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什么是强势文化,文化属性怎么定义?

易明华


文化的强与弱,那只是《遥远的救世主》主人公丁元英的价值判断。我们来看看他的观点: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丁先生认为,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通过丁先生的观点不难得出如下结论,丁先生的强势文化可以理解是主流文化,它是经过日积月累,千锤百炼,久经考验而沉淀下来的,被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被人们(主流社会)普遍接受的文化,强势文化具有持久强大的生命力。而弱势文化可以理解为时尚文化,时尚文化流行于一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消亡。

文化属性,我个人的理解是指文化的层次,可以理解为,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实物文化等。



三格智酷


花了几个小时整理了一张图,大家直接看图

什么是文化?

要理解文化,易经上有两句话+道德经的一句话,是理解文化的正确姿态。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如何理解【以化天下】?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天地人是一个整体。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

刚柔交错,天文也;这是宇宙观。

文明以止,人文也;这是世界观、人生观。

【天文、人文】这些都是形而上的观念,要把它变成形成下的器【技术、制度、文化】,【化而裁之】是为了【推而行之】,【推而行之】是为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

天文、人文---> 因天之时,因地之利-->技术、制度、文化。

技术、制度、文化都是要顺天应人。

顺天应人,意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语本《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 武 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顺天变人强调了【革新】同时也强调了【顺应】。

文化本身是一个体系,贯穿了道法术器。

什么是属性?

事物的性质与关系叫做属性。

苹果有什么属性?

颜色、形状、大小、味道。

属性与价值

属性有什么样的价值。

属性往往是客观的,而价值是主观的。

主观价值总是基于客观属性的。你将“享受”(价值),啤酒因为“它” 的原料和酿造方法(“属性”)。反过来,属性通常是由其他更基本的属性组成


什么是文化属性?

谈了文化、属性、价值。

现在可以来讲一下什么是文化属性。

文化可以视作【物】【一个抽象的物】没有对应的实体,但它也有具有属性。

比如中国文化的属性。

西方文化的属性。

文化虽然是抽象意义的物,但其对应的属性却是客观的,文化属性是存在于人的心智之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主宰着你的一言一行,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而且你很难意识到。


什么是强势文化?

强势文化、弱势文化要放在四维时空里去看【大的空间视角和比较长的时间视角】。

文化属性决定了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

中国的文化属性强调的是人,关于人性的文化,强调【道、德、仁、义、礼、智、信】贯穿了人性的文化。但中国的文化的属性【唯变所适】,善于学习,也一直在改变之中,关于西方的文化属性,在现代也被同化到中国的文化属性之中。关于西方的文化属性,强调的是物,强调哲学思维、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制度、技术。


所谓强势文化,在农耕时代,中国的文化及文化属性是领先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艺领先。

在机械化时代,中国的文化及文化属性曾经一度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及科学的思维的缺失。

在信息时代,又赶了上来。中西合壁的文化及文化属性。

这些是表象,实质还是背后的文化及文化属性。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选择了下边这张图,这就是选择了弱势的文化属性,简单容易,没门槛,也易于使用。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选择了下边这张图,这就是选择了强势的文化属性,不容易,要求变,要与时偕行、与时俱进,需要唯变所适,这是一条难行之路。



认知框架


什么是强势文化?

真正的强势文化是:是真理真相的文化,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也就是“自救者天救,自弃者天弃”的文化。

于国家而言,如俄罗斯是一个伟大强势的民族,在音乐、绘画、文学上文化璀璨大师辈出,是唯一在历史上未被打败过的战斗民族,这个民族受教育程度高个个是硬骨头,这是所谓强势文化诞生的强者嘛?不是!

俄罗斯输给以尊重客观规律为重的美国,美国从技术、制度、文化的强势崛起,让美国不用飞机大炮就站立世界之巅,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不容任何人所思量的“天道”,客观规律才是真正的强势文化。

丁元英就是强势文化的代言人,他玩私募基金短短几年就赚2亿,扶贫王庙村上演出劫富济穷的商战神话,他玩金融玩商业都像如有神助的鬼才。本质源于他始终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万物为他所用从不受道德限制,擅长在强手如林的零和市场虎口夺食。

如何定义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是决定价值判断的文化基因,小到个人命运大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所以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造就强者。

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期待救世主的文化,或依赖强者道德来破格获取的文化,简单说就是“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等靠要”的弱势文化。

中华救主救恩的传统文化土壤,种上普世之光的民主之树,可能长出你要为我做主的伪“民主”。

从社会背景的层面看

是一面照出中国改革开放的镜子,王庙村像极了当年中国实力贫弱。让少部分农民、商人、企业家成功致富,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也有非走不可的弯路之改革阵痛,如农民脱贫是以非人的血汗换来的,整个社会要付出环境污染和人道主义的代价,但如何解决先富带动后富而不是贫富分化,唯有解决弱势文化基因才是根本。

