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小学三年级,孩子数学基础一般,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呢?

手机用户92539303562


首先,你需要夯实孩子的计算。

其次,你需要一本《教材全解》。

计算是基础。

不管是几位数的加减法,细分到每一步,就是20以内的加减法,区别只在于数位。

不管是几位数的乘除法,细分到每一步,就是表内的乘法,区别还是只在于数位。

所以一定要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熟背九九乘法表。

和课本配套的《计算能手》《计算高手》之类,买一本,坚持每天做。

和课本配套的《教材全解》,买一本。

不管小学还是初中,学习的关键都是吃透课本。

教材全解能够帮助我们:

1.\t对课时划分心中有数,知道课时的重点难点。

打开教材全解的目录,课时划分和学校配发的教辅是一样的。

在“课前预习全解”这部分,列明了重点难点。

我们做家长的,很容易从自己的高度看孩子的学习,觉得什么都简单,什么都该一学就会。

有了这部分的帮助,我们就能知道,学习的重头是哪部分。

2.\t夯实课内

教材全解的例题就是课本上的例题,例题后,有“归纳总结”部分。

这部分非常重要!这部分就是老师敲黑板,让大家一定要记的重点!

建议让孩子自己一字不差地抄下来,卡片也好,笔记本也好,一定要落在笔头!

3.\t拓展提高

在这个奥数当道的年代,很难淡定地只学课内,但是课外题目拔高到什么程度?什么阶段该学什么?

“课后提升全解”部分就是浅奥,它根据课内的学习进度,适时插入盈亏问题、路程问题、和差问题等模型应用题。

“思维训练营”是对课内的补充,不学没问题,有余力学就更好。

4.题量适中,难度阶梯分布

每一课时、每一单元、每一领域都有对应题目。

可以说,吃透这一本,课内的学习就没问题了。既不需要陷入题海,也不需要花大钱在外面上培训班。

作为一个三年级学童的家长,以上都是亲身经历。

我家孩子三年级上学期数学14次测试,均分97.82,算是看得过去的成绩。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助到题主。









修远近


亲,我的切身体会:我姑娘一开始也不爱学数学,她觉得太麻烦了好复杂好难,然后我让她算一次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反复的教哦,寒假的时候教会了,到暑假忘了我又再考她,然后又再考她从1加到1000,然后又只加单数从1加到100,然后又换双数,然后又不让她用纸笔,只能心算,等等这样,到了六年级的时候她的数学成绩已经是班上前10了,没掉下去过。

我说的这么多,意思主要是想说,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要帮她进步,要督导她而不是骂她逼她去学习,要让她对数学提起兴趣,出一些有趣的题目,让她自己体会到解开难题的乐趣,这样子最最好了!从来谁的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的,父母和孩子一起加油吧!


我女儿初中时考上了她自己心仪的学校,这是她四年级时的照片,那时的她不聪明也不勤奋,我一步一步拉着她前行的,这是作为母亲的义务啊!


宁宁雅雅


小学三年级属于小学里的中级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一二年级基础知识的延伸,同时是四五六年级数学知识的铺垫。因此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数学基础一般,就说明孩子的数学学习水平位于中等吧,作为家长的你能发现这个问题并想为孩子辅导,可见你也是一位负责任的家长。

  1. 首先你要找到孩子基础一般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比如说:是孩子的计算能力不足,还是孩子做题速度慢,还是孩子粗心大意,或者是旧有的知识掌握不牢等。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2. 教会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无论是哪一科目,都有其学习方法。数学题的做题方法:读题、审题、列式、计算和检查。不光是应用题这样,其它题都是如此,只要你能遵循这个规律,相信孩子的数学成绩一定会稳步提高的。
  3. 数学学习离不开适当的练习。就是要让孩子去做题,在习题中巩固和提高。数学是培养孩子全面思维和计算能力的一门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见多识广,才能在遇见类似问题时候迎刃而解。

4.对孩子要有耐心,多一些鼓励。不光是老师对孩子们要有爱心、耐心、包容心,家长同样也是如此。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这都是可能的。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在孩子学习成绩一出现下滑就予以打击,相反的是我们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以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信心满满,稳步提高。

孩子目前上三年级,我想说的是作为家长的你也不必过于担忧,只要你能按照上述方法去要求和辅导孩子,我相信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给你带来惊喜的。

我是阑珊之火,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点,同时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阑珊之火


