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想问一下,假设贾珠还在世并且已经做了官,那么贾府没落的命运是否能改变?

跪下叫九婴大人


贾府的没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会因一人一时能够改变的。长时间的奢靡生活习惯,在大观园内形成了纸醉金谜的整体生活氛围,培养了一大批纨绔子弟轻狂骄奢的性格。而支撑他们贵族似的生活,需要大量的社会财富,也许贾府原来的收入,还可勉強养活大观园里的男男女女,可外部收入的减少和内部消耗的膨胀。大观园的命运不会因一人一吋一事而逆转的。

这批爬在大观园上白白胖胖的蛀虫,既不知朝中的风云变换,又不识生活的辛酸苦辣。他们放不下章台走马,笙歌晏舞的贵族生活,踏不上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人生征徐。只能在大观园内,象一群嗷嗷待哺的咀虫,在等待中,挣扎中,撕咬中,灭亡


泥沙


个人认为,即使贾珠在世,并且已经为官,也不能彻底扭转贾府衰落的命运。但是,如果贾珠表现足够出色,还是有延缓这种衰落进程的可能性的。

1.贾府衰败是大势所趋,不是谁能够凭一己之力改变的。

正如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是一段命中注定的还泪历程,贾府的衰败凋亡也是注定的结局,所以书里第一回就借甄士隐所听到的《好了歌》点明了主旨。

那个时候,英莲,也就是后来的香菱刚刚走丢一两年,贾雨村刚刚致仕,宝玉黛玉尚未登场,贾敏还在世,元春还是贾家的大小姐,一切故事还没有开始萌芽,贾府的荣华富贵还在前面等着,谁能料到日后的惨淡收场?但甄士隐就从跛足道人唱的这首歌里听出了世事的荒凉,结局如大梦一场,而且立马就悟了,舍弃一切跟随道人“飘飘而去”。从此“真事隐”去了,“假语村(言)”登场,故事徐徐展开……

这一切说明,人间这一幕繁华尚未开启的时候,上天已经为之写好了萧条的结局。既然这是注定的走向,就不是个体的力量所能改变的。

《红楼梦》其实是倒叙的故事,说的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显然这段历史的结局就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故事中的人物都得为这结局买单,不是增添或者删减什么人物就能改写结局,因为故事的内在逻辑就是人物被命运、被时势所裹挟,就算不随波逐流,也是回天无力。

对应书里具体的故事和人物,就是贾府虽然有少数预见能力比较强的明眼人,比如给凤姐托梦的秦可卿,比如在抄检大观园时悲愤不已的贾探春,然而这些人都不处在权力中心,往往还早早出局,多数人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快乐繁华的假象中浸淫日久,难以自拔,最终也只能在大难到来时,泥沙俱下,玉石俱焚。

所以贾珠就算是一个明白人,也只能被安排早早逝世出局。假设他不早夭,以他的年纪和身份,大概依然不能到达权力中心,改变家族的命运。他最合理的位置还是在站在边缘,有心无力地看着贾府的颓势而不能挽回。

书中有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人物:贾元春。她是在书里的故事开始之后才进宫的,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再到当上贵妃,可谓步步高升,然而又怎样呢?不但不能挽救贾府的衰败之路,甚至连自己的命都搭了进去。

2.足够努力和出色的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整个家族没落的进程。

当然,谁都不喜欢看悲剧,都希望末世时有力挽狂澜的英雄出现。虽然这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没有任何个体可以阻挡潮流大势,但是也不排除如果有足够出色的个体,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创造奇迹,从而达到整体的衰败得到一定缓解的效果。

其实从书里简短的介绍,看不出贾珠有人中龙凤的资质,顶多算是少年早慧,属于会读书又听话的乖孩子,奈何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不禁让人怀疑他的身体也比较孱弱,至少是能文不能武。假设贾珠没有去世,而是顺理成章沿着科考之路入朝当官,估计也是按部就班领俸禄、尽职责、等晋升而已,具体可以参照他的父亲贾政,性格中没有叛逆和开创的成分,也很难在仕途上突破常规、迅速成为有分量的名臣重将。

