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王熙凤要嫁给贾琏,而不嫁给贾珠?

肖正余


王熙凤嫁给贾家,对王家来说是有助力的。贾家根基雄厚,凤姐与贾家议婚时,元春已经进宫当了女史。凭借元春的能力,以后的发展不可限量,果然元春后来被封为贵妃,贾家成了皇亲国戚,因此王家很看重贾家的实力,所以愿意将女儿嫁给了贾家。至于为什么没有嫁给贾珠而是嫁给了贾琏,原因如下:

1、年龄的原因,贾珠比贾琏大几岁,凤姐比贾琏还小,相对于贾珠,显然贾琏的年龄比较合适。因为书中薛蟠管王熙凤叫“舍表妹”,凤姐管薛蟠叫“薛大哥哥”。第四回关于薛蟠的年龄,甲戌本写作“年方十有五岁”。那时凤姐绝对不超过十五岁,而几年前,黛玉进贾府时,贾珠的儿子贾兰已经五岁了。所以贾珠娶亲的时候,王熙凤的年龄太小,不适合结婚。

2、王熙凤,从小就在贾府和贾珍等一起玩到大的。王熙凤性格开朗,说话办事干脆利落,从小就有杀伐决断。这是一个厉害的女孩子,王夫人深知自己侄女的特点,婆媳是天生的敌人,她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凤辣子,也不愿意娶一个厉害角色当儿媳妇,以防这个儿媳妇将来和自己作对。因此王夫人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安静、本分、菩萨一般的李纨当儿媳妇。贾琏娶了凤姐后,贾琏的地位倒退了一射之地。如果贾珠娶了凤姐,贾珠也会成为妻管严。

3、贾珠好学上进,很早就进学了。他喜欢的女孩子应当是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女子。王熙凤不同,她风风火火,又不大识字,在意识形态上很难取得一致。贾珠喜欢的女孩子不是王熙凤这种类型。王夫人无比钟爱大儿子,贾珠的意见,王夫人是会接纳的。

4、王熙凤嫁给贾琏,王夫人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贾琏是荣国府贾赦的儿子,将来贾赦的爵位是由贾琏袭的。王熙凤嫁给贾琏,就是王夫人在贾赦夫妇身边埋下的炸弹。现在荣国府是由贾政夫妇掌管,贾赦夫妇无权管家。一旦有朝一日,贾赦一房掌管了荣国府,有了王熙凤,王夫人就会将贾琏夫妇控制在手中。荣国府的管家大权,依旧跑不出自己的手心。所以王夫人力主王熙凤嫁给贾琏。

鉴于以上原因,王熙凤嫁给了贾琏,没有嫁给贾珠。


润杨的红楼笔记


她为何会嫁给贾琏?毕竟她那么骄傲。

王熙凤的心高气傲,骄傲自大,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一面,也有色厉内荏而心虚的一面。

她心高气傲并非是因为她本身多好,而是因为娘家的崛起(王子腾受重用),贾府败落(寅吃卯粮,成为空壳)等一系列事情早就了她后来的气势。

这个最好是根据贾府败落的时间来分析她为何心高气傲。

首先,她嫁给贾琏之前,贾史王薛,贾府的综合实力排在第一位。嫁给贾琏也是高嫁。毕竟贾琏是荣国府的下一代接班人。

她嫁给贾琏之前,贾府的颓败并没显露出来。她作为王家的女儿,也是因为四个家族一直有联姻,而且她与贾琏又从小认识,所以她能顺利地嫁给贾琏。娘家底气也足,所以这也是她的骄傲之一。

其次,她嫁给贾琏之后,却只是管家媳妇,做主的还是王夫人,也就是王熙凤的姑姑。而贾琏只是有个捐官,五品同知,虚职,无实权,不做事,只能呆在家里给王夫人跑腿。这让王熙凤心里有落差。她没想到本是贾府继承人的贾琏竟然这么没用,想法自然改变了,自己又被奉承为“脂粉堆里的英雄”,觉得还是她王家的人厉害,自然就骄傲起来,看不起贾琏。

