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五、六十年代在農村長大的人,你小時候最不願意乾的事是啥?

九味羹


【大別山鷹】答疑:五、六十年代在農村長大的人,最不願意幹什麼?我也正好處於這個邊緣時期出生,下來也來談一談我小時候的感受。

在一九七九年以前,農村還處於集體經濟時代,在這個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讀小學的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就目前來說,十一二歲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十分寵愛的寶貝,家裡的事情與他們無關,都是父母們代理。可是在我們那個時代,小孩子的景遇都大不相同,不要說家務活要積極地幫大人幹,而且每逢星期天還得跟隨大人們一起到隊裡出工幹力所能及的農活,同時每天也能幫家裡掙個一兩分的工分。同時放暑假時,正是農村麥收和插中稻的季節,拿當時的話講叫“四搶",即:搶割、搶收、搶脫和搶播。這時正值農曆四月,陽曆五月,氣溫高,氣候乾燥,不要說小孩,就是大人在這種烈日似火的天氣中幹活時間長了也受不了,何況我們這些未成年的小孩子,但當時的環境很艱苦,大人小孩都得這麼拚命幹,沒辦法。

由於是麥收時節放農忙假,割麥收麥是這個季節的主要農活,只有搶晴天收割和收回地裡的麥子,才不至於讓麥子下雨後發芽造成不必要的農業損失。在大太陽底下割麥,早晨溫度低還好受一點,當太陽昇起來後,麥田裡燥熱難受,沒多久但頭上大旱淋漓,呼吸也跟隨著急促起來,加上麥芒的刷扎後,被太陽曬得紅紅的臉上火辣辣的痛。這麥子未下雨前還好一點,經過一場夏雨後,本來金黃黃麥杆和麥穗就長了許多黴點變成了褐灰色,天晴經太陽一曬,再去割麥子的話,整個麥田裡揚起了灰塵,這樣,褐色的灰塵加上麥芒的扎刺,不僅讓人變成了大花臉,那麥芒扎過的地方更是鑽心的痛,人的耳朵丶鼻孔和嘴唇上都沾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塵,這場景現在想起來真有點後怕。麥割倒了後,就要收,收麥一般在第二天下午進行。收麥時抱麥這活路基本上是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事,五六個小孩供一個大人捆麥,不停地幹,從中午一直幹到太陽下山天要黑的時候才收工,這一個下午下來,人都累得伸不起來腰,臉和胳膊都被麥芒刺得通紅,要五六天才能好。要說小時候最不願意乾的事情是什麼,經過我這一敘述,你大概也能明白我們小時候最不願意幹,但也不得不幹的事吧。

以上是@大別山鷹的觀點,關注大別山鷹,關注#頭條三農#,每天為你分享不一樣的三農觀點。


大別山鷹


問:五、六十年代在農村長大的人,你小時候最不願意乾的事是啥?

最不願意乾的活就是選豆。

本人一九五六年生人,因為那時家裡日子過的很是清苦,從七八歲的時候就為家裡幹些力所能及的活。

記得最開始乾的活是揹著糞筐拿著糞叉子去拾糞,糞叉子五個齒,圍著村邊去轉,牛糞馬糞是拾不著的,因為在路上早被人拾走了。也就在溝邊地邊拾些豬糞狗糞人糞,那時豬是散養的,拾的糞留著在自留地裡用。

春天夏天下地給豬去打野菜,秋天就去拾柴禾,柴禾要多拾,因為那時農村不燒煤,做飯和冬天燒炕取暖都靠燒柴禾。

到了冬天,最不願意乾的活來了,就是在炕上放上吃飯桌,盤著腿選豆。

我們這裡收紅小豆,品種叫"天津紅小豆″,世界馳名。那些年,日本看上了中國的"天津紅小豆″,種的紅小豆自己捨不得吃,要出口賣給日本創外匯。

可是,日本要紅小豆要的太刁,要給它們精挑細選才能驗上。那時期人們主糧是玉米山芋,一年也沒有多白麵,而一斤紅小豆要換一斤二兩外國小麥,別外每斤還有現錢一毛,所以,收下的紅小豆都捨不得吃,都要選好給小鬼子換了麥子,還給國家創了外匯。

可選豆可真是個即累又枯燥的活,光盤腿一天就受不了,拾糞還可以跟夥伴們玩,選豆的活就是關了禁閉。

那時父親母親沒空選,奶奶眼花選不了,二百來斤豆子幾乎全是我來選,要在炕上盤他半個多月或二十多天,太枯燥了。選完豆子找來的差價答應給我兩塊錢買鉛筆和作業本,這才耐著心選完的。