而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像极了乐圣和格律诗的商战,格律诗的逆袭是建立在血汗为代价的低成本,这让乐圣不得不找格律诗代工生产。如苹果、耐克等国际大品全交由中国代工生产,我们以血汗的代价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制造国,这也就是为什么特朗普说:“中国抢走了我们的工作,让制造业回归美国”。

从商业层面

华为的崛起是奇迹更是“天道”,华为极端生存条件的底线假设,就是华为向死而生的决心,是为“忍人之所不忍”;而华为始终如一的狂砸核心技术,才有了今天用领先技术来傲视全球的强势胜利,是为“能人之所不能”。这是丁元英讲给村民的生存法则,“忍”和“能”决定了生存空间的大小。

美国举国打压让华为举世瞩目,如果说中国制造抢了美国制造,中国用勤劳和血汗搭建了最全的制造业,是为忍人之所不忍;那么华为的5G技术是捣了美国优先的老窝,因为科技领先是美国的国家级战略,而中国弯道超车准备用技术领先世界,这也是美国坚决打压中国崛起的本质。

从个人命运层看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生存法则,文化基因深深影响人的价值判断,强势文化把人锻造为强者,而弱势文化造就弱者的必然命运。如格律诗向老大哥乐圣发起一场革命斗争,强势文化就敢劫富济穷从富人分一杯羹。而弱势文化如广大贫穷的村民们,只能出卖生产力以血汗代价来脱贫,沦为食物链底端被剥削与压榨的阶层。

全篇内容请关注:

《天道》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


少数派pro


最近看了本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提到了这个概念,忍不住答一波。

小说了刻画了一个理性到极致的人——前私募基金经理丁元英,似乎能看透一切、预测一切,被很多人评价为“像一个神人,又像一个魔鬼”。他就对文化属性做了一个定义——“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就是期望救主的文化。但是因为弱势文化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小说的最后,每个人因为自己的文化属性,赢来了自己的结局,或悲或喜。那些三个想依靠丁元英发家致富的王庙村的年轻人,也因为自己的文化属性而创业失败。



虽然是小说,但很值得人思考。文中提到的国家的文化属性,我不便议论太多,避免被删,就谈谈我们个人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出生开始就带有自己的文化属性,我们初来这个世界,不得不从依附父母,依附老师,这是无法改变的弱势文化属性。而随着我们学了更多知识,读了更多的书,看了更大的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便一步步走向半强的文化属性。



可是世界太大了,我们无法获知它的所有,更不能把握它的规律,又谈何遵循呢?所以,强势文化属性,只能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终极目标。


一枚小俗人


我是秋若枫,十年职业教育从业者。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以及据此改编成的电视剧《天道》。

在小说中,主人公丁元英认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呢?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比如说,郑板桥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孩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就是一种强势文化的缩影。华为的“狼性文化”,也具有这种强势文化的影子。说它只有点影子,是因为华为的“狼性文化”主要是靠制度在支撑,而且仅局限于华为公司。真正的强势文化,是刻入全社会骨子里的,自发的去执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文化就是强势文化的原因。像谷哥、脸谱等公司,他们没有像中国这样的“996”工作制度,却依然强大无比?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属性是一种强势文化,不需要“996”工作制度这样的工作制度,他们的员工就能够担负起他们应当承担的责任。

但其实,真正的强势文化是不存在的,所有文化只能是趋近于强势文化。这是强势文化的定义所决定的。遵循事物客观规律,是一种理想。无论是我们国家,还是西方国家,有遵循事物客观规律的时候,比如科学研究,但更多的时候却并非如此。人们做一件事,很多时候都是趋于利益,而不是规律。比如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比如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比如国家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


秋若枫读书


第一次接触“文化属性”一词是在作家豆豆《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现通过作者的描述加上个人见解整理一下,期待大家共同参与修正,希望能有一个标准答案。

大家都接触过“文化”一词,也接触过“属性”一词,但很少接触过“文化属性”一词。先来拆分一下。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特定区域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这里说的特定区域可以大可小,可偏可全。如果要给文化下一个精准的定义的确很难,但东西方辞书和百科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解释: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但不管怎么样,“文化”一词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始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出发。

“属性”是指事物的性质与关系,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的,每个事物都有属性,由于事物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就形成了客观世界中许多不同的事物种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就形成一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就分别形成不同的种类,比如苹果和梨,水果和蔬菜,苹果和梨既有不同的属性,也有相同的属性,要看基于什么样的立场,万事万物都是这样。

