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泥鰍如何養殖?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大別山鷹


沒養過泥鰍,但是小時候是抓泥鰍能手!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抓泥鰍,最主要的原因是沒大有魚,放學放假沒事我就在坑邊轉悠,一看泥鰍洞就知道里邊有沒有泥鰍,掏洞都是用一隻手去掏,當手觸碰到泥鰍的時候,泥鰍會自然而然的逃跑,手就跟泥鰍玩太極,讓泥鰍始終跑不出手掌心。後來連到,只要我的手碰到的泥鰍,就沒有能跑出我的手掌心的。我每天放學從池塘邊走過,必然帶著一兩條泥鰍回家。


抓到的泥鰍大部分都死掉了。

那時歲數小,抓回來就隨便找個瓶子放在裡邊,放在窗臺上,太陽一曬,一中午就死了。有時放在家裡的瓦罐裡,不小心就被家裡的雞吃掉了。反正我能想到的幾乎沒有能夠活下來的,由於抓的數量少,也從來不吃。我清楚的記得,那時看到抓到的泥鰍死了,只是惋惜,沒有覺得泥鰍可憐。等我稍微長大了,才體會到野生動物的生存不易,儘量不去殺生。


噩夢連連!不再抓泥鰍!

後來我經常做噩夢,經常夢到我在抓泥鰍的情節,等我抓上來一看,是一條蛇,嚇的我趕緊扔了,開始跑,再一看腳下全是蛇,都在追我,想跑也跑不動,想喊也喊不出來,急的渾身大汗淋漓!而且同樣的夢經常做,總是那個片段,有時還能連續做,跟連續劇一樣。

從那以後,我就不再抓泥鰍了,也很少殺生了,噩夢也不做了。


鬼谷雜談


泥鰍是一種美味的食物,近幾年來市場前景也很不錯。養殖泥鰍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但是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也比較多。

泥鰍是微鱗魚的一種,它有三個呼吸系統,所以比較耐運輸,在無氧的條件下還可以存活20天左右。那麼,泥鰍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東西呢?

1,最好是在土塘裡養殖泥鰍,因為泥鰍需要鑽泥,如果是天然的土塘就更好啦。土塘裡的水深要控制在1.2米左右。

2,可以在土塘裡種一點水葫蘆,給泥鰍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在水葫蘆瘋長之後還要對其進行清理,保障水質。

3,25度左右的水溫最適合養殖泥鰍,如果天氣特別熱的話,水裡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這時候要及時給池內注入新的水。

4,泥鰍是雜食魚類,在給它投食的時候要注意各種營養的搭配,可以給它投餵魚粉、菜餅或者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飼料;投餵頻率在一天三次就可以了。

5,做好疾病預防,以每個月一次、持續5天的頻率在泥鰍的飼料中加入抗生素、維生素等再進行投餵。

6,定期用微生物製劑來改善池塘水的質量,也可以在整個池塘內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潑灑,這樣可以有效預防魚病。

7,及時清理池中泥鰍的敵害,如小老鼠、水蛇等。

總的來說,想養好泥鰍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

答題助理:鄉村人兒

#我們熱愛鄉村生活,嚮往大自然,喜歡討論,如果你們也喜歡,請幫忙點贊評論,謝謝關注不勝感謝。


吐嚕家的果兒


1.養殖池規格為長15米、寬10米、深1.5米,最好是泥土地面,如果是水泥地面鋪好15釐米的泥 土。養殖前對進水口、出水口進行簡單改進,將進水口移至池壁上方,並在進水口處接一直徑 為6~7釐米的PVC塑料管,使進水管向養殖池中間延伸約40釐米,同時在池底排水口上安裝網 罩,防止泥鰍逃跑。

2.放苗前,養殖池加水30釐米,將20千克生石灰加水化漿後立即全池均勻潑灑消毒。3天后施基 肥肥水,培育池水中的浮游生物,使鰍種在下塘後就可攝食到一些天然餌料生物。

