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無惡不作的他卻給後來王朝締造了生命之源?

中國有歷時3000年的封建王朝,不凡短命的王朝,大一統中短命的就有秦王朝和隋王朝,這兩個王朝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大一統的王朝,也都是二世而亡,滅亡之後緊接著是一個很強大的王朝,秦之後就是漢王朝,隋之後就是唐王朝,這兩個大一統的王朝還有很多共同之處,在國家建設上都有很多驚天力作,秦有萬里長城,秦直道,阿房宮等等,隋王朝有陝西榆林至北京的馳道,還有京杭大運河;政治文化上就更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但是還要順便說一句,隋煬帝楊廣還有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他下令建立“進士科”,也就是創立了科舉考試製度,根據科舉考試的成績,來選拔國家公務員和領導幹部。這項制度被唐朝繼承,之後各朝各代幾乎照搬此科舉制度。

為什麼無惡不作的他卻給後來王朝締造了生命之源?

秦始皇劇照

我們相信古人也有追星的愛好,或者會有向榜樣看齊的理想。小編認為隋煬帝楊廣的榜樣絕對是秦始皇,不然不會什麼都向秦始皇看齊,從楊廣的身上我們絕對能看嬴政經營天下的影子。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並未故步自封,而是努力把國土擴張到嶺南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福建一帶。為了運輸物資的方便,秦始皇下令在長江的支流一一湘江和珠江的支流一一一灕江之間開鑿一條運河,一舉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條30多公里長的運河只用了4年時間就建成了,秦軍憑藉水運的便利,迅速控制了嶺南地區,秦王朝疆土又向南大大擴展了。

為什麼無惡不作的他卻給後來王朝締造了生命之源?

楊廣劇照

這個隋煬帝楊廣是怎麼做的呢,當然了秦始皇能挖運河,他楊廣也能挖啊!此時年輕的皇帝在地圖上大筆一揮,畫出了兩條線,一條從洛陽出發,往東北方向直抵北部邊陲的涿郡;另一條也從洛陽出發,往東南方向直抵錢塘江流域的重鎮--餘杭。看到這個藍圖,大家都能知道楊廣心裡打的什麼算盤,東北方向的運河,那是為了將軍隊、武器、糧食等物資運往北方,對付東北強敵高句麗;東南方向的運河,則是為了將南北方的物產方便地雙向運輸,一旦南方有變,也可以及時派兵鎮壓。這個工程遠比靈渠浩大,作為全國建沒工程的總沒計師,楊廣按下了搭載好幾顆衛星的火箭的按鈕。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國建沒運動展開了。從朝廷官員到黎民百姓,全體動員起來,不論願意不願意,都必須跟隨著熱血沸騰的楊廣皇帝向前進,再向前。

運河修好後,隋煬帝東征高句麗,三次攻打高句麗都功大於過,意志消沉的隋煬帝躲起來花天酒地了,但是民間百姓受不了這一個又一個的工程和徵兵勞役,各地起義反抗隋煬帝,隋煬帝被殺,隋煬帝死了,隋王朝亡了,但大運河還在,這條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瑭江五大水系的人工運河,根本性地改變了此後中國的天下局勢。

之後的唐王朝繼承了大運河這筆珍貴的遺產,唐朝定都長安、雖然有關中平原的糧食壓箱底,但關中地區人口不斷增長,僅靠這個小平原的糧食產出已經無法滿足長安及周邊地區的生活需要,有時甚至給官員發薪水都出現困難。正是依靠大運河從南方調運來的糧食和其他物資,唐朝才維持了長安的各項開支。女皇武則天甚至長期居住在大運河的中樞洛陽,就是為了讓行政機關離運河近一些,物資調運更方便。

為什麼無惡不作的他卻給後來王朝締造了生命之源?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唐朝初年,每年由大運河運輸的糧食只有20萬石左右,到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糧食運輸量達到了每年700萬石,更不用說其他一些各地運送來的土特產了。前人挖河,後人運糧,李世民享用著楊廣的大運河之便,還說楊廣是個無惡不作、貪婪低能的末代皇帝。不過通讀歷史的同志們也知道李世民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之後的北宋建立後,首都定在了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比長安更靠東,和大運河的聯繫也更緊密了。北宋時期大運河的運輸量基本上與唐朝持平,最多時曾經達到每年800萬石糧食,超過了唐朝的最高紀錄。北宋連戰略物資也靠大運河。南宋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但北方淪陷,只剩下半段大運河可用了,所以南宋堅持不了久了。果不其然,元朝替代宋擁有了大運河,但是元朝是遊牧民族,並且又是從北方草原過來,所以定都北京,一方面考慮到依靠運河之利,可以順利地把黃河流域乃至長江流域的物資調入京城,另一方面也考慮到維持對廣袤的蒙古高原的控制,總之,兩手要抓,兩手都要硬。

忽必烈當政時期,國家建設的重點就是把隋唐大運河截彎取直,修建一條基本上南北走向的運河。最終,從北京直達杭州的新運河出現了,槽船可以滿載著江南的貨物直接北上,抵達元大都。隋唐大運河改頭換面,變成了京杭大運河。忽必烈打通京杭大運河,對於元、明、清三代影響深遠,除了明朝前期定都南京之外,從元朝建立到清末,北京城一直作為中國的都城,雖然與經濟重心江南地區相距遠,卻依然可以把整個中國牢牢掌控,這全靠京杭大運河一端連接了都城,另一端連接了經濟中心。

為什麼無惡不作的他卻給後來王朝締造了生命之源?

忽必烈劇照

京杭大運河已經不僅僅是王朝的一條運輸糧食的食道,它更是王朝的堅強脊柱,撐起了中華王朝的龐大身軀,王朝的運轉和經濟效率已經不是隋朝之前的朝代所能比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