆,好像有些變化了。


YE愛你在心口難開YE


我家的孩子算是最墨跡的了,一年級開始光為寫作業這事就的把我整的頭大,什麼方法也用了,就是不見效果。我看著他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手上小動作太多還話嘮,寫不完最後急的自己哭,現在四年級了,比以前有點進步了,不那麼不愛寫作業磨蹭了,也行是大點了自己覺得作業不寫不行了


紫雲7372


我家孩子也出現這樣問題的,所以我直接不讓他做作業了,等上課的時候老師找他的時候,我狠狠地批評幾次,還有當他邊寫邊玩的時候,可以叫他不要寫,幫忙做家務活,和他邊做邊聊,這樣,試試和他談談心,讓他開竅開竅,等開竅了,自然而然就會省心了。他自己的作業呀衛生啊,什麼都回自己做起來,家長要慢慢來,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過來的,多試幾次,就會好點!


姐姐弟弟弟弟


輔導孩子作業,意味著親子戰爭的正式爆發,寫作業慢更是一個普遍的爆發點。但是,展現出來的只是結果,我們需要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從源頭出手解決問題。

1、日常的時間概念培養:吃飯、睡覺、看電池,這些日常行為是否有讓孩子有時間的概念,及時的獎勵是什麼,遲到或拖拉的後果是什麼。時間概念很抽象,所以需要給孩子再特別具體的事件中感受與學習。

2、做好事前準備。在開始做作業之前,喝好水上好廁所,提供一個乾淨整潔的學習環境,桌面只留必要的學習用具。甚至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每次在做作業之前做一些特殊的動作,長期以往形成生理記憶。當日後再做出這個動作時,身體自然進入做作業狀態。

3、寫作業時的時間概念。需要說明,3年級之前孩子的自主意識並不強烈,需要有大人的陪護與指導。寫作作業時,可以在桌子上放一個計時器或者表。每做完一個作業,就在本上記錄,以此自我挑戰更能激發成就感。但是時間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還不能完全理解,需要家長協助。

當孩子步入校園,就意味著求學時代的開啟,這期間還會有大量的問題爆發。作為大人,不能只關注與問題的表面而忽略背後的原因,否則治標不治本,只要小學階段用心陪伴和引導,初中後有了自主學習能力,家長們們就能輕鬆很多了。


老張聊教育


孩子做作業太墨跡,是說太磨嘰吧。

太磨嘰可能有下面3種情況引起:

1,孩子到了一年級,性格較散漫,做事用心不專一,還沒養成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2,完成作業有一定的難度。a是嫌作業太難自己做不到;b是作業多做完信心不足。

3,對做作業少興趣少愛好。

性格、習慣問題,是我們家長在孩子啟蒙期缺了正確引導和用心培養。過去的事情難有後悔藥,好在亡羊補牢還來得及,急在當下也可向學校老師求助,家校合力對孩子進行“做事用心專一”的性格教育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使孩子轉變回到正確健康軌道。

做作業有難度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孩子做不到的多做一些啟發輔導,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和戰勝困難的決心;作業多激勵孩子下功夫能完成,即使不能完成,也應該教育孩子不要畏縮不做,盡力做完該做的才是好孩子。

對做作業少興趣少愛好的磨嘰,要談“怎麼辦”還真不是幾句話能夠說得伸。學習目的教育、好玩的興趣愛好與主業任務的合理位置擺放、教育孩子轉變過程中的循循善誘,重在啟發溝通,重視孩子的些小變化要鼓勵,還有可能涉及到適當的懲罰教育和限度孩子一些權益教育。說起來一大堆,但要點核心就是怎麼教育有效就是好辦法,怎麼能轉變孩子都是值得我們家長去做的。

這只是我個人淺見。


錢德鑄


我家孩子上一年級了,基本上每天都會留一些作業的,但是孩子總是不寫作業,第二天班主任打電話說孩子沒寫作業,怎樣教孩子記住寫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是一旦孩子只會玩而忘了學習,怎麼辦呢?這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下面是學大考試提供給家長的一些方法,效果不錯,您可以試試:

1、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遊戲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集中完成學習,提高寫作業效率。比如:玩撲克遊戲,就可以很好的鍛鍊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應能力。家長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還能增強親子關係。

2、提高記憶力。學習中記憶力非常關鍵,家長可以買一些智力訓練的書,每天讓孩子堅持做練習。

3、對於這些剛剛步入小學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就沒有真正認識到寫作業的重要性,愛玩的心總是讓他們很難安靜的坐下來寫作業,這時父母陪伴孩子一起來寫作業



璐璐在努力


什麼大多數孩子會排斥寫作業?

各位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是怎麼提醒孩子完成作業的?

“好了,吃完飯了,趕緊去寫作業去吧。”

“認真寫,好好寫......”

“寫不完今天就別吃飯。”

也許這時候,聽話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自覺跑到書桌上認真完成作業;不自覺的孩子也許會磨蹭一下,直到在你的嚴厲警告下,不情願地走到書桌前,邊磨蹭邊寫作業。

在你的一聲聲:“快點寫,怎麼還沒寫完?不要磨蹭……”的催促中,艱難地完成作業。

除了做作業真的是一件費力又費腦的苦差事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你用上面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時,他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其實是:被命令、被控制。

當大腦接收到的信息是“命令”或“控制”的時候,大腦首先輸出的信息其實是“拒絕”,而不是“行動”。

所以說,當你命令孩子寫作業時,他已經本能在抵抗了。

當一個人發自本能地去抗拒一件事情的時候,取得良好結果的幾率也就微乎其微。

很多老師、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總是習慣性地命令、要求,掛在嘴邊的總是這幾句,“你該做什麼?你不該做什麼?你在這個時候要學什麼?你該怎麼聽話......”

從來沒有問過孩子,“你要不要做什麼?你想做什麼,接下來,你該怎麼做......"這就難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來特別被動,完全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與積極性。

參與感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大多數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中,往往都不太喜歡發號施令的人,因為那意味著你處於被動的狀態。

只有當你真正意識到自己是團隊一份子的時候,你才會真心去為你的團隊努力,這個團隊可以是你的家庭、你的工作小組……對孩子來說,應該是能讓其參與學習任務的任何團體。

換句話說他們讓你有歸屬感,你對他們有參與感。

就拿做作業來說,如果你只是每天讓你的孩子去完成作業,那麼對他而言,他只是在完成老師的要求而已,事實上,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呈現的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態度。

  1. 只有當他從心底認同自己是完成作業這項任務的一份子,並且是最重要的主體時,他的大腦才會輸出積極主動的信號。換句話說,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意識去主動完成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