3.在較大容器中配製4%的食鹽水,將野生泥鰍苗倒入鹽水中浸泡4~5分鐘,傷病的泥鰍苗會劇 烈蹦跳,體質差的泥鰍苗會發生昏迷、軟弱無力,淘汰這類個體,將在鹽水中正常活動的泥鰍 苗進行放養。


4.池中放水草(水葫蘆等),漂浮在水面,為泥鰍遮陽隱蔽,夏熱時節不僅可以吸收強紫外線對 泥鰍的直接照射,還可調節水溫;水草根系發達,不僅給泥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且還 可淨化水質,改善飼養泥鰍池內的整個生態環境。水草覆蓋面積佔水面的 2 / 3 左右。

5.池塘養殖一般放養體長3~4釐米的夏花100~150尾/平方米,期間進行做好參察工作,每天觀 察水的顏色,做好滅殺細菌和滅真菌,可用碘三氧或硫醚沙星配合食鹽水全池潑灑。

6.登上幾個月即可收穫,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幹,採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 一定數量的鰍苗,利於繼養和高產。

注:池塘四周應高出水面40釐米,池埂坡度60°~70°,“夏至”是養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時間投放種苗。


盼盼的日記


隨著國農產業結構的調整,對農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的加大,許多外出經商及務工者紛紛回農村發展,加入泥鰍養殖行列的確不少。根據筆者多年養殖的經歷,新手養殖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可以少走彎路。

選好場地:交通方便,有一定水源的條件,土地租金合理,有現成的魚塘最好,能與周圍農民搞好關係。

搞好基建:池塘改造不能馬虎,哪怕多花點時間和資金,池塘埂做結實不漏水,做好防逃防敵害,養殖場排水暢通避免漲水被淹。

採購好苗:找有資質的苗場採購規格稍大的苗,成活率高且生長好,每畝池塘泥鰍苗成本儘量控制在3000元以下。

加強管理:泥鰍病害較少且不缺氧,日常管理較為輕鬆。一是管好水,通過調節水質不能讓水出現汙染;二是做好病毒性和細菌性疾病預防;三是防止鳥害等敵害。

注意環保:特別是養殖密度偏高的池塘,水質出現汙染需要換水,不能直接外排。應集中到提前預備的池塘淨化處理,淨化池塘適當放花鰱、白鰱魚,種植水生蔬菜或水草,結合消毒和微生物淨化,水質合格後再循環用於生產。

筆者頭條號/泥鰍日記,微信公眾號dzyz168,誠與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


水產日記


建造泥鰍的養殖池塘:要想養泥鰍,首先要給泥鰍建造池塘。可以用水泥鋪成大概深度要在兩米左右的,然後根據自己想要養殖的規模來確定養殖塘的面積。然後在水泥地上面鋪上大概20釐米的泥土,只有池塘裡邊有泥土,才能夠讓泥鰍正常的存活與生長。而且池塘裡面應該有可以注水以及排水的管道,養殖泥鰍的時候,應該把進水口設計到池塘的上面。然後在上面安大概五釐米左右的塑料管道,而且在排水管道的地方要放一些防止泥鰍進入的佈網,避免泥鰍進入到排水管道中。

放苗前的準備:在把池塘建好了以後應該先對池塘內部進行全部的消毒,具體消毒的方法就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均勻的放到池塘裡面。一般要對池塘裡面放入五十釐米左右的自來水,然後再加入30千克的石灰。在消毒以後,對於整個池塘裡面統一的進行排水。大概一個星期以後就可以放置一些有機肥料了,有機肥料大概在陽光下面暴曬兩天兩夜的時間就能夠有一些小的微生物。這時候就可以給池塘內蓄水了,而且還要在池塘裡面放入一些水草,或者是適合泥鰍遮擋陽光的夏草。在蓄水三天以後就可以放泥鰍苗兒了。

在蓄水的同時,應該將買來的泥鰍苗放到鹽水當中浸泡大概五六分鐘左右。如果能夠在鹽水當中沒有任何的異樣。那麼就可以把這樣的泥鰍苗放入到準備好的池塘當中進行飼養了。反之一旦在鹽水裡面泥鰍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舉動,比如異常的好動以及異常的不動,甚至有一些會出現死亡的泥鰍,一定要把這樣的泥鰍挑出來。