所以“文化属性”是指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的性质与关系。

“文化属性”也是支配人类价值取舍以及行为规范的标准。而文化属性的差异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又导致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形成。强势文化是指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它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弱势文化是指依赖强者,破格获取,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它具有被动性和更多的局限性。因为弱势文化易懂,易学,易用就形成了“流行品种。而强势文化则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觉悟,善于摸索并遵循事物的规律来逐渐形成。

希望大家参与修正。


杨弘易


本人孤陋寡闻,前几天对文化属性发表了些自以为是的看法。

友人评论提醒:天道,丁元英,文化属性。竟不知所云。

原来在电视剧《天道》中,文化属性被定义为:“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据此,将文化属性一分为二: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我理解就是大家都趋之若鹜的那种文化。

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我理解就是以强势文化的道德期望(标准)决定取舍的那种文化。符合强势文化期望的就“取”,就被同化,变成强势文化的一部分。不符合强势文化期望的就“舍”,被削弱。

这样强势文化的态势 就是高高在上,咄咄逼人,拔城掠寨,任意取舍。而弱势文化呢?在强势文化的势如破竹冲击下,只能是四零八散,溃不成军,任人割舍了!

结合现实来理解吧。

这些年,大家公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等硬实力,依托“好莱坞电影”,强势媒体,强势话语权等手段,在全世界颐指气使,制定规则,判断对错,想打谁就打谁,想退群就退群,霸道欺凌,目空一切。强力推行其“价值观”,大有“终结历史”的风头气势!

于是乎,“圣诞节”,“情人节”成了商家炒作的噱头,年轻人热捧追逐的狂欢,而几千年来的传统节日,被冷落边缘,成了不受人待的“弃儿”!

还有“性开放”,“极端个人主义”,“一切向钱看”等西方文化观念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把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和几千年形成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冲击的不知所终。

西方的强势文化以它的道德期望和标准,破格获取,青睐或收买,符合他们意愿的那些专家、学者、大咖所宣扬的文化,在各种新旧媒体上传播,进一步稀释、弱化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不知廉耻”,“历史虚无”等社会乱象。

表面看来,强势文化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弱势文化唯唯诺诺,节节败退。

殊不知,中国文化讲究“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讲究“太极,迂回”,讲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讲究“为而不争,利而不害”……老子、孔子、孙武子、鬼谷子等等,这些世界顶级思想家的智慧,西方人焉能破解!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不曾中断,一定有其卓然独立的文化基因。

这种文化基因的“熏染、渗透、暗劲”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功夫正在发力!

事物都在变化,“物壮必老”,一切都没定数!

文化属性亦然!


荣根文化


关于《天道》的思想,我部分文章有体现。

问题出于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却很少有人在现实中理解题主的问题。


什么是强势文化?

小说里:

强势文化在指的是符合客观规律,不脱离实际规律的文化。

弱势文化是指依靠他人,依靠强者,期望获取的文化,剧中说强盗文化也是弱势文化。

事实上:

强势文化指的是使自己强大的文化,分别什么是强弱势文化需要本身对文化有很深的见解。我斗胆说非常具体的强势文化。

1.强大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享受其带来的快乐。代表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

2.多读书,从事例中得到教育,吸取他人的真知灼见。书必须是好书,而且需先具备辩证的思想,会分辨所需分别的正确与否和可用范围。代表人物:所有厉害的人。我举例查理芒格,他被称为行走的书架子,会很多学科的思想,有100多种思维模型,比如人的眼睛,那么他有100多只眼睛,而我们就一只两只,如何跟他比?犹太人的强大也在教育和读书。

3.读书可以得到一切,但是还是有很多内容需要单独列出来。东方哲学、实践并回馈修改、打坐、艺术化自身、信息来源准确。

强势文化使人能站在更高,看得更远。真正达到这个高度的人会非常乐于做慈善和探索。


文化属性:文化越贫瘠,文化属性的表达越明显。可以类比为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人的文化属性可以理解人的命运,然而文化可以改,即命也可以改。

当我们以上帝视角看众生的时候,无疑每个人都按照他的文化属性走,看着他们的故事和结局,一点也不会感到意外。

这就是文化属性,文化属性是命运!

本人也是《天道》爱好者,谢谢您的阅读,欢迎修正评论转发关注!


