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淚鋶滿靣


今天借題主此問談談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因題目太大,本人才疏學淺,僅是自己一些淺薄的認知與感悟,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師友指正。



我們先說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實質與核心,但是並非中國人所特有的,在世界其他的古老文明、宗教思想中都有天人合一的影子。

什麼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很多人以為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或者是練成絕世武功的秘籍,這些都遠遠不是全部。天人合一思想源於古人對自然的探索與認知,發展於人類社會實踐的不斷鬥爭中,是思想意識的人文結晶。它指出了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關係,具有很強的現實與進取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秉承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更是一種大智慧和大境界。

從伏羲窺天地之奧秘而演八卦,到現代社會的科技文明,每一種理論,每一項創造發明,都離不開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導。無論東西方,由於科技的進步,都曾有過一段冒進的歷史,都曾認為人定勝天,打著戰天鬥地的旗號,大肆破壞資源,違背自然規律,無視天道法則。現在看來,是多麼的無知與愚昧,無數災難就是天地對人類逆天而行的懲罰。


中國人研究天人合一思想的歷史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流派眾多。往前追溯,有老莊、孔孟、董仲舒、張載、程朱、王陽明等大家。古人討論的天除了指自然的天,還有神靈之天和義理之天。這個人並非指凡人百姓,而指的是聖賢之人。合一二字,也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合二為一。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是如何理解天人合一的呢?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首先是天人同構,這是天人觀最膚淺的層面。比如黃帝內經-靈樞中這樣說: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其次是天人同類。這種說法認為人是天的產物,是天的一部分,人與天具有相同的物質基礎,因此天人之間能夠相互感應、感知。如中庸說道: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董仲舒則說: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見,黃龍下;王不正,則上變天,賊氣並見。所以古時的祥瑞和災異之說都源自天人感應學說。

第三種是天人同性。這種觀點認為天地之本就是人的本性,將人性本能發揮到極致就可以知曉天地的本來面目。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宋代理學也說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


另外,還有一種天人同理,認為天道即人道,天地的規律就是人的規律。老子的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禮記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上述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體現在政治、倫理和精神層面,還不包括玄學和中醫的藏象、陰陽、五行、養生等學說。這些先哲們討論天道並非根本目的,而是通過研究天道法則,掌握規律落實在人道。天人合一思想的重心就是人生的意義,核心就是研究人在天地間的位置,以及人類的政治制度、社會關係、倫理道德、行為規範等問題。雖然天人合一中包含自然萬物,但天人合一思想的本質並非僅僅是為了研究人與自然的關係,或者是宗教修行所追求的某種境界。所以簡單的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不準確、不全面的,古人比我們的認識理解要深刻的多。

再說天人合一的境界。境界這個詞很微妙,也很難用語言解釋,翻譯成英文只能說是現象、邊界或狀態。我們現在理解境界的意思就是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境界因人而異,因學養和價值觀不同而不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境界,貓有貓的境界,狗有狗的境界,都帶有很大的主觀意識成分。

生活中的境界無處不在,我們讀一本書,欣賞一幅畫,聽一首曲子,都會引發你內心的聯想,從而產生不同的境界。寫文章也有境界,第一層境界是有感而發,直抒己見。第二層境界是命題作文,由表及裡。第三層境界就是隨心所欲,觸類旁通。

王國維曾說: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種叫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先要有追求,立意高遠,明確目標。第二種叫做: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即要取得成功,必須持之以恆,孜孜以求。第三種就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除了執著、專注,還要反覆研究,直至融會貫通、豁然開朗,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下歸仁,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佛家的最高境界是究竟涅槃。無論哪種境界,都有一個關鍵所在,就是隻能向內求,不能去外找。老師再怎麼教你讀書,佛菩薩講再多的法門,道長再告訴你什麼修煉秘籍,不走心統統沒用。所以,真正的境界只有靠我們自己的身體力行、證悟後才能得到,否則都是口頭禪。