如果不能迅速成为重臣,对于挽救贾府的颓势,力量是有限的。

不过贾珠既然少年早夭,等于人生尚未定型就已逝去,那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他没死,有没有更好的可能性。最理想的状况,是贾珠的天资加上家族的依托,他能够在贾府正在上升的时候,也就是元春进宫封妃期间有突出的表现,得到皇帝赏识,得以在仕途上狂飙突进,那么贾府的兴盛时期应该还可以维持更久一些。

毕竟贾珠年纪和元春相仿,兄妹俩如果一个在内宫得宠,一个在朝廷受重用,加上父亲贾政作为资深官员,可以适时指点平衡年轻人的锐气,使贾珠能力凸显,但锋芒不露,这样的组合还是比较容易给家族势力增添强大保障的。而在家族内部,如果有这么一个出色的大哥哥,也比较容易作为榜样,带动起家族内好学上进的风气。多个人多份力量,贾府的衰败跟府里闲人、懒人和拉后腿的人太多不无关系,如果贾珠能让家里的子弟转变成“有出息”的人,至少贾府的衰败不会来得那么快。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有可能。如果贾珠荣登高榜,做了高官,是完全可以扭转贾府衰败的命运。

贾府之所以赫赫扬扬百载,凭的是老祖宗出生入死的功德,正因为有这样的功德,才让贾家兴旺了百年,荣华富贵极致,小说为什么要安排两个情节,一个是女娲补天,其次是元妃省亲。这些都颇具含义。

一、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意味着贾家的天要塌了,天塌了,谁来补?女人补。这里告诉了读者,贾家必遭败灭,因为贾家的男人顶不起天,须由女人来顶这个天。所以才会有元春、贾母、王熙凤、探春、薛宝钗这些顶尖的女人。

二、元春省亲

元春担负着贾家兴衰大业,可惜毕竟是女人,鲜花着锦后的结果就是灯油耗尽,三春过后诸芳尽。元春省亲,预示贾家的荣华到了极顶。她为贾家挣得了最后的荣耀,也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为贾家的兴旺,她已经做到了贵妃,尽力了,可还是无能为力。大观园的修建,意味着这个人间的万花筒见证了贾家百年盛世的衰败。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

贾母不行,凤姐不行,探春也不行,尽管这些女人们费尽心思,励精图治,终抵不过大厦将倾的命运,因为,她们毕竟是女人,在那种腐朽没落封建统治年代,女人能顶得起这个天吗?显然不能。

那谁来顶这个天呢?必须是贾家的男人,做高官的新贵,古时做官有个规定,世袭三代,第四代人开始必须重新考取功名,继续博取荣华。看贾家的男人,大部分是袭官,真正靠科举为官的尚无,也就是说贾府到了青黄不接之时,贾府上上下下的男人们,除了贾政,还是个假正经,有几个在刻苦读书的,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偷鸡摸狗,寻花问柳,花钱如水,奢侈弥渡,贾府还有希望吗?

如果贾珠不死,凭他的天赋和才华,书中交代他十四岁进学,书读的一流,这原本就是贾家的希望,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可惜,作者安排他早早离开了人间,为什么要安排他死,因为他不死贾家就不会亡,会继承祖业,或许更发扬光大。所以,贾珠必须死。事实上在高鹗的狗尾续貂里,后来有“兰桂齐芳”之说吗?就是说,贾珠的儿子贾兰考取了功名,做了高官,贾府再显荣华!由此,看出,贾珠之死,是造成贾府后寄无望,家毁人亡各奔腾的主要原因。


一萌文化杂谈


如果要研究贾珠活着并且在朝廷做官,是否能改变贾府没落的命运,其实就是研究贾府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没落的,而贾珠活着并且在朝廷做官这件事,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彻底改变导致贾府没落的原因。如果能的话,那么贾府就不会没落。否则,贾府就依然会走上没落的结局。

