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一個人怎麼開始自律?

十堰林創廣告社稷師


自律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性因素,那麼一個人怎麼開始自律呢?

規劃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有規劃,就像修房子要先搭架子一樣,才能更順利地開始後面的工序。有了規劃你才知道你要做什麼,你要怎麼做,順著規劃做更容易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目標

想自律,想成功,目標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你要努力前進的方向,沒有目標你將會感到迷茫,有了目標你才知道自己要更加自律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當然,每個人的目標都不一樣,可以從小目標開始,比如王健林就是先賺一個億,你也趕快設置個目標吧!

放下“垃圾”時間

什麼是垃圾時間,就是玩手機,打遊戲,閒聊很多不是很有意義又浪費時間的事情,作為一個要自律的人來說,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應該捨棄掉,把時間拿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路鋪墊好基石。

自律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很大比重的決定你能否成功!

關於自律,看起來是一件非常難得事,倘若掌握這三點,有很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結合我的自身經歷,來聊一聊。1.瞭解內心的驅動力每個人做任何一件事,最終都是為了滿足深層次的需要,即便是壞習慣。因為壞習慣代表著我們內心的需要,它帶給我們舒適感和滿足感。我們一邊享受它,又一邊充滿愧疚感。想要改變它,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必須找到內心的驅動力。你想要改變,就必須想想堅持一個目標的源動力來自於哪裡。比如說,你特別想減肥。那麼想減肥是因為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強壯的體魄,還是隻是想看起來好看。一般內部的驅動力比較強,就比較容易堅持下去,倘若只是想要好看,那麼定力就容易不足。因為身邊的人,七嘴八舌,有人說你本身就不胖,沒有必要減肥,有人說減減肥應該的,體格胖容易得三高。身邊的人,總喜歡做些“拾金不昧”的事,所以外部環境的影響,會讓你很容易放棄想要減肥的動力,所以做一件事要聽一聽內心的聲音,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武志紅說,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時,動力會從內心自動產生,你自然會自律。不要從外界去尋找迫使你改變習慣的東西,因為它們很容易被你放棄。2.尋找反饋性高的習慣什麼是反饋性高的習慣,就是付出馬上能看到結果,它不一定有成效,但我們要成看到一個正面的結果。我們定的小目標,每天堅持完成,自己許下承諾,能夠成功兌現,我們就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那就會不斷的增強我們的信心。比如我給自己定了每天閱讀10頁書,因為我知道定50頁,100頁,我很可能完不成,經常性的完不成,內心就容易受挫。但是10頁書,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可以完成。就這樣,我堅持到現在有130天,讀的頁碼也不斷的在增加,讀書對於我來說來說,現在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所以說想要養成自律,就先從小處入手,不要一開始就定個宏偉的目標,堅持不了幾天,自律的信心就被瓦解了。3.立即行動,適當獎勵很多時候,自律堅持不下去,多半源於懶惰的原因。想要看書,但是又想刷會手機,看會電視,總覺得晚一會也沒有關係。其實非常有關係,當抱著這種心態,想建立起來看書的意志力,是件很難的事。武志紅曾在書中提到:每一種習慣的形成都必然會經歷以下這個循環:行為發生—得到獎勵—強化既然已經定下目標,那就立即行動,當腦子有拖延的想法時,就鼓勵自己完成目標,獎勵自己點什麼。比如多看五分鐘手機,十分鐘電視。在這種獎勵的機制下,人的精神會有一種亢奮的狀態,然後不斷的強化,每天去做,時間長了,就沒有什麼強迫而言。其實人的身體會保存舊習慣的神經脈絡,當通過外部因素建立起來的新神經脈絡最後強大時,就會覆蓋舊習慣的記憶。而我們往往沒有辦法自律,多半是新建起來的神經脈絡非常脆弱,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知道,呵護這個脆弱的小嫩芽長大,就必須戒掉拖延,立即行動,適當獎勵自身,嚐到好處才能更有動力往前走。所以讓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