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果將來養老院出現幼兒園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來,這樣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求不欠


個人覺得真的可以不錯。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又為難獨生子女一代,好不容易供完孩子,又到供父母[捂臉]除非這筆費用不會超出父母的退休金還有點剩下(因為還有藥費啊),不然對於獨生子女一代壓力超級大!基本需要進去的老人也都是80左右,那麼獨生子女也退休啦!退休金不高,夠養活自己而已,如果還要再花大錢去,還真的不太現實


幸福音符響起


這個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歡這種模式。


我們這附近特地組建了一個“老年中心”,只要是年歲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進去裡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黃大爺就是其中一個,除非天氣真的太惡劣,比如颳風下大雨,否則他幾乎天天去那裡報到。黃大爺也是個苦命人,年輕的時候,妻子生了小兒子沒多久,就過世了,留下他一個大男人,和寡居的老母親一起,把三個孩子帶大。


老大是女兒,20歲的時候嫁給了附近村子的一個做小買賣的人,兩人摸早貪黑幹了10年,攢到錢後到深圳去做生意了,後來在那邊買了房子安定了下來,只有每年清明節回家掃墓的時候,才過來看看老父親。


排行第二的兒子,考上大學後,也留在當地結婚生子,一年就只有中秋和春節回來一次,平時也是很少見面。他現在是跟小兒子一起住,當年小兒子不考大學,自己去考了技校,學了電工,畢業後跟著包工頭跑了不少工地,慢慢地自己什麼都會了,也就組建起一個小的建築隊伍。


娶的妻子是同村的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挺賢惠的。前兩年開辦了一家小的託兒所,每天幾乎都是泡在裡面,只有晚上才回來。孫子們平時都上學去了,就黃大爺一個人留在家裡,白日裡只能跟電視作伴。


後來眼睛不太好,看電視也挺模糊,就每天在大街小巷裡散步,過得挺孤單的。等到老年中心成立後,他才開始找到生活的樂趣。



白天吃完兒媳做好的早晨,就去老年中心跟其他大爺大媽們跳跳廣場舞,或者做做運動。中午可以在那裡吃一餐,只需要交很少的伙食費。


下午他們打打牌、或者下下棋,有的還組成了老年樂隊,可惜他不會,不過他很喜歡看他們表演,每次還幫忙端個茶水之類的。


到了傍晚,孫子放學回來就喊他回家吃飯,然後一家人就說說彼此的趣事,他也說說老年中心的事情,然後看看電視,就上床睡覺了。


其實,這樣的生活,比以前有趣多了,這是他自己說的。


所以,如果有這種幼兒園式的養老院,其實蠻不錯的。年輕人白天可以忙自己的工作,老年人又可以聚在一塊逗樂、說笑、下下棋之類的,時間也過得比較快。到了晚上,大家又各自回去,跟家人分享一天的經歷。


希望,以後我老了,也有這樣的養老院吧,感覺也挺不錯的。



我是林桐


我曾在養老院的記憶力培訓中心做過義工,我覺得他們的模式很不錯。

這個中心掛靠養老院,相當於養老院的一間大會議室。面向阿爾茲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還能自理,偶爾有兩三個坐輪椅的。家屬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車到家接送的,費用自然不同。

我見過年紀最大的是89歲,最小的67歲,一般7、80歲居多。每天來到中心,先喝茶看報,吃兩塊點心。等所有人到齊後,老師開始講課。一般以提問老人們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為開頭,別看問題貌似簡單,很多老人答不出來的。然後再講些新聞趣事,讓老人們討論。還做些手工畫畫等,中間活動做操二十分鐘。午飯由養老院提供,還算可口營養。飯後聽音樂唱歌,記得有一位老人82歲了,年輕時候學過意大利美聲,聲音仍保持很好,很是佩服,知道了學會唱歌可以受用終生。娛樂過後,老師還訓練老人們冥想,算午間休息吧!我自己就有過差點睡著了。最後還有手工課。一天下來,蠻充實的。

總之,我覺得這樣的培訓中心對老人的精神生活幫助很大。眾所周知,情緒影響健康。老人參加集體活動能讓人精神、讓人興奮,而獨自在家大多情緒低落,倍感孤獨。所以我贊成這樣的養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悅精神,又能晚上享受天倫。當然,對於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說了。


