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全国。

1月23日。武汉,小雨,有霾。武汉市发布通告,宣布:10时起,封城。

1400万人口,九省通衢,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忽然停止了流动。

时至今日,武汉封城一个月,全国抗疫也进入了关键时期,美年大健康面向全国美年人紧急发布动员令,再度征召300名精锐医护团队,挺进最前线支援湖北武汉。

作为美年人,我希望用文字重启“录制键”,记录下就在身边的“抗疫”故事。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集结,我们奔向武汉!

2月20日 晴 微风

凌晨1点钟才堪堪入睡,五点半就清醒了,做了一晚上的梦,梦里都是防护、分组、对接、物资......和疫情相关的东西,虽然昨天已经预演了好几个方案,但还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忆,生怕忘记。由于队伍工作临时调整到接收隔离点,所以要重新进行分组,正准备联系时,翟队(美年大健康援鄂医疗队队长)就已经发来消息“我已经把组分好了”,真不敢相信,她是不是没有睡觉,因为是晚上12多才接到隔离点的消息,作为急诊科出身的翟队,做事总是雷厉风行,在这特殊时期,她的这种精神面貌显得尤为重要。

天还未亮,就已经开始集结四面八方所有驰援武汉的美年队伍了,我们的队员们都很年轻,还是睡觉早上叫不起的青春年纪。想着想着,泪水似乎已经在眼眶里了,强忍着吧!作为队长的我,不能,千万不能哭,我要笑着面对队员们,表面上看上去她们好像比我开心,她们或许还不知道穿防护服8个小时是什么滋味,其实昨天的练习已经汗流浃背了。所有人员集合完毕,登机奔赴武汉。

上海到武汉经过800多公里的飞行,到武汉机场时,机场安静的像一坛死水,环境有时候会给人造成恐慌,就像你半夜看鬼片一样,喇叭也没有,似乎广播里也能传播病毒,该死的病毒,我们白衣战士终将打败你。美年健康200个人的医疗队伍的到来,给寂静的机场带来了一丝活力,有点热闹了。接下来,我们这50个人将成为10各小队,奔赴10个隔离点,希望大家能平安再聚,一起去看武大的樱花,加油吧!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开拔,进入隔离点

2月21日 小雨 微风

各组开拔,进入隔离点支援,不巧,下雨了,似乎老天也被感动的泪目了,来接引的都是街道干部,队员们也有序的将行李装车,我还是不放心,我又一个个组队员交代,要分开了,见面要一个月以后了,有的队员忍不住,眼圈里都是泪水,愣是没流出来,10点半,送走最后一组,我也该带着我小组的成员去隔离点了。

我带领着小组进入了分配好的隔离点,映入眼帘的隔离点,把我震惊了,现场情况比我们想象的都要紧急、危险,难怪全国3万多医护人员来支援,疫情的压力,医疗资源着实紧缺,即使如此,每天都有新的隔离点建成,更多的人力投入,希望我们的加入,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迎难而上,相信自己

2月22日 多云 微风

今天早上特别的忙,电话,微信一直没有停过,10个组都进入工作岗位了,但还是很多问题,大的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疫情,如果是普通病房该一点问题都没有,可这是隔离病房啊!内心先产生了一些恐惧,那种环境下,隔离点的房间看到的都是白花花的防护服衣服,个个全副武装,走路又慢,不敢大声说话,发药,测体温,一个个敲门,可即便如此,大家也硬着头皮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按照我们的“隔离点疫情防控22律”操作,完成各自的任务。

晚上11多了,组长们陆续发来了今天的工作总结和日报表,还有排班表,真是辛苦他们了,白天进隔离病房,这么晚写总结报表,我对所有队伍今日工作进行了,并发给了翟队,已经是凌晨了,可她还未休息,她还和另外的伙伴一到武汉就在筹建一个1000张床位的隔离点,1000张啊!看到晚上她们还在布置病房,在做消杀工作,心里一阵莫名的酸楚,对于武汉的支援,不仅仅是来个医生护士的问题,是要建设隔离点的,否则工作没法开展,突然想起湖北某个领导说的一句话“宁可床等人,不能让人等床”。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这些事,让我心酸又感动

