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天人合一」?

情感顧問大師


司馬遷說“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際’就是探討天人之間的關係。



關於宇宙和人的關係,中國文化中有個學說,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又分為兩類,天人相通和天人相類。

‘天’的概念主要指神,自然界,宇宙天性,天道。‘人’的概念主要指個體的人,人類全體,人類社會,人性,人道。

1 天人相通。



最早由孟子提出,認為天之性含於人的心性中,天道和人道相通,宇宙的本根是人倫道德之源,人倫道德之源,是宇宙本根的表現。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孟子)

宋明理學把孟子的天人相通更進一步發揮(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成為道學的一個根本概念。

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程顥)

2 天人相類。

天人相應來自董仲舒,他認為天人在形體性質上都很相似(觀點牽強附會,主要是為政治上服務),‘人副天數’。在身體和精神上,人都是天的副本,類似現在的複製粘貼。

內有五臟,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

天有的,人也有,人有的,天也有。天人進行類比,這是董仲舒天人關係的宗旨所在。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儒道兩家基本都認可,但是又有區別,道家把人向天靠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思想中把天向人靠攏,用上天來指導人間。

中國哲學中,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自覺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物我一體,內外無別,不必分我與非我,人與自然融為一體


我是一個小書蟲


什麼是天?天,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有很多的解讀,天代表著神權的最高領導——昊天大帝(也就是玉皇大帝);天,還代表著自然生命規律的制定者與監督者(或者說,天即是“道”)。

那麼,天人合一,說的自然不是和玉帝合二為一,而是人融於“道”中,溶於自然生命規律中,追尋生命的最本根,因為人,本身就是“天”的一部分。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也在追尋著天人合一,於是有了《易經》、有了《道德經》,有了陰陽曆、有了二十四節氣、有了天干地支,有了五行生剋……這些無一不是追尋天人合一的凝結。

天人合一,簡單來說,就是下雪了,天冷了,天冷別忘穿棉襖;天陰了,下雨了,下雨別忘戴草帽。春天播種,秋天豐收,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順應24節氣,該幹麼幹麼。

天人合一,複雜了說,就是紅塵外,修行處,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追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去飛昇,去成仙。

仙山隔雲海,霞嶺玉帶連 據說世外有天仙 天仙休羨慕,世人刻苦幹 何難亦有歡樂園——八仙過海

不過,咋說呢,雖說仙境玉樓仙宮,金堆玉砌。可是,這糟亂紅塵比仙境,也不差一線,你說,是吧。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圖片來源於網絡,首發今日頭條,如需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注:老麥說說,與老麥一起去探尋那些未知的人和事。


老麥說說


“天”從來不僅僅是一個自然命題,這還是一個哲學命題。昨天在一個關於修真的問題下面我也有提過一下,我覺得關於天人合一,最確切的解釋不是老莊,也不是董仲舒,不論佛道儒,只論人類真實的可操作性而言,《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可以解釋清楚,並且讓人們知道如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結合經書的前後文,這段話字面比較容易理解,大概也就是說你順應天地變化,該做什麼的時候去做,不該做的時候就不做,那你的身體與精神都可以得到保護,自然可以健康長壽,延年百歲了。這是黃帝問岐伯的一個問題,而黃帝所謂的“上古之人”是在黃帝之前的人,傳說中可以活幾百歲,提攜天地的人,簡而言之就是“神仙”。細思極恐,黃帝口中的“上古之人”是什麼時代,又是什麼樣的境遇?!

我之前也有說過《黃帝內經》是本醫術,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醫”從來不單單是指的身體,它同樣重視關心人們的精神狀態,這可是比西方心理學更早更成熟的文化體系,可惜現代人卻不自知。岐伯說完這段話之後,又說到——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字字珠璣,哪一句拿出來都要細細品讀出很多有用的東西。我個人覺得,在天人合一,修真修道這些觀念理論上,大家都不要把自己站得太高了,姿態第一點,破碎虛空之後的時候我們且不要去想,只看看當下,真真正正的去做到我們能夠做的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


魚者佩之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應該出現在易經裡,易經將一卦分成天地人三才,上下為天地,人在天地間,人的所有活動都受天地的影響,也必須遵循天地自然的法則,否則就會出現不吉利。後來道家莊子、老子繼續發揚光大這一思想,影響道家思想至今,儒家也講“天人合一”,漢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第一次提出“天人合一”這個詞,並用儒家思想做的系統的闡述。

由此看來,天人合一不是道家的專利,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儒家還是道家再到後來被本土化的佛家都講天人合一。那麼到底什麼是天人合一呢?