大乐国


简而言之,强势文化就是以生命取向思维模式生活,弱势文化是以大脑取向思维模式生活,关于文化属性,强势文化向内看,弱势文化向外看,但目前来说没有定论,因为官方不认可这种说法。

我们先来说弱势文化,以《天道》王庙村为例,他们是穷,可是从来没有人提出,我们为什么这么穷?包括那几个城里人,从来没有思考过,他们骨子里就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穷的,因为我们是贫困村,我们穷,有补贴,还可以过日子。如果是一个人这样想,那不叫弱势文化,那叫个人没有进取心。但是当每一个人都认为其他人都是这样想,那结果是所有人都认为所有人是这个思想,想法,每个人心里都想,嗨,管他呢,他们都不是一样吗?于是这就成了一种意识形态,社会现象,但现象成为了意识形态就麻烦大了,困住了,束缚了你,这就是弱势文化的根源,是一种社会现象。

那强势文化呢?一直向内看,我为什么穷,不是因为大家都这样,我理所当然的就是这样,他会跳出意识形态,来审视自己真正的生命。我们说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所谓的四大(风火水电),现代科学来讲是分子组成的色身,这是物理现象,那生命的存在又是什么?是在肉身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再配合精神层面的就是心里、生理现象,用佛教讲究是五蕴和合而成,到这部分来讲还是属于真实的生命,但在后面就出现了社会现象、意识形态,这样就污染了我们真实的生命,变成了虚妄的人生,这个时候就不能用生命这个词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三岁小孩子,去别人家玩,看到桌子上有10块钱,他拿了,那别人就说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偷东西,长大以后还得了?污染就是从这里看始的,我们说一个三岁的小孩,钱跟纸有差别吗?他有偷的概念吗?他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觉得好玩而已,那大人开始教育,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

但然关于文化属性要阐述清楚至少可以写成博士后论文。


蛋黄人物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什么是强势文化

个人认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是容易对比出来的,就是当两种文化碰撞的时候,看谁能同化谁,那么谁就是强势文化,被同化的就是弱势文化。

比如历史上,就拿我们中国史来说,曾经有过游牧民族统治汉族的历史,如元朝和清朝,而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和满人,他们实际上都是属于游牧民族文化,我们汉民族长期以来属于农业文明文化,当两者碰撞的时候,我们的农业文明文化同化了游牧民族文化,这点是非常明显的,当他们入主中原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接受了汉文化。

再如元朝之前的辽、金、西夏,本身也都是游牧民族出身,属于游牧民族文化,但是当他们安定下来之后,也都选择了汉文化,也就是我们的农业文明文化,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就是强势的农业文明文化同化了弱势的游牧民族文化。

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的深层次原因

强势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弱势文化,在深层次上,是因为强势文化代表着更为先进的生产力,而更先进的生产力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更多的社会财富能够让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人们一旦过上了这种更为美好的生活,就不会愿意回到原来的弱势文化当中,因为无论人们做什么,目的还是为了更为美好的生活的。

所以,在此我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游牧民族入住中原以后都接受了汉文化。实际上,几千年以来,游牧民族地区的经济始终就没有出现过繁荣,人口也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就拿蒙古(主要是今天的外蒙古地区)地区来说,从大家熟知的匈奴时代到突厥时代到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时代到元朝以及后面的北元、瓦剌、准格尔时代,人口一直都是一百多万人,直至今天,在生产力比古代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情况下,外蒙古的人口也就只有300万人左右。要知道在中原王朝时期,唐朝之前人口顶峰维持在6000万人左右,唐朝时期达到了8000万人,宋朝时期达到了1亿人,明朝时期达到了2亿人,到了清朝,人口达到了4亿多,这个人口数量是游牧民族难以望其项背的数量。

在古代社会,对于农业国家来说,国家财富基本就是人口和耕地,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财富基本就是人口和牲畜数量,而人口数量则是决定经济总量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不论是农业还是游牧业,都是重体力活,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就不可能产生足够的社会财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以后,往往都会放弃自身原有的游牧业文明而接受农业文明的原因,因为他们得到了比以前多了不知道多少倍的财富,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些财富,不愿意放弃这种得到了的更为美好的生活。

所以,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强势文化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力,这是弱势文化无法做到的,人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为了更为美好的生活,便放弃了原先的弱势文化,转向了强势文化。

文化属性的定义

个人观点,世界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分为五种:原始文明文化(国家出现之前的社会形态)、奴隶制文明文化、游牧文明文化、农业文明文化和工商业文明文化。

就所代表的生产力水平而言,是依次递增的。原始文明,没有国家的状态下,都是分散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其国力和动员能力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能比拟的。在奴隶制的情况下,是少数的奴隶主奴役大多数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奴隶的生产效率极低,社会财富的增长实际上非常有限。所以在我国来说到了周朝末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放弃奴隶制,废井田,开阡陌,使各国国力大幅提升。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我国进入了帝王时代,直至清朝灭亡,基本都是农业文明形态。这期间也遭受了游牧业文明的冲击,但是每次游牧业文明的冲击都被我们同化了,直至近现代遭遇了西方的工商业文明冲击,才有了李中堂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文化危机。

所以,定义文化的属性就是看这个文化是为什么样的社会生产方式而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看法:强势文化就是当两个文化碰撞的时候能同化对方文化的文化为强势文化;文化的属性就是看其按照什么样的社会生产方式而设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