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学不仅是小学的一门主课,还是孩子们今后学习数、理、化各科和将来学习更深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工具。

作为家长你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一下:

1.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数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不仅在小学,而且到了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是如此。因此,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很重要。数学计算,离不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掌握。

所以,在做题时首先,要看清楚是个什么样的计算问题,然后,每计算一步,都要明白涉及什么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比如在一个分数加减问题中,先要搞清楚它们是否为同分母,假如不是则需要换算成同分母在算加减。

2.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数学考试题目不再是以简单的加减运算为主,开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阶段的数学题,题目类型灵活多变,甚至有的题目比较难以理解。

另外,孩子数学成绩不好,除了没学会外,还可能是其它原因导致的,比如:

一、孩子自身学习变得不够主动和积极了。有可能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没有及时克服,就会落下来。

二、孩子是不是换了数学老师,有些孩子会因是否喜欢老师而影响到是不是愿意好好学习一门课。

三、家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情绪。

四、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成绩偶尔会有不稳定,一次两次考的不好,说明不了什么。

因此, 针对学生出现的没学会、粗心、忘得快等问题,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总结相类似的题目,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步骤。平时多注意收集不会的题、做错的题、经典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尽可能的做到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学会变和不变。





卓桌小哥哥


家长你好,三年级孩子数学一般,家长应该引起重视,针对孩子的作业,试卷,分析一下看看错在哪里,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文字推理)。建议以下几点:

一是要重新辅导一年级的加减法计算,包括口算,特别是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熟练地掌握进位,退位计算,要做到准确,熟练,快。

二是辅导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区分加减乘除运算之间的区别,熟练背会并且掌握乘法口诀,一定要家长亲自检查。

三是辅导简单的乘法除法计算题的竖式计算方法,熟练后辅导应用题的列式解答。

四是坚持天天练习,口算必须每天做30道题,计算题,应用题除了课本内容外,家长出题或购买一本三年级同步练习,每天按学校进度做好练习。

五是鼓励孩子在学校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及时解决不会或不懂的问题。

以上回答愿你有用。我是木易数学,关注教育领域,关注学生学习问题,让孩子们喜欢读书爱学习!欢迎关注,交流,评论,谢谢点赞[抱拳][抱拳][抱拳][玫瑰][玫瑰][玫瑰]





园丁1958


才小学三年级,就算是数学基础一般,通过家长的细心辅导,还是可以赶上来的。

据我了解,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是加法和减法,二年级会有乘法,三年级应该是除法。其实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虽然是基础,但也是不能忽视的。古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就是基础的作用。再不补一下基础知识,后面的,有难度的,就更难消化接收了。

其实数学没有别的技巧,给孩子讲解了原理后,让他多做题,多做题,多做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做到一看到题就能知道结果,那就差不多了。

不过现在的孩子玩心很重,专注力不够,所以家长还需要用一些小技巧,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设置计时器,先从10分钟开始,让孩子专注学习,再慢慢15分钟,20分钟,能连续专注的学习20分钟,就很好了。

我是婷妈,一个七岁女孩的妈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努力践行不惩罚、不娇纵的有效管教孩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关注“婷妈聊正面管教”,一起聊聊孩子教育的那些事。

婷妈alan


你好,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从三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孩子的启蒙学习如何快乐

其实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启了学习之旅。翻身,坐,站,走……手指运动,第一声爸爸妈妈,哪个苹果🍎更大,什么颜色……难以想象孩子都学习多少种类,如果你仔细数一下,真的会吓一跳,短短一两年时间,宝贝就学了这么多样知识!同时让你惊讶的是,如果不是亲子带一个孩子,真的难以想象,原来以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孩子要花费这么大力气才能学会。孩子两三岁以前大多是快乐的。只要生长在一个正常的家庭,孩子就会很幸福,他的每一次习得都会得到赞许,关注!家长这个时候允许孩子犯错,而且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看在眼里,都充满喜悦。孩子这个时期学习事情没有压力,所以他学的很快,这一切都源自于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如果家长们都能关注到这一点,并且继续发扬光大,引导孩子去积极探索。像游戏升级打怪一样,每到一个关卡,就教会孩子一个过关的技能,孩子会仍旧很乐意学习的。只是很可惜,一般家长教会了孩子基本的事情后(注意,我没说知识),就对孩子开始有了期待,帮助孩子设想未来了。然后就不自觉的和谁家那小谁比来比去,以至于不能完全从孩子自身出发,引导孩子继续向正确方向前行,继续快乐学习了。记得有家长问要不要上早教。如果带孩子去玩,体验一个集体我同意,因为现在毕竟找出一堆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然后让孩子们一起去体验集体活动还是不容易的?但要是非要学点什么,真的不太赞同。孩子这么大的学习还是发挥天性的好。



