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有哪一首诗让你觉得李白是诗仙?

尾巴时代


所谓"诗仙",就是能将身边一些在别人眼里平常无奇的景色,在诗人口中能吟诵出诗情画意。每座山,每条河,在诗人眼中它就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在游山玩水之间能信口成诗,把一些自然景观描绘成一首首壮丽诗篇,达到人在画中,画在诗中的最高境界,而被人千古传唱。

这里推举一首:

望庐山瀑布

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是一个景色十分优美的地方,这首诗里写的,是远望庐山瀑布的情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上的香炉峰。据《庐山记》所记,香炉峰在庐山东南,雾气笼罩其上,氤氲有如香烟。又南北各有瀑布十多处,香炉峰和双剑峰在瀑布之旁,水源在山顶。“生紫烟”云烟受到日光照射,有时会变成紫色。"挂前川”川是河流。挂前川,指瀑布挂在眼前,看去有如一条大川。“三千尺"夸张瀑布之长。“银河"即天河。“九天”天高九重,是指天的最高处。

这就是诗人的不凡之处,寻常人游庐山只会啧啧称奇,而在诗仙眼里则变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一首壮丽的诗篇!











天马行空21428297332


李白,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诗作颇丰,诗册收集的大作近千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没有李白,这个世界该有多寂寞,多少酒樽将与明白空对;我们不知道黄河之水从哪里来?又流向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

有人问,李白被世人尊为“诗仙”,那么哪一首诗让你觉得李白是神仙?我稍忖一下,大概是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意境奇特,构思精妙,深沉激烈,意像雄伟,变化愰恍莫测于虚无飘渺之中。诗中容量愽大曲折,画面辉煌旋丽,饱含浪浸主义色彩。特别是那段: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段是说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了一样。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这么离奇的场景,亦真亦幻。若非神仙,凡人怎知?无怪乎诗圣杜甫叹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飞火流云84853236


李白,被称为“诗仙”,也称“谪仙人”,他的诗歌大都富有浪漫的想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仙气十足。但如果真要问哪一首诗让我觉得他是神仙,不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他的诗都证明了他是一个人,一个情感丰富、想象丰富的人。

你看,他有《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气魄,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冲天傲气,有“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离情别绪,更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潇洒转身…

李白在我们印象中似乎就是如此潇洒自如的一个谪仙人,他就永远仙气飘飘,永远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似乎与“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年华老去毫无关系。

可是,他也有《秋风词》这样情深十足、情辞哀怨的词句: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仙人在人间,也要历经人世间的坎坷悲欢,爱恨情仇呐。


读书灯下


在说哪首诗之前,先说说我理解的"诗仙"。

余光中曾这样写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如果说李白写诗是极致,那么余光中也把李白写到了极致。当年"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太白,一壶酒,一把剑,可不就是想要指点盛唐气象吗?

如果说有什么语句可以为"诗仙"这个名号做注解,在我心中,余光中的这段话再合适不过了。为什么偏就是"诗仙"呢?而不是"诗圣"、"诗鬼"、"诗王"呢?一个"仙"字,在筋骨,在气度。一个"仙"字,在他要功名而不求功名,在他会写诗而不为写诗。他写的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纵情恣意,即便权贵在上,也不曾指鹿为马。

太白的诗,腾云驾雾的太多,我觉得最有仙气的当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写这首诗的李白,已经不再是少年时了。他入过翰林,目睹了宦海沉浮,虽有入仕的理想,但正如这首诗里所说的那样,纵使权贵高高在上,他也不愿摧眉折腰。所以,他没有畏惧,不曾顾虑,使得贵妃研磨,力士脱靴。如果说少年李白"仙","仙"在不知世故,置身"仕"外;那么出入翰林之后的李白"仙",则"仙"在任你权势滔天,我自潇洒风流。

不只是人生经历所带来的心境变化使得李白的"仙气"更添一分,这首诗题为梦,既然是在梦里,原本就能把瀑布写成三千尺的诗人,就完全放开手中的笔了。

且看看天姥山是什么地方?云霞缭绕,忽明忽暗之间。天姥山有多壮观呢?这本是浙江的一座山,可是读来却很容易让人想到危乎高哉的蜀道。李白的想象力,像是给文字施了法术,从蜀中到浙东,从三千尺到四万八千丈,只有壮丽,而不显吃力。