最后,就是王熙凤帮着管家没几年,贾府就已经寅吃卯粮,内里虚空。而王家这个时候,恰好有王子腾已经成了京师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司令,权势是四大家族里最大的。家族呈现的是繁荣的一面。这更加是给王熙凤增添了骄傲的资本。这就有了与贾琏的对话:“在把我王家的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一辈子过的了……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我们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王熙凤的这话,更是有夸张的手法,无不外乎是想说明她王家的富贵。在她的认知里,其余的家族都比不上娘家。这也正好说明她的不知天高地厚。贾家再败落,也是瘦死骆驼比马大,不会是王家地缝里的银子就够贾府一辈子用的。而且贾府的许多银子,还是被王夫人拿去填补贾元春在宫中的花销。所以,她知道贾府的现钱是越来越少的,也会在心里对比,然后傲气自然生成。

另外说她色厉内荏心虚的,是因为这时候的她早就开始放印子钱,古代的高利贷。先前她就敢把贾府上下所有人的月钱扣下,去放利,一年能净赚一千两。在第十六回里,旺儿媳妇送利钱来,平儿还跟王熙凤告状,“那项利银早不送来,晚不送来,这会子二爷在家,他偏送这个来了。” 在古代里,这个事,可是犯法的。所以,王熙凤对贾琏是有点心虚的。而平儿说不让贾琏知道这个事,是因为他贪钱,但是是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还真的难说。

所以说,王熙凤会嫁给贾琏,是因为贾王两家门当户对,甚至按照底蕴来说,贾府略高一筹。而且贾琏是荣国府的下一个接班人,而她是个只有叔叔的孤女。只是因为四大家族联姻需要,她得嫁给贾琏。她的心高气傲,更多的应该是在嫁进贾府后才滋生的。因为贾府在她嫁进去后,已经渐渐颓败,娘家越来越好,她自然的就是越来越自得。


我是宿礼,一起看经典,一起讨论文史古今


宿礼


一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傻,后来发现是我傻。

这是一个好问题。

好就好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贾琏在贾府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

宝玉是宝二爷,这个大家好理解的,因为大爷是贾珠。

而贾琏也是二爷,所以,他应该是贾赦的二儿子,大儿子应该是死掉了,否则呢,贾琏不可能成为荣国府的长房长孙的。

对,贾琏才是长房长孙,而贾珠是荣国府的二儿子贾政的长子,就是二房长孙。

我们假设贾琏娶老婆和贾珠娶老婆都是同时期,那么,王夫人会把王熙凤嫁给谁呢?

嫁给贾珠?意义何在?那时候,王夫人肯定已经是当贾政的家了,可是贾政的家没用,因为荣国府,长房长孙是贾琏。

所以,她当然要把侄女王熙凤嫁给贾琏,这样,才能让王家媳妇当家。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实际上,贾政这一房的荣耀,主要来自贾元春,但可以肯定的是,贾珠或者贾琏娶妻的时候,贾元春还没有入宫。但之后,贾元春入宫了,这样一来,荣国府的势力范围忽然变了。

作为大儿子的贾赦,本来就没有母亲的疼爱,现在呢,连实权也没有了。因为荣国府要振兴,肯定就要靠贾元春了。所以,王夫人就当权了。

但是王夫人很聪明啊,我现在管家,虽然大家不会说什么,可是名不正言不顺啊。但要是王熙凤管家,还是我们王家在管,而且名正言顺。而王熙凤也是很懂的,每次都是向王夫人汇报。

这也是为什么,邢夫人和王熙凤的婆媳关系不可能好。


susie李舒


《红楼梦》再怎么有影儿,它还是一本小说,再怎么鸿篇巨制,它依然遵循小说的创作法——这是读《红楼梦》解决一切问题的大前提。

从小说创作法的角度来看,贾宝玉是我们的男主角,自带主角光环的那种。荣国府看宝二爷,宁国府看琏二爷,势均力敌起来是这样一个关系。在这样一种人物关系之下,贾琏房里的太太会是一个no body吗?不会。她只可能是王熙凤。如果不是王熙凤,贾元春加封贤德妃后,宁荣二府地位变化如何体现?除了王熙凤,还有人压得住场面吗?