2月23日 晴 微风

七点钟大部分小伙伴们已经开始准备,里三层外三层的穿着厚厚的防护衣前往隔离点病房了,总护士长陈翠云不厌其烦的叮嘱着注意防护和操作中的重点,就像那老母亲一般,尽管大家都知道,但她还是反复叮嘱,这也许就是母性的力量吧!陈护是真的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

其实负责前期培训的海燕主任也一样心情,培训的时候反复说着注意事项,讲到嗓子嘶哑,又几度哽咽,看着这些即将投入一线的年轻孩子们,从她的眼中,我看到了无奈和期许,无奈的是她这些临时组建的兵不得不上战场,期许的是她盼望着大家能打赢这场战斗,并安全归来。无奈与期许一定在她内心里挣扎了好几天,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沙哑的声音给大家做强化训练,也许她想着,就算她累倒了,只要大家能平安回来,她也值了。

时间仿佛非常的漫长,队员们8点才撤下来,我就像老父亲一般,守在门口盼望归来的子女,看着她们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体,脸上满是被口罩勒的深深的印记,漂亮的脸蛋有些许的变形,真想拿出手给她们揉一揉,就像搓皮球一样,把脸给搓圆,把那深深的印记给搓平,掩耳盗铃也罢,总算看不见,不心烦,看见了,又是内心一阵酸楚,饭菜都已经凉了,差不多晚上9点,大家吃好饭,开始分享今天的工作心得,讨论还有那些不足,看着大家,我心酸又感动。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2月24日 晴转小雨 微风

6点半起来,依旧是微信的问早,提要求,提注意事项,慢慢的,大家都适应了,没有了往日的彷徨和焦虑,都已经习惯在各自岗位上轮班了,同时大家也管了上百病患,我们没来之前,也就1~2个医护人员,24小时上班,没有医护人员的,就连略懂一点医疗的,也在医生的指导下,上阵了。

ICU,呼吸科,固然是很重要,都是要抢救的,可是没有这些隔离点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和管理,都要转变成为重症患者的,所以防和控在疫情发展中是最最重要的,隔离点管好了,就不会蔓延,也不用进入医院了。就像体检一样,都来体检,早筛查出来,或许几十块问题解决了,以前我做临床医生那会儿,每天都治疗治疗,开刀开刀,从未多想过,这些病咋来的,能不能不来,或者早点发现。我想,疫情之后,健康问题应该是要每个人好好的思考下了!70%的病,我们医生从来都没搞清楚原理是什么?但最少要90%的病是可以预防的,是可以早期筛查出来的。

在这疫情发生的当下,社区全科医生在公共卫生防御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平时很少有人关注他们,他们是最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如今分片隔离,分片管理,靠的就是她们了,只有他们把一个片区的人管好,才能上下一气,阻断传染,减轻大医院的压力。但却很少有人报道他们,关注他们,我在隔离点认识的王医生已经在这个地方工作一个月了,没有回过家,两个孩子也一直都没有见到妈妈,但她从未抱怨过,也许这就是一名医生所拥有的品质吧,救人于病痛,就是我们的天职。

今天很特别,也很暖心

2月25日 中雨 微风

照例的早起,继续在隔离点的病房中穿梭忙碌,但今天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位年仅9岁孩子的生日,本应是活力四射、无忧快乐的年纪,缺遭遇了疫情,在得知这件事情后,大家把自己的零食都拿出来,共同做了一个零食礼物包送给他,还唱起了生日歌,要知道,说话,呼吸都困难的她们,为了能让小朋友们开心,付出更多!相信这样的生日,小朋友永远都不会忘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一位医者的武汉日记


我们这么一群人,来到武汉,阻击疫情,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精神、热情,改变了所处隔离点的现状、改善了现有的环境,改变了所有人对我们的看法。在阻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何尝也不是在改革,改变、改善我们自己,从报名、参加、到投入工作,我们的每一步都是人生从未经历过的,这段抗疫时光将成为我们心中中永不磨灭的记忆,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大家加油!

本篇文章来自美年赴武汉一线医疗队医者陈武荣的个人日记,真实记录。我们将慢慢整理,和你一起看看一线的医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