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古代的時候,人們買東西是用銅錢,白銀,和黃金來作為貨幣的。不像我們今天這樣的用的是僅僅只能代表價值的紙幣。

所以經常在電視裡面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一位大俠或者有錢人,在客棧裡面或者街頭上吃完東西,隨手就丟下了一錠銀子,說了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很多人會覺得古時候的人怎麼會這麼有錢,這樣大一塊銀子放到現在都能吃好幾頓大餐,怎麼,古時候的人都不用找零錢的嗎?一塊銀子怎麼說也是一筆小鉅款,為什麼這些人都這麼豪氣。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那麼這些錢是多少呢?客棧是虧了呢?還是賺了呢?

古代的時候一錠銀子不代表是一兩銀子。一錠銀子;它有1兩,2兩,5兩,10兩,20兩不等。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一兩銀子是多少錢?這個概念對我們現代人是比較迷茫的。電視劇裡面動不動就是紋銀百兩,那麼究竟是多少錢呢?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一兩金=十兩銀=十貫錢

一兩黃金=100兩白銀,一兩白銀=1000銅板。當然這個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兌換比例的,總之換取的比例在這個上下漂浮。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

明朝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是現在的94公斤左右,一兩銀子可以買188公斤大米,也就是376斤左右的大米。按照現在大米2到3塊錢計算,也就是一兩銀子值現在752到1128元左右。

唐朝時間,米的價錢是一斗5文和一斗10文之間。通常來說一兩銀子是1000文,也就是200鬥米到100鬥米之間。10鬥米為一石,也就是10到20石之間。唐朝時候一石是59公斤,也就是119斤左右。以今天的米價2元計算就是2380到3470之間。結合當時貨幣兌換浮動,古代的貨幣換算基本是一兩金=十兩銀=十貫錢。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當時的一兩銀子大約價值現在的人民價值分別是:明朝時期能換到700到1000元人民幣,唐朝時期能換到2000-4000元人民幣,這個情況主要取決於流通的白銀量,唐朝開採的少,白銀自然之前,而明朝有著名的隆慶開關,全世界大半白銀流入中國,所以明朝白銀並不怎麼之前,但是到了清朝時期又出現了大幅度的反彈,因為需要賠款,大量的白銀開始流出中國,肥了洋人的口袋。

所以說一兩銀子實際上在大多數朝代都是一筆數額較大的錢,放到現在絕對是一桌好酒好菜。所以看到電視劇裡桌上的菜品,就能估計出這桌飯值多少錢?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古代的時候普通人家是比較窮的,要說在客棧裡面吃飯,這個是少之又少。在客棧裡面吃飯的,要麼是那些是有錢的商人,要麼是權貴,這些總的來說都是有錢人,對於這些權貴來說,錢都不是問題。

這些有錢人在吃完飯以後,會隨手丟下一錠銀子,來上一句“小二不用找了”,那麼這錢夠買單嗎?那麼要看看這一頓飯是多少錢。古時候人家一頓飯,吃的較好的也就是幾十銅錢,那麼一錠銀子最少也是幾百銅錢,所以只要不是在高檔消費區,一錠銀子肯定夠的,甚至還有多餘。要是碎銀子到還比較顯示,但是很多電視劇吃兩三個菜喝一壺酒,然後就拿出一個大銀元寶,這就十分誇張了,果然是道具不要錢。一個元寶是分量非常重的銀子,很多有錢人直到死後都不捨得,要帶進墳墓裡。而且元寶這種東西一般是作為府庫裡的官銀出現,大約出現在明朝時期,平民百姓之間是不會流通元寶這種大面值的貨幣。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值得一說的是,有錢人的習慣,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樣的,都是那麼喜歡給人小費,不過這筆消費並不會多,加上下館子的人又少,所以別指望店小二靠消費能致富。

古代下館子的人其實非常少

當然這個是有錢的做法,對於老百姓老說,哪裡有什麼多餘的錢去客棧裡面吃飯,也就是自己種植一些,在家裡做飯吃,清朝時期才逐漸流行在外面消費。要是實在只能在客棧裡面吃飯,也只能是點多少錢,付款多少錢。通常點一碗麵,或者一個菜這樣的,也就是十幾個銅板的錢,給夠了就可以了,也不會特意的給小費什麼的。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所以,總的來說,一錠銀子完全是夠給飯錢的,至於剩下多少,就看那個人是不是權貴和富商了,整體上不會剩太多,畢竟誰家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