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如果将来养老院出现幼儿园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来,这样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求不欠


个人觉得真的可以不错。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又为难独生子女一代,好不容易供完孩子,又到供父母[捂脸]除非这笔费用不会超出父母的退休金还有点剩下(因为还有药费啊),不然对于独生子女一代压力超级大!基本需要进去的老人也都是80左右,那么独生子女也退休啦!退休金不高,够养活自己而已,如果还要再花大钱去,还真的不太现实


幸福音符响起


这个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欢这种模式。


我们这附近特地组建了一个“老年中心”,只要是年岁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进去里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黄大爷就是其中一个,除非天气真的太恶劣,比如刮风下大雨,否则他几乎天天去那里报到。黄大爷也是个苦命人,年轻的时候,妻子生了小儿子没多久,就过世了,留下他一个大男人,和寡居的老母亲一起,把三个孩子带大。


老大是女儿,20岁的时候嫁给了附近村子的一个做小买卖的人,两人摸早贪黑干了10年,攒到钱后到深圳去做生意了,后来在那边买了房子安定了下来,只有每年清明节回家扫墓的时候,才过来看看老父亲。


排行第二的儿子,考上大学后,也留在当地结婚生子,一年就只有中秋和春节回来一次,平时也是很少见面。他现在是跟小儿子一起住,当年小儿子不考大学,自己去考了技校,学了电工,毕业后跟着包工头跑了不少工地,慢慢地自己什么都会了,也就组建起一个小的建筑队伍。


娶的妻子是同村的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挺贤惠的。前两年开办了一家小的托儿所,每天几乎都是泡在里面,只有晚上才回来。孙子们平时都上学去了,就黄大爷一个人留在家里,白日里只能跟电视作伴。


后来眼睛不太好,看电视也挺模糊,就每天在大街小巷里散步,过得挺孤单的。等到老年中心成立后,他才开始找到生活的乐趣。



白天吃完儿媳做好的早晨,就去老年中心跟其他大爷大妈们跳跳广场舞,或者做做运动。中午可以在那里吃一餐,只需要交很少的伙食费。


下午他们打打牌、或者下下棋,有的还组成了老年乐队,可惜他不会,不过他很喜欢看他们表演,每次还帮忙端个茶水之类的。


到了傍晚,孙子放学回来就喊他回家吃饭,然后一家人就说说彼此的趣事,他也说说老年中心的事情,然后看看电视,就上床睡觉了。


其实,这样的生活,比以前有趣多了,这是他自己说的。


所以,如果有这种幼儿园式的养老院,其实蛮不错的。年轻人白天可以忙自己的工作,老年人又可以聚在一块逗乐、说笑、下下棋之类的,时间也过得比较快。到了晚上,大家又各自回去,跟家人分享一天的经历。


希望,以后我老了,也有这样的养老院吧,感觉也挺不错的。



我是林桐


我曾在养老院的记忆力培训中心做过义工,我觉得他们的模式很不错。

这个中心挂靠养老院,相当于养老院的一间大会议室。面向阿尔兹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还能自理,偶尔有两三个坐轮椅的。家属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车到家接送的,费用自然不同。

我见过年纪最大的是89岁,最小的67岁,一般7、80岁居多。每天来到中心,先喝茶看报,吃两块点心。等所有人到齐后,老师开始讲课。一般以提问老人们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为开头,别看问题貌似简单,很多老人答不出来的。然后再讲些新闻趣事,让老人们讨论。还做些手工画画等,中间活动做操二十分钟。午饭由养老院提供,还算可口营养。饭后听音乐唱歌,记得有一位老人82岁了,年轻时候学过意大利美声,声音仍保持很好,很是佩服,知道了学会唱歌可以受用终生。娱乐过后,老师还训练老人们冥想,算午间休息吧!我自己就有过差点睡着了。最后还有手工课。一天下来,蛮充实的。

总之,我觉得这样的培训中心对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很大。众所周知,情绪影响健康。老人参加集体活动能让人精神、让人兴奋,而独自在家大多情绪低落,倍感孤独。所以我赞成这样的养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悦精神,又能晚上享受天伦。当然,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说了。