科學的飼養泥鰍:要想讓泥鰍更快的生長,一定要避免池塘裡面放置的泥鰍過多。在剛剛放泥鰍的時候,一般要按照每一平方米大概0.3千克左右的密度來飼養。如果養殖的密度過多的話,很容易影響到泥鰍的正常生長。而且也容易使泥鰍傳染一些疾病,要想讓泥鰍生長的快一些。一定要科學的按照正確的飼養方法來養殖,不要覺得飼養的泥鰍越多,產量越高。

泥鰍吃的食物比較雜,在泥鰍小的時候可以讓泥鰍吃一些水裡面的一些藻類。隨著你就慢慢的長大,大概泥鰍長大5釐米的時候可以人工的投餵一些餌料了。一般投餵泥鰍的時候可以投餵一些動物的內臟以及新鮮的蔬菜粉末,還有一些雜糧。甚至是一些魚肉磨成的粉,都是可以讓泥鰍食用的。而且在投餵泥鰍的時候,最好是可以定時定點。一般每天早上投餵一次,晚上投餵一次。

泥鰍適合的溫度:泥鰍比較喜歡在比較溫暖的地方生活,一般泥鰍能夠在10℃到30℃的水中生活,一般夏天的水溫適合泥鰍正常生活。而且在夏天的時候,一般溫度在20℃以上。這個時候泥鰍增長的比較快,要想讓泥鰍生長的快一些,一定要在這個時候給泥鰍吃足夠的飼料。但是如果溫度比較高的話,也會影響到泥鰍的正常生活。一般到冬天的時候水溫到零度以下或者是五度以下有時候泥鰍也會停止生長。

所以說要想讓泥鰍一年四季都能夠成長的話,在夏天的時候可以在水裡面加入一些新的水,讓水溫下降到20℃左右。在冬天的時候天氣比較低,可以利用一些加熱的方法使溫度提高。一般泥鰍生長的地方溫度常年維持在15℃到20℃之間溫度是最好的。要想合理的養殖泥鰍,一定要掌握好泥鰍適合的溫度。


神州養殖業


泥鰍屬於小型魚類,在野生的環境下,生長較為緩慢,如果是進行人工養殖,有充足的營養補充,生長速度就會加快,一般1齡的可以達到10~12克,2齡的個體就可以達到30~35克的商品鰍規格。泥鰍到2齡時就已成熟,之後生長速度減慢,因此,人工養殖泥鰍的週期是1~2年較為合適。

人工養殖泥鰍對於環境因素的要求

泥鰍的生命力很強,繁殖能力高,可以在湖泊、池塘、稻田等水域環境生活,因為它具有鰓呼吸、腸呼吸和皮呼吸等多種呼吸方式,可以在溶氧很低的淤泥中存活,對於外界環境因素要求不高。

1、酸鹼度

泥鰍是底棲的小型魚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常常棲息在軟泥較多的湖泊、池塘、稻田等淺水層淤泥中,喜歡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PH 6.4~7.2)的水體中。

2、溫度

泥鰍可以適應的水溫為10~30度,最適宜的水溫為22~28度,在這個溫度範圍內生長速度最快。若水溫低於5~6度,則會潛入到淤泥中冬眠,到了來年溫度升高以後再出來活動。當溫度高於30~34度時,就會鑽入淤泥或草叢中避暑。

3、溶解氧

泥鰍正常情況下的耗氧量在200毫克左右,但在飢餓情況下,耗氧量呈下降的趨勢。在溶氧偏低的情況下,它通過上浮呼吸空氣、進行腸呼吸可以提高耐低氧能力。正常的池塘環境都可以滿足氧氣需求,甚至在溶解氧只有0.16毫克/升的池塘裡也可以存活。