首先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的農業生產活動,春種秋收就是利用大自然植物生長的規律進行的,如果春天沒有按節氣種植,秋天自然欠收。雖然現在我們用溫室大棚也可以種出農作物,但是口感和質量和自然生長的有很大的差別。再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中醫,真正懂中醫的大夫再對待同一種病也會根據病人體質和季節開出不同的方子。再到我們早睡早起按時作息等等都算是天人合一的具體應用。


總結一下我按我自己的理解給“天人合一”下一個定義:天人合一就是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一切活動都應該遵守大自然的規律。


參易閣


論天人合一。

人是天地的一部分。人是天地有思維會思考的那一部分。人類實際上就是天地的大腦。保護環境,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我們賴以生存的天地,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天地的存在。從人類的起源來看。一開始地球上沒有生命,只有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這些元素構成了無機界,構成了原始的地球,後來在地球的進化過程中,這些元素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慢慢有一部分元素就進入了有機界,構成了有機界,但是有機界與無機界之間的這些元素是守恆的,是相互轉化的。有些元素進入了有機界,就表示有些有生命的生物誕生了。有些元素又迴歸到了無機界,就表示有些生物死亡了。地球上的生命就這樣在地球生物圈內,生生滅滅。實際上就是那些元素,在有機界和無機界之間的循環往復。大約5000年前,隨著生命的不斷進化和演化,產生了有思維會思考的人類。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這樣天地才得以知道自己的面貌、組成……這樣看來,人類就是天地的大腦,人類就是天地的一部分,人類與天地是一個整體。這就是天人合一。這是物質屬性上的天人合一。

人類之中的有些開悟的聖人,能夠做到精神上的天人合一。比如老子,他感悟到了天地常道的存在。人類有精神,天地實際上也有精神。比如說: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時候,就會發現大海是多麼的遼闊,無邊無際,這種感覺很令我們感到震撼,有利於開闊我們的心胸。為什麼?因為我們都知道:大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有的人就能感悟到,為人處世謙卑處下的重要性。天地之間,本身就充滿著各種智慧和精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智慧和精神也一樣,相類似的智慧和精神,是相互吸引的,相互融合的。所以伏羲氏通過感悟得到了《易經》,老子通過感悟得到了《道德經》,釋迦牟尼通過感悟得到了各部佛經,孔子通過感悟得到了仁義禮智信……

由此可見,人類與天地,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都是統一的有機整體。所以說,天人合一!


智慧慈光


天人合一實際是天、地、人合一的簡稱。

此概念最早應該是由漢代思想家董仲舒發展的哲學思想。

在中國儒、釋、道文化中都有體現。

乃至,國際上很多國家也有類似的思想。

這裡我借用一個集合概念來說明一下。

分形——對於非專業人,或者很討厭幾何的人來說不好解釋,這裡借用一個特點。

在分形的圖像中,分割後的小部分,近似於整體縮小後的形狀。

天人合一裡面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人和天是相通的,或者是相似的。

這裡的相通和相似有物質層面,更多的體現在概念,思想、道理上。

當然,這裡的天包含地在內。

天人合一中為什麼不說成“天地人合一”?

這裡有易經的思維在裡面。

天地即乾坤。一畫開天,先有天,後有地——可以理解為在易經思想形成過程中是這樣。

太極生兩儀,兩儀為陰陽,為天地,為乾坤。

先有一畫陽爻,斷而為陰爻。

所以可以理解為地由天生,地屬於天。

這和西方說的女人最初由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產生有相通之處。

即陽生陰。

天人合一當然更多的是哲學概念,為了好理解,不妨具體到物質世界來找對應。

最近本的概念,就是人和天地相通、相似。

在《黃帝內經》的《靈樞·邪客》篇中說:

"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膕。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這就是人和天地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分形中,更多的是形狀上的對應相似。

天人合一在概念、文化上就有了更廣更深的內涵。

比如漢字,我們常說“一字一乾坤”。

套進這個概念,就是“天字合一”。字裡包含了一個小小的天地。

天字合一的思想運用非常廣泛。可以說無處不在。

比如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

國畫中,唐代畫家張璪提出的“師造化”,

文學中的比興手法等都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的源頭。

當然還有很多,此處拋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裝子夢話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

最早是漢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來的。他認為發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代表“道”、“真理”、“法則”,萬物芸芸,各含道性,“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哲學思想,而且也是一種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狀態。


東方奔兔


天人合一,是易經的核心思想。這裡的天指宇宙規律,指大自然,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人要遵從宇宙的自然規律做事情,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國聖賢認為天人合一是人與自然相處的至高境界。

天人合一這個理念多在道家練功的書籍中,儒家理論學說的體系中,充滿了神秘色彩,彷彿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其實事實並非如此,現在舉幾個生活中天人合一的例子,便於瞭解什麼是天人合一。



中醫養生:中國有句古語:“早飯要吃飽,午飯要吃好,晚飯要吃少。”這句簡單的諺語中隱藏著子午流注的秘密。 早上7--9點辰時,是胃經流注最旺 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吃早餐,那麼胃就無事可做,胃在空磨,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胃病;