游戏人超超


我感觉这种模式很好,我将来也是这么考虑的。

很多人认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顺,然后开始舆论的谴责,开始说你小的时候父母怎么对待你,她们老了你就怎么怎么样什么的。谁不愿意父母陪伴,孩子在身边呢。但是现实就是,你的条件可以支撑你又可以照顾老人,孩子,又可以不上班工作赚钱吗?要是可以,你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自己照顾,如果不能,这个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拿我们家来说吧。我公公过世后,就剩下我婆婆一个人,现在60在农村生活,别人说你怎么不把婆婆接来一起生活呢,现实就是没办法生活在一起。切不说生活习惯什么的,我婆婆一直生活在农村,来城市生活她很不适应,感觉自己束手束脚的,一个字也不认识,不敢出门,怕自己走丢,家里的家用电器很多都不会用。白天大家都上班了,自己也是在家孤零零。如果有这种幼儿园似的养老院的话,我感觉不错,一是里面有人照顾,如果出现什么问题了,有人可以帮助。二是解决吃饭问题。营养可以保证,三是还可以有人可以和自己沟通。我感觉这是种不错的选择。

现在的养老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有人会说. 这是你婆婆,你妈你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就算是我的父母,我感觉这么安排也没什么问题。我特别支持这样的养老院。


请叫我邱老师


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仅限于住在父母附近的多子女家庭,仅限于腿脚灵便的老年人。而那些卧病在床的老人,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那些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么接送?

现在不是老人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而是老有所依是每一个老年人所期盼的。有钱怎么任性养老都可以,没有钱的老人还有任性的资格吗?

所以说单纯的幼儿园式的日间照料,根本解决不了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


2689春天的花儿


我老公公是半身不遂。十七年了吧。我婆婆说要是她不在了。就让我们把他送养老院去。怕他拖累我们。说她要是去世了。家里就得留下一个人照顾他。又有两个孩子还有很重的房贷。老大还有罕见病。怕我们压力过大。我公公虽然挺气人的。但是让我们把他送养老院。我觉得我会良心不安。受不了。我和我老公说要是像那种幼儿园一样早上送晚上接多好。这样也不怕老人会受罪了。我觉得有个这样的养老院挺好。


熊孩子妈咪


不是将来,现如今己经有了这样的托老模式,只不过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制度也有待于完善。

有商机就一定会有人捕捉,有市场就一定会有人去开发。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近三亿,而且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托老服务市场前景广阔,国家尚有政策扶持,正是投资好的时机,好的项目。

试想一下:

办一个多元化托老服务中心,依据融资能力决定规模。年托、月托、日托,灵活托管。其原则是为老人提供一个自主的身体和心灵结合的拖管平台。身体健康尚有工作愿望的老人可以选择做一点服务工作,领取相应报酬;身体健康需要心灵安放的老人可以在这里结交朋友,表现特长,参加娱乐活动,适当交纳一点费用;半失能老人或老年痴呆者可以早来晚归,解放子女出去工作,交纳必要托管费用;失能老人在这里可以医养康复相结合。

总之,老人集中起来,互帮互助专业化养老应该也一定会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趋势。


晃晃悠悠的时候


我的房子在四线城市现在价值300万,在我能动的时候就把房子交给一家好点的全托养老院养老,退休金留着看病,孩子愿意来看我就来不愿意看就别来,谁家我也不去,不想看他们的脸色也不给他们添麻烦,我早就看出来了谁也靠不住,等死了养老院会通知他们的,他们来了把我往殡仪馆一送,以后每年给我烧点纸即可,这一代孩子活着也累,我怀念过去。


谁是我知心


摊上好的老人在家养的行,摊上事多的老人就得送进去,我妈就是一个例子,自己在婚在人家过二十多年,后来那个老头病了管不了她了,我姐几个给接回来了,可能是二十多年不在一起生活吧,习惯啥的不一样,现在是在哪家都不行,谁家过日子没闹心事吧,这天天挑礼说她在哪家待着都不如狗,天天不着家可哪走,走就是讲家里的事,去果说是婆婆出去讲有情可原,这可是亲妈,谁要和她讲理,能骂死你,现在就我老妹没养到她,妹妹离婚了没家,剩下我姐三一个好人没有


兴安英姐


我妈妈今年70多岁,我爸爸去世有6年了。平时家里就妈妈一个人,一个人做点饭就容易剩,经常做一次饭吃好几天,对身体不好耶。现在好了,在我们村儿办的“老年协会”吃饭,早晨去,下午回,天天变着花儿的为老人们做可口的饭菜,天天教老人家打太极做健身操,大家在一起有个说说话唠唠家长的,娘亲的精神比之前好好多了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