4、光線

自然條件下,泥鰍白天會潛伏,到了夜晚才出來覓食,它們具有明顯的避光習性。泥鰍在明亮和黑暗兩種環境中,在黑暗條件下的分佈率要高很多。

養殖泥鰍養殖池的規劃

建造養殖池塘:養殖泥鰍在規劃池塘的時候,最好要選擇水源充足、土質為黏土的土壤,池塘面積可大可小,根據養殖規模來定。池塘的深度要保持1.2米,四周要用土加固。塘埂上要挖深30~40釐米、寬18釐米的溝,用來安裝防逃網。

做好防逃設施:在規劃養殖池塘時,做好泥鰍的防逃工作很重要,防逃網的高度最少要比池塘水面高出30釐米。防逃網的材料可以用聚已烯的網片,網目在0.4釐米以下,以防鰍苗從防逃網的孔中逃跑。防逃網用竹竿支撐,插進之前已挖好的溝裡,填土壓實。池塘的進水口要高出水面0.5米以上,並安裝閥門來控制水流量,排水口可以與池塘的水面持平,進、排水口都要用防逃網罩上。

清塘消毒的措施要做好才能避免泥鰍發生病害

在鰍种放養前的半個月,要對池塘進行清塘消毒,池塘裡的有機物過多,會消耗池塘裡的溶氧,滋生大量細菌和微生物,會引發泥鰍的病害發生。

1、用80千克/畝的生石灰清塘消毒

生石灰遇到水以後可以產生熱量,提高池塘裡的PH值,釋放出來的熱量可以殺滅各種病原體和細菌。生石灰熟化以後產生的碳酸鈣,有利於增加池塘裡的泥土疏鬆,提高透氣性,泥鰍可以更好地在底棲活動。生石灰施用的時候,每畝用量60~80公斤,先在池塘的四個角落挖洞,將生石灰分別放入挖好的洞中,撒入一些水,形成糊狀以後,再向池塘潑灑,第二天再用工具進行耙動,以使生石灰與底泥充分融合,達到殺滅細菌的作用。

2、用3千克的漂白粉進行清塘

漂白粉中含有氯,通過氧化以後,可以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與生石灰相比,用量要少得多,每畝用3千克就可以達到效果,而且操作的時間比較短,毒性消失得也快,不會給泥鰍造成多大的影響。使用漂白粉進行消毒時,池塘裡要保持一定的水位。先將漂白粉在木桶裡溶解,用木棍攪動一下,等完全溶解以後,再向全塘均勻潑灑,過一個星期就可以放鰍種。

3、用40公斤/畝的茶粕進行消毒

茶粕中含有茶皂素這種物質,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特別是對於底棲活動的泥鰍很適用。它的刺激性較小,不會對其它的植物產生腐蝕,既能消毒還可以給池塘提供有機肥料,供水草和泥鰍生長。茶粕消毒的用量一般是40公斤/畝,先用機器將茶粕搗碎,再加入適量的水浸泡一天,溶解以後撒入到池塘來消毒,它可以和生石灰配合使用,起到更好的效果。

養殖泥鰍過程中,不同生長階段的投餵方法

泥鰍的攝食以夜間為主,白天就潛伏到水底,人工養殖的條件下,經過馴化以後,在白天也可以進行投餵。泥鰍的每一個生長階段投餵的方法不一樣,採取科學合理的投餵,提供全面的營養補充,泥鰍的生長速度才會加快。

1、初期仔魚的投餵

  • 泥鰍在幼苗階段,主要是以內源性的營養為生,各器官還在發育的階段。隨著眼、口、消化道、攝像有關的器官發育,逐漸開始開口攝食。繼續生長後,器官發育趨於完善,食物的選擇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開口攝食時,餌料的選擇尤為重要。
  • 鰍苗孵出的第三天,卵黃囊就會消失,開始進入攝食階段。此時,應投餵一些代用的餌料,如蛋黃、豆漿等。如每100萬尾鰍苗投餵一個蛋黃,或者是每100萬尾鰍苗投餵100~150克的豆漿。另外,可以再投餵一些輪蟲,投餵時輪蟲的密度達到每毫升水體5個以上。剛孵出的鰍苗經過3~5天即可進入池塘培育,此時,可投餵水蚯蚓槳。
  • 輪蟲很小,適口性比較好,且輪蟲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僅次於蛋黃。輪蟲在水裡的遊動速度慢,分佈也比較均勻,作為泥鰍的開口餌料來說,保持了營養元素的穩定,對育苗水質不會產生汙染。