我之前写过一个《红楼梦》里谁最坏的答案,说了王夫人坏在哪儿,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坏在算计。

亲侄女是什么人王夫人能不知道吗?既然知道,她会把自己推进那样一个婆媳关系的局面吗?王熙凤是王夫人放进宁国府贾赦家里的一颗炸弹,自己老公贾政这边的家自己当着,还要让侄女把那边的家也当了,这才是所谓的“利益最大化”,横竖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筐里,王夫人都算计好了。

这两方面说完,我们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人——贾珠的夫人李纨。贾珠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知道,小说开始的时候他就不在了。可是李纨是一面镜子,我们透过她看见贾珠,一个知书达理的翩翩佳公子,什么都好,就是早亡了。李纨在小说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这个故事的悲剧性结局,仿佛在贾珠去世的时候,这个故事已经被盖棺定论,绝对好不起来。读《红楼梦》时如果头上悬着这根弦,总是更有一些悲凉的意味在。


挖啥呢


首先要明白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再来说王熙凤为什么会嫁给贾琏。

贾史王薛是金陵的四大家族,平日往来联姻、势力盘根交错自不在话下,但这很容易就给人一种误解,认为四大家族实力相当。事实上,即便同为贵族,还是有贵中贵和相对较弱的差别。

贾家是国公之后,而亲王、郡王、驸马、国公、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等是一个等级内的。所以作为第一代国公的媳妇儿,贾母就可以称史太君。而且贾家在快要走下坡路时出了一个贾妃,不仅暂时缓解了贾家的颓废,还使家族成为“皇亲国戚”,自然排在四大家族之首。

史家是侯爵之后,算在第二等级之内。而王家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比起侯爵来说又差了一等。至于薛家,说白了还是商人,只不过能够冠以“皇商”的称呼,但和其他贵族还是不能比的。

这样看下来,在家世上王家是差了贾家两等的。但是王家在走上坡路,王子腾初任京营节度使,后擢九省统制奉旨查边,旋升九省都检点,这实力在四大家族中可以排在前位。综合下来,王家和贾家联姻自然就更加有了地位基础。

但值得注意的是,王子腾毕竟只是王熙凤的叔父。分家之后,一房算一房,虽然同在王家荫庇之下,但谈婚论嫁时别人还是会先考虑你自己这一房的实力。譬如迎春出嫁看得是贾赦,与贾政的关系就小了;而探春出嫁看得是贾政元春,与贾赦一房关系也小了。显然,王熙凤的父亲实力一般,也未见有什么交代。而贾琏是贾赦唯一的儿子,是日后继承祖宗家业的人。虽然四大家族素有联姻,但若非有王夫人在内的心思与谋划,以及有叔父的荫庇,王熙凤都未必能嫁给贾琏。

综合总总,其实对于王熙凤来说,能够嫁给贾琏,在地位财富上是门当户对的。她的这段话,只能说是对现在的贾家,因为贾妃省亲等事耗尽了贾家的家底。但若前一些年,不提别人,把贾敏的嫁妆拿出来和王夫人比一比,谁又比不过谁呢?


红楼梦魇时


王熙凤愿不愿意嫁给贾琏,她都要嫁的。在那样的时代,对于自己的婚姻,当事人能自己做主的,恐怕不多。

贾宝玉当然是想娶黛玉的,黛玉当然也是想嫁宝玉的,宝钗“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未必能看得上“无能第一”“不肖无双”的贾宝玉。但结果怎么样?虽然书中没写,但是,你懂的~

元春进宫,是为了家族利益。但她是自愿还是被迫?书中没有写过。我们所知道的是,她唯一一次省亲,痛哭流涕,把皇宫称作“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显然是不满意的。

迎春肯定不想嫁孙绍祖的。但是,且慢,这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结婚以后,迎春非常痛苦。但结婚以前,迎春想嫁孙吗?不想嫁孙吗?谁也没有问过她,谁也没有想过要问她。叔叔贾政可以发表意见,可是迎春自己完全没有发言权。

探春自己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定早走了,立一番事业”。但对于远嫁外藩,再不得与父母相见,她是自愿的吗?还是为了家族利益不得不如此?我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亲戚们中,宝琴许给翰林梅家,是她小时候的事。显然不可能是她自主的选择,谈不到愿意不愿意。史湘云议婚,没有写她的意愿。唯一愿意的是邢岫烟贾蝌这一对。男方是薛姨妈,也就是薛蝌的伯母作主;女方是邢夫人,也就是邢岫烟的姑母做主。本人呢,仅仅是“前次途中皆有一面之遇,大约二人心中也皆如意”,推测之词,并且是在定婚之后才交代的。而定婚之前,不知道薛姨妈有没有和薛蝌商量,至少邢家上下,谁也没有想过要征求邢岫烟的意见。

唯一自己做主的是柳湘莲。他是“父母早丧”,所以自己拿主意,“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但是到退婚的时候,他托词“家姑母于四月间订了弟妇,使弟无言可回。若从了老兄,背了姑母,似非合理”。姑母的替他定的婚,竟比自己定婚更“合理”!