好,那下面我们就首先分析一下贾府没落的原因。我们通读《红楼梦》全书,归纳大致如下:第一,从大形势大背上来讲,贾家靠山倒塌。很显然,贾府的兴盛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个是祖上的功绩,以至于与康熙皇帝之间的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封建社会,甚至说在任何社会,都是朝中有人好办事,都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了全国最高权力统治者的关照庇护,贾府自然不可小觑不可轻视,发展上也是人丁兴旺蒸蒸日上的感觉。

另外,贾府的鼎盛时期应该全是元春封妃。在古代,在官场上,其实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随着元春的得宠,贾家也声名鹊起,显赫荣耀得以维持。但是,元妃省亲基本上就是贾家显赫的顶峰了。之后,随着元妃的离世,原本就失去了老祖宗与皇帝之间特殊亲密关系这一层保护伞的贾家,现在又失去了元妃的保护,可谓在官场上在朝廷中保护伞已倒,大树已倒,彻底失宠,大势已去,贾家的处境已经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其实通读《红楼梦》可以看出,贾家与北静王关系不同寻常,而后来,北静王府失势,被派往西南边境镇守。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贾府又失去了一份权力的庇护。

第二,从贾家自身发展上来讲,贾府的这帮子弟们,也真不是省油的灯,都是些个败家的主儿。

比如说子孙败家败业这一点,在开篇冷子兴演说荣国荣时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他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再往后看,焦大借着酒劲也是大吐苦水,把心中对贾府的忧虑对贾府不肖子孙的积愤一股脑儿说出:“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还有,秦可卿去世时与王熙凤的对话,其实也暗示了贾家的每况愈下。

由此可见,贾家这些子孙们,真的败家败业,只知道眼前享受、不知道谋划未来,只知道铺张浪费坐吃山空、不知道勤俭持家操持未来。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就这帮贾家子弟能守住啥。

再说众人对家业的态度,简直是全体的撒手不管。古代男主外,男人是一个家庭一份家业的支柱力量。可是贾家的男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不得不说,贾府的男人们没有一个干正事的。

最要命最明显的就是贾敬、贾赦和贾珍这几个人。宁国府作为长房,贾敬本来是宁国府的长辈,但是不问俗世,一味好道炼丹。而贾敬一不管事,贾珍就开始无法无天起来了。冷子兴说: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于是宁国府就乱的不成样子,柳湘莲也对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门口的两个石狮子,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难怪红楼梦曲词里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的确,宁国府的败落就是贾府败落的开端和缩影。

再看贾赦,也是个不好好做官,什么事都不管,只知道养小妾,收古玩的主儿。贾赦一辈子就像个巨婴,今天看上这个,明天看上那个,看上哪个就不管不顾,必须弄到手,甚至这手最后都伸到了老祖宗身边——看上老祖宗的贴身大丫头鸳鸯,死皮赖脸要鸳鸯。不得手,就不惜花大价钱从外面又买小妾。至于什么看上扇子之类的日常器物,那更是没啥底线,看什么都好,看好了就想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没钱了就到处借…简直是为老不尊,一个十足的是个老不正经。

贾家的老一辈,也就贾政貌似给大家的印象还稍好,算是个比较正经的人,但也是散漫于家事。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贾家最惊天动地的事儿免不了就是贾政打宝玉。他们一边把宝玉当做贾家未来,一边却从不知道怎么教育。并且,贾家的学堂也日渐荒废,越发没落。一个大家族,如果缺乏对后代的良好教育,如果大家族家长失职而荒于家事,后果不堪设想,自食苦果也就是早晚的事儿。

同时,贾家其他人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像贾宝玉不知深浅因为一戏子惹得贾家和当时的权臣结怨,像王熙凤放高利贷制造的冤案和因为飞扬拨扈过于严厉而平时在府内府外结下的怨恨,像贾家的亲戚薛蟠打死冯渊犯下的罪孽等等…实在是犯下的罪孽太多,就算是恶有恶报,也…

所以,贾家并不是缺少在朝廷作官的人,只是他们都不管事、不干正事,并且随时随地随处有一帮惹是生非、弄得鸡飞狗跳的肮脏子孙出现来搅局,给已经千疮百孔的贾家再来上一个神补刀。所以,你说贾家不败,那才是怪事。