2、鰍苗的投餵

鰍苗也就是養殖一段時間的仔魚,鰍苗下塘前的1周,塘水要用雞糞或豬糞進行發塘。鰍苗下塘後,每天要潑灑3~4次豆漿用來培育輪蟲或水生昆蟲供泥鰍食用。

3、鰍種的投餵

經過20天的培育,鰍苗長到了2~3釐米,進入鰍種的培育階段。除應在投餵時增加天然餌料外,還要投餵人工餌料,如蚯蚓槳、麥麩、豬血、豆腐渣、黃豆餅等。投餵時應將麥麩、豆餅、小雜魚等餌料絞碎,加入少量的麵粉混合,製成顆粒餌料,其中動物性成分與植物成分之比為5:3。開始時可以煮熟攪拌,泥鰍不斷長大,可逐漸改成生拌。隨著水溫升高,應適時增加投餵量。經過一個月的飼養,泥鰍體長可達到4~5釐米,此時可轉入成鰍培育。

4、成鰍的投餵

成鰍的餌料來源很廣泛,動物性的餌料有蚯蚓、螺肉、動物內臟、蠶蛹粉、血粉等。植物性的餌料有麥麩、米糠、餅粕、豆渣、玉米粉、黃豆粉、熟山芋、蔬菜等。成鰍偏食植物性的餌料,投餵時,動物性餌料與植物性餌料的比例應控制在2:3。投餵時應定點、定量、定料、定時,不需要煮熟,製成顆粒可以用專門的顆粒機。池塘中設置食臺,既可降低飼料浪費,又便於觀察採食情況,及時清除殘餌,減少水質汙染機率。

養殖泥鰍日常管理與病害防治

日常管理:養殖泥鰍期間,巡塘的工作不能少,一天最少要有2次,觀察水質變化和泥鰍的吃食情況。如發現防逃網破損,要及時進行修補,注意防治老鼠、蛇等適害生物的危害。

高溫天氣要適當加註新水,用微生物製劑來調節水體,改善水質。加註新水時,要用60目的篩網進行過濾,防止野生雜魚、蝌蚪等敵害生物進入池塘。

選用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的配合飼料,增強泥鰍的體質。當水溫達到15度時,池塘的投餵量為泥鰍總重量的2%。當水溫達到20~28度時,投餵量增加到3%~4%,每天投餵三次。

疾病預防:泥鰍的適應能力很強,只要管理得當,減少泥鰍的外傷,一般很少發病。加強水質管理,形成良好的生長環境,泥鰍的抵抗力加強,生長旺盛。

預防措施主要是做好池塘和工具的消毒,堅持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嚴禁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經常使用有益微生物調節水體,儘量不用藥或少用藥。若發現病害,要認真檢查,及時治療,確保泥鰍健康養殖。

每月全池潑灑0.5克/立方米的聚維酮碘2次進行病害預防,每月用驅蟲的中草藥預防原生疾病1次。

小結:泥鰍養殖的技術難度不大,它的適應能力比其它的魚類要強,只要適當管理,基本不會發生病害。有了養殖的條件,掌握科學的投餵方法,一般經過一年時間的飼養,就可以捕撈上市,給養殖戶創造經濟效益。


農事隨談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泥鰍也漸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啦,泥鰍的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很多人也想通過養泥鰍實現了發家致富的夢。於養魚相比,養泥鰍還是要難很多,那麼我們在養殖泥鰍時要注意些什麼,讓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1.      養殖密度