再看看这山中的万物,湖月可以送我一程,熊也好,龙也罢,它们的叫声可以震颤山巅,一切都有了灵性。其实李白的诗,最让我觉得仙气缭绕的就是诗中万物皆有灵。哪怕后面仙人列队而来,都不如这山这月,这水这林,一切美好的生命让我欢喜。

梦中是仙山,醒来以后的生活也依旧不堕尘俗。高官厚禄在谪仙人眼中不如及时行乐。虽然梦醒,只要心中有山,依旧可以骑着白鹿去寻它呀。

李白的"仙",更在心中。这首诗的"仙",更在不曾摧眉折腰,白鹿背上看风景。(作者:宛陵人)


一往文学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写诗近万首,大部分稿件已遗失不见,而流传于世的作品大概只有10%左右,仅有900多首,而独坐敬亭山是他晚年的一首诗。

“高飞的群鸟无影无踪,飘荡的孤云悠悠哉哉。越看越要看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了。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于是留下《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第二年李白带着一生的不得意离开了人世。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经历过开元盛世,一生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不得施展,人世间深重的孤独之情,无过于此,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两千年前的孔圣人说过一句极富哲理的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仁厚之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就像山一样,守着一方土地,守着仁爱的信念,千年不变,万世如一。即使隐居山林,也不忘忧国,这是最聪慧之人,懂得变化不墨守成规,又具备山的包容之心胸。山最稳重长远,一辈子安安然、泰泰然,厚德载物,心怀广大。李白一生,从从容容一首诗,书写青松磐石之诗篇,金樽畅饮一杯酒,拔地而起,直视天穹,虽历经苍桑,却独留坚毅傲骨。像山一样爱人待物,性情庄重,志存高远,用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之佳境,听凭风吹浪打而不惧,我自岿然不动。 做人不就是要像李白这样吗! 要学会放下、坦然活在当下。 面对尘世的喧嚣,怀揣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纯真,预约人生的俏丽,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津沽一页书


我曾不止一次在我发表的原创文章中说起,李白是一个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名响彻古今,他是自信的,自信不仅在于他有卓越的诗才,还在于他一直以为自己具有超凡的政治才干。<strong>

所以,他的自信令他一度觉得天下就没有自己干不成的事,他真的一度认为他就是“仙人”。所以,也就是这段时间里,他的诗作都带有仙气。所以,“诗仙”之名绝非无中生有。要说哪一首诗,让我觉得李白是“诗仙”,那我将会首推他的《蜀道难》,其次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首。

那一年,李白离开蜀地来到京城长安,在长安酒馆遇见了贺知章。贺知章是李白的大粉丝,他一直听闻李白的诗写得特别出色。所以,他就去邀请李白喝酒,李白这么个嗜酒如命的人,听说有人邀请他喝酒,那必当是“会须一饮三百杯”。<strong>

在这其间,贺知章跟李白说,李老弟一直以来就听闻你的诗写得特别好。不知道老哥我今天有没有幸拜读拜读你最近的新作品啊,能不能把你最近的新作拿出来给我瞻仰瞻仰呢?李白一听,这不是小CASE吗,于是就把这首不久前在蜀地新作的《蜀道难》拿出来给贺知章看,并请他斧正。

这贺知章不看不要紧,一看就要拍马屁。读罢李白的这首《蜀道难》,他把大腿一拍,大声惊呼,天呀,你……你这哪是李太白呀,你简直就是天上的“谪仙人”呀。那李白一听贺知章说他是仙人,更加自信狂荡。从此以后,他更加坚定自己就是自带仙气的男人。

后来,天宝三载从长安被“赐金放还”后,他就开始游览名山大川,采仙草、找仙人、炼仙丹。直到有一天夜里,他在梦中幻化成仙,于是就有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这梦境中他的确是成仙了。

所以,我认为这两首诗都可配得上李白的“诗仙”之名。

以上是初心文学笔者嘉伟的回答,感谢朋友们的支持、鼓励,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转发。

王嘉伟


很有几位朋友觉得李白是神仙的诗当推《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也觉得只有此诗,才令李白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也是他想摆脱这个令他官場失意、而显落寞、冷酷的尘世,从而升华到无差别、无猜忌、无繁扰的太虚幻境。