那麼,天人合一的境界又是什麼呢?我認為第一種境界是萬物和諧。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天生萬物,地養萬物,人成萬物,三者構成世界,缺一不可。人類看似渺小,但我們不是經常說一句話嗎,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懷。因此,每個人都要有入世的精神,有勇氣、有擔當、有責任,在探索天地規律、造福人類的同時,師法自然,順天而為,保持人與自然的平衡與和諧。

第二種境界是心物一元。莊子說:天地一指,萬物一馬。這個一指說的是天地本一體,看似對立,實則從未分離。萬物一馬是用馬做比喻,一匹馬有頭、有腳、有身、有毛,合在一起才能稱之為馬。好比我們說的滄海一粟,每一滴水匯聚在一起成為大海,每一個人團結在一起組成了社會。雖現象各有不同,但以道觀之,物我同體,本自同根,沒有分別。認識了心物一元,我們才可以說接近了道,才能包容並蓄,寵辱不驚的面對生活中的驚濤駭浪。

第三種境界就是無我無相。我以為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宇宙萬物乃至人生這個我都是因緣和合、業力所化而成,你認為的存在感和永恆的時空相比也就是一剎那的生滅。我們討論的天人合一的問題,對於宇宙深邃的內涵來說,也僅僅是人類淺薄的思維遊戲罷了。以目前科學技術的觀測,宇宙無邊無際,愛因斯坦稱其為有限無界,人類和所有的生命,不過是宇宙中極其微小的塵埃。站在宇宙的視角,人類和螞蟻沒有分別,從終極意義上說,我們都是自然選擇的奴隸,來去皆不自由。所以,認識到宇宙的浩瀚和人類的渺小,我們才會懂得謙卑,才會懂得敬畏,才會發展並找到生命的意義,才有可能真正認識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大道至簡,知易行難。


盛世南迦


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兩種自然規律合在一起應用的境界。天即天道,是宇宙的自然運行變化規律,它是能決定人生命運的,是有吉凶之分的,且摸不到,看不見,是一種無形的風水,就象電視,手機信號一樣,只能通過一些宇宙密碼和對人影響的結果,來體現天道的存在,掌握了這個自然規律,就可順天道擇吉而行,看住宅環境,就能知道居住者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調整住宅風水,就能改變命運,這個自然規律在我看風水的實戰中,早已得到充分驗證,非常精準。人即人道,也是因果定律,是人的個人行為對自己的影響,也是有吉凶之分的。俗話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個時候未到,就是說的人道的吉凶必須要和天道的吉凶在同一時空點時,才能實現,天道是起決定作用的!



悟易達人


人定勝天🎆🎄

腳踩地,頭頂天,人在天地間,必須天人合一,順其自然。

天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寒。人得順天承命,春種夏管,秋收冬藏,討取生活來源。

我偉大的人民,聰明勇敢,總不想受天地束縛,要人定勝天。

我勤勞勇敢的人民,創造發明,多少事情達到了改地換天。

太陽白天放光輝,夜裡是黑暗,科學家發明燈泡,夜裡勝白天。

天有不時風雨,世人遭災遇難,科學家研究計算,天氣預報有了準確發展,按裝了大炮,把冰雹阻攔,作到了有備無患。

人民創造了春天。大棚出現,蔬菜不受季節所限,吃得全是新鮮。

模仿冬天,冰庫修建,果實放裡面,再也不會爛。

天地有很多謎團,讓人識不透,解不開,遭魔難,地震的災呀,太慘,大慘。

我英勇的人民,不畏艱難,一直在科研,科研。不久就會大破地震難關。

因為天地還有謎團,激勵我偉大的人民,向前,向前,向前。


靳樹懷


在說到中國傳統文化時,往往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人合一”。這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思想,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那麼到底什麼是天人合一呢?