密度過低賺錢少,浪費場地,密度高容易缺氧少食,造成死亡,資料顯示幼苗在3cm以上的泥鰍,放養密度為每平米在0.1-0.2kg左右為最佳,隨著泥鰍的生長,還易不斷的減少養殖密度。

2.    水質與水溫

水質的好壞關係到泥鰍的生長速度以及病害發生,所以在養殖時對水質的管理特別重要,只有保持水體的活肥,泥鰍才能生長健壯,快速提高產量,實現收益最大化。泥鰍是喜溫的魚類,能在10-30度的水溫中生存,最適宜的水溫在25-28度,這個溫度期間,是它活躍度以及攝食量最大的時候,也是它的生長旺盛,所以天熱天冷都得做好水溫管理。

3.    餌料

泥鰍鰍是雜食性魚類,吃的餌料的來源極廣,可在養殖時在池中施肥培育浮游藻類,供期自由採食,也可可投餵魚粉、魚肉漿、動物內臟以及五穀雜糧、蔬菜,水草等,讓其快速生長。

想了解更多的泥鰍養殖知識可以私信我哦



油菜花花看花花


 養殖泥鰍需要注意些什麼?

泥鰍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可鮮食或烘乾食用,具有滋補藥用之功效。泥鰍多棲息於靜水及水體有軟泥的底層,夏季較多。泥鰍飼養技術簡單,養殖效益較高,是發展特種水產養殖的一條好途徑。本期編輯一組泥鰍養殖技術,供養殖戶參考。
  1 培育苗種講科學
  養殖泥鰍苗容易遇到易繁殖、難培育的問題,目前苗種培育成活率一般在20%左右,如要提高苗種培育成活率,須講究科學方法。
  泥鰍孵化池最好是大於20平方米的水泥池,孵化出苗3天后,不急於分塘培育,採取原池培育壯苗下塘,期間投餵適量的蛋黃,培育1周後鰍苗長到1釐米左右,躲避敵害的能力增強後再分塘。
  放苗前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清塘,待1周後水體毒性完全消失後,方可放苗,並在放苗前事先放入數尾泥鰍苗試水,4~8小時內無異常反應,泥鰍苗方可正式下塘,池塘水深一般保持在30~50釐米。放苗前畝投放300公斤腐熟糞肥,以培育天然餌料,3~5天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殖到高峰期,及時投放苗種。
  每畝投放泥鰍仔魚15萬尾左右,泥鰍苗下塘後每天畝投餵泥鰍苗專用粉料或自制粉料,不主張投餵豆漿,豆漿雖然適口,但是肥水快不容易控制水質。培育泥鰍苗種的初期對水體溶氧要求很高,一般水體溶氧量每升應達到4~5毫克,採用噴頭灑水增氧效果較好,水花小而密,不會對體質弱小的鰍苗產生傷害。池塘水體透明度控制在30釐米以上,泥鰍苗經過1周培育即可分塘養殖。
  2 分塘轉運有技巧
  泥鰍水花苗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育達到寸苗規格,這時會出現魚塘水質、底質老化,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缺乏,魚苗數量和密度很難準確估算,飼料投餵量難以把握等狀況。為了提高泥鰍的生長速度,設計合理養殖密度,方便成魚的餵養和管理,應對魚苗進行捕撈、圍數、轉池養殖。泥鰍苗在轉入重新培育優良水質的魚塘後,又會出現新一輪生長高峰期。同時,在轉池過程中可有效清理大型害蟲和野雜魚。
  魚苗捕撈前幾天應檢查魚苗健康狀況,並進行殺蟲滅菌處理。魚苗捕撈前至少停料一天。若採用拉網捕撈的方式,拉網前2~3小時還應全池潑灑一次抗應激藥物,如維生素C、多維、多糖等。同時應準備好吊水網箱或暫養池等,並保持水體的清潔度、較高的溶氧、合適的水溫。為儘量減少魚苗的傷害,應選用密眼、材質柔軟的拉網或地籠捕魚。