遊戲人超超


我感覺這種模式很好,我將來也是這麼考慮的。

很多人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然後開始輿論的譴責,開始說你小的時候父母怎麼對待你,她們老了你就怎麼怎麼樣什麼的。誰不願意父母陪伴,孩子在身邊呢。但是現實就是,你的條件可以支撐你又可以照顧老人,孩子,又可以不上班工作賺錢嗎?要是可以,你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邊,自己照顧,如果不能,這個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拿我們家來說吧。我公公過世後,就剩下我婆婆一個人,現在60在農村生活,別人說你怎麼不把婆婆接來一起生活呢,現實就是沒辦法生活在一起。切不說生活習慣什麼的,我婆婆一直生活在農村,來城市生活她很不適應,感覺自己束手束腳的,一個字也不認識,不敢出門,怕自己走丟,家裡的家用電器很多都不會用。白天大家都上班了,自己也是在家孤零零。如果有這種幼兒園似的養老院的話,我感覺不錯,一是裡面有人照顧,如果出現什麼問題了,有人可以幫助。二是解決吃飯問題。營養可以保證,三是還可以有人可以和自己溝通。我感覺這是種不錯的選擇。

現在的養老問題是不可迴避的問題。有人會說. 這是你婆婆,你媽你肯定不是這麼想的。就算是我的父母,我感覺這麼安排也沒什麼問題。我特別支持這樣的養老院。


請叫我邱老師


這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僅限於住在父母附近的多子女家庭,僅限於腿腳靈便的老年人。而那些臥病在床的老人,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麼接送?

現在不是老人選擇什麼樣的養老方式,而是老有所依是每一個老年人所期盼的。有錢怎麼任性養老都可以,沒有錢的老人還有任性的資格嗎?

所以說單純的幼兒園式的日間照料,根本解決不了日趨嚴重的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問題。


2689春天的花兒


我老公公是半身不遂。十七年了吧。我婆婆說要是她不在了。就讓我們把他送養老院去。怕他拖累我們。說她要是去世了。家裡就得留下一個人照顧他。又有兩個孩子還有很重的房貸。老大還有罕見病。怕我們壓力過大。我公公雖然挺氣人的。但是讓我們把他送養老院。我覺得我會良心不安。受不了。我和我老公說要是像那種幼兒園一樣早上送晚上接多好。這樣也不怕老人會受罪了。我覺得有個這樣的養老院挺好。


熊孩子媽咪


不是將來,現如今己經有了這樣的託老模式,只不過是還沒有形成規模,制度也有待於完善。

有商機就一定會有人捕捉,有市場就一定會有人去開發。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近三億,而且還處於快速增長階段。託老服務市場前景廣闊,國家尚有政策扶持,正是投資好的時機,好的項目。

試想一下:

辦一個多元化託老服務中心,依據融資能力決定規模。年託、月託、日託,靈活託管。其原則是為老人提供一個自主的身體和心靈結合的拖管平臺。身體健康尚有工作願望的老人可以選擇做一點服務工作,領取相應報酬;身體健康需要心靈安放的老人可以在這裡結交朋友,表現特長,參加娛樂活動,適當交納一點費用;半失能老人或老年痴呆者可以早來晚歸,解放子女出去工作,交納必要託管費用;失能老人在這裡可以醫養康復相結合。

總之,老人集中起來,互幫互助專業化養老應該也一定會成為一種新型的生活趨勢。


晃晃悠悠的時候


我的房子在四線城市現在價值300萬,在我能動的時候就把房子交給一家好點的全託養老院養老,退休金留著看病,孩子願意來看我就來不願意看就別來,誰家我也不去,不想看他們的臉色也不給他們添麻煩,我早就看出來了誰也靠不住,等死了養老院會通知他們的,他們來了把我往殯儀館一送,以後每年給我燒點紙即可,這一代孩子活著也累,我懷念過去。


誰是我知心


攤上好的老人在家養的行,攤上事多的老人就得送進去,我媽就是一個例子,自己在婚在人家過二十多年,後來那個老頭病了管不了她了,我姐幾個給接回來了,可能是二十多年不在一起生活吧,習慣啥的不一樣,現在是在哪家都不行,誰家過日子沒鬧心事吧,這天天挑禮說她在哪家待著都不如狗,天天不著家可哪走,走就是講家裡的事,去果說是婆婆出去講有情可原,這可是親媽,誰要和她講理,能罵死你,現在就我老妹沒養到她,妹妹離婚了沒家,剩下我姐三一個好人沒有


興安英姐


我媽媽今年70多歲,我爸爸去世有6年了。平時家裡就媽媽一個人,一個人做點飯就容易剩,經常做一次飯吃好幾天,對身體不好耶。現在好了,在我們村兒辦的“老年協會”吃飯,早晨去,下午回,天天變著花兒的為老人們做可口的飯菜,天天教老人家打太極做健身操,大家在一起有個說說話嘮嘮家長的,孃親的精神比之前好好多了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