第二,孩子如何学好数学

孩子到了三年级。自然与早教没关系了。但学数学有时候和兴趣真的有关。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最大原因是觉得数学在生活中用不到。孩子很难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距离我们有多近。买菜算钱数,上学行程估算需要的时间,有多快才能不迟到……数学真的无处不在。可是我们眼中的数学全是考试题,一看就厌烦,这样怎么去学好数学呢?三年级的数学还不是难到学不会。但现在一年级就会有作业难倒一片家长,更别提三年级。家长紧张死了,认为孩子的学习根本就是逾越不了的鸿沟。我作为过来的家长,我认为,孩子小的时候玩玩具根本不懂,都是自创玩具的用途去玩,玩具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孩子到了三年级,玩具会玩的特别好。不要排斥孩子玩。孩子多玩这些。对开发智力,从多角度考虑问题都很有好处。孩子玩好,下一步才能学好。玩是手段,学是目的。这样玩出来的孩子,一般数学都会特别棒。也很少有厌学思想。只要有兴趣,高分就不是问题!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反作用力,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为了学习而刷题,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的学习,别说数学,其他学科也不会特别愿意去学的。所以家长放松,这么大的孩子,从头开始打好基础,不是难事。培养兴趣,养成好习惯。



第三,孩子如何爱上学习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叫《嗝嗝老师》。是印度电影。这部电影太好了,这个老师让同学们知道了,他们为什么学习,学习和生活到底有多大关系。空洞的为了学而学,很少人不溜号。但有目的的学,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比如在头条发文章可以赚钱,赚了钱孩子可以独立支配,孩子会忽然很感兴趣,想象大人一样获得价值,你说她会不会去尝试多写点什么呢?再比如你在家煮饺子不知道什么样的程度算熟了,让她百度一下,看是什么原理,让她教给你,你就说你不懂,她自然就会认真去学,物理原理分分钟引起他的兴趣。有的时候别怪孩子。我们都想不出有趣的办法,孩子又怎么能找到学习的所有乐趣呢?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的成长。学着不给孩子压力,欣赏孩子,做一个“无知”的家长,而不是大明白的家长,你的孩子会越来越强大的。不止数学,所有学科,都会棒棒哒!


妈妈的陪娃共学课


学好数学,乐享一生。我是小数婷婷老师

很高兴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数学,什么是小学数学,以下是婷婷老师的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小学数学主要是分成两个阶段低年级段和高年级段,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一年级的时候还只是刚刚认识阶段,二年级是属于朦朦胧胧阶段,到了三年级就是适应阶段,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努力去抓紧,后面孩子的主观意识变强了,那就更麻烦了。

婷婷老师比较好喜欢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特别是在小学的数学中,但是这里的游戏不是我们现在玩的的手机游戏哦,而是要和我们讲的课有关的游戏,具体这游戏怎么去玩呢?那就可以在网络上去查一下,真的你会发现有很多,同时还可以找到很多知识点,这里还有个很重要的,那就是必须要有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这样才能系统的学习,不让自己的学习变浪费。

分享了这些,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小数婷婷老师


正所谓学以致用,基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可以报班学习一下,像北京新东方小学全科教育的小学数学就很不错。另外,数学的学习也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上,家长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概念、对数学的兴趣,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教学”,让孩子在更多的实际应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


城南恋人


“小学三年级,孩子数学基础一般,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呢?”这问题问的好,现在很多孩子在面对抽象运算思考题和应用题方面,特别容易遇到瓶颈,该如何解决,怎么辅导呢?