  捕撈起來的泥鰍苗應及時轉入網箱裡吊水處理,使其排除鰓內泥沙、體內糞便、代謝粘液等。泥鰍屬於底棲魚類,生性膽小、怕光,在捕撈和吊水過程中會激烈亂竄,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消耗大量的體力和溶氧,情節嚴重的話會使魚苗嘴唇上頜或尾部受傷。因此吊水期間應做好抗應激處理,同時注意增氧和換水。根據運輸時間長短,吊水時間一般為2~10小時。吊水後需要清除網箱內的死亡或傷殘魚苗、害蟲及野雜魚,視魚苗整齊度考慮是否需要過篩分級。
  3 轉池消毒巧管理
  泥鰍苗下池前2小時應全池潑灑抗應激藥物,並開啟魚塘增氧機,以平衡水體上下層溫度和溶氧。為防治魚苗捕撈、搬運、吊水過程中出現的機械損傷和因應激反應產生的體表滲透性出血病及感染,魚苗下池前需要做藥浴消毒處理。藥浴消毒應選用對魚苗刺激性較小的藥物,如聚維酮碘,高錳酸鉀等。魚苗藥浴需要嚴格控制藥液濃度和藥浴時間,並做到隨時觀察,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撈出魚苗,避免用藥不當造成的魚苗傷亡。用一定濃度的EM菌液,對泥鰍苗進行藥浴後下池,對外傷感染恢復有一定療效,EM藥浴期間要求水質指標良好。若因特殊情況無法做到藥浴後下池,則應在魚苗下池後連續3天使用低劑量消毒藥液全池消毒。
  魚苗下池應儘量選擇在魚塘上風口開闊區域的深水處,晴天上午或傍晚下池,避開高溫、強光時段和陰雨天氣下池。下池當天不用喂料,使其適應魚塘水質環境。下池第二天開始少量投餵,並隨時巡池觀察魚苗採食及活動情況。下池一週後進入正常餵養階段。土壤以保水力強的壤土或粘土為好,沙土最差。同時要求土質肥沃疏鬆、腐殖質豐富、耕作層土質呈酸性或中性為好。泥層深20釐米左右,乾涸後不板結,容水量大,不滯水,不滲水,保水力、保肥力較強,使田水保持較長時間,所需水深水溫相對較為穩定,有利於天然餌料的繁殖。成魚養殖場應提前做好清塘肥水工作,保持水位1米以上,水體透明度20~30釐米。
  4 疫病防控早準備
  泥鰍在自然水體中病蟲害較少,但人工飼養管理不善或放養密度太大,水質惡化等環境嚴重不良時,泥鰍生病的幾率增多,直接影響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因此,要調好水體環境,才能減少疾病發生。
  排換部分地層水,不超過總水體的1/3,換水2~3天,每天換1/3,可潑灑重毒清防止底部毒素上升。用底毒消或對路片,讓其沉入底部分解氧化淤泥,如有浮狀物則撈出塘外。3~5天后加水復位,用乳酸菌拌沙撒至池塘。
  出血病
  由於長期缺氧或生理性缺氧,導致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錯亂,使血液中的有毒物質無法排至體外,引起機體脆弱部位的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產生繼發性細菌感染,常見的腐鰭病、爛鰭病、爛頭爛尾病由此衍生,夏季易流行。平時可用底毒消全池拋灑,投料處應多潑灑。治療時先用重毒清每包3畝潑灑,2小時後每畝用氨基酸碘與病毒一滴靈各250毫升全池潑灑,隔日再用1次。輕微情況可以用底毒消每支3.5畝。同時結合內服藥,用肝腸毒清每支40斤+清熱消炎寧每支80斤拌飼料,每天2次,連服3~5天。
  腸炎病
  病原多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病魚肛門紅腫,嚴重時有黃色黏液溢出。腸內無食物或後段腸有少量食物和消化廢物,腸壁充血呈紅色,嚴重時呈紫紅色。病鰍常離群獨遊,動作遲緩、呆滯,體表無光澤,不攝食,最後沉入池底死亡或窒息而亡。用肝腸毒清每支40斤+清熱消炎寧每支80斤+腸炎空胃靈每包80斤治療,每天2次,連服3~5天。

關注中國農林科技網,在主界面下方點擊官網申請註冊會員,免費發佈供求信息。關注公眾號:中農科技網,瀏覽海量農林資訊,實用技術!