第三,墙倒众人推。贾家盛极一时,本来应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但是他们早就忘了树大招风的隐患,忘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教训,他们引起了太多妒嫉,给人留下了太多把柄。

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四大家族中薛、王、史三家的全面衰落,使贾府失去最后的屏障。像本来就和贾家不对付的忠顺亲王、见风使舵忘恩负义的贾雨村、孙绍祖等,还有贾府那些平日里趋炎附势的清客们,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主儿,最后通通把矛头指向贾家,关键时刻不但见死不救,且反咬一口,彻底把贾府推向了永远无法翻身的深渊。

所以,这些导致贾家败落的原因,你看是贾珠或者并且做官就能力挽狂澜就能左右变局的吗?显然不是,贾家已经从内到外烂透了,贾家走向没落是大势所趋是必然结果。充其量,贾珠的存在会延缓这个过程推迟这个恶果的到来罢了。但是,扭转贾家没落的财局,没有可能,除非,贾家历史从贾政那一代彻底重演!



南瓜讲故事


摘要: 曹雪芹所著之《红楼梦》中,贾政多被认为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封建伪君子。而作为一 个父亲, 他对待自己的儿子们也是极其严厉。 从现代人的观念来看待贾政对待儿子们的态度 或许是令无数人无法理解的。 但是当我们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 棒下出孝子。 我们也就可以 或多或少捕捉到一丝父爱。 如果说, 贾政对待三个儿子完全没有一点亲情, 这是任何人也不 能相信的。在《红楼梦》中,贾政一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本文将着重讨论贾政与其三 个儿子,贾珠、贾宝玉、贾环之间的父子情。


一、贾政与三个儿子

1. 贾政与贾珠

贾珠,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是贾政的大儿子。在《红楼梦》中,由于贾珠英年早逝, 所以,对于这一人物的描写是少之又少。最初对于贾珠的描写是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 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一回中借冷子兴之口简单描述了贾珠, 说他“十四岁进 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 [1] (25)这寥寥三句话是《红楼梦》中对贾珠最 初的描述。 从中我们很难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 只能隐隐的察觉出贾珠是一个读书很上进的 人。再看贾政痛打贾宝玉一回时, “王夫人忽又想起贾珠来, 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 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 [1] (415)由此可见,贾珠不会比贾宝玉差,甚至于比贾宝玉更为有 出息。其实要说贾政与贾珠的关系,只能单凭我们根据文本中某些人物的只言片语来推断, 而大体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贾政与贾珠的关系是很融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 单从贾珠十四岁进学便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出来。 贾政一直对贾 宝玉严厉多出在贾宝玉不肯读书的问题上, 而贾珠作为一个读书很上进的人不可能不会赢得 贾政的喜爱。 而作为贾府中玉字辈的大少爷, 极有可能或者说完全可能就是他继承这个大家 族。最为父亲的贾政眼见儿子有这样的机会, 不可能不去出把力, 他们的关系也不可能会差。

2. 贾政与贾宝玉

贾宝玉作为整部 《红楼梦》的主人公,对他的描述之详细自不用多说。 贾政与贾宝玉之 间的父子情总体上可以概括为贾政的严厉和贾宝玉的惧怕。 从贾珠处我们可以看出, 贾政对 自己的儿子的要求是很高的。 可是贾宝玉却偏偏与贾政背道而行, 就是不愿意去读书。 这一 点令贾政非常的生气。 可是就算如此, 也不能掩盖住贾政对这个儿子的爱。 贾政教子是为了 让宝玉能“立身举业,光宗耀祖” ,成为统治阶级的合格接班人。这一点从贾政的初衷来看 是没有错误的。 还是贾宝玉挨打一回, 在贾政将贾宝玉痛打一番又听了王夫人的一番话之后,不觉长叹一声, 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贾政为何要哭?很明显是怒其不争。因为宝玉是贾 政光宗耀祖的希望和寄托, 但宝玉的所作所为连贾政的最低要求也达不到, 还惹是生非。 用 贾政的话说就是“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 ”这怎能不令贾 政伤心欲绝? [2] 所以, 如果贾政对这个儿子没有感情, 又何必为此大动肝火, 弄得泪如雨下 呢?再比如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对宝玉拟题的匾额, 嘴上说:不可谬奖。 他年小, 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但实际上,贾政是拈须点头不语,心里难以抑制 对儿子的嘉许喜爱。 [3] 这样开来贾政也并非一个冷血的父亲, 他只是无法在这样的社会以及 家庭中完全毫无保留的表现出对贾宝玉的爱, 只能是埋藏在心理, 以一个严厉而又冷漠的形 象来面对。

