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談起紂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王拒諫、崇侈、嗜酒色”。紂王不但生活奢侈,所用無度,還荒淫無恥。自從蘇妲己得到寵愛,紂王更是變本加厲,非但對其言聽計從,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紂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於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益廣沙丘苑臺,多取野獸蜚鳥置其中。慢於鬼神。大聚樂戲於沙丘,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紂王

紂王日夜宴飲,不理國事,以至於“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但他對此並未置若罔聞,而是“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懲罰持不同意見者。

在紂王的暴政下,高居三公的西伯昌、九侯、鄂侯均未倖免,據《綱鑑易知錄卷二·商紀》記載,僅紂王十有一祀便發生“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九侯被剁成了肉醬,鄂侯被做成肉脯,西伯昌被囚禁。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臣子勸諫

“歷史倪說”認為,紂王處於王朝更替的端口,當時周出於滅商的輿論需要,大力或者過分宣傳紂王之虐,是有這個可能的。在殷商王朝六百四十四年的漫長統治期,“無道之君”絕非僅紂王一位,殷王武乙不能不提。

殷王武乙是殷商王朝後期十分重要的君主,此人雖不及紂王歷經數千年仍臭名昭著,但境界非凡,開一代“無道昏君”之先河。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殷王武乙

殷王武乙昏庸無道,曾經制作了一個“人偶”,並將其稱為“天神”。殷王武乙時常以與“天神”賭博取樂,並命令旁人作評判,一旦“天神”輸了,便以各種方式羞辱“天神”。

殷王武乙還特別製作一個皮袋,皮袋中裝滿血,然後高高掛起,並朝天射皮袋,稱之為“射天”。

殷王武乙殘暴人間尚且不夠,又侮辱上天。終於有一天,報應降臨,據《史記·殷本紀》記載,“武乙獵於河渭之閒,暴雷,武乙震死”。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上天震怒,武乙死

一代暴君殷王武乙以如此頗具神話色彩的方式身亡。關於這段充滿神話色彩的記載不一定可信,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殷王武乙暴行的不滿,通過巫師之手予以詛咒。

“歷史倪說”認為,殷王武乙的“知名度”之所以遠遜於紂王,是因為他處於殷商統治力尚可的時期,對輿論有一定的控制力,其中當時記載方式不便同樣是原因之一。

據《綱鑑易知錄卷二·商紀》記載,周武王“聞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微子抱其祭器奔周”,便遍告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伐”,“遂東伐紂”。商、周之師會於牧野,“商師潰”,紂王“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武王伐紂,紂王震怒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周武王為天子,“封殷後為諸侯,屬周”,並以“管叔、蔡叔、霍叔監殷”,此處“殷後”是指紂王之子武庚。但周武王駕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史稱“三監之亂”。

從紂王自殺到武庚叛亂被誅,在此期間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是生活在周部落的。殷侯武庚被殺,為不絕殷祀,周公在考慮殷侯人選的問題上,將知書達理、賢能通達的紂王庶兄微子啟作為首選,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立微子於宋,以續殷後”。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周分封諸侯,殷封於宋

殷商覆滅,但家族在周王朝統治之下以宋國得以延續七百餘年。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宋國至“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襲剔成,剔成敗奔齊,偃自立為宋君”,宋君偃史稱“宋康王”。

據《資治通鑑卷第四·周紀四》記載,宋君偃自稱為王之後,便“起兵滅滕,伐薛,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與齊、魏為敵國”,更有甚者“乃愈自信其霸”。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霸王“出世”

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宋康王“復為紂所為”,即在國內,“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

雖然時隔數百年,但是宋康王以諸侯之身製造出來的氣勢絕不亞於先祖統治天下諸侯時,據《資治通鑑卷第四·周紀四》記載,“欲霸之亟成”不但“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以示威服鬼神”,而且“為長夜之飲於室中,室中人呼萬歲,則堂上之人應之,堂下之人又應之,門外之人又應之,以至於國中,無敢不呼萬歲者”。

宋康王急劇膨脹,震動“國際社會”,諸侯列國一致認為,宋康王是重蹈商紂王之覆轍,“不可不誅”,紛紛“告齊伐宋”。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宋君偃四十七年,“齊愍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宋康王“瘋狂”之舉,導致天怒人怨,齊、魏、楚三國討伐宋國時,“民散,城不守”。


與“天”為敵的家族,果然不凡

宋康王落幕

自商湯為天下之主,至宋康王被滅國,歷經一千四百年,這個家族兩度因暴虐被滅國,兩度與“天”為敵,在數千年文明史的中華大地可謂絕無僅有。

“歷史倪說”參考以下資料:

1、《史記·殷本紀》

2、《史記·宋微子世家》

3、《綱鑑易知錄卷二·商紀》

4、《資治通鑑卷第四·周紀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