中國農林科技網


泥鰍是,人送外號“水中人參見”,可見其營養價值之高。泥鰍當屬野生的味道最好,但是近幾年野生資源量減少,為滿足市場需求,人工養殖就必不可少。那麼,在養殖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苗種。現在市場上有野生苗種和人工繁殖苗種,如果是養殖最好是用人工繁殖的苗種,能提高成活率。野生苗種會因捕撈操作而受傷、體質下降等,成活率不高。

2、防逃。泥鰍逃逸性強,具有趨水性,還能鑽土。所以,池埂要加高加固,進排水口用密眼網布扎牢固。

3、泥鰍最適合的水溫在22~27℃之間,因此,保持適宜水溫最重要。在水溫高的夏季,用竹槓攔住種植水葫蘆、浮萍等,遮擋陽光;冬季要搭遮風蓬,保持水溫。另外,要適時調節水位,原則是“春秋淺,夏冬深”,還要保持穩定。平時管理適時加註新水。

4、放苗要過數,養殖出現死亡要記錄,這樣有利於掌握養殖情況,而且是投餵和用藥的根據。

5、混養花白鰱,淨化水質。

5、避免產生應激,如加水時要注意水溫差、不要在池塘邊弄出大的響動等。

7、疾病預防,泥鰍常見病有氣泡病,爛腮、腸炎、赤皮等。平時要適時換水,保持水質清潔投餵的餌料要清潔,動物性餌料要消毒。還要注意,不能投餵過多,容易引起腸炎。平時要定期投餵藥餌。

8、改底。泥鰍是底層魚類,喜歡鑽土,經常接觸到底質,如果養殖時底質變壞,極容易導致疾病。所以,可以用微生態製劑改良底質。

養殖是門技術,細節很多,需要不斷摸索總結。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養殖泥鰍需要注意哪些東西?

泥鰍味美營養高,而野生的泥鰍很少了,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於是人工養殖泥鰍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在泥鰍養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一、池塘的清潔和消毒處理。鰍苗弱小的時候抵抗能力較弱,所以在開始放入泥鰍苗之前池塘的清理非常重要。一般在放苗入池塘的一個月前,需要把池塘的水放乾淨讓太陽暴曬,曬越幹越好,讓有害物質無處藏身。

在泥鰍苗放池塘一週之前,用消石灰先把池塘底部徹底消毒一次,生石灰能殺死多種有害微生物,比如螞蟥、昆蟲、清泥苔、寄生蟲等,基本上對泥鰍有害的都能清除乾淨,效果顯著。用消石灰消毒後一定要過一週以上才放入泥鰍苗,不然消石灰沒完全溶解對鰍苗有影響。

二、把池塘底部的淤泥挖趕緊,因為池塘底部沉澱了過去一年裡所有的泥鰍糞便和沒吃完腐爛的飼料,會產生大量有害微生物。而泥鰍又喜歡在淤泥裡面鑽來鑽去,若不清理乾淨將不利於泥鰍的生長,所以在放入泥鰍苗之前底部不能留有淤泥,給病菌生存的環境。

三、放養鰍苗的密度要合理。如果池塘條件好的話可以多放點,比如五六釐米長度的鰍苗放個200條左右,七八釐米長度的話就要減少到80條左右。主要是看你池塘的條件適當放養,不然放少了浪費水資源,放多了會降低泥鰍的溶氧量,不利於泥鰍的生長。

四、日常的管理和科學的飼料配製與投餵。養殖泥鰍最好是自己配制飼料,既方便也不容易對水資源造成汙染。科學的投餵方法是沿著池塘邊緣均勻潑灑,爭取每個地方都撒到不要引起搶食。最好是早上投餵一次,下午一次。


文 | 漫話農桑答題助理:南瓜籽


分享到:


相關文章: