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方艙醫生穿30斤“鎧甲” 每天為100餘病患做CT

“我是自願報名來援助武漢的,在江岸方艙醫院工作的這段日子,讓我收穫了很多感動。”作為一名放射科醫師,來自江西醫療隊的邱瑩瑩給長江日報記者講述她與夥伴們堅守在斗室,與CT機並肩戰鬥的日子。

邱瑩瑩是江西省人民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也是江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邱瑩瑩說,這次疫情暴發的初期,主要就是靠CT來檢測和判斷病毒,所以他們放射科的醫生可以說是最早接觸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一批人。“那時在我們的圈子裡,就已經分享了很多病患的圖像了,全國的同行也都在討論,這次的病毒從影像特徵上與已知的病毒有何不同,也是做好預警和防護吧。”

疫情暴發後,邱瑩瑩主動請戰,她認為此時的武漢一定很需要像她這樣負責影像診斷的醫生。“但你要知道,當時在武漢真的什麼都缺,我們隊只帶了一臺移動DR機,就是拍X光片那種,一般性救援還行,但無法為這次病毒肺炎做診斷。”最初抵達武漢的那幾天,邱瑩瑩特別急,尤其看到方艙醫院緊急投入使用,許多醫護同行投入到救治一線,但她卻是“有勁沒處使”。

“多虧了咱們江岸方艙醫院放射科的孫仁榮主任(來自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他一面安慰我不要急,一面緊急聯繫設備,搭建機房,設置診斷間。”邱瑩瑩說,她記得是17日那天開始裝機,孫主任一直裡裡外外張羅著,忙到18日凌晨4時16分,孫主任給她發了一條信息:已經搞好了,明天可以開始檢測了。

18日,邱瑩瑩和放射科的夥伴們正式踏入屬於他們的戰場,第一天接診病患38人。“這個數字我記得非常清楚,因為第一天是最難的。人與人的磨合,人與機器的磨合,機器與機器的磨合……CT診斷雖然只是一個環節,但對於每個病人來說卻是他們身體狀況重要的依據,容不得一絲馬虎。”最初的放射科,只有6個人,邱瑩瑩記得每個人的名字:“3個技師,鍾輝、熊作工、劉春一,都是小夥子,他們負責拍CT。然後我和孫主任,還有保定醫療隊的牛海健老師負責影像診斷出報告。”

邱瑩瑩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幾個小夥子特別不容易,除了正常的醫護隔離服,他們還得穿上重達30斤的鉛化防護服,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小小的機房裡輪班倒。“CT機房是有輻射的,別說這裡是臨時設置的,就算醫院的機房,也是存在射線殘留的。平時我們的技師一天下來不會做那麼多次,但疫情之下就不同了,我記得最多一天我們做了190多個病人。怎麼說呢,這些小夥子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在戰鬥。”邱瑩瑩說,由此她和鍾輝聊天,問他每天這麼在機房裡待著怕不怕。結果鍾輝說,他沒想那麼多,就覺得這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家鄉人民做點實事。“說這句話的時候他顯得特別平靜和自然,但我卻鼻子一酸,真的是非常感動。”邱瑩瑩說。

CT的影像診斷,一個病患通常會產生200—400張片子,3名醫師坐在電腦前,一個一個處理,平均一天要下100多個診斷。“當天拍,當天下診斷,因為分管醫生那邊需要了解患者每天的病情進展,所以我們也感覺責任特別大。”邱瑩瑩說,雖然每天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有無數張光片,但無論多累、多繁瑣,他們都會盡全力去做好,“因為每一張片子都關乎一條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