3. 贾政与贾环

贾环, 是贾政和赵姨娘所生,和宝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虽然是贾政的儿子,贾宝玉的 弟弟, 可是庶出的身份已足够决定他悲剧的命运。 在封建大家族的宗法规矩,长幼有别,嫡 庶差异, 正室偏房的严格等级制度下, 贾环是一个没有地位, 不得人心, 不被人尊重的主子。 这种悲剧的生活使他的性格朝着畸形发展。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禁锢之中, 即使他是庶出, 即使地位不及宝玉, 却仍敢公开与宝玉争强, 最后不仅未能达到愿望, 反而 更引起了贾府更深的厌恶和排挤,造就出更深的悲剧后果。 贾政与贾环的关系和贾政与贾宝玉的关系在表面上看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贾宝玉怕贾 政,贾环也同样的怕贾政。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一见他父亲,唬的骨软筋酥,忙 低头站住。 ”可是与此不同的是贾政似乎也 “怕” 贾环。 看《红楼梦》 第二十三回的一段话, “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眼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猥琐,举止荒疏, 忽又想起了贾珠来 ,, 八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 [1] ( 292)由此来看,贾环 的存在本身似乎并没有给贾政带来些许喜悦,反而有些许的厌恶之情。但即便是这样,贾 政也并没有完全放弃贾环,每逢达官贵族们举办诗文聚会时,贾政都会领着三个儿孙 去参加,而且每每都会受到人家的奖赏,可见贾环的文才贾政也是很信任的。

二、 贾政对三个儿子的影响

1. 贾政对贾珠的影响

贾珠虽死,可是我们依旧可以判断出贾政对于贾珠的影响。首先,从贾珠很得贾政的喜 欢来看, 贾珠应该也是一个与贾政在性格和品行上相差无几的人。 其次, 从贾珠的妻子李纨 的形象来看。 《红楼梦》中将李纨塑造成为了一个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 的化身。李纨被礼法束缚了个性,使她不得不在礼法的夹缝下生存。她心如“槁木死灰” 。 从这写可以看出,贾珠也是一个封建社会中标准的士大夫,他严格的遵守封建社会的制度, 就如同他的父亲贾政一样。 可以说, 贾珠被贾政俨然训练成为了第二个自己, 是贾政自己的 思想和品行在贾府中的延续。

2. 贾政对贾宝玉的影响

贾政对于贾宝玉的影响可以说是反作用的。 如果把一对父子看作一对矛盾 , 那么贾政贾 宝玉这对矛盾的主导面是贾政 , 不是贾宝玉。 [5] 在贾政寄予了很大希望的贾珠死后,贾宝玉 便成为了贾政剩下的希望,可是贾宝玉骨子里却是极其不愿于满足父亲对于自己的期望的, 贾宝玉认为那些都只会成为对于他的压迫和束缚。 其实, 宝玉最喜的是在内帷厮混, 最厌的 是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他曾说: “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 ” [2] 还是前文的那句话,贾政教子是为了让宝玉能“立身举业,光宗耀祖” ,成为统治阶级的合格接班人。 这在当时来看是没有错的,可是贾宝玉却并没有遵照着去做。贾政打骂、呵斥也 并没能使贾宝玉走上他为贾宝玉这个 “逆子” 设计的道路, 却是使他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反抗。