居士我認為,“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分析為兩個部分:人副天數與天人相感。

一、人副天數

所謂人副天數,指的是:人是天地間最靈秀的生物,與天、地並稱三才,所以人無論精神還是肉體,都是天的副本,天有怎樣的規律,人也有怎樣的規律。

比如,(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人的頭圓腳方;天有日月,人有雙目;天有星辰,人有頭髮;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人有三百六十個骨節;一年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臟……

不僅人的身體符合天的規律,人的行事準則也要符合天的規律,否則就逆了天時。比如,秋天一片蕭索,很多小蟲子在秋天死去,樹葉在秋天枯萎脫落,果實、莊稼在秋天成熟收穫。所以古人認為秋天屬於五行中的金,對應著刑殺,因此處決犯人也要在秋天,這就是電視劇裡常說的“秋後問斬”。而春天萬物萌發,是屬於生命的季節,萬萬不能處決人犯。

二、天人相感

不僅人的肉體與精神符合天的規律,而且人的所作所為,特別是皇帝的所作所為,也會引起天的反應,這叫做天人相感,或者說天人感應。

古人認為,皇帝是最重要的那個人,是天子,上承天命,下育百姓。所以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天的感應。比如,天子幹得好,上天就會降下種種祥瑞,比如嘉禾、白鹿、靈芝等等,對皇帝進行嘉許;如果天子胡作非為,倒行逆施,上天就會降下種種災異,比如地震、大火、大水等等,對皇帝進行譴告。

在皇權至上的時代,讀書人和儒生們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對皇帝進行制約,讓他的行為不至於太過出格。當然很多皇帝都是相信這一套的,所以當天下出現大的災難時,皇帝往往會下罪己詔,把自己批評一番。當然,批評歸批評,改不改就要看皇帝自己的心意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國學經典。


夢露居士


天人合一,人應遵循宇宙自然規律,合一就是初始壯態,這是無極生太極的詮釋。


謝京依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家、道家都很注重的一個根本的理念,我通過近年看一些易經,道德經,中醫等方面的書,有以下感悟,不成熟之處,望老師們多賜教。


第一,天人合一指☞天人同構。我們看天上有日月,人有左眼右眼相對;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的身體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天有十二個月,人有十二條經絡,人的大督脈上有二十四主穴,天有二十四節氣;人面部有七竅,一週有七日;人與有四肢,一年有四季等等,可以無限地對應下去了,總而言之已驗證出天人同構。

第二,天人合一指☞天人合德。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呢?因為人與天地不合德。我們如果生活作息規律跟天地運行規律不一致,晝夜顛倒,不順應大宇宙時間運行規律,不順應五行,對身體的摧殘是很大的,少年兒童時期是春天,青年時期是夏天,中年時期是秋天,老年時期是冬天,我們順應時令,天人合德才會實現身心靈的整體健康。正如《易經》裡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第三,天人合一指☞天人感應。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很有智慧的,但是我們很少去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本書,就是我們自己的自傳,我們這一生甚至於生生世世的那些經歷、這一生種種的遭遇、種種的心情、種種的情緒波動都在我們身體裡面有記憶、有記載。所以我們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一本自己的自傳,記載了我們一生的經歷,記載了我們的感情的糾結、家庭環境的變化、心理的創傷等等。比如,高血壓的人一定會覺得頸椎這個地方很僵硬;糖尿病的人,他一定後背很硬,臀部會很乾枯、很萎縮,肝功能不好的人手指甲多是豎條,心脹❤不好的人,耳垂上多褶皺等,這是個表裡的關係,都是有原因的。小孩子臨到三歲的時候,記憶會藏在尾椎這個地方,所以如果臨到三歲的時候他很恐懼,沒有安全感或者受到重大的衝擊,這個地方會不飽滿,會很乾枯或者很僵硬等等。如果我們內心感覺太痛苦的時候,身體會幫我們屏蔽掉所有的感覺,屏蔽以後當然體內的能量流動就產生阻塞了,就形成疾病了,這是給我們發出的信號,應向內求,然後再向外求,我們的自愈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感覺身體哪裡不舒服,用“大愛健身法“,與我們身體所有皮膚,血管和血液,骨骼骨髓和肌肉,細胞和分子,五官和器官及經絡認真對話,效果很神奇。


第四,每個人都有七重身心:肉體、情緒體、理智體、意志體,還會有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這七重身心需要三種能量來滋養,肉體需要物質的能量來滋養,情緒體、理智體和意志體需要精神的能量來滋養,直覺體、光明體、空性體需要靈性的能量來滋養,能量不流動的時候就會產生疾病。所以啊,我們只有心裡沒有結,經絡運行順暢,氣血豐盈,按適當時令吃喝拉啥睡,那健康長壽是容易實現滴!

