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宋非常頭疼的西夏軍隊,驍勇善戰,到底有哪些組成部分?


北宋非常頭疼的西夏軍隊,驍勇善戰,到底有哪些組成部分?

在北宋中後期的歷史上,雖然北方的大遼國仍舊虎視眈眈,但是對於北宋朝廷來說,卻已經成了次要威脅。崛起於西北方的西夏,反而成為了大宋王朝的頭號對手。西夏擁有與其國力非常不相稱的強大軍隊,宋朝與西夏作戰的過程中,一直是敗多勝少。宋朝對於西夏軍隊非常頭疼,即使是一些曾經與遼國作戰的老將軍們,也應付不了西夏軍隊。那麼,西夏軍隊到底有哪些部分組成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北宋非常頭疼的西夏軍隊,驍勇善戰,到底有哪些組成部分?

首先,我們聊聊西夏這個國家的形成。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政權,從宋太宗趙光義時代開始,党項族歷經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三代首領的努力,不斷崛起壯大,先後擊敗了甘州回鶻、六穀吐蕃等政權。公元1038年,原本向宋朝稱臣的李元昊稱帝,建立了西夏政權,這等於公然打了宋朝君臣的臉。換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對宋朝宗藩體系的挑戰。宋朝與西夏的戰爭隨即開始,與西夏軍隊作戰過程中,好水川、三川口等戰役,宋朝軍隊一敗塗地。

從整個宋夏戰爭來看,宋朝也是敗多勝少。有一種情況非常奇怪,那就是人口處於絕對劣勢的西夏國,反而經常擁有兵力上的優勢。例如平夏城、永樂城等戰役中,西夏國動輒出動30萬到50萬的軍隊,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看一下西夏國的人口和地盤,按照地域來說,西夏國的控制區包括現在的甘肅、寧夏大部分地區,以及陝西北部和內蒙古的部分地區。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西北地區的人口相對稀少。根據計算,即使在西夏鼎盛時期,全國人口也只有200多萬,僅僅相當於宋朝一個州府的總人口數量。

北宋非常頭疼的西夏軍隊,驍勇善戰,到底有哪些組成部分?

那麼,西夏國如何能夠集結幾十萬軍隊呢?這與西夏國的軍事制度有關。西夏採用了“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一旦遭遇戰爭,全國15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丁,都必須應徵入伍。此外,軍隊中還有為數不少的“麻魁,”“麻魁”就是身體強壯的女兵。由此可見,由於動員了全國幾乎所有的成年男丁,以及大量的青壯年女性,西夏國能夠集結30萬到50萬的龐大軍隊。

但是,由於國力非常有限,西夏無力支撐龐大軍隊進行長期的戰爭。因此,與宋朝、遼國的戰爭中,西夏國都儘可能在短時間結束戰爭。如果戰爭對於自己不利,迅速撤退,避免陷入長期的消耗戰。由於西夏國的國力有限,因此常備軍只有5萬多人。其中,2萬多人隸屬於西夏皇帝直接管理,屬於西夏軍隊的精銳。其餘的2萬多人,分散在西夏各地,有10多位部落首領或者親信大將負責管理。這樣一來,各地擁有一定數量的武裝力量,但又不足以對西夏皇室形成威脅。宋朝與西夏作戰的過程中,最畏懼的就是西夏“鐵鷂子。”

北宋非常頭疼的西夏軍隊,驍勇善戰,到底有哪些組成部分?

“鐵鷂子”是重騎兵,屬於西夏皇室直接管理的精銳力量之一。西夏建立“鐵鷂子”吸取了中亞喀喇汗國重騎兵的經驗,同時又借鑑了遼國重騎兵的特點。由於重騎兵具有突擊力和機動性兩個優勢,以步兵為主的宋朝軍隊非常頭疼。由於西夏人口稀少,為了儘可能擴大自己的人口,西夏採用了很多辦法。每逢與宋朝開戰,西夏就會向宋朝邊境派出大量的“擒生軍。”

“擒生軍”不直接與宋朝軍隊作戰,但有兩個主要任務,第一偵查宋朝軍隊的調動和部署情況,第二在宋朝邊境掠奪糧食和人口。那些剛剛掠奪而來的宋朝人,為了防止重新逃回宋朝,西夏通常把這些人安置到西部的瓜州、沙州等地。幾年之後,才會編入“撞令郎”部隊。“撞令郎”屬於西夏境內宋朝人組成的部隊,一般被部署在第一線,也是損失比較大的部隊。由於穿著西夏軍服、留著西夏髮型,對面的宋朝軍隊根本不會有絲毫的客氣。對於“撞令郎”部隊表現突出者,西夏一般會賞賜中低級官職和爵位,進行安撫。

北宋非常頭疼的西夏軍隊,驍勇善戰,到底有哪些組成部分?

對手宋朝畢竟是一個擁有幾千萬人口的龐然大物,為了儘可能擴大自己的力量。與宋朝開戰的過程中,西夏還會利用金銀、絲綢、牛馬等等,籠絡一些高昌回鶻、吐蕃的部落,暫時為自己作戰。與西夏作戰的過程中,宋朝軍隊確實發現了回鶻、吐蕃等政權的騎兵。由於西北地區的地質結構複雜,在部分地區,騎兵根本無法施展威力。

為了與裝備精良的宋朝步兵部隊作戰,西夏招募了西北山區的青壯年,組成了“步跋子”部隊。“步跋子”類似於現代戰爭中的山地戰部隊,由於經常在山區生活,奔跑和攀爬能力都高於宋朝步兵。很多人認為西夏屬於遊牧政權,文明程度遠無法與宋朝、遼國相比。其實,西夏的金屬冶煉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標準。西夏精銳部隊基本上都裝備了瘊子甲,這是一種防護性非常好的鎧甲。宋朝軍隊曾經繳獲過瘊子甲,並且進行了射擊實驗。在50步的距離上,宋朝各種弓箭都無法射穿瘊子甲,更不要說戰場上更遠的距離。不過,由於西夏的鋼鐵產量非常有限,因此,瘊子甲的裝備數量不算太大。

北宋非常頭疼的西夏軍隊,驍勇善戰,到底有哪些組成部分?

宋朝軍隊以使用神臂弩而聞名,而且西夏軍隊也有自己的殺手鐧。由於處於西北地區,西夏軍隊就地取材打造了韌性非常好的角弓。西夏角弓基本上用犛牛角製作而成,角弓的韌性大、爆發力強,射程和穿透力都高於宋朝軍隊使用的弓箭。西夏借鑑、學習了回鶻和喀喇汗國的冶煉技術,在武器鑄造方面,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在宋朝的歷史文獻中,經常出現“西夏刀、西夏劍”的記載。

綜上所述,西夏常備軍雖然只有5萬多人,但具有在短時間內集結幾十萬軍隊的潛力。西夏的常備軍分為了“鐵鷂子、步跋子”等等,在戰爭時期,又會出現“撞令郎、擒生軍”等部隊。國力雖遠不如宋朝,卻能夠常常處於優勢地位,讓宋朝非常頭疼。為了進一步擠壓西夏的生存空間、遏制西夏軍隊的作戰優勢,在北宋後期,宋朝軍隊採用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層層推進的堡壘戰略。宋朝這一戰略確實給西夏造成了極大的危機,致使西夏不得不向遼國求援,請求遼國出面向宋朝施加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