現在我們大米白麵有得是了,也不用給小日本選豆子了,要不,我的兒子孫子也會照樣枯燥的。


生產隊長老楊


一是晌午加班割麥子。小時候,農民常年都吃不上小麥面饃,可在最熱的天卻要到地裡割麥子。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在強烈的日光下,用鏟子或鐮刀割麥的滋味。空氣像熱蒸氣,割麥人就像在蒸桑拿;麥穗和麥杆上積滿了鏽塵,割麥人就是吸塵器;割麥的人像汽車上缺水的水箱,能往水箱裡添加的也的確只有井水。所以,每到麥收季節,最不願意去的就是跟大人一塊去割麥,特別是到了中午時段,又熱,又渴,又累,很無奈。

二是起早貪黑攤薯片。那個年代,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為了冬天也有吃的,農民發明了擦板,把鮮紅薯擦成片,曬乾了存起來,紅薯收穫的季節是霜降之後,那時秋分種麥,霜降時麥苗已有5釐米左右,擦好的紅薯片就攤在麥田裡,那時的霜降可不是現在的霜降,早晨和晚上的氣溫都在0℃以下,白天大人要幹活,攤紅薯片正是早晚兩個時段,當伸手摸到冰涼的紅薯片和麥苗上的涼霜時,手指頭疼的要命,你願意去嗎?

三是跟大人一起剷草。人人都知道,小孩的天性是愛玩,可小時候放了學是不能玩的,要去地割草,家裡的豬羊張嘴等吃呢!如果一個人去割草,還是可以偷懶的,和小朋友們玩丟手絹、殺羊羔或砸破鞋樓等遊戲,但要是和姐哥或爸媽一起去地,就沒那麼幸運了,死幹,沒一點玩的時間,煩死人吧?誰會喜歡呢?


心累力乏


提起小時侯,在我十多歲時,懂事的我什麼活都爭著幹。因為家裡八口人,除了一個姐,我大。缺糧戶,為了生活,沒辦法。

清早起來,生產隊開工,中午炎熱或寒冷,都在自由地裡耕種。上甘子村打柴,每天來回六、七十里。力氣小卻想挑得多。

還記得每年冬天,除生產隊出工外,還去鄰近大隊經銷點挑薯渣到公社合作社。100斤三毛伍分錢,一個冬天可掙10多元。媽媽為此過年還特別獎勵我幾包豐收牌(一角三分一包)煙。那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知道只有勤奮勞動就會有收穫。

小時候也有最不想幹的事。那就是打糠。記得七八歲時,我們那沒有碾米機。用推子把谷破開成米,很大片的穀殼或綠豆飯豆殼要用(對)打碎成糠餵豬。我幫忙在對坑邊扒糠(把粗的扒到中間給對嘴打碎。因中午熱,別家的小朋友在玩石子,拋馬棍(遊戲)。我在幹活,一點耐心都沒有,"還打五十或一百腳可了吧"!總跟父母討價還價。總想快點打完糠好跟小夥伴玩石子或拋馬棍。

我們那一代人真是苦,哪能跟現在的小朋友比啊!


瑞星255130442


本人65年出生,小時候最不願意乾的活,是麥假幫家裡割麥子,通常麥假是15天,放假第一天,天黑得嚇人,斑鳩的鳴叫聲,聽著心煩,困得睜不開眼,母親的吆喝聲,和斑鳩的鳴叫聲,把我們從床上催起來,帶著父親磨的鋒利的鐮刀,去地裡割麥子,割麥子的活是最累人的,腰彎的疼痛,由於年紀小,手和胳膊沒有力氣,攥著鐮刀的手磨的滿手血泡,胳膊酸得抬不起來,我和姐姐在前邊割麥子,父親在後邊捆麥個,麥子割完,還得用小拉車拉回麥場裡,脫離!脫離麥子最髒,最累的活,一般是晚上幹,父親說,晚上涼快,麥汪扎的滿手是刺,胳膊上麥汪劃的口子生疼!脫離麥子,髒得眯著眼睛,,,,,,,那苦不是孩子們能受的了的!真能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們絕不會浪費糧食的,父親說浪費糧食龍會劈死的!唉,說多了,都是淚,滿滿的回憶!