倒是奴仆辈中,婚事较有自主权。虽然也有“来旺妇倚势霸成亲”,但也有司棋和表弟潘又安的自由恋爱。潘又安给棋的信中说到“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了。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心愿”。对于他们的恋爱,父母(不知是潘又安的父母还是司棋的父母。两家本是亲戚,潘母正是司棋的姑姑)是支持的,至少是不反对,并且准备到时候让两人成亲。如果不是有更大的意外发生,他们或许会是一对美满的夫妻。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首先,王熙凤嫁给贾琏而不嫁贾珠,并不是年龄问题。事实上王熙凤跟李纨年纪差不了太多,跟贾珠也算相配。其次,也不是门第问题。李守中同样是金陵名宦,之所以没入“四大家族”之列,主要是贾雨村只看了“护官符”的四家:“犹未看完,忽听传点人来报”,后面的内容没看下去。而以国子监祭酒的身份,一定会出现在“护官符”上。第三,也不会是感情问题。古代婚姻由双方家长做主,只考虑门当户对、利益平衡,很少会把当事人的感情考虑进来——除了贾母那样溺爱宝黛的。可就是有贾母那样的溺爱,到家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宝玉还是娶了宝钗。

王熙凤为何不嫁贾珠,主要不是由王熙凤决定,而是由她的父母、家庭决定的。王家虽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并不太看重学问。像王熙凤,是说明了“不大识字”,后来才通过看账本“识得几个字”的。而王夫人,在三宣牙牌令的那一回,连刘姥姥都能说得出几句酒令,只有王夫人说不上来:“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同样是王家出身的薛姨妈,大概是婚后受到丈夫的感染,多少能说行个酒令交差。

王家不重视文化教育,也许会影响到择婿的条件,所以不选“十四岁进学”的贾珠,而选了贾琏。贾琏条件也不错,是贾赦的独生儿子(这一点有争议,有人认为贾琮也是贾赦儿子。不过从“琏二爷”来看,贾琏应该是次子,那就是贾赦有过一个夭折的长子了)。

荣国府的爵位,是由贾赦来袭的。贾政的官位是皇帝格外开恩赏的。贾赦死后,爵位理应由他的儿子继承,没有重大变故,不可能传到宝玉或者贾环身上去。换言之,贾琏除了“捐的是个同知”之外,将来还会袭爵。而贾珠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在王家人眼中,贾珠的优点(十四岁进学)并不明显,贾琏的优势(将来袭爵)却是现成的。所以王家当然会选择贾琏,而不是贾珠。

除了王家的,还有李家、贾家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李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只有李守中不重视女儿的学习,但李纨也读了《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书,比王熙凤强得多了。那么李家在选择女婿时,很自然会选择“十四岁进学”的贾珠了。

而贾家是军功出身(焦大跟着大爷出了三四回兵),贾政一向为“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学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而遗憾。遇到“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青睐,当然非常愿意结这一门亲。换言之,只要李家有嫁女的意向,王家即使看中了贾珠,也未必会有机会。

贾赦呢,除了好色,就是贪财,儿女情分上非常淡泊。反映在选择儿媳上,应该是挑选富贵、权势的门第,而王家恰好符合。当然王熙凤本人是相当出色的,比贾琏能力更高。但假如是同样的出身,而相貌、能力差一些,大概贾赦也不会拒绝。


栖鸿看红楼


王熙凤和贾琏是门当户对的一对好婚姻。

首先是家族的门当户对:王熙凤是金陵王家的大小姐,在《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王家一直都是四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王熙凤的爷爷当年是朝廷负责外国使臣接待的官员,叔叔王子腾更是升任了九省统制。书中虽然没有说王家有公侯的爵位,但是除去爵位,在现任的官职中,王家应该算是最大的了。

其次是人物品性的门当户对:王熙凤是王家的大小姐,而且从她的行事作风上推测,应该是嫡出,所以从小就个性张扬、自信自强。相比来说,贾琏一点也不差。贾琏是荣国府这边的长子长孙,贾赦袭着爵位,将来也就是贾琏会袭爵。而且贾琏一直管理着家族事务,和贾府其他的子孙相比,贾琏有办事的能力,可以说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而且这两个人从个人优缺点来说,也是比较相配的。王熙凤虽然理家能力出色,有确实精明能干,但是却过于很辣,做事绝决。而贾琏虽然办事能力也很不错,并且善良有底线,但是却好色。