这是李白在天宝四年(745)初秋,即将离别山东、江浙一带的漫游而写的离别之作。全诗的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畅舒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越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到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轰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以“梦游天姥”为题,凭借大胆丰富的想象,构思了天姥山中神奇变幻的景象和令人神往的洞天仙境。梦境的美妙是为了同现实的污浊相对照,也是为了通过虚幻的梦境说明:世俗之向往,达官贵人所沉迷的享乐生活,都不过如同一场春梦,长久不了。诗人以纵览古今,明察世事的超脱姿态,表示了轻视权贵的坚定情志,告诉东鲁的朋友,为什么自己要“且放白鹿青崖间”的缘由。可见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是立足于对现实清晰观察的基础上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尽管在“古来万事东流水”的看法上流露出伤感情绪,但这是对世人热衷追求富贵享乐生活的否定。李白的思想中,随着对“人生无常”的观念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与权贵的妥协,而是对权贵的蔑视与反抗精神。诗的开头,以瀛州天姥,舍弃了传说不实的神山,选择了现实存在的天姥。借越人的介绍显示了天姥山的壮观,由此产生寻访名山的愿望:中间描绘了一次极为奇幻、畅快的梦游。梦游天姥山是全诗的主要内容。诗人以步谢公后尘为乐,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顶峰,梦境通过景物的变化步步展开。在熊抱龙吟,电闪雷鸣中,突然天门大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金碧辉煌、光明灿烂的神仙世界:那儿以彩虹为衣,以风为马,虎奏乐,鸾拉车,真是五光十色。神奇热闹的场面,是梦境的高潮。最后写突然惊醒,又回到现实中来。诗人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大胆地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十六个字铿锵有力地凸显出本诗的主题。

本诗充分运用了想象,借用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又与某些具体景象交融在一起,作夸张的描写,造成更为吸引人的艺术效果。本诗变化多端的句式,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节奏,都随内容需要而自然应用,使浪漫主义的诗风大放光彩。


田明茂


朝辞白帝彩云间,

夕贬潮阳路八千。

东风不与周郎便,

明月何时照我还?

哈哈,戏联。不过颇有仙人遭贬谪坠落人间的情境。

至于谪仙人自己的诗作,我倒认为不必非得有仙人、仙境的描写才算,只要是逸兴横飞、飘然若仙、思接千里、神极八荒就足证作者不是凡夫俗子了。

因此,我觉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有气势,属于神来之笔,非人间所能。

此外,李白诗中也确实多有描写神仙的佳作。比如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这首也是长诗,可惜只记住这四句,名字也忘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古龙《七种武器·长生剑》中男主的名字白玉京就是出自此诗,小说里还摘录了这首诗。

其它的诗,网友总结也很多,我就另辟蹊径说一下他文章里的佳句。《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里: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很有一番蟠桃盛会的感觉,不知诸君可有此感?


素衣山容瘦


那肯定是这首《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了。

名字很难记,这是安史之乱后,李白站错队跟随永王,结果永王兵败,李白遭连累被流放夜狼,幸亏遇到大赦得以保全性命。在江夏他遇到旧时相识,此时已为江夏太守的韦良,回忆起以前与韦良一起游玩的日子,有感而作。

为什么说这首诗让我以为李白是神仙?因为是他自己说的。这首诗一开始就是: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意思是说:天上有一城阙叫做白玉京,由五座城池,十二个楼阁组成。城里有一个仙人为我抚顶结发,给我种下长生命符。

下面接着写道: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意思是:虽然我已成仙,但尘缘未了,于是我来到人间一游,追逐人世的快乐,到现在已经过了九十六世,空名挂于浮云端。

这首诗很长,不过后面写的是他这一世的经历,没必要细说了。上面八句已经足以证明李白就是神仙了。



磊落故人


李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但第一个称呼李

白为仙的却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据记载,李白从蜀中到长安,与前辈诗人贺

知章相遇,以“蜀道难”示之。贺知章读罢“称叹数四”,认为此体非凡人可

作,称李白为“谪仙”,从此李白便以“谪仙人”自居,既然是从天上下凡的

神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诗仙”了。

《蜀道难》,本是乐府旧题,李白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淋漓

尽致地刻画了蜀道峥嵘、险峻、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

,并从中透露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全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

蜀道之难。诗人善于把传说和想象、现实和历史融为一体,并加以充分的夸张

和渲染来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

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

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从耳闻惊心转到“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既有古代的传奇色彩,又有现实的严酷气氛,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诗中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甚至十一言,参差错

落,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在用韵方面,为方便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

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