3. 贾政对贾环的影响

贾政作为一个父亲对待宝玉、 贾环二人都是极尽严酷和冷漠, 他对自己的儿子们似乎是 没有感情的。在《红楼梦》中,贾政对宝玉至少有怒其不争之意,对贾环而言,让人感觉根 本就没有父爱,贾政一点也不喜欢他。客观地讲 , 贾环不是诗人 ,也算不得才子。天性中的 不务正和贾宝玉一样 。可是宝玉可以不去上学 。他就不行 ;宝玉周围有那么多的人出于真心 地 关爱他 ,贾环没有。 [4] 试问同是自己的儿子,两人之间的待遇却因何如此?看《红楼梦》第 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这一回里贾政听到贾赦对贾环说:以 后就这么做去,方是我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慌得贾政急忙劝住: “不过他胡诌如此,那里就论到后事了” 。 [1] (891)由此可见,在贾政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 给贾环这个庶出的儿子一点机会。 有可能的是, 不管贾环有多出色, 宝玉有多么的迂腐无用, 将来的世袭爵位、家族大权都不会落到贾环手中, 而只可能是宝玉。事实说明,即便此时的 贾环有点上进之心、真才实学,也被贾政这样的话给击溃了。到这,我们可以确信,贾环是 悲剧的, 以这样的庶出身份在贾府不可能会有出头之日, 只会永远的被宝玉, 被森严的等级 制度压着,无法翻身。

贾环从小在几乎没有父爱没有母爱的环境里成长, 又受到来自贾府各种势力的打击, 接 触到的尽是冷漠和虚伪人情, 以至于性格朝着畸形方向发展。 这种悲剧原因不能简单的归咎 于其自身的发展。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贾环之所以这样的发展,贾政绝对难辞其咎。而另 一面更主要的应该考虑到, 在无孔不入的封建制度牢不可破时代里, 人分三六九等的等级制 度所给与贾环内心以及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和压迫, 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贾环, 不可避免 的只能朝着不断堕落,阴险,狠辣, 卑劣的畸形人格发展。贾环悲剧的一方面正是反映了封 建等级制度, 乃至于整个封建社会制度对于人精神与心理的残害与压迫。 这些都与贾政的影 响不无关系。

贾政与三个儿子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对他们三人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贾珠与他可以说是貌和心和, 贾宝玉与他是貌和心却不和, 而贾环则是貌不和心也不和。 可 以说贾政作为一个父亲是不称职的。 就算用封建社会的那套制度规章,思想文化来看,贾 政也不能掩盖他不称职的这一事实。 可是, 就算如此, 贾政对于三个儿子还是包含有爱和期 待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 [M]. 广西:漓江出版社, 2010.

[2]李国明 .从《宝玉挨打》重新审视贾政与贾宝玉的父子关系[J].大众文艺,2009 ,(7).

[3] 张乃良 .贾宝玉惧父心理的文化透视 [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2009,(2).

[4] 杨连民 .马玉升 . 再论《红楼梦》中的贾环 [J]. 南都学坛 .2005 ,(25) . [5] 刘敬圻 .贾政与贾宝玉关系还原批评 [J].学习与探索 .2005 ,( 2).


玄门天机


不会,康熙下江南大部分都是住在贾府的,家底早就被掏空了,国库里面的钱补给贾府都估计都不够


輕誑書貹


爱新觉罗·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乃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他是康熙的嫡长子。承祜死后,康熙继而把爱转给了嫡次子胤礽,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即在胤礽刚满周岁时,立其为太子。康熙正式册立胤礽为皇太子的这一天,是十二月十三日,正是嫡长子承祜的生日。足见承祜(贾珠)才是康熙的最爱!所以王夫人说:如果贾珠还活着,即便死一百个贾宝玉也无所谓!


伯仲679688


贾府命运由贾元春负责


海样的男人


贾珠即使活着,以他个人的力量,也救了不了贾家。历史证明,人的命运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与国家命运、同代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没有单靠个人的荣辱而改变一家一族的兴衰存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