隨遇而安


其實,不管你有心還是無心,時刻都在天人合一中。人的用心和行動,對周圍的事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這些影響都遵循著天人規律和道的規律。

有人說,我想改變自身和環境,或者善惡哪個符合天人規律呢?其實,都是天人規律的一種。只是結果不同而已。


普賢之路


我認為天合人一,就是我們地球上人類和上天是連接的,因為上帝給咱們人類,造的天地萬物,是讓人類在地球更好的生活,享受上帝給咱們人類.造的太陽.月亮.水.空氣.各種糧食.水果.蔬菜等等,還有四季.春夏秋冬.運轉,咱們人類在地球上,應該感謝上帝對人類的付出與賜福,讓人類享受上帝賜予所有的一切物質,不花一分錢,咱們人類在地球的每一天,都是在享受著上帝源源不斷的,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供應著人類,咱們人類也在不斷享受著,上帝賜予咱們各種物質,所以咱們人類要保護好,上帝賜予咱們地球上各種資源,上帝也在每時每刻的,眷顧著人類,關心著人類,讓人類更好在球上.快樂.幸福.健康的生活,也是讓他造的人類和諧生活。




嚴化萍


謝謝這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豐富我們思想的機會。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什麼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為哲學思想。"天"代表"道"、"真理"、"法則","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天人合一"哲學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

據說,天人合一思想早在春秋戰國的孔子已有提出,漢朝董仲舒引申為天人感應之說,程朱理學引申為天理之說。也有人認為最早是道家思想家莊子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當代人文的天人合一解釋是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能夠領會所有生命的語言,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與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夠取得對方生命的信任並和諧共存,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人與物質、物質與物質極度巧妙完美的結合。

從道家觀點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於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道德規範,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調。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絕聖棄智",打碎這些加於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於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從儒家觀點來看,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人心中天賦地具有道德原則,這種天人合一乃是一種自然的,但不自覺的合一。但由於人類後天受到各種名利、慾望的矇蔽,不能發現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則。人類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慾望的矇蔽,"求其放心",達到一種自覺地履行道德原則的境界,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那麼,什麼樣的境界才能叫天人和一,現在的人為了生活,為了學習,為了爭更多的錢,為了仕途,努力拼搏,思想和體力都停不下來,這些都是人的現狀。

那麼,什麼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呢?

從上述來看,天道是無私的是平靜祥和的。要做到天人合一是很難的,因為天道在,合一難。因為現在一般人不易適應天道。看當今社會,沒有錢的人想有錢,有錢的人想更多的錢,思想上一時一刻都停不下來。為了個人的利益,人前人後在搏弈鬥爭中,在相互詆譭中,為個人的利益在爭鬥著。這和天道要求差的太遠,越來越遠。只有真正修煉修行的人,才能達到內心逐漸達到沒有私心雜念,當人達到心中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境界就可以叫做天人合一了。

感謝關注,一起學習思考,一起健康成長。






方方夢語


《天人合一是諸天大佬共同智慧的結晶》

以我個人的親身修道經歷總結如下,洪荒遠古時混鯤祖師的我,自認為自己的道法在宇宙界優秀頂尖,當時我是妖族的首領,於是就帶領宇宙界的妖族功打了天庭,當時擔任天庭的玉皇大帝是我大哥盤古,道教的道法再高也沒有慧眼,自然不知玉皇大帝是我大哥,大哥率天兵天將把我打敗後,我又投胎瑤池,因爭看無字天書將天打漏,二罪歸一,將我真靈壓在天牢,元神貶為凡間渡劫,所以我的兩個徒弟準提接引二佛棄道去西方統覽佛教,臥薪嚐膽,我雖在凡間,準提接引以及觀士音菩薩和文殊菩薩將我的元神心印傳法助基結丹完成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境界,待我重反天庭時,壓在天牢時的真靈和我的凡體完成天人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