为此,宏哥给家长们三个字:“退”,退到孩子可以接受的地方;“远”,帮助孩子打通知识脉络;“慢”,给足孩子思考时间。辅导孩子注意事项,宏哥建议按以下八个方面来做: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家长首先应强调它训练思维的功能,其次才是讲数学的实用性。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我推荐买一套《胡小闹日记》的童书,不少家长反应它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了学习,觉得数学很有趣,用了书中的学习方法,孩子的数学成绩提升的很快。

很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多做题,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大多数数学偏弱的孩子都有过题海战术的痛苦经历,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自然学不好数学。

第二,家长要对小学数学教材有所了解有的放矢的辅导,把握课本知识重难点及审题技巧和方法,可从以下三步骤走:

① 课本知识重难点

这就要求家长起码对这学期数学主要单元内容有个了解。从而引导孩子说出问题考察的是哪一单元知识点,是不是孩子没理解?

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八个单元主要内容。(图二)引导说出哪个单元自己认为是难点。

② 审题

辅导不是给孩子讲题,而是引导正确的思路,而是启发式辅导。让孩子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

归总问题举例: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胡小闹日记》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胡小闹日记》?

画出如(图三)逻辑图示,可以归总出数量关系是总页数相同,就很好的解题了。看到了吧,就这样通过一些逻辑图示从而教会孩子梳理题目,和解题思路。

从而可以审题 → 思路 → 做题。

③ 做题要到可以举一反三

按照思路写下过程,列出算式,步骤完整,正确计算,书写清楚。

建议把完整步骤写下来,第一可以看孩子是否思路清晰,第二可以养成严谨的数学态度。回头检查的时候也比较清晰。为保证正确率,最好建议孩子验算一下。

家长可以根据题型,更改下题目,或者让孩子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解题,比如这时可以导入方程解法,或倍数分析。每天读12页,要几天读完呢?三种读法观察下,有没有内在联系等启发式提问。使思维得以扩展深入。

第三,家长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这里不仅仅是指生活中数学的运用,而是要超越数学本身,让孩子多读课外书,不拘泥于某个学科,应广泛涉猎,尤其是科普书、名人传记等等,要让孩子从书中体会知识的无穷魅力,不断寻找学习的精神动力。

第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

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学一年级后,还会把加法运算当做减法来做,多数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减的意义,混淆概念造成失误。家长不要因此过多责骂孩子,最好借助身边的实物给孩子讲解加、减各代表什么。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校期间能给予适当训练,并及时鼓励。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比如: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让其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抽象的题目可用特殊例子来找规律。

小学数学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高,很多家长都会亲自指导孩子学数学。但不少家长也感慨不好教。“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难教,是因为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指导孩子。”

举道例题:已知被除数+商×除数=72,求被除数?

家长一般会用推理的方式指导: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原式子=被除数+被除数=72,得出被除数=36。

显然,这样的推导方式在成人看来很容易理解,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很抽象。所以建议,家长教这类题目,要“退”到孩子比较好理解的思路,即从具体例子着手,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规律。

“因为12÷3=4,所以12+3×4=24;因为18÷2=9,所以18+2×9=36……”几个例子下来,孩子就会发现规律,原来“被除数+商×除数=和”,现在回过头再去解刚才那道例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六、应用题“去情境化”可从实物入手,解困境。

在小学三年级,涉及“消元法”的应用题是一个重难点。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知道如何消元,但一旦把问题放到生活的情境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孩子去情境化的能力比较弱,那不妨从实物开始着手。”

不要怕麻烦,也许通过实物的例子来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做题很花时间,但是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以后遇到这类应用题就不怕了。

第七、辅导要有针对性的练习

对小学生来说,20以内的口算对提高计算能力还是挺重要的。目前的国家标准是每分钟8道题,这个速度一般学生都能达到。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速度,就每天布置100题,这种题海战术往往效率不高,宏哥建议多关注孩子做错的题,比如有些人碰到数字7、8、9经常出错,那么就多练习带有这几个数字的题,每天对错题再做几遍,收获会更大。练习的时候要选择灵活的形式,例如在网上找一些FLASH小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不觉得枯燥,倒是乐在其中。

第八、作业出错不是大事

孩子的作业每次都要家长检查,导致孩子的作业就等于是家长的作业。那家长到底该不该帮他把错误找出来?宏哥的建议是:告诉孩子有错误,至于错在哪,让他自己找到,并弄清楚为什么错了。错误也是一种经历。家长的职责应该是督促他及时完成作业并能自己检查。至于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不是家长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养成“我只要完成,等下妈妈会检查”的不良习惯,那以后进了初中高中、到了考试时,他永远都不会自我检查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回顾和检验的习惯,让他们有“这道题我肯定做对了”的自信,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宏哥对“小学三年级,孩子数学基础一般,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呢?”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