老闆72349016


這個題目有點兒意思。五七年的我出生後,媽媽又連續生了七個男孩子,所以,加上我老大,我家一共有八個禿小子。由於那年代的山區農村極為貧窮,沒有醫生,有病了就靠基因決定的自身免疫能力去抵抗,抗過去算你命大你活了,抗不過去,你就涼涼了。

我家老二,三週歲時發高燒,沒有醫生沒有藥,就靠燒黃錢(黃色燒紙)求神仙保佑,全身推油,扎針放血等土辦法來搶救。最終沒能搶救過來,讓我抱著煙囪,朝天空高聲喊他的乳名,結果也沒能留住他。

我七弟生下來兩個星期,因高燒就夭折了。

因此,我父母生了八個孩子,成年了六個。

我是老大,從小最不願意幹又必須乾的,就是看小孩子。

他們拉屎了,你得叫來狗,讓狗把屎吃掉,然後要洗屎尿布,擦屁股。弄不好,他們拉完屎又餓了,沒得吃,嗷嗷的叫,你還得哄他們不哭,抱著不行揹著,總之,你得想辦法不讓他們哭。

別人家的孩子放學了,幹完活可以玩一會兒,我就沒玩兒過。放學到家乾點兒墊豬圈等農活後,還看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一串子屁孩子,恨不得把他們全捏死。

現在,最小的弟弟也47歲了。想想小時候還會生氣。但哥幾個到一起聊小時候的事兒也蠻有意思。


循環經濟齊


我是從小在農村長大並一直生活在農村,在我最深刻的印象中最不願意乾的活是,晚上半夜三更起床下地裡面去撿紅薯片。那個年代農村能維持溫飽的糧食就是每年霜降後生產隊分到每個家庭的紅薯了。把分到的成千上萬斤的紅薯用推紅薯刀推成片在地裡曬乾了,便是農村一家子一年到頭的口糧。最怕的就是紅薯片還沒有曬乾,晚上半夜三更下小雨刮風,又凍又被雨淋溼了還看不清摸黑撿紅薯片。這個活印象中從記事起一直到八三年不推紅薯片才算結束了。現在想起來那場面還是記憶清楚,這輩子是不會忘了


行生於己名生於人


五,六十年代在農村長大的人,你小時候最不願意乾的三件事是啥?

1,炒莜麥,把莜麥從鍋裡炒成金黃色,炒莜麥很難受,我燒火,我媽攪拌,莜麥炒熟后里面的莜麥刺落在脖子上特別難受。

2,磨面,人工推石磨,在磨道里推著磨轉圈子。

3,說句不害羞的話,小時候到冬天,媽媽給我拆棉褲,我得光著屁骨在家裡圍著被子,等媽媽縫褲子。那時候穿衣服就是老大穿罷老二穿,老二穿著太小了該老三穿。到誰也不能穿了就拆了。用漿湖沾在一起,再做鞋。

這三件事在我的家庭讓我趕上了,哥哥唸書在鄉里,弟弟太小。我正適合。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真不容易。

3,


用戶108650913403


我沒有在農村呆過的經歷,但是去農場割過麥子。72年的時候去單位農場幫助收割小麥,一共去8個人,從早上九點開始幹活到12點吃飯,再從1點鐘開始幹活到6點收工。當時感覺割了好多好多,吃飯時問生產隊的隊長,我們割了多少,隊長說你們割了不到一畝地,大家一聽都傻了,飯也不好意思吃了。現在想起來還感覺是很丟人的一件事。

我認為割麥子是最不想幹的事情了!


浩浩爺爺6971


提起六十年代的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懷的時期,我是六六年出生,從記事起就缺吃少穿,家裡姐弟六人,我是最小的男孩,就從沒有穿過一件完整的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過的,當時就想象啥時能跟別的孩子一樣穿一件全新的新衣服,想歸想根據當時生活條件根本穿不上新衣服,主要原因是六十年代穿衣服要布票,吃飯要糧票,一年國家給每一個大人三件衣服的布票,穿夏衣沒冬衣,還有那沒多孩子呢,再加那有錢,直到八十年代才實行了沒布票的就有高價布,開放後也有賣古衣的,啥古衣,也就是城裡人穿過的舊衣服,說起最怕幹什麼,其實我最怕洗臉,理髮,再著就怕學校有外出活動,怕洗臉因為手和臉都凍傷了,怕理髮是沒帽子冷,怕學校有活動還是自己沒衣服和鞋子,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