再次是家族联姻的传统:《红楼梦》一开始,在门子给贾雨村叙述护官符的时候,就说到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四大家族之间联姻是一直以来的传统。贾母就是史家的小姐,王夫人和薛姨妈是王家的小姐。所以,以王熙凤和贾琏的年龄,议亲是很正常的事。再加上,王熙凤正是王夫人的侄女,从有一次和贾珍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王熙凤从小也是经常在贾府住的,与贾琏也算是两小无猜的玩起来的。所以,两人之间应该有青梅竹马的感情的。

所以,综合来看,王熙凤虽然心高气傲,但是贾府再怎么说也世袭的公爵之府,除了皇家,公侯已经是最高职衔了。除非当初王熙凤选秀进宫,否则嫁入公侯府第应该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再加上贾琏在贵族子弟中也是很出色的一位,所以,王熙凤没有理由不愿意!


云语红楼


王熙凤嫁给贾琏,是作者为了塑造王熙凤这个人物,并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是曹雪芹,虽然现在红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红楼梦》的故事是曹雪芹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写照,但它毕竟是小说,而不是作者自传,所以说《红楼梦》中的人物王熙凤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要塑造人物就必有给她一个身份,一个活动的舞台,而这个身份就是让王熙凤掌管宁荣二府的内务大权,这样就可通过她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联结起来;也可以让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伸得最长,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等,这也就使《红楼梦》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

贾琏是贾赦长子,他也料理荣国府日常事物。凤姐虽然能干,毕竟不能像男子一样可以在外抛头露面,交际应酬。所以贾琏的存在是必须的。贾琏虽是纨绔子弟,但也有一定的才干,比如:林黛玉回家探父,贾母坚持要命贾琏护送,这足以说明贾母对贾琏能力的肯定;其次营造大观园,贾政放手交给贾琏、贾珍。

这样让王熙凤成为贾琏的妻子,也就顺理成章了。二人在府中一个管理府内事务,一个管理府外事务,而二个之间又通过夫妻而联结在一起。同时,让王熙凤嫁给贾琏,在当时社会也是合理的。小说中没有明确说贾琏是嫡子还是庶子,但很显然,将来荣国府的爵位是让贾琏继承的,因此二人的结合是门当户对的。

反之让王熙凤嫁给贾珠,而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让王熙凤变成寡妇,而寡妇的身份是要安份守道的,不宜抛头露面,也不能争强斗狠显锋芒,如果是这样那会塑造出一个怎样的王熙凤呢?


毛毛虫Claire


我的观点与其他答友有些不同。

从李纨的性格举止来看,李纨温柔贤惠、端庄敦厚,文采飞扬、待人随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贾珠该是个温润如玉的公子。

从贾政夫妇的话语中,说宝玉是孽根祸胎,对于贾珠的早逝极为痛心。贾珠与宝玉性格定是不同,是个听话、孝顺的乖孩子,且志向与父母一致,希望有朝一日光耀门楣,为国效力,为贾家锦上添花。

从贾兰赶考能够高中来看,应该有遗传父亲优秀基因的原因。

综上考虑,想必贾珠是一位才貌双全、风流倜傥、品德良善、博学多识的贵公子。

试问这样一个贵公子,应该是对性格泼辣、不认识几个字、伶牙俐齿的王熙凤不感冒吧,而王熙凤估计也觉得他无趣,对他也不来电。

贾琏就不一样了,与贾珠是个相反的人。长相肯定不相上下,而贾琏浪漫多情,天天招花惹草的,不安分。但这样的男人富有情趣,估计更能俘获王熙凤的芳心。他对花容月貌的王熙凤也是一见倾心,二人可算得上是情投意合。

贾琏是贾赦的儿子,贾珠是贾政的儿子,贾母偏心贾政,对贾政的儿子肯定也是更偏爱些。

不仅在贾母眼中,就让我们大家来看,也觉得贾赦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并非良人;贾政是个忠君爱国、怀瑜握瑾之人。两个性格不同的父亲,教导出的儿子肯定高低立现。

贾母把宝贝女儿贾敏嫁给书香门第的林如海,为嫡长孙挑选妻子也一样是细心斟酌过的。知书达礼的李纨比王熙凤更符合她的要求。但应该不好驳王夫人的面子,这不长房长孙也到成家的年纪,就成全了王熙凤与贾琏的婚事。贾母不是不喜欢贾琏,而是更喜欢贾珠多一些。

纯属个人见解。

至于这大家族的婚事往往和家族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得失脱不了干系,其他答友已经阐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