上午9--11點巳時,是脾經流注最旺的時候,這時脾將早餐經過胃消化後的營養分配到身體的其它器官,如果沒有吃早餐,也就沒有營養可以分配了;

下午13---15點未時是小腸經流注最旺 的時候,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再分配。如果沒有吃午飯,那麼也就沒有營養進行分配,白白增加小腸的蠕動,並沒有營養分配到身體各器官中。

而到了晚上19---21點戌時是心包經流注最旺的時候,這時不宜進食太多,進食太多消化系統會與心包經爭奪人體內的血液,從而對心臟不利;再者晚上戌時亥時都不是消化系統流柱最旺的時候,吃的太多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所以晚上要吃少。這就是為什麼“早餐要吃好,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的的天人合一理念。 人們為了減肥盲目節食;早餐不吃,晚餐猛吃都是違背天人合一理念的。

農業生產:諺語:“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立秋忙大甸,處暑動刀鐮。”中國人用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為農業生產把握農時、合理安排農事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就是天人合一的具體體現。

科學家研究宇宙飛船飛入太空是天人合一,人類保護自然,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是天人合一,預測人生的命運是天人合一,道家練氣功也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人運用宇宙規律,知行合一的體現。


一起學經典


天人合一是中國人的哲學觀和達成幸福的路徑。

天是指時間和空間的變換規律,人是指人的活法和修行方向,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想做到天人合一,內因心理學創始人管奎令認為,就遇欲行合一。

要遇欲行合一就將遇到的情況、自己的慾望與方法和能力統一起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

內因心理學


中國古代走的是另外一種科學,它直接針對人體和宇宙的關係進行研究,和現在傳來的實證科學截然不同,對於那些看不見,摸不著,但又能實實在在反映到我們這個空間來的現象,實實在在的表現,古人就敢去觸極,而不像現在的科學對其一律視為迷信,或歸到宗教神學上,過去古人是講究靜心、調息、打座,提高自己的道德,昇華自己,整個社會也是這樣一個狀態,在打座修行中就漸漸的把對宇宙的感覺昇華到更強烈的感覺,最後看到接觸到這一切,人體是個小宇宙,和外邊的大宇宙是相通的,對應的,當然了人得按宇宙的法理來才能相通,佛家的修善,道家的修真,都是這個宇宙的理,它的特性,人同化了這個理才能昇華上去,舉個例子,古人就能準確畫出人體的穴位圖、奇徑八脈圖,幾千年過去了,到現在這個實證科學才用儀器看到人體真的存在穴位、脈絡,那你說誰先進,誰科學呢?現在科學認識到室氣汙染嚴重,在南極等地上空都出現了一些大洞,人說是汙染所致,按現在的科學來認識你哪的汙染嚴重在哪裡開個大洞才對,為什麼都在沒人的地方,不是人認識的那樣,但現在的汙染確實太厲害了,過去歷朝歷代都是這樣,人的道德普遍都高的時候,人心都向善,那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不用費多大力也會有個好收成,人不好了,天災人禍就會連綿不斷,人去想想這個天人合一吧,你去觀察觀察,這世界上哪有特殊的事情出現,哪裡就有特殊的天象變化出現。現有的科學是讓人從對物質的認識昇華到精神上的認識,再讓人從精神上對這些物質的依賴,而我們國家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是從精神上的信仰昇華到對這個宇宙、人體、生命的認識,真正認識人和宇宙的關係,也就是精神上的信仰昇華到對這個物質世界的真正認識,在昇華到對信仰對真理的真正堅定,這是完全不同的,宇宙的本身就是一個寵大、複雜、智慧的巨系統,其實人體在更微觀下看也是一樣的,人有這個物質身體,可它還有精神一面的存在,這個宇宙也是一樣,人同化了宇宙的理,符合了它的特性,天人合一嘛,你才能昇華上去,真正接觸到、看到不同層次宇宙的真實狀態和生命存在的方式,許多的預言都講到人到了一定時期有大劫之猶,那是因為大規模的人道德底線都崩潰了,做人的標準沒了,為了一點利益什麼都敢幹了,和這個宇宙的特性完全背了,物質也就腐化了,事情過去了,人都在說預言不準,怎麼沒發生呀?!人只注意了預言的前面所講,卻沒看這些預言後面都講到人類社會這時有一件事出現,大規模的人都在要求自己做一個好人,那個預言中所講的劫難就下存在了,但最後的事情是一定的,人都得在這件事情中擺放自己的位置,無論是生存還是毀滅,《諸世紀》預言中講到一九九九年七月,恐怖大王從天而落……,人現在回頭仔細看看預言所講,有些預言講人類的希望在東方,確實是這樣,因為宇宙的真理是在這裡洪傳的,事情是在這裡做的,人要在謊言和真相中選擇自己的未來,只有歸正自己